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输液护士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赵巧云

关键词:输液护士,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门诊输液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人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与抽查考核六步洗手法相结合的形式,随机对门诊输液护士工作中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观察考核.结果 手卫生执行情况:应洗手500次,实际洗手220次,手卫生依从率为44%.六步洗手法考核结果:抽查考核24人次,8人次洗手方法规范,占考核人数的33.33%,16人次洗手方法不规范,占考核人数的6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卫生意识不强、门诊输液护士配备不足、洗手设施不完善,是影响门诊输液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技术的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由于软组织松弛肥厚和上气道肌肉兴奋性下降共同导致的上呼吸道间歇性的局部或完全塌陷(分别称为低通气和呼吸暂停).OSAHS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5%至10%[1],65岁以上的成年人发病率超过20%.该疾病的危害众多,包括白天嗜睡,机动车事故的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抑郁症和生活质量下降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作者:王世超;黎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内蒙古地区汉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SP-B 1580位点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SP-B)基因1580位点与内蒙古地区汉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汉族NRDS患儿(病例组)与100例汉族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基因分析技术检测SP-B 1580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多态性与NRDS的关系.结果 内蒙古地区汉族SP-B 1580位点基因型均可检出3种基因型:即TT、CT及CC型.汉族NRDS组此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27.0%和64.0%,T等位基因频率为19.5%,C等位基因频率为80.5%.汉族正常对照组3种基因型分别为13.0%、40.0%和47.0%,T等位基因频率为33.0%,C等位基因频率为67.0%.汉族NRDS组SP-B 1580位点基因型以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增高,关于SP-B 1580位点基因多态性汉族NRDS组与汉族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5.499,P=0.019).结论 内蒙古汉族新生儿SP-B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生产方式等无明显关联;SP-B 1580C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地区汉族新生儿患RDS的易感基因之一.

    作者:梅花;张钰恒;胡亚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初产妇配偶心理干预对产后6周内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方法 选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120例初产妇的配偶,随机分为干预组61例,对照组59例.在产后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对其社会支持程度进行评估,对干预组初产妇配偶给予心理干预.产后6周了解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 产后6周后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初产妇配偶心理支持相关教育能增强配偶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支持,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作者:闫菲;许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做出有益指导.方法 把80例临床明确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显著(P<0.05),患者遵医行为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殷巧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88例有负性情绪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4周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实验组经过人文关怀护理4周后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临床工作,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曲咏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三明治”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三明治”教学法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11年在心内科实习的60名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传统模式教学组和“三明治”法教学组.后经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后,采用临床理论、实践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三明治”法教学组同学的临床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均高于LBL组(P<0.05).结论 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三明治”法优于LBL法,它能够在有效的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二次射频消融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二次射频消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经临床确诊为肝癌,并进行二次肝癌射频消融患者30例(包含彩超或CT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二次射频消融术相隔时间为40~ 45 d.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记录首次肝癌射频术前1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其第2次肝癌射频术前1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时T淋巴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 T)频数的变化.结果 (1)30例肝癌患者均完成至少2次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1~5个月,平均随访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1例死亡.(2)首次肝癌射频消融术后1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射频术后1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 T细胞频数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8+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均有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CD+8 T比值较术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2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T细胞频数较首次术后1周、4周均有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CD+4/CD+8 T比值较首次射频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4周CD+4/CD+8 T比值较首次射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有所增强,二次射频术后在短期内患者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作者:刘中华;陈金明;张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分水岭脑梗死的类型与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类型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收治的70例行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形态学特征对梗死形态进行分型,分为皮质型(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别比较不同类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1)70例患者中皮质型梗死12例,其中皮质前型8例,皮质后型4例;皮质下型36例,混合型22例;(2)CTA显示颈内动脉或(和)大脑中动脉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共有51例,占72.9% (51/70),其中皮质型血管病变发生率66.7%(8/12),以大脑中动脉比率高,占50%(6/12),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串联病变各占8.3%(1/12),大脑中动脉病变率与颈内动脉及串联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质下型血管病变率86.1%(31/36),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及串联病变分别占44.4% (16/36)、22.2% (8/36)、19.4%(7/36);而混合型血管病变率54.5% (12/22),颈内动脉病变比例较高,占31.8%(7/22),大脑中动脉22.7%(5/22).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多存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是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作者:乔燕;刘丽;董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下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术在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患者11例,该组患者均在术前确诊,在介入手术室行DSA造影明确位置,临时放置腹主动脉球囊至双侧肾动脉以下,固定后进入手术室,术中充盈球囊间隔性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结果 1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500~1 800ml,6例患者术中、术后输血约400~800 ml,无1例切除子宫,术后未出现盆腔脏器及下肢缺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完全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联合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血流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循环式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和对照组(单纯静脉化疗),观察两组的毒副作用及疗效.结果 联合组中白细胞下降(61.1%)较对照组(83.3%)发生率低,但腹痛发生率明显升高(47.2%vs13.9%);1年、2年无病生存率无区别,但腹腔复发率联合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8.3% vs 27.8%).结论 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能降低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复发率,且毒副反应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根和;陈雍;方平;左刚;朱元贞;汪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对患者给予精心的关怀,温馨的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出院后夫妻生活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夫妻生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把人文关怀融入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整体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娄雅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腺癌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研究进展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属于非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较容易发生于女性,其机制尚不明确.发病早期通常无任何症状,胸部CT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常发生于肺脏周边部.诊断明确时多已为晚期,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面临诸多挑战.肺腺癌的形成过程极其复杂,近期研究发现,在肺腺癌形成过程中众多因子参与表达.

