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203
  • 国内刊号:11-3070/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年14期文献
  •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项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影像学等多项学科内容的重要专业,当前临床有关超声、介入、内镜等医疗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临床疾病越来越深入的了解,都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与责任要求,文章对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进行了探讨.

    作者:朱其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构建骨科和谐医患关系提高诊疗水平的探讨

    骨科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由于生理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导致医患之间关系紧张.全面加强骨科医患之间的关系建设,消除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借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完善医疗保障体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消除和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为构建起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范亮全;徐天波;刘德国;侯振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预制工作表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制工作表在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医院内分泌科工作的护理人员32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6名护理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照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人员根据制定的预制工作表进行合理安排,比较分析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护理人员对自身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满意度与护理人员对自身满意度都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满意度与护理人员对自身满意度(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优秀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分别增加了28.75%与56.25%,但对照组的提升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仍有护理患者较差的情况发生,比例为12.50%,观察组无护理较差的情况发生,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制工作表一方面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另一方面便于护士长与护士管理患者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患者住院期间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邢亚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围术期麻醉医师的责任思考与建议

    为保证围术期麻醉工作的安全,减少因麻醉风险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文章作者明确作为麻醉医师的责任,应严格按照医疗规章制度操作,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吴启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防控对策.方法:结合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特点,分析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规范化的防护对策.结果: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较为多见,主要的危害因素包括针刺伤、刀割伤、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噪音、高热、紫外线等.制定的防护措施包括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认真落实各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加强安全操作训练等.结论: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存在严重的职业暴露风险,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大限度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吴君芬;林文君;毛惟静;冯丹红;毕宝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护联合查房在骨科病房的实施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查房在骨科病房的实施效果,以改善科室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骨科病房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医护联合查房.比较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前后骨科护理质量、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及骨科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结果: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骨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总分平均分为(95.25±6.51)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3.42±5.26)分(P<0.05);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的考核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可有效提高骨科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

    作者:李春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妇产科工作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并促进正常诊疗工作的开展.妇产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情况,重视医患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如何提高产科医患沟通效果进行阐述,以期为妇产科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张瑜;龚慧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ICU患者心理状态与人性化护理干预管理

    目的:探究ICU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医院接受的ICU患者共计8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及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结果:ICU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是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不良心理状态.在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制定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以积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炳娇;王叶舒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和体会

    目的:探讨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措施及成效.方法:选取近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3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评情况、服务态度调查情况、产妇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到产科病房中,可满足产科患者的身心需要,促进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从而取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章秋莲;陈晓映;王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科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评价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产科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护理结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施行个性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施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满足产妇的个性化需求,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作者:戴鸯鸯;徐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内科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科门诊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来余姚市人民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安排就诊服务,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项目(耐心解答态度、主动接待、护士形象、就诊秩序管理、主动健康教育)考核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内科门诊中,能明显改善内科门诊的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可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丽君;翁钰倩;吴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强化防范管理有效防范妇科肿瘤术后感染

