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程无缝护理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

曾玲玲;叶阳花

关键词:手术室, 全程无缝护理, 护理满意度, 术后恢复
摘要:文章在手术室应用不同护理方案,探讨全程无缝护理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手术室行全程无缝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综合护理风险防范管理

    文章对71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意外事件的防范、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安全用药的预见性护理、随访的全程护理风险管理,观察风险防范管理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郭颖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手术后耐甲氧耐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骨科手术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分别予以万古霉素(对照组)和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观察组)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0.00%)、细菌清除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的炎性因子IL-1β、IL-6 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利福平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骨科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金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在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在胃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胃癌常规护理,心理辅导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对比两组胃癌手术患者干预前后的应激反应、焦虑与抑郁情绪、希望水平.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心率与收缩压及焦虑、抑郁、希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前,心理辅导组患者的心率与收缩压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希望水平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围术期患者接受焦点解决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希望水平.

    作者:韩莹毅;谢月华;夏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程无缝护理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

    文章在手术室应用不同护理方案,探讨全程无缝护理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手术室行全程无缝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焦虑以及抑郁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重要意义.

    作者:曾玲玲;叶阳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某高校学生转外就医门诊疾病类型

    文章调查绍兴文理学院医务室就诊学生的门诊疾病类型、发病率较高疾病,分析该高校学生转外就医门诊疾病的类型和治疗效果.高校学生转外就医门诊疾病类型较为多样化,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占比较高;建议高校医疗建设应针对性进行健康宣教,并根据学生就诊需求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医保政策知晓率.

    作者:张利娟;陈伟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3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律失常效果,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1月和3月基本治愈率和心律失常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3月后,2组的APACHEⅡ、SV、LVEF、LVESD和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和三个月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心律失常得到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心功能明显提高,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潘宏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盆腔器官和肛提肌状况的动态与静态磁共振研究

    目的 探讨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盆腔器官和肛提肌状态的动态和静态磁共振特点,为临床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行产后MRI盆底检查的初产妇女以及同期行MRI盆底检查的产前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女性分娩半年后的盆腔器官情况以及两组女性肛提肌动态与静态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中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者23例(57.5%),其中子宫脱垂5例,阴道前壁脱垂11例,阴道后壁脱垂4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3例;POP产妇用力相LH相、LPA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长,观察组MRI检查用力相H线、M线、LH以及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女阴道分娩半年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提肛肌损伤级功能减退,并发盆腔脏器脱垂;可能与肛提肌裂隙增宽以及提肛板角增大有关.

    作者:朱成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系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96 例为观察组,对其行系统管理至分娩;同期随机抽取 96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孕妇羊水指数、孕期增加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餐后 2h 血糖、母婴结局(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泌尿系统感染、窒息、 缺氧性脑病、 巨大儿、低血糖及高胆红素血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孕期增加体重、BMI、餐后2h血糖、羊水指数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结局.

    作者:马莉琼;郑玲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PH和DG-HAL用于混合痔治疗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或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用于混合痔治疗的效果区别.方法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行手术治疗的96例混合痔患者分成DG-HAL组和PPH组各4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住院及创面愈合所需时间、近期疗效、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半的复发率和满意度.结果 DG-HAL组的手术、住院及创面愈合所需时间均明显少于PPH组(P<0.05),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HAL组术后24h、术后7d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PH组(P<0.05),2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HAL组术后后期复发率高于PPH组,满意度低于P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和DG-HAL治疗混合痔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DG-HAL可缩短手术、住院和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远期复发率较低.

    作者:董伍真;蔡成;王建平;张天明;金晰函;杜金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后的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12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各61例,统计患者的术后出血量、血β-hCG转归时间、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整体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血β-hCG转归时间、月经来潮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后的整体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效果好.

    作者:周腾;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观察组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水平三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优于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何惠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杭州市拱墅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拱墅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000名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对象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杭州市拱墅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为83.3%.X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活状况、体育锻炼情况、自身健康满意度、吸烟情况、中医药方法保健情况、中医药治疗次数和自评医疗技术水平的居民的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锻炼、不吸烟、总是进行中医药保健、中医药治疗次数大于等于5次、自评医疗技术水平很好、对中医药持正面看法的居民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均P<0.05).结论 杭州市拱墅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较高,体育锻炼情况、吸烟情况、中医药方法保健情况、中医药治疗次数、自评医疗技术水平和对中医药的看法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吕星杰;刘新功;金爱军;牛虹懿;周心驰;周洁;朱晨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聚焦解决教育对肺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教育对肺癌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68例择期肺癌手术患者中33例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对照组),35例接受聚焦解决教育模式护理(聚焦解决教育组);采用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评估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希望水平、焦虑抑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希望水平和焦虑抑郁情况均改善,且聚焦解决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教育能够显著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希望水平和负性情绪.

    作者:罗淑辉;谢小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文章对照观察单用糖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熊去氧胆酸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糖皮质激素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有效降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

    作者:孟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强化沟通机制的效果评价与分析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行强化沟通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医院强化沟通机制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数量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强化沟通机制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强化沟通机制实施1年来,4个季度满意度分别为:86.02%、90.32%、92.47%及95.70%,逐渐提高(P<0.05).结论 强化沟通机制管理能够减少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相关科室满意度.

    作者:蒋丽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胰腺疾病患者120例MSCT和MRI增强扫描资料,其中经病理诊断为胰腺癌58例、慢性胰腺炎62例;评价胰腺病变影像学特征与病变性质的关系,分析联合应用鉴别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 胰腺癌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多为胰腺体组织增大、胰腺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慢性胰腺炎组患者多表现为病变内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如斑片状钙化、动脉期强化明显、胰、胆管扩张;两组各种病变类型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MSCT和MRI综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结果准确性均优于单独使用MSCT或MRI(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MSCT和MRI综合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准确性均优于单一影像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金韬;王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噻托溴铵结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和FEV1/FVC%等指标均比对照组高,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噻托溴铵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董洪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足月新生儿的妊娠期因素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足月分娩的妊娠期因素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方法 分析130例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划分为早期足月儿(61例)、完全足月儿(69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情况,分析早期足月分娩的危险因素.在早期足月组中进一步分出两个亚组,胎龄37周~37周+6亚组(30例)与胎龄38周~38周+6亚组(3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早期足月组孕产妇的高龄状况(≥35岁)、妊娠次数>1次、瘢痕子宫、剖宫产、分娩次数>1次、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位异常、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子宫肌瘤的比例及新生儿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完全足月组(P<0.05);早期足月组中37周~37周+6的新生儿重症病房入住率、感染性疾病、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喂养问题、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湿肺比例均显著高于38周~38周+6组(P<0.05).结论 孕产妇高龄、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及瘢痕子宫等可能引起早期足月分娩;相比于完全足月新生儿,早期足月儿有更大几率发生并发症.

    作者:赵瑞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氨双唑钠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方法 8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化疗组(观察组)和单纯放化疗组(对照组)各43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达到CR或PR时的照射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7%(39/43),对照组81.4%(35/4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达到CR或PR时的照射剂量均少于对照组,Ⅰ级恶心呕吐、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Ⅱ级恶心呕吐、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具有增敏作用,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在极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贡强君;李卫玉;傅真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文章对牙周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提高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小红;楼小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健康研究杂志

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杭州市教育局

主办: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