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HP)的持续存在,致使腺体破坏,导致萎缩性胃炎、化生、异型增生,终导致胃癌[1].多数研究提示,根除HP可以减少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或发展[2].随着HP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蒙药在清除幽门螺杆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慢性胃炎伴HP感染,蒙医辩证多为脾胃湿热,HP在蒙医属湿热外邪,我们采用蒙药早上嘎日希-3g,中午荜拨-7味15粒,晚上色日希-3g,与西医三联疗法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与单纯西药三联法比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布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患者11例,该组患者均在术前确诊,在介入手术室行DSA造影明确位置,临时放置腹主动脉球囊至双侧肾动脉以下,固定后进入手术室,术中充盈球囊间隔性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结果 1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500~1 800ml,6例患者术中、术后输血约400~800 ml,无1例切除子宫,术后未出现盆腔脏器及下肢缺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联合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血流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随访观察哮喘急性发作、平均年再住院、戒烟、哮喘控制等情况,探讨哮喘患者随访、教育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的影响,让呼吸科医师重视哮喘病人的随访.方法 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支气管哮喘并建立随访登记的病人共204例,通过填写哮喘控制测试表了解病人哮喘控制情况,并指导其用药.根据随访结果、病人依从性、病人哮喘控制程度等评价哮喘教育与预后的关系,强调哮喘患者教育的重要性.结果 204例患者,男91例,女113例,平均年龄(33±8)岁.早期1个月随访一次,稳定期3个月随访一次,根据病人症状、肺功能结果和哮喘控制测试表,对病人进行评估,哮喘完全控制86例,占42.16%;部分控制25例,占12.25%;未控制93例,占45.59%.哮喘急性发作率、平均年再住院率均呈下降趋势;戒烟成功率上升.结论 规范的哮喘治疗和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哮喘患者的控制率,达到有效的预期,但与患者本人及家庭对哮喘病的认识程度、医生早期规范的治疗教育、社会对哮喘病的重视程度等息息相关.哮喘教育需从点滴做起,医院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至关重要.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巴曲酶、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88例进展型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在第1、3、5日应用巴曲酶10、5、5BU,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 2次/d,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巴曲酶、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淑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符合筛查标准(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出生后接受氧疗)的214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并定期随访.记录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用氧情况及全身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现ROP24例(38只眼),ROP患病率为11.2%,其中Ⅰ期17例,Ⅱ期5例,Ⅲ期2例.对ROP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另外,吸氧时间、吸氧浓度及呼吸暂停也是ROP的高危因素.结论 早产、出生体重低、吸氧浓度高、吸氧时间长和呼吸暂停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胡亚楠;梅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做出有益指导.方法 把8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显著(P<0.05),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殷巧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方法 选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120例初产妇的配偶,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对照组59例.在产后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对其社会支持程度进行评估,对干预组初产妇配偶给予心理干预.产后6周了解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 产后6周后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初产妇配偶心理支持相关教育能增强配偶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支持,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作者:闫菲;许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和干预组(n=43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心理干预、饮食调理、按摩、功能训练、合理使用缓泻剂等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 干预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便秘是临床常见并发症,针对原因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便秘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对患者给予精心的关怀,温馨的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出院后夫妻生活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夫妻生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把人文关怀融入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整体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娄雅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7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179例腹腔镜手术有2例肩部疼痛、1例排尿困难,后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妇产科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贺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据统计,目前全球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SUI)[1].国际尿控协会(ICS)于1975年第一次将SUI标准化定义为: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而非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尿失禁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典型症状是患者在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在站立时因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跑跳、上楼梯等剧烈活动时使腹压突然增高而尿液不自主的由尿道流出[2].
作者:王秀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88例有负性情绪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4周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经过人文关怀护理4周后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临床工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曲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指导,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内瘘闭塞、感染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内瘘的护理进行强化措施,对于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护理干预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语言,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记忆力训练、情感交流、注意力训练、语言功能训练、注意力及定向力训练、娱乐活动及运动训练等.结果 干预组在认知功能、情绪、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部分失语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吞咽困难患者部分可自行饮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轻度认识障碍的患者早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延缓发生老年痴呆的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该病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率及Barthel评分.结果 患者出院时,研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及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临床护理,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属内放疗范畴,是通过超声或CT引导定位技术和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将带有放射线的微粒植入到肿瘤间或瘤床或淋巴引流区域,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应用多的放射性粒子为125Ⅰ,125Ⅰ粒子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辐射剂量小,且肿瘤组织接受的照射远比正常组织高得多,散发出的辐射剂量对陪护人员及环境损伤小,远远低于国家防护标准[1],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就我院80例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作者:白美春;宋芳;魏云祥;李利清;张丽;白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把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知识得分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社会角色、思维、语言和情绪方面)得分、健康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孟祥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3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采用U PDRS(Ⅱ)评分标准,于入院时及护理干预60 d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60 d护理干预后帕金森病患者的U PDRS(Ⅱ)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帕金森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临床症状.
