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综合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黄桂梅;郝君丽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 输卵管通液,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输卵管通液加输液配合高频热疗的方法对异常输卵管进行治疗和对症护理.结果: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提高患者受孕率,无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综合治疗中配合精心细致有效的护理,使病人在短时间达到佳的检查治疗护理效果,有效提高受孕率.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正压通气改善急性左心衰并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的常见急症,常病情危重、迅速合并呼吸衰竭,大多数患者目前仍接受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方法.近年来呼吸支持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有创机械通气由于需要行气管插管、并发症多,不易为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NPPV)已成为危重症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我院于2004年3月~2007年3月使用NPPV治疗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疗效明显,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国英;王华;王宝俊;王静;丁斌斌;白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妇科老年手术病人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手术期的护理,提高老年妇女手术治疗护理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所采用的护理措施.结果:57例均获得成功,1例糖尿病人术后切口裂开,经换药,愈合出院.结论: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作者:刘慧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MED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策略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窥镜辅助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于2004年8月~2009年7月,采用MED治疗多间隙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98例,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改变定性定位,利用一个2~3 cm的手术切口,经症状侧椎板间隙,镜下放大64倍术野下.通过移动工作套管的位置,对不同间隙行有效范围开窗减压髓核摘除并适当扩大神经根管.结果:经2个月~2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 h;平均出血量60 ml;硬膜囊神经根损伤无;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6.9%.结论:经椎板显微内窥镜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比传统及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振华;银和平;李树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关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大部分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P-PLA2是冠心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与冠脉事件的发生有关.抑制LP-PLA2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LP-PLA2正被作为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张道全;王蒙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卒中后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是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60%,它不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抑郁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月仙;马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的术前准备、护理配合、应急预防及流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护理重点及管理措施.结果:1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及时抢救转危为安,余37例手术过程顺利,效果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备的应急措施,细致的观察护理,规范的器械管理,护士与手术者、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基础.

    作者:杜肖黎;宏霞;刘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探讨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与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39例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的患者,全部行阿森斯失眠量表检查评分,并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PSG)分析.结果: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典型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失眠、过度睡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左侧半球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前半球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发病率高于后半球;皮层下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皮层脑血管病.结论:脑血管病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患者的脑血管疾病类型及发生脑血管病的部位密切相关.

    作者:王桂杰;张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琥珀酰明胶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中节约用血的安全性.方法: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C组).S组以4%琥珀酰明胶(佳乐施)20 ml/(kg·h)速率输注,扩容量20 ml/kg,C组以同样速度静脉滴注20 ml/kg乳酸钠林格液.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醉.术中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术毕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和16 h输血量.结果:S组术中及术后24 h输血量及输血人数明显少于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MAP在切皮前和双髋关节置换后明显高于C组,HR在切皮前和双髋关节置换后较基础值显著减慢(P<0.05);S组Hct在稀释后及术毕明显低于基础值及C组(P<0.05).结论: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对无严重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采用琥珀酰明胶溶液按20 ml/kg快速扩容实施AHH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裴东亮;孟庆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溶血磷脂酸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现状

    溶血磷脂酸(Lysophophaidic acid,LPA)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天然磷脂,是血清中的正常成分.由血小板、成纤维细胞、癌细胞、脂肪细胞分泌.在血栓形成的初期,由于血小板被激活而产生、释放,它主要通过4种G蛋白介导的5条信号通路发挥其生物学效应.LPA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并激活血小板使之释放更多的LPA,溶血磷脂酸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方面起作用;另一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学方面,由于溶血磷脂酸释放的特点,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分子标记物,标示血小板等细胞的活化,预警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作者:崔其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先天性高肩胛症患儿的护理

    先天性高肩胛症又称Sprenge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本病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肩胛下降停滞而位于背部较高处,处于高位的肩胛骨发育较差,高于健侧程度不一,肩关节的活动严重障碍.多数患儿伴有颈、胸椎、肋骨、肌肉组织发育异常.本病手术方法较多,但功能改善不满意.我院收治3例,手术后予良好的护理和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经3年随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昭;杨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人流吸引器巧用于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一例

    患者,40岁,发现盆腔囊性占位3年余来院.患者时有下腹部轻度疼痛不适,余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东:于盆腔左附件区见9.4 cm×5.3 cm无回声区,壁厚0.3 cm,尚规整,内部充满细密光点回声,周边可见部分卵巢组织回声.超声诊断:盆腔囊性占位,考虑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在穿刺前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均为正常.我们采用SA-6000Ⅱ型超声诊断仪、7C电动流产吸引器、F15吸痰管、阴道穿刺针18G.穿刺时间选择为月经干净后5 d,排空膀胱后,患者取截石位,按常规经阴道将穿刺针快速刺入囊腔内,穿刺针头后接上F15吸痰管,然后接在人流吸引器给予负压0.04~0.06mPa,抽尽囊液后,再用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抽出囊液清亮.抽尽卵巢囊肿内囊液后按常规注入无水酒精固定囊壁,囊肿消失.抽出的5 ml囊液常规送细胞学检查.

