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仁起;卞学平
患者,男,59岁,因阑尾周围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25 d痊愈出院.10 d后突感下腹疼痛伴发冷、发热,原右下腹切口处溢出脓性液体,即来院就诊.B超示:右下腹囊实性占位病变.外科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经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4 d后无好转,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脓肿引流术,术中吸出脓液约259 ml,脓腔约18 cm×16 cm×10 cm,置烟卷引流.
作者:耿仁起;卞学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冻结肩或五十肩等.该症多由于肩关节软组织病变,继而引发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及相关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40岁以上的人群易患本症,且女性多于男性.我们采用关节松动术、温热磁振疗法治疗肩周炎,并同时与普通针刺疗法进行疗效比较,发现前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一、资料与方法急性肌纤维织炎患者128例,男56例,女72例;年龄23~56岁;病程1~2 d.共分3组:超短波组46例,其中颈肩部肌纤维织炎26例,腰部肌纤维织炎20例;温热低周波组40例,其中颈肩部肌纤维织炎28例,腰部肌纤维织炎12例;综合治疗组42例,颈肩部肌纤维织炎28例,腰部纤维织炎14例.3组在性别、年龄结构上基本相同.
作者:王美玲;王全顺;王全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液粘滞度高,容易形成血栓,造成重要器官局部缺血、功能受损.磁场可扩张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1,2],但对血栓形成是否有预防作用,尚无文献报道.本研究应用脉冲磁场对老年大鼠曝磁后,观察光化学法诱导的肠系膜微循环血栓的形成过程,探讨脉冲磁场对血栓形成的影响,以了解其对老年栓塞性疾病是否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黄乃艳;王秋华;陈虹霞;张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Ca2+、Mg2+、兴奋性氨基酸(EAA)及血浆内皮素(ET)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对照组,各组再分为4个亚组,每亚组6只,应用改良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亚低温组大鼠给予亚低温治疗,而对照组不作亚低温处理.分别于缺血后1 h、2 h、4 h、8 h处死1亚组,检测缺血区脑组织内Ca2+、Mg2+、EAA及血浆ET含量. 结果亚低温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Ca2+、Mg2+、EAA及血浆ET含量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仅轻度升高,Mg2+含量的下降也不明显,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亚低温能明显阻止实验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脑组织内损伤性因子Ca2+、EAA和ET含量的增高及保护性因子Mg2+的下降,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刘志超;李承晏;董红娟;毛善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米波对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 方法选用28只白色Leghorn鸡,随机平均分为A组(术后分米波治疗组)和B组(手术对照组),将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术后1 d~3周A组足爪局部用分米波治疗,B组不行分米波治疗.每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周随机处死7只,进行大体和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 结果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见A组粘连明显减少,电镜检查A组成纤维细胞蛋白合成代谢较B组更旺盛.生物力学检测显示A组肌腱滑动距离、康复顺应性﹑抗张力强度均大于B组(P<0.01). 结论分米波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减少肌腱粘连,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防治肌腱粘连理想的辅助措施.
作者:田德虎;郭明珂;米立新;韩久卉;张经歧;张仲;杨联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 UVC)照射对伤口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每只实验大鼠背部制作3个皮肤全层伤口,分别采用不同剂量(15 mJ/cm2或60 mJ/cm2)UVC照射大鼠背部伤口,持续3 d后,分别于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原位杂交法观察伤口肉芽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 结果致伤后7 d,60 mJ/cm2照射组及15 mJ/cm2 照射组bF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以60 mJ/cm2照射组增高的更为显著;致伤后14 d,60 mJ/cm2照射组bFGF表达显著降低,低于15 mJ/cm2照射组及对照组(P均<0.05). 结论在伤口愈合早期,采用不同剂量(15 mJ/cm2或60 mJ/cm2)UVC照射能明显促进伤口肉芽组织内bFGF的表达,其中剂量为60 mJ/cm2的UVC照射其作用短暂而迅速,而剂量为15 mJ/cm2的UVC照射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作者:索伟;郭燕梅;王兴林;王德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旋磁场对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大鼠30只,采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 U/kg体重)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经旋磁场作用后,观察心电图ST段升高幅度、T波振幅;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血清和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40 mT旋磁场作用30 min,能减轻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时血清及心肌SOD的活力降低(0.1>P>0.05,P<0.01);抑制MDA的生成(P<0.05);增加血清NO含量,且在30 min时更明显(P<0.01);心电图中ST段升高幅度、T波振幅均较缺血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在适当场强作用下,旋磁场通过增加血清和心肌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加血清NO含量对大鼠实验性缺血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韩丽莎;韩利;马玉亭;王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高温对肿瘤细胞张力原纤维和微管纤维的影响. 方法将HeLa细胞分成8组,置于不同温度(37,40,43和45℃)下,分别经不同时间(1 h和2 h)水浴处理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用考马斯亮蓝R250显示其张力原纤维,SABC法显示其微管纤维. 结果当温度由40℃升至43℃的过程中,首先引起HeLa细胞张力原纤维的解聚,进而引起微管纤维的解聚,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变化逐渐趋同.而微管组织中心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结论温和性高温对HeLa细胞张力原纤维的影响可能强于微管纤维,两者都呈现出渐进式的解聚变化,这些变化都和高温导致的细胞毒性及凋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宇炜;余达经;刘仁刚;刘云华;周洁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rota-virus,RV)所致,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虽然可以应用微生态剂、肠粘膜保护剂等药物,但疗效不理想,不能有效缩短病程.我科自1999年10月~2002年11月应用电致孔超声离子导入系统(electroporational ultrasound iontophoresis system,EUIS),配合电超导耦合贴片(EUI deliver pathes)透皮给药治疗秋季腹泻患儿1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清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在急性期较重,且多伴有视物模糊、耳鸣、心动过速或恶心呕吐,不宜用颈椎牵引治疗.我科于1990年1月~1995年12月对门诊和部分住院患者采用坎离砂项部热敷及推拿,以超短波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马立银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蓝紫光照射对烧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及烧伤蓝紫光照射治疗组(治疗组),在烧伤对照组及烧伤蓝紫光组背部皮肤造成大鼠体表面积(BSA)20%深Ⅱ度烧伤模型,并用蓝紫光对治疗组进行照射.测定烧伤后3 d、12 d腹腔吞噬细胞吞噬活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细胞毒性的变化. 结果蓝紫光照射可以显著提高烧伤大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可提高烧伤大鼠血清IgA含量及调节血清中的TNF水平. 结论蓝紫光照射可通过提高大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调节B-细胞功能、TNF水平来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
作者:李凤敏;马健;王伟;王铮;强茹玲;周淑梅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