    目的:分析临床上妇科肿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的防范管理措施,有效防范院内感染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妇科肿瘤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防范感染管理措施,有效保证患者安全.结果: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因素如自身的肥胖、合并糖尿;医务人员临床各种操作未执行无菌技术如术后切口和肠造口护理、引流管放置和护理不当;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手卫生管理意识不强.结论:导致妇产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污染环节较多,预防难度较大,需要医务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增强防范意识,合理控制感染途径,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宓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对中心静脉置管实施集束干预管理的措施和价值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管理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于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集束干预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股静脉置管率分别显著高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内静脉置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行集束干预管理,可降低CRBSI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置管部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晓芹;张黎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品管圈活动对缩短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效果,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201 6年4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和比较两组老年手术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改进幅度超过20%.结论:在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莹毅;谢月华;夏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30±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针灸科脑卒中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针灸科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针灸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预后质量评分、抑郁感评分、焦虑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分级.结果: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质量评分、抑郁感评分、焦虑感评分分别为(9.50±0.20)分、(1.60±1.00)分和(2.30±1.4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0±0.50)分、(7.00±3.70)分和(5.70±2.40)分(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功能,降低焦虑抑郁感,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池蓉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家属参与联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家属参与联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哮喘管理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确诊的学龄前儿童哮喘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家属干预联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哮喘的控制情况、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发作次数,以及干预前后PFE%与PEV1%.结果:观察组的总控制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观察组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和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PFE%与PEV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联合护理干预对于学龄前儿童哮喘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且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疾病发作频率,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朱美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速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护理满意度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平均下床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舒适度,减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顾美华;沈红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亲情护理在心胸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护理中应用亲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2015年在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进行观察,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7.20±3.42)h,短于对照组的(43.20±4.11) h(P<0.05);术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为6.36%,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91%(P<0.05);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1d,对照组为15 d(P<0.05).结论:将亲情模式用于心胸外科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彩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士分层管理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开展护士分层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内科开展护士分层管理前的2015年6~12月与管理后的2016年1~6月收治患者各21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病房管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行为、操作技能和服务态度均较管理前显著提高(P<0.05);满意度为99.05%,较之前的89.05%显著提高(P<0.05);护理缺陷和投诉率为0.95%和0.48%,低于之前的6.67%和5.24% (P<0.05).结论:内科护理中开展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率.

    作者:赵琴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标识措施.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身份识别错误率、用药差错率、导管拔除错误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均有坠床/跌倒情况发生,对照组坠床/跌倒发生率为3.23%,观察组为1.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 (P<0.05);观察组平均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用于泌尿外科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谭琳;何伟红;张伟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预见性护理在术后患者苏醒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后苏醒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5±2.13)d,低于对照组的(16.42±2.21)d;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贺茹依;王红艳;陈冯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皮肤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目的:探讨皮肤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方法:针对皮肤科门诊患者受到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并予以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皮肤科物品表面、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的病原学检测数据.结果:实施预防与管理措施后,医院感染率为0.93%,低于实施前的1.34%(P<0.05);皮肤科物品表面、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度为94.74%,高于实施前的83.56%(P<0.05).结论:针对存在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医护质量,有效预防皮肤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唐梦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的效果,为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妇产科从2015年3月开始完善流程管理,对妇产科进行质量管理,从接诊、诊断、治疗、出院医嘱等流程进行梳理,统计医疗缺陷,从流程合理性、科学性、可执行性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完善流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执行.将2014年9月~2015年2月设置为对照时段,将2015年3~9月设置为观察时段,院质控部门采用医疗缺陷判定标准每个月对妇产科医疗缺陷项进行检查,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医疗缺陷分别统计两组的医疗缺陷项目数量并比较.结果:观察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25项,中度医疗缺陷11项,重度医疗缺陷1项.对照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47项,中度医疗缺陷25项,重度医疗缺陷5项.观察时段轻、中、重度医疗缺陷比率均明显少于对照时段(P<0.05).结论:完善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林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作用,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 5年3~5月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3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8月收治的3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和排队等候时间.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护患纠纷发生率由26.88%降到7.50% (P<0.01);护理满意度由69.06%提高到96.88%(P<0.01);交费等待时间和输液等待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优化了输液流程,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菊红;张筱笑;张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护联合查房对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医护联合查房对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独查房组150例,联合查房组136例,比较两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联合查房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单独查房组(P<0.05).结论:医护联合查房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激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江冬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规范化管理前(2014年)与规范化管理后(2015年)的内镜清洗消毒102476次,分析内镜清洗消毒的可能问题,找出引起问题的关键因素,通过规范化管理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改进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内镜清洗刷更换频率、清洗剂更换频率、职业防护检查合格率、细菌学检测合格率均明显增高(P<0.05),钳子管维修、内镜表面黄斑、纱布损耗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确保清洗消毒流程的依从性,加速内镜运转速度.