作者:武秀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根据患者尿蛋白排泄率(UAER)和(或)24 h尿蛋白量分为尿蛋白量正常组(A组);微量蛋白尿组(B组);大量蛋白尿组(C组).分析各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血生化检测结果.结果 B组、C组两组患者收缩压、糖尿病病程、血肌酐、血尿酸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肌酐、血尿酸在C组高,A组低(P<0.01);eGFR在C组低,A组高(P<0.01).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比率明显升高(P<0.05).C组、B组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血尿酸水平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是白蛋白尿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侯俊英;杨立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地佐辛或吗啡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年龄25~65岁,体重43~80 kg,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左布比卡因组(D组)吗啡+左布比卡因组(M组)每组40例,观察2、6、12、24 h内两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镇痛效果.结果 D组术后24 h内各时段VAS评分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内D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1).结论 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术后硬膜外镇痛优于吗啡复合左布比卡因.
作者:孙全义;聂永祯;李智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率84.8%.结论 超声是早期诊断CSP的首选方法.
作者:崔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率,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9例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结果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此外还有胸痛、咯血、惊恐、昏厥等症状;高危因素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吸烟、心脏病等;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CT肺动脉造影,临床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结论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超声、核素显像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0例,共768个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行99mTcO4-核素显像、超声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768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698个,甲状腺癌70个.(1)超声诊断:70个恶性结节超声诊断为真阳性48个,假阴性22个,灵敏度68.5%;698个良性结节超声诊断为假阳性182个,真阴性516个,特异性73.9%.(2)核素诊断结果:70个恶性结节核素诊断为真阳性44个,假阴性26个,灵敏度62.8%;698个良性结节核素诊断为假阳性242个,真阴性456个,特异性65.3%.(3)核素与超声联合诊断结果:70个恶性结节超声诊断为真阳性61个,假阴性9个,灵敏度82.8%;698个良性结节超声诊断为假阳性276个,真阴性422个,特异性60.5%.(4)经x2检验,超声和两者联合应用之间的灵敏度比较,x2=7.002,P=0.008<0.05;特异度,x2=28.713,P=0.000<0.05;核素显像和两者联合应用之间的灵敏度比较,x2=11.010,P=0.001<0.05;特异度,x2=3.548,P=0.060>0.05.结论 99mTcO4-核素显像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高于单独应用,因此,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评价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及性质,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宋海霞;王春梅;李淑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复发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绝大多数处于FIGO分期的早期(18/21),其中合并微浸润的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保守性手术,13例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患者12例,随访至今生存率92.30%.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Ⅰ期、无微乳头、微浸润的患者可行保守性手术,对于晚期、伴有微浸润、腹腔种植的患者除根治性手术外,术后可适当辅以化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术后严密随访至关重要.
作者:于佳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瘤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瘤30例,患者均行头颅常规MRI扫描(T1WI,T2WI,T2* WI)和SWI扫描.分析比较海绵状血管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并分型.结果 T2WI平均病灶数位5.8(范围1~29),T2* WI为29.1(2~94),SWI为48.6(4~152).SW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T2* WI,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WI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显示率明显高于T2WI、T2* WI序列.
作者:史云鹏;吴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中呈高表达,在正常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m-3与XIAP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结论 Pim-3与XIAP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推测Pim-3与XIAP可以成为食管鳞癌诊断的新指标之一.
作者:苏丽娟;李敏;陶格斯;贾富全;张曙光;武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循环式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和对照组(单纯静脉化疗),观察两组的毒副作用及疗效.结果 联合组中白细胞下降(61.1%)较对照组(83.3%)发生率低,但腹痛发生率明显升高(47.2%vs13.9%);1年、2年无病生存率无区别,但腹腔复发率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3% vs 27.8%).结论 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能降低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复发率,且毒副反应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根和;陈雍;方平;左刚;朱元贞;汪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有无突变.方法 选择内蒙古地区69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采用聚HTK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方法检测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统计分析BRCA 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上共发现2例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和W372X无义突变).结论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2例突变,均已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国内文献报道的在中国汉族群中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的突变位点.
