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芳
目的:分析急诊科医生的职业压力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方法:将湖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的52名急诊科全科医生和52名普外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其职业压力的来源和日常减压的方式.结果:调查研究发现,急诊科医生在医患关系,工作强度及晋升难度三方面的压力均显著高于普外科医生(P<0.05),在对专业知识的信心和患者治疗方面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调研结果表明,急诊科医生的职业压力显著高于普外科医生(P<0.05).在调研中表明,改善急诊科医生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强度有助于其缓解压力.结论:营造安全、和谐的急诊科医疗环境,减轻急诊科医生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医生工作中的热情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急诊科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徐鑫;许岚;谈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干预在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选取医院2015~2016年妇产科产妇10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干预,从结果分析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明显减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产妇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吕幽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产科近2年收治的110例住院分娩产妇,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方案的整体护理组55例和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常规护理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整体护理组产妇对护理质量评分为(90.10±2.32)分,常规护理组产妇对护理质量评分为(65.90±2.63)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整体护理组母婴健康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各项指标如产妇保健知识掌握、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等,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缓解产妇不良情绪,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使母婴健康.
作者:何幼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查房在骨科病房的实施效果,以改善科室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骨科病房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医护联合查房.比较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前后骨科护理质量、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及骨科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结果: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骨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总分平均分为(95.25±6.51)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3.42±5.26)分(P<0.05);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的考核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可有效提高骨科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
作者:李春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全程健康宣教在肿瘤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医院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均分为常规教育的对照组和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医嘱行为良好度、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医嘱行为良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各项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加全程健康宣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及对医嘱行为的遵从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整个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虞冻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药物管控、护理记录档案、视频图像反馈分析、信息总汇分析等方法,研究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统计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反馈方法与电子信息反馈法的数据,再综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电子信息反馈法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很好的作用,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病情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改善.结论:电子信息反馈法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减少重症室事故率的发生.
作者:傅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针灸科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针灸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预后质量评分、抑郁感评分、焦虑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分级.结果: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质量评分、抑郁感评分、焦虑感评分分别为(9.50±0.20)分、(1.60±1.00)分和(2.30±1.4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0±0.50)分、(7.00±3.70)分和(5.70±2.40)分(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功能,降低焦虑抑郁感,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池蓉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调查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常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浙江衢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门诊部取药房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案例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总结出其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做相关统计.结果:根据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所得的统计结果可知,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大致分为6种:处方核对不严谨,39.4%;处方与患者病症不匹配,26.7%;药房工作人员疏忽,21.7%;药房存在药物分类杂乱情况,7.1%;不合格药物没有及时清除,3.1%;其他相关原因,2.4%.结论: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对药房做一整治,作出相应防范对策,以提高处方调剂准确率,使患者安心拿药.
作者:毛慧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管理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集束干预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股静脉置管率分别显著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内静脉置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行集束干预管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置管部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晓芹;张黎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临床护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对前景进行展望.方法:从护理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护理绩效考核方式对医疗机构临床护理绩效评估现状进行分析,在护理绩效评估方向的转变、加强多维度考评体系的建立、注重评估精度及可信度方面进行前景展望.结果:国内护理绩效考核方式从传统单一化逐渐向科学化、人性化方面转变,护理绩效评估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统一、正规培训,对护理工作认知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绩效评估结果.结论:应通过科学精度测量指标,增加护理绩效评估方法的可信度及效度,提高护理绩效评估工作质量,使护理人员的劳动得到回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俞蓓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急诊科临床实习中引入微课视频教学法及Mini-CEX教学评估法,使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急诊科重点疾病、临床操作等问题的一般处理模式.方法:学生按照实习批次随机分为教改组及常规组,在实习结束后通过考试比较两组教学成绩差异;问卷了解教学效果的优劣.结果:教改组成绩优于常规组,问卷结果也优于常规组.结论:微课与Mini-CEX结合在急诊临床实习所获取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临床实习教学.
作者:卜建宏;李越华;王慧新;沈婷;刘晨萍;邵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以ICU特殊科室为研究对象,探讨5S管理法在药品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ICU科室的药品进行5S理论管理,以此来保证该科室的所有药品都处于功能状态,从而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所谓5S管理,指的就是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五个方面来对药品进行的管理,通过比较实施5S管理前后,ICU科室的药品使用效果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结果:ICU在采用5S管理法后,相关的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比之前更加认真负责,能够对相关药品做到了如指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使得各药品的到位率达到了100%.结论:ICU使用5S管理后,大可能性地提高了抢救效率,保证了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药品.该项模式的实施,对ICU乃至整个医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亚链;郭黄容;徐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构成,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作者作为高校针灸学科青年教师的一员,从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助力教学等方面,探讨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培养的环节,阐述了各环节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必要性和意义,与同行共议.
作者:赵凌;周思远;李瑛;余阳;刘明雪;陈洪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价值.方法:以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名卵巢囊肿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心理状况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时SAS、SDS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对手术质量和术后康复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璐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文章简要介绍了药品检验中的各项操作对人体的伤害,以提升自己的劳动保护意识,更好地做好药品检验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作者:安军;夏稷子;张志红;陈贵;吴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标识措施.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身份识别错误率、用药差错率、导管拔除错误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均有坠床/跌倒情况发生,对照组坠床/跌倒发生率为3.23%,观察组为1.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 (P<0.05);观察组平均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用于泌尿外科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谭琳;何伟红;张伟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3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5例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患者住院期间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10%,低于对照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的16.9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9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的81.50%;观察组的遵医行为为93.90%,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的70.80%.结论: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管理,能减少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叶张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20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入选20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4例,占11.5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或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史、导尿管留置史、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变部位多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急诊工作环境清洁消毒、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遵守急救器械清洗消毒制度等措施是预防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
作者:江流;汤才红;郑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起在骨科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分别于实施前后每周1次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于实施前后请患者于出院前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统计实施前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隔离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引流管护理及静脉置管护理等8个方面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得分明显提高;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潘巧红;冯常强;朱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效果,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201 6年4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和比较两组老年手术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改进幅度超过20%.结论:在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莹毅;谢月华;夏钕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