    作者:福林;王晓磊;哈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心血管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锌离子依赖性的内源性蛋白酶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又称明胶酶-B,在细胞外基质胶原重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如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充血性心力衰竭进展、心房颤动(房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动脉瘤形成等.而调节MMPs的活性将是一个可能的靶点.

    作者:徐立松;刘志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对孕妇进行产前IgG抗体效价滴定和抗体筛选的检测分析

    妊娠期间,由于母胎的ABO血型、Rh血型及其他血型的不配合,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严重时可导致死胎或习惯性流产.因此,对妊娠夫妇进行ABO、Rh血型检测,鉴定孕妇血清中抗体特异性及抗体效价意义重大,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少荣;刘瑞平;贾海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SLIPA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对SLIPA喉罩(Stream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通气全麻的临床应用观察,评估SLIPA喉罩通气全麻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随机抽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分级Ⅰ~Ⅲ级5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导管组,每组25例,观察两组病人在气管插管、SLIPA喉罩插入前后和苏醒拔管时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置放通气装置的成功率,对通气装置的耐受性,操作引发的并发症(声嘶、咽喉痛等).记录拔管时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SLIPA喉罩插入一次成功率88%,在通气装置置入、维持、拔除期间SLIPA喉罩组比气管导管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SLIPA喉罩组无咽喉不适,气管导管组有2例患者感到咽痛、声嘶等咽喉不适.结论:SLIPA喉罩通气全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全麻方式之一,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其操作简易,并发症发生少,尤其是不能实施气管内插管者,所以在临床应用中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全麻方式.

    作者:贾源;张囡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及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中更安全有效的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手段.方法:将9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3组,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组(S组),传统方法对照组(C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20 ml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3组的阻滞成功率分别为U组96%,S组94%,C组80%.完全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3组相比,超声引导组和神经刺激仪组优于传统臂丛阻滞组.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穿刺针的穿刺及观测局麻药的扩散可以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

    作者:刘慧;段霞光;何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β2受体激动剂局部治疗气道痉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应用护理程序研究β2受体激动剂局部治疗气道痉挛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干预组由护士按干预流程实施规范的干预措施,对照组由病人自己吸入,所有病例入院时做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用药好转后再次做相关检查对比疗效.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护理干预组患者肺部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好转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实施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气道痉挛护理干预,患者用药依存性好,利于护士全程评价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静杰;张宝龙;王静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腔镜在急性胆囊结石嵌顿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伴结石嵌顿患者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LC)的时机、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腹腔镜手术治疗175例急性胆囊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转开腹6例,主动中转4例,被动中转2例,ELC成功率为96.58%,术后早期3例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行EST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具有丰富腹腔镜经验的外科医生,急性胆囊炎伴结石嵌顿患者施行ELC是安全可行的,但须严格把握其中转开腹的指征并注重术前检查判断胆总管结石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宋晓彪;陶根根;张志平;胡江;金衍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不同分型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2周围血WBC计数研究

    目的:动态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周围血WBC计数与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发病48 h内、第7 d、第14 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2水平和周围血WBC计数,并与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脑梗死组血清MMP-2水平、周围血WBC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MMP-2水平以第7 d时增高明显(P<0.05),周围血WBC计数在病程48 h内增高明显(P<0.05),二者与梗死体积大小、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且二者呈直线正相关(r=0.628,P<0.05).结论:脑梗死伴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MMP-2、WBC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成正相关.早期检测血清MMP-2、周围血WBC水平可帮助判断脑梗死病灶大小、病情轻重、估计预后,降低二者水平可能为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张敏;刘丹;杨静;张广炜;杨玉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经动脉溶栓介入治疗25例急性颅内动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动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动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从2005~2007年收治的25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对促进闭塞动脉血管的再通.使缺血脑组织的血流恢复或重建,限制梗死灶的范围扩大,改善局部梗死组织周围的缺血均得到满意的疗效.结论:术前分秒必争,积极准备,术中配合默契,术后观察护理得当会提高介入动脉溶栓的疗效.

    作者:马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神经白塞氏病二例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色素层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同时也可累及多个系统如关节、动静脉、胃肠道、肺、肾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当白塞氏病引起神经系统受累时,则称为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我们报告2例NBD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李锐铭;张锦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