作者:马金柱;张信来;布日古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类型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收治的70例行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形态学特征对梗死形态进行分型,分为皮质型(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别比较不同类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1)70例患者中皮质型梗死12例,其中皮质前型8例,皮质后型4例;皮质下型36例,混合型22例;(2)CTA显示颈内动脉或(和)大脑中动脉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共有51例,占72.9% (51/70),其中皮质型血管病变发生率66.7%(8/12),以大脑中动脉比率高,占50%(6/12),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串联病变各占8.3%(1/12),大脑中动脉病变率与颈内动脉及串联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质下型血管病变率86.1%(31/36),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及串联病变分别占44.4% (16/36)、22.2% (8/36)、19.4%(7/36);而混合型血管病变率54.5% (12/22),颈内动脉病变比例较高,占31.8%(7/22),大脑中动脉22.7%(5/22).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多存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是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作者:乔燕;刘丽;董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1580位点与内蒙古地区汉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汉族NRDS患儿(病例组)与100例汉族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基因分析技术检测SP-B 1580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多态性与NRDS的关系.结果 内蒙古地区汉族SP-B 1580位点基因型均可检出3种基因型:即TT、CT及CC型.汉族NRDS组此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27.0%和64.0%,T等位基因频率为19.5%,C等位基因频率为80.5%.汉族正常对照组3种基因型分别为13.0%、40.0%和47.0%,T等位基因频率为33.0%,C等位基因频率为67.0%.汉族NRDS组SP-B 1580位点基因型以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增高,关于SP-B 1580位点基因多态性汉族NRDS组与汉族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5.499,P=0.019).结论 内蒙古汉族新生儿SP-B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生产方式等无明显关联;SP-B 1580C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新生儿患RDS的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梅花;张钰恒;胡亚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根据临床需要,尝试研发一种新型简便易行的小肠双对比造影法-无管法快速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评估新方法的检查效果,并与传统口服钡剂小肠造影法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胃复安与西沙必利在小肠双对比造影中的药物作用.方法 将胃肠道造影检查专用产气粉自制成小肠溶糖衣片,口服使其在小肠内自然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CO2),同时配合口服硫酸钡和胃肠动力药,完成小肠双对比影像学检查.随机选取130例行小肠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70例采用口服小肠溶糖衣片产气粉加口服西沙比利片入选研究组,60例采用口服钡剂法并肌注胃复安入选对照组.结果 在研究组中63例效果满意,有5例基本满意,2例未观察到明显的双对比造影效果,总有效率占97.14%,平均检查时间为(34.63±10.12)min;对照组均为单钡造影效果,平均检查耗时(77.12±18.23)min;两种检查方法耗用时间及两种药物的效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05).结论 小肠溶糖衣产气片在无管法快速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中确能形成良好的气钡双对比影像,小肠观察效果较口服钡剂法有明显提高;西沙必利较胃复安药效更好、更安全.
作者:张建国;鲁海文;牛广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二次射频消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经临床确诊为肝癌,并进行二次肝癌射频消融患者30例(包含彩超或CT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二次射频消融术相隔时间为40~ 45 d.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记录首次肝癌射频术前1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其第2次肝癌射频术前1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时T淋巴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 T)频数的变化.结果 (1)30例肝癌患者均完成至少2次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1~5个月,平均随访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1例死亡.(2)首次肝癌射频消融术后1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射频术后1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 T细胞频数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8+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均有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CD+8 T比值较术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2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T细胞频数较首次术后1周、4周均有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CD+4/CD+8 T比值较首次射频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4周CD+4/CD+8 T比值较首次射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有所增强,二次射频术后在短期内患者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作者:刘中华;陈金明;张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属于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较容易发生于女性,其机制尚不明确.发病早期通常无任何症状,胸部CT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常发生于肺脏周边部.诊断明确时多已为晚期,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面临诸多挑战.肺腺癌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近期研究发现,在肺腺癌形成过程中众多因子参与表达.
