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外线照射充氧葡萄糖液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李炳选;林海燕;赵海清

关键词:紫外线照射, 充氧, 葡萄糖液, 治疗
摘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与易化技术结合治疗儿童脑性瘫痪

    目的探讨针刺与易化技术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针刺和易化技术治疗246例脑瘫患儿,并进行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定. 结果显效95例,有效127例,总有效率90.2%,其中34例达正常儿童发育水平;治疗效果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持续时间、类型、病情程度及有无合并症有关. 结论针刺与易化技术结合可促进脑瘫患儿尽快康复,早期、长期治疗更有效.

    作者:曹建国;郭新志;卢红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医学统计资料中易被误用的相对指标

    作者:洪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膝五针加刺络拔罐治疗4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膝骨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质增生病,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目前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膝五针加刺络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得到满意疗效.

    作者:程亭秀;朱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准确展示 有效交流

    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主观目的一般不外乎展示自我与交流经验,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有关发现与发明、自己的观点乃至文字写作才能,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并希望自己的工作业绩能为同行所认同,得以推广和发展. 一般来说,其客观效果也都应该与此主观目的是一致的. 当然,近年来也有一些文章只是为了晋级和评职称的需要,不得已而勉强为之. 即便如此,其客观效果也还是应该完全一样的.

    作者:孙星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毫米波在我国医学生物学领域的文献分析

    毫米波技术在医学生物学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相当迅速,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了解毫米波在我国医学生物学中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状况,我们采用计算机检索了1991年~2000年期间相关的中文文献,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毫米波在该领域内的文献逐年大幅度增加,从而反映我国对毫米波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正在蓬勃发展.

    作者:王文学;杨云山;田新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微波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35例

    我院采用微波体外照射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3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郭新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耳聋48例

    作者:王福俊;方瑞忠;公伟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频电治疗腰腿痛患者62例

    腰腿痛是多种病损的临床表现之一,常见于中老年人,往往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及生活质量.我们于1997年~2002年诊治腰腿痛患者122例,其中应用中频电治疗62例,矿泉浸浴治疗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和家红;李洪有;皮为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微波治疗输卵管不孕129例

    输卵管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之一,病因以慢性炎症为主[1],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为了探讨既能提高疗效又不增加患者痛苦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5月~2001年5月,对129例因输卵管阻塞或不畅导致不孕的育龄女性给予微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建军;范才;李秀丽;周宁;张佳宁;李丽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与健侧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与健侧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组及正常组,分别经过康复训练后,采用细胞贴附式记录海马神经元 NMDA受体的单通道电流. 结果康复训练组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以35 pS通道短开放为主,20 pS短开放和长开放通道以及35 pS短开放时间和概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意义,无正常组出现的35 pS长通道;模型组以20 pS通道开放为主,20 pS短开放和长开放两个时间常数明显短于康复组同类通道,35 pS通道短开放时间常数和开放概率也低于康复组,无35 pS长开放通道. 结论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是通过健侧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特性的改变而实现的.

    作者:余茜;李晓红;刘羲;张永淑;吴士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微波组织间加热治疗痔疮

    痔疮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肛肠疾病.为寻求一种安全、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微波组织间加热技术治疗148例痔疮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李继华;郭燕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健康人膈神经根传导时间初探

    目的初步摸索检测膈神经根传导时间的方法及其在健康人的特点. 方法以表面电极记录31位健康受试者的61侧经项磁刺激膈神经根和经颈电刺激膈神经所得的远端运动潜伏期的差. 结果膈神经根传导时间不存在性别及侧别间差异,与年龄和身高间不相关.合并不同性别和侧别后健康人的正常值为(1.4±0.3)ms. 结论膈神经根传导时间是评价与呼吸有关的颈神经根功能的不可缺少的电生理指标.磁刺激膈神经根方法的引入使这一检测易为受试者接受,电刺激膈神经使这一检测在操作上更为简便.

    作者:庄立;汤晓芙;樊东升;许贤豪;李本红;杜华;蒋景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经直肠He-Ne激光并超短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明德玉;郑华;单磊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对大小脑核磁共振成像和波谱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对大、小脑成像和波谱的影响. 方法 15只雄性SD大鼠,体重150~180 g,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3)、假手术组(n=4)和缺血损伤组(n=8).制作右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的模型.缺血2 h后,恢复灌注,进行T2加权成像和局域质子谱检测,时间点是缺血后即刻、1~2 h及再灌注后1 h、2 h、3~4 h、5~6 h、7 h、8 h、9 h、10 h、24 h和36 h,观察大、小脑成像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磷酸肌酸(Cr/PCr)、胆碱(Cho)和乳酸(Lac)的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损伤组右大脑高信号强度区T2值增加,Cr/NAA和Cho/NAA比值增大;右小脑Cr/NAA和Cho/NAA比值增大. 结论缺血严重影响大、小脑神经元的存活和物质代谢.

