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在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韩莹毅;谢月华;夏钕

关键词:焦点解决疗法, 团体心理辅导, 胃癌, 围术期
摘要: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在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胃癌常规护理,心理辅导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对比两组胃癌手术患者干预前后的应激反应、焦虑与抑郁情绪、希望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率与收缩压及焦虑、抑郁、希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前,心理辅导组患者的心率与收缩压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希望水平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围术期患者接受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希望水平.
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杭州市拱墅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拱墅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000名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杭州市拱墅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为83.3%.X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活状况、体育锻炼情况、自身健康满意度、吸烟情况、中医药方法保健情况、中医药治疗次数和自评医疗技术水平的居民的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锻炼、不吸烟、总是进行中医药保健、中医药治疗次数大于等于5次、自评医疗技术水平很好、对中医药持正面看法的居民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均P<0.05).结论 杭州市拱墅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体育锻炼情况、吸烟情况、中医药方法保健情况、中医药治疗次数、自评医疗技术水平和对中医药的看法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吕星杰;刘新功;金爱军;牛虹懿;周心驰;周洁;朱晨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集束化护理在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消化道毒物清除中的应用

    文章对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分析集束化护理在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消化毒物清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患者清洁肠道时间、 清醒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接受普通护理的患者,可见,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胡玉儿;戎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手术室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

    文章对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探讨手术室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全程无缝隙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手术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皮质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萍儿;赵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观察组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水平三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优于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何惠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程无缝护理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

    文章在手术室应用不同护理方案,探讨全程无缝护理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手术室行全程无缝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曾玲玲;叶阳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0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中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作者:吴蓉蓉;施方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PH和DG-HAL用于混合痔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或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用于混合痔治疗的效果区别.方法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行手术治疗的96例混合痔患者分成DG-HAL组和PPH组各4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住院及创面愈合所需时间、近期疗效、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半的复发率和满意度.结果 DG-HAL组的手术、住院及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均明显少于PPH组(P<0.05),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HAL组术后24h、术后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PH组(P<0.05),2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HAL组术后后期复发率高于PPH组,满意度低于P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和DG-HAL治疗混合痔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DG-HAL可缩短手术、住院和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远期复发率较低.

    作者:董伍真;蔡成;王建平;张天明;金晰函;杜金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综合护理风险防范管理

    文章对71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意外事件的防范、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安全用药的预见性护理、随访的全程护理风险管理,观察风险防范管理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郭颖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后的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12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各61例,统计患者的术后出血量、血β-hCG转归时间、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整体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血β-hCG转归时间、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后的整体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效果好.

    作者:周腾;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进排班模式对呼吸内科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进排班模式对呼吸内科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2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下,改进传统排班的模式,实施连续不间断的APN排班,每班设1名组长,按照新老搭配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比较排班模式改进前后护士拖班现象、职业倦怠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改进排班模式后,拖班现象改善显著(P<0.05);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各项评分均低于改进前,护士的家庭生活、身心健康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排班模式实行APN连续排班能够减少拖班现象,有效改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晓丹;倪静静;傅佳佳;周晓玲;邵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强化沟通机制的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行强化沟通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医院强化沟通机制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数量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强化沟通机制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强化沟通机制实施1年来,4个季度满意度分别为:86.02%、90.32%、92.47%及95.70%,逐渐提高(P<0.05).结论 强化沟通机制管理能够减少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相关科室满意度.

    作者:蒋丽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手术后耐甲氧耐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骨科手术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分别予以万古霉素(对照组)和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观察组)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0.00%)、细菌清除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IL-1β、IL-6 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金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上述3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P<0.05).结论 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茜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细胞自噬相关因子与斑块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细胞自噬相关因子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为完善其病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例,按照颈动脉斑块分级分为三组:Ⅰ级21例、Ⅱ级35例、Ⅲ级29例,并以3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WB法测定自噬相关因子LC3-Ⅱ/LC3-Ⅰ与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采用ELISA法测定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对照组、Ⅰ级斑块、Ⅱ级斑块、Ⅲ级斑块的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和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依次升高(P<0.05);经Pearson分析,LC3-Ⅱ/LC3-Ⅰ表达与IL-1β、IL-6和TNF-α水平之间,Beclin1表达与IL-1β、IL-6和TNF-α水平之间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经秩相关分析,颈动脉斑块分级与LC3-Ⅱ/LC3-Ⅰ、IL-1β、IL-6、TNF-α之间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细胞自噬能够通过与炎性反应的相互作用影响斑块稳定性,可能为其病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朱应斌;项廷杰;林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高校学生转外就医门诊疾病类型

    文章调查绍兴文理学院医务室就诊学生的门诊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疾病,分析该高校学生转外就医门诊疾病的类型和治疗效果.高校学生转外就医门诊疾病类型较为多样化,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比较高;建议高校医疗建设应针对性进行健康宣教,并根据学生就诊需求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医保政策知晓率.

    作者:张利娟;陈伟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在手足口病患儿早期病情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临床早期病情病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2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结果 手足口病组重症型患儿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的例数均显著高于普通型(P<0.05).入院时,重症型患儿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普通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患儿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判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汪芳华;胡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研究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48h的血气指标,观察患者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氧分压(PaO2)和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效率为80.49%(33/41),对照组为70.73%(29/41);研究组改用有创通气和死亡总发生率为7.32%(3/41),对照组为17.07%(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状况,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剥离椎旁肌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术后2周与6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术后下地前及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传统方法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患者恢复更快,不仅能起到较好的复位效果,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

    作者:沈伟东;王金法;纪敏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保守治疗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观察保守治疗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重症胸外伤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症胸外伤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接受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住院时间、止痛药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2 h、术后24 h、术后48 h和术后72 h,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作者:方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金天保宁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金天保宁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qn,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金天保宁1# tid.收集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数据.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月后、3月后、6月后的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6%、98%、9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84%、85.7%;治疗组3月内疗效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天保宁有助于降低NIHSS评分,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作者:苏小玲;裘昊;张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健康研究杂志

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杭州市教育局

主办: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