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梅;李图雅;郑冬梅;刘峰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654-2)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54例,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组(n=24)及654-2组(n=30)两组.两组给予同样的基础护肝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能量和维生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ATP 40 mg+CoA 100 U+Vic 3.0+vikl 30 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门冬氨酸钾镁液2支.糖皮质激素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强的松60 mg/d,早晨1次口服,血胆红素下降50%以上时,每周减20 mg,减至20mg/d时,改为每周减10 mg,减致10 mg维持5 d可直接停药,以4周为1疗程;654-2组给予上述同样的基础护肝治疗并加用654-2 4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以4周为1疗程,可连续使用至ALT、ALP、TBIL基本正常.全部患者随访2周.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2周后激素组与654-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与93.3%,4周后分别为87.5%与96.7%,;两组近期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54-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较激素组好,且654-2组不良反应轻微,随访2周,总胆红素未出现反弹.结论:654-2联合内科综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与传统激素疗法近期效果相当,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刘艾芹;乌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对Ⅰ期子宫内膜癌不同术式的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0年12月手术治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168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70例采用全宫加双附件切除术(1组),98例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2组),对两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性行淋巴结清扫术,对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组和2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3.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率分别为5.7%、9.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0%、2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无清扫淋巴结对预后无明显影响.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采用全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作者:杨艳红;赵君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胃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T(11;18),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收集了眼附属器MALT1淋巴瘤1995~2007年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28例,并收集了同时期的胃MALT淋巴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33例,其所有病例均为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其中有22例患者接受过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所有病例均应用间期FISH法检测T(11;18)在胃MALT淋巴瘤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并在胃MALT淋巴瘤中分析它们和Hp根除治疗反应性的关系.结果:T(11;18)在33例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中的检出率为6/33(18%).在28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检出率为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2例经Hp根除治疗的胃MALT淋巴病例中,16例完全缓解者2例(12.5%)检出该易位,6例对根除治疗无效者中有3例(50%)检出该易位,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T(11;18)的发生率有差异,表明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发病机制;胃MALT淋巴瘤中T(11;18)的发生率与Hp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间期FISH法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孔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用常规药物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和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改善(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aO2上升更明显(P<0.01),PaCO2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24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呼吸困难明显缓解(P<0.05),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1±4)d和(17±6)d(P<0.01).结论:无创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德忠;赵传云;孙冠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的毒副反应和探讨护理方法.方法:62例Ⅲ~Ⅳ期NSCLC患者采用NVB 25 mg/m2,静注,第1~8 d;加DDP 35mg/m2,静滴,1~3 d,联合化疗.结果:本组均发生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57例,静脉炎21例,皮下外渗1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损伤较轻,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效果较好,严密观察和良好的护理大程度减轻毒副反应.
作者:贾秉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女,2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余年,加重1周于2007年7月11日入住我科.患者于3~4岁时即出现咳嗽、咳痰、口服消炎药后缓解.此后十多年来经常反复咳嗽、咳痰,咳大量黄色脓痰,每次感冒时症状加重,经抗炎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于2005年初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拍胸片及肺CT后诊为支气管扩张,予抗炎及对症治疗后缓解.于2006年初咯血1次,量约20~30ml,为鲜红色,在私人诊所予止血治疗.此后咳嗽、咳痰更加频繁,痰量增多,为黄色脓痰,每日痰量多可达200~300 ml.近1周咳嗽、咳痰再度加重,咳大量黄色脓痰,不易咳出,无异味,在当地医院静滴青霉素1周无缓解.自幼即患鼻窦炎,经常鼻塞、头疼.2005年发现内脏转位(镜面内脏,右位心).
作者:李月梅;李图雅;郑冬梅;刘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糖尿病脑梗死是在糖尿病(DM)基础上并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和主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我们自2006年以来对糖尿病性脑梗死42例进行临床分析,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崇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白癜风近年国内文献曾有报道,我科门诊近日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岁.因全身皮肤散布黑褐色斑5年,头皮,眼周,口周色素脱失斑2年,明显扩大增多2月,于2006年6月13日就诊.患儿自出生后躯干、四肢见散在绿豆至钱币大小黑褐色斑,且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增多,因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
作者:东晓仙;魏录萍;车红;张晶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恶性潜能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GIST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胃间质瘤22例,小肠间质瘤9例,结直肠间质瘤6例,胃肠外间质瘤2例.以Fletcher标准将病人分为极低风险组7例,低风险组10例,中风险组9例,高风险组13例.37例初治、2例复治病人均完整切除肿瘤.发生转移和复发14例,其中中、高风险组复发转移12例,复发转移率85.7%,与极低、低风险组复发转移率(14.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小间质瘤和胃肠外间质瘤比胃间质瘤的复发转移率高.一般情况下,临床晚期、肿瘤体积大、核分裂像数目高和风险评估级别高与无复发生存有关.结论:Fletcher标准能够反映GIST的生物学行为,小肠间质瘤,胃肠外间质瘤复发转移率高,预后不良.