    作者:廖维靖;杨运煌;范明;杨万同;李丽云;刘买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可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为是否需要对该类患者作进一步处理(如使用静脉营养、鼻饲或手术治疗)提供康复临床参考. 方法选择经过规范康复治疗的吞咽障碍患者,记录入院时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和吞咽障碍的评定项目,分别使用2检验和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性分析. 结果单因素资料分析显示,下列因素为吞咽障碍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如入院时年龄>70岁(P<0.01),Barthel指数<60(P<0.01),大面积脑卒中或多部位脑卒中、脑干卒中、双侧卒中(P<0.01),合并中枢性面瘫(P>0.05),咽反射减弱或消失(P>0.01).这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预后较差;而性别 (P>0.05)、文化程度(P>0.05)等与不良预后关系不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吞咽障碍预后与入院时年龄、Barthel指数、脑卒中部位及程度等密切相关. 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及入院时资料可以协助判断吞咽障碍的预后.

    作者:兰月;黄东锋;陈少贞;徐光青;刘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紫外线照射充氧葡萄糖液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作者:李炳选;林海燕;赵海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He-Ne激光照射尖锐湿疣组织对其HPV载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He-Ne激光照射尖锐湿疣(CA)组织后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载量的影响. 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A组织中HPV-DNA拷贝数,比较CO2激光治疗CA 4周后,He-Ne激光组与对照组HPV-DNA下降平均值及各组在治疗观察前、后的HPV-DNA变化情况. 结果 CO2激光治疗观察4周后,HPV-DNA的平均下降值He-Ne激光组:(4.04±1.90)×105copies/mg,对照组:(-1.15±8.78)×104 copies/mg, 两组比较t=10.90,P=0.0001;治疗观察前、后HPV-DNA量变化的自身对照,He-Ne激光组:t=11.68,P=0.0001;对照组:t=0.72,P=0.4789.He-Ne激光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观察后2周和4周CA复发率分别为:23.33%,40.00%;30.00%,60.00%. 结论低能量的He-Ne激光照射CA组织可降低其HPV载量,并可减少CA在CO2激光治疗后4周的复发率.

    作者:曹育春;李科;金文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镓铝砷激光并超声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表现为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等.为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我科采用镓铝砷激光并超声联合治疗60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征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美兰;曹建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经皮电脉冲刺激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体外电脉冲刺激膀胱(transcutaneous electrostimulation of vesica, TEV)对糖尿病神经源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患者膀胱残余尿(bladder residue urine, BRU)和白细胞排泄率(urine leukocyte excretion rate,ULR)的影响,探讨DNB无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所有BRU增多(≥50 ml)的DNB患者在降糖治疗的同时,根据其BRU的量分为轻(50~250 ml)、中(251~450 ml)、重(>450 ml)度DNB,轻、中度DNB患者分别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重度DNB患者则随机分为刺激组和刺激+α1-阻滞剂组,刺激均采用电脉冲体外交替刺激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方位,使膀胱平滑肌不断收缩而排尿;主要观察指标有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血脂、BRU及ULR等变化. 结果 DNB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ULR、BRU和GHb随DNB的轻重而增加;而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NCV)则减慢.轻、中度DNB患者中,刺激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糖、脂和尿酸代谢改善程度相当,但刺激组的BRU和ULR明显减少(P均<0.02),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在重度DNB患者中,刺激组的BRU和ULR明显减少,尿意率(urine reflex rate,URR)明显升高,但刺激+α1-阻滞剂组BRU和ULR的减少较刺激组更明显. 结论体外膀胱电脉冲刺激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NB患者的BRU和ULR,甚至恢复重度DNB患者的尿意,在重度治疗DNB患者时与α1-阻滞剂联用疗效更佳.

    作者:王新民;卢伟文;李路;郭跃安;徐光;周献忠;骆新娥;宋辛飞;王玉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微波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急性尿潴留35例观察

    经B超、CT等临床诊断确诊,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急性尿潴留患者35例,年龄65~86岁,平均73岁;病程5个月~20年,急性梗阻时间短6 h,长18 d(留置导尿),其中尿频、夜尿增多35例,尿纤细32例,尿等待33例,排尿无力29例,尿痛17例.

    作者:刘定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