作者:李峰;刘彦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在特定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的过程.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上皮间质转化的现象也存在于肺癌中,并且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相关.因此,揭示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满;特木热;郭占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女性的常见病,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NovaSure endometrial ablation system,NovaSure)属于第二代子宫内膜去除术.以阻抗控制为原理,一次性全面去除子宫内膜全层及其下方的浅肌层组织,防止子宫内膜再生,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从而控制过量的子宫出血.与其他子宫内膜切除术比较,具有术前无需预处理,自动化操作,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不受经期限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
作者:戴晓怡;SONG Jian-dong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由于软组织松弛肥厚和上气道肌肉兴奋性下降共同导致的上呼吸道间歇性的局部或完全塌陷(分别称为低通气和呼吸暂停).OSAHS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5%至10%[1],65岁以上的成年人发病率超过20%.该疾病的危害众多,包括白天嗜睡,机动车事故的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抑郁症和生活质量下降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作者:王世超;黎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亦是四大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病理性血管新生是其发生的重要病理表现,系统地阐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治疗研究进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段伟琴;路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高龄病人手术适征的增加,老年人围全麻醉气管插管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麻醉医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很多药物和非药物处理方法已用于控制由此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使得围全麻插管期患者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本文将从麻醉、插管前的准备、选择更好的插管工具及改良后设备、选择更合理的麻醉药物及组合、以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云乐天;方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门诊输液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人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与抽查考核六步洗手法相结合的形式,随机对门诊输液护士工作中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观察考核.结果 手卫生执行情况:应洗手500次,实际洗手220次,手卫生依从率为44%.六步洗手法考核结果:抽查考核24人次,8人次洗手方法规范,占考核人数的33.33%,16人次洗手方法不规范,占考核人数的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卫生意识不强、门诊输液护士配备不足、洗手设施不完善,是影响门诊输液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赵巧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此次糖尿病诊治情况调查,了解乌兰察布地区糖尿病诊治现状,制定适合我地区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案,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质量,节约成本.方法 患者采取自愿参加的方式,共调查335名糖尿病患者,依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结合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分别于治疗后12周、24周观察效果.结果 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率仅占19.40%,合并高血压138例占41.19%.接受过不正规或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208例占62.19%.经过正规治疗12周后HbA1c达标率为36.72%,治疗24周后HbA1c达标率为5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血压也有明显改善.结论 糖尿病只要正规治疗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也能将HbA1c达标率提高到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相一致的水平.
作者:崔秀芳;郝晓红;闫纪平;董宏丽;郭海清;康晓清;麻晓燕;巴日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预防、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发生,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 我院2011年开始实行压疮上报与跟踪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2011年1 ~12月全院压疮上报总人数150例,院外带来101例,院内发生49例;2012年压疮上报总人数136例,院外带来84例,院内发生52例;2013年压疮上报总人数73例,院外带来52例,院内发生21例.院内发生压疮人数2013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及时上报与跟踪管理能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绿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1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神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10年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2011年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危重患者合格率与基础护理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推行精细化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危重患者合格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聘护工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开展精细化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危重患者合格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节约患者聘用护工费用.
作者:郭琳华;石有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改变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探讨以技能教师培训为主的新型培训、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2012年由传统方式进行培训的532人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由以技能教师为主的新型培训方法进行培训的546人设为实验组,对两组人员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考核优秀率由53上升为56.8%,合格率由41.2%上升为41.9%,不合格率由5.8%下降为1.3%.结论 以技能教师培训为主的科室培训、抽项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并使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达到规范化,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保证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作者:刘海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例1:男,蒙古族,26岁.酒后路边摔伤37 h.自诉2013年3月27日酒后路边摔伤,致右眼上睑皮肤裂伤,怕家人责备不敢回家,自行就诊当地医院.给予外伤清创缝合、肌注破伤风、抗感染等常规外伤治疗.外伤后37 h因眼睑肿胀加重,头疼、低热,怀疑有头部外伤当地医院条件所限转诊至我院.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6(外力协助拉开眼睑),左眼1.0,右眼上睑眉弓外下缘处皮肤裂伤长约2.5cm,伤口处可见淡血水样分泌物及结痂,眼睑高度肿胀(见图1),眶压增高,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眼底不能检查.
作者:刘广川;戎峰;段易存;高军;刘卫艳;王建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患者男,42岁,主因“活动后胸闷、胸骨后疼痛不适2h”来诊.患者2h前晨练时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不适,伴出汗,无恶心、呕吐、四肢湿冷,自服速效救心丸10粒症状无缓解.遂来我院急诊就诊.既往糖尿病8年,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控制血糖.体格检查:体温35.6℃,呼吸20次/min,脉搏102次/min,血压100/75 mmHg,急性疼痛面容.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无压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抬高0.2~0.3 mv;动态观察3份心电图V1-V5导联ST段继续抬高并渐成弓背样.发病2h心梗三项:CKMB<1.0 ng/ml(正常值0~4.3 ng/ml),MYO<93.8 ng/ml(正常值0~107 ng/ml),CTNI< 0.05 ng/ml(正常值 0~ 0.4 ng/ml).
作者:柴玉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三明治”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1年在心内科实习的60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传统模式教学组和“三明治”法教学组.后经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后,采用临床理论、实践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三明治”法教学组同学的临床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均高于LBL组(P<0.05).结论 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三明治”法优于LBL法,它能够在有效的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