作者:马忠良;包丽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胆囊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及慢性炎性组中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标本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与病理情况.结果:28例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20/28)71.4%,mRNA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一致.22例癌旁组织及慢性炎性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Survivin mRNA表达也为阴性.Survivin在Ⅳ、Ⅴ期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和100%,表达水平明显比工期(32.6%)、Ⅱ期(59.9%)、Ⅲ期(66.8%)的高(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胆囊癌中的表达水平不同(P<0.05),而阳性率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其mRNA表达上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
作者:巴雅尔;宋志春;佟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胰岛素控制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糖代谢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6月~2007年6月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62例进行空腹血糖监测,发现非糖尿病性急性高血糖患者101例.血糖正常61例.非糖尿病性急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干预组50例及对照组51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血糖检测结果、平均住院日数、住院期间死亡率等.结果:平均住院日持续性高血糖干预组为17±10 d.对照组24±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血糖组为16±11 d,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住院期间死亡率正常血糖组为21.3%,持续性高血糖对照组为33.3%,干预组为18.0%.高血糖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陈明勇;刘云;吴友茹;刘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者29岁,G2 P1因剖宫产术后8年,停经4个月,胎死宫内,院外引产失败收入院.自述下腹痛,阴道流血.查体:T:36.80℃,P:88次/min,BP:100/70 mm Hg,下腹部腹肌紧张,拒按,宫底触诊不满意,左腰部疼痛,抬臀困难.内诊查宫口未开,阴道内见新鲜血液,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凝血4项均正常.心电图无异常.超声检查报告:子宫体积增大.形态正常,下段切口处及宫颈上段见胎儿,未见胎心,胎盘种植于切口处,子宫下段前壁厚0.4 cm,胎盘水肿、变性.追问病史,患者2 d前在一门诊做超声检查,发现胎死宫内,并在其诊所口服药物进行引产.服药后6 h出现阵发下腹痛,14 h出现剧烈下腹痛,持续约1 h,阴道少量流血,后疼痛减轻,阴道流血增多,大于月经量,但是未见胎儿排出.
作者:江玉华;郭瑞红;张建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学习提纲: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意义.2、常用核苷类药物的种类、作用机理、副作用及注意事项.3、慢性乙型肝炎选用核苷类药物的策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情反复的直接原因,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作者:张专才;宿敏;白石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来,创伤性骨盆环损伤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以往一直认为遭受骨盆环损伤而存活下来的患者,其肌肉骨骼不遗留长期后遗症状.
作者:兰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引起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而发生剧烈疼痛,微动脉收缩,损伤部位的失血和血浆外渗,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此外,因损伤组织的分解产物具有血管活性作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增加,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从而导致细胞急性缺氧,代谢紊乱,各脏器功能障碍.此类创伤的特点是,致外伤力大、创伤范围广、伤情复杂、变化迅速、失血量大、死亡率高.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对休克的早期判断,正确评估,果断有效的紧急处理,是抢救创伤性休克成功的关键.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卫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产生消化所引起的炎症,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起病急,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治疗棘手,死亡率高.而近年来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发展成熟已经成为救治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有效手段.对复杂性ARF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目的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和溶质的稳定,防止肾脏进一步损伤,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为其他支持疗法创造条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生存率.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对住院S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CBP救治SAP合并ARF 2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招娣;朱俊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虽然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仍有3%的手术失败率,失败原因主要是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瘢痕形成而使滤过口阻塞所致.因此,建立改良的标准小梁切除术并结合调节技术(小梁切除联合技术)减少手术失败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小梁切除术联合药物技术、非药物技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霞;崔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瓣膜置换者术后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术前对观察组进行2周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1周的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肺炎、肺不张、无效咳痰的发生率和呼吸次数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肺不张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22.8%;无效咳痰、呼吸次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术后严格呼吸道管理,可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赵桂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分型,不同的手术方法及随诊治疗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按Birmuth-Corlette分型法,Ⅰ型8例,Ⅱ型16例,Ⅲa型20例,Ⅲb型12例,Ⅳ型14例.17例确诊前曾有胆囊结石和(或)肝内外胆管手术史,22例患有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或同时患有胆囊和(或)胆管结石.B超、CT及MRCP胆道的确诊率分别为75.7%、80%、91.4%.70例患者中,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12例.胆道引流术36例,未手术14例.总手术率80%(56/70),根治性切除率13.4%(8/70).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6/8)、50%(4/8)、12.5(1/8).姑息性切除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4/8)、12.5%(1/8)、0.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引流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5%(2/8)、12.5%(1/8)、0.非手术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5个月,1例超过1年.结论:胆石症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诱因,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有效方法,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肝部分切除术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作者:康鸿斌;张瑞明;董培德;包力道;杨金盾;鲁宽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31例肺切除病人,依术式类型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地术前和术后呼吸道管理.结果:13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肺部并发症.结论:对肺切除患者行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可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巧巧;刘秀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