    作者:李峰;刘彦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科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79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179例腹腔镜手术有2例肩部疼痛、1例排尿困难,后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 做好妇产科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贺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复发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1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绝大多数处于FIGO分期的早期(18/21),其中合并微浸润的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保守性手术,13例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化疗患者12例,随访至今生存率92.30%.结论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Ⅰ期、无微乳头、微浸润的患者可行保守性手术,对于晚期、伴有微浸润、腹腔种植的患者除根治性手术外,术后可适当辅以化疗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术后严密随访至关重要.

    作者:于佳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便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例)和干预组(n=43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心理干预、饮食调理、按摩、功能训练、合理使用缓泻剂等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 干预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便秘是临床常见并发症,针对原因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便秘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析

    目的 探讨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Pim-3与XIAP在食管鳞癌中呈高表达,在正常食管黏膜中呈低表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m-3与XIAP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结论 Pim-3与XIAP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推测Pim-3与XIAP可以成为食管鳞癌诊断的新指标之一.

    作者:苏丽娟;李敏;陶格斯;贾富全;张曙光;武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204例随访分析

    目的 通过随访观察哮喘急性发作、平均年再住院、戒烟、哮喘控制等情况,探讨哮喘患者随访、教育在哮喘治疗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的影响,让呼吸科医师重视哮喘病人的随访.方法 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确诊支气管哮喘并建立随访登记的病人共204例,通过填写哮喘控制测试表了解病人哮喘控制情况,并指导其用药.根据随访结果、病人依从性、病人哮喘控制程度等评价哮喘教育与预后的关系,强调哮喘患者教育的重要性.结果 204例患者,男91例,女113例,平均年龄(33±8)岁.早期1个月随访一次,稳定期3个月随访一次,根据病人症状、肺功能结果和哮喘控制测试表,对病人进行评估,哮喘完全控制86例,占42.16%;部分控制25例,占12.25%;未控制93例,占45.59%.哮喘急性发作率、平均年再住院率均呈下降趋势;戒烟成功率上升.结论 规范的哮喘治疗和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哮喘患者的控制率,达到有效的预期,但与患者本人及家庭对哮喘病的认识程度、医生早期规范的治疗教育、社会对哮喘病的重视程度等息息相关.哮喘教育需从点滴做起,医院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至关重要.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住院患者压疮的上报与跟踪管理

    目的 预防、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发生,降低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 我院2011年开始实行压疮上报与跟踪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2011年1 ~12月全院压疮上报总人数150例,院外带来101例,院内发生49例;2012年压疮上报总人数136例,院外带来84例,院内发生52例;2013年压疮上报总人数73例,院外带来52例,院内发生21例.院内发生压疮人数2013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及时上报与跟踪管理能减少住院患者压疮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绿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实施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指导,对照组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内瘘闭塞、感染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对内瘘的护理进行强化措施,对于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董凤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9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诊疗体会

    目的 提高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有效率,以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9例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表现、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结果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此外还有胸痛、咯血、惊恐、昏厥等症状;高危因素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吸烟、心脏病等;临床诊断方法主要是CT肺动脉造影,临床治疗主要是抗凝治疗.结论 急、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提高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