    作者:胡冬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医院门诊药房开展药学咨询的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院门诊药房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中医院门诊药房接待的2448例咨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前(2014年7月~2015年7月,1224例患者)和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后(2015年8月~2016年8月,1224例患者)患者对门诊药房调配服务、用药咨询服务、等候时间、服务流程等方面满意度及特需药品短缺率.结果:与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前相比,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后患者对门诊药房调配服务、用药咨询服务、等候时间、服务流程等方面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与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前相比,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后特需药品短缺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药学咨询服务应用于中医院门诊药房,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的满意度,有效避免特需药品短缺的发生.

    作者:张叶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服务发展模式

    目的:探索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提升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方法: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的具体操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资料,对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服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输液的集中配置和口服药自动摆药,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对药品分装、配制环境等药品使用环节实施了质量控制,真正体现了GMP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本质.结论: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有效保证用药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王友多;章小敏;叶爱菊;鲍俞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常见原因与防范对策

    目的:调查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常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浙江衢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门诊部取药房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案例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总结出其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做相关统计.结果:根据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所得的统计结果可知,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大致分为6种:处方核对不严谨,39.4%;处方与患者病症不匹配,26.7%;药房工作人员疏忽,21.7%;药房存在药物分类杂乱情况,7.1%;不合格药物没有及时清除,3.1%;其他相关原因,2.4%.结论: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对药房做一整治,作出相应防范对策,以提高处方调剂准确率,使患者安心拿药.

    作者:毛慧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5S管理法在ICU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以ICU特殊科室为研究对象,探讨5S管理法在药品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ICU科室的药品进行5S理论管理,以此来保证该科室的所有药品都处于功能状态,从而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所谓5S管理,指的就是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五个方面来对药品进行的管理,通过比较实施5S管理前后,ICU科室的药品使用效果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结果:ICU在采用5S管理法后,相关的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比之前更加认真负责,能够对相关药品做到了如指掌,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使得各药品的到位率达到了100%.结论:ICU使用5S管理后,大可能性地提高了抢救效率,保证了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药品.该项模式的实施,对ICU乃至整个医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亚链;郭黄容;徐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自动发药机在我院门诊药房的应用

    目的:使自动发药机更好地应用于门诊药房.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的工作流程及使用情况,总结使用自动发药机的必要性和使用经验.结果:自动发药机运行后,门诊70%以上的处方完全有自动发药机调配,月盘点效率提高200%,调剂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幅度降低,药师更多进行药学服务.结论:通过自动发药机的实践应用,提出适合医院门诊药房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作者:沈文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门诊药房应用药品电子监管码实现药品核对与追溯的探讨

    目的:建立基于药品电子监管码的门诊药房药品核对及追溯系统.方法:改造医院的信息系统,通过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与处方信息进行核对并保存,以审核及追溯日常发放的药品.结果与结论:降低人工发放药品时差错的发生,实现发放药品追溯管理.

    作者:吴慧忠;张杰;陆世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药品检验中的劳动保护

    文章简要介绍了药品检验中的各项操作对人体的伤害,以提升自己的劳动保护意识,更好地做好药品检验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作者:安军;夏稷子;张志红;陈贵;吴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从“里约蚊帐”事件谈中医预防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在2016年闭幕的里约奥运会上,蚊帐携手火罐在奥运村大放异彩.蚊帐因具有隔离蚊虫的作用被外媒惊叹为预防寨卡病毒的“国家法宝”.作者从蚊帐事件出发,结合公共卫生的概念、内涵,探讨传统中医预防技术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应用.提出应积极拓展中医预防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加强技术革新,推动中医预防技术的标准化和安全化建设,提高预防群体的精准化识别能力.

    作者:余葱葱;梁凡;王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医药行业的政策影响分析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医药行业和各级药品监管部门的重大任务之一,其实施进程必将给当前整个医药行业带来强烈的政策震荡,产生诸如医药制造领域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启动,国产药品质量大幅度提升,加速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行业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以及增强医药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等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制建议.

    作者:何道慧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用人单位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的调查研究

    目的:为探讨用人单位对中医药人才职业胜任力的社会需求,促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特开展本研究.方法:选择京内外85家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结果与结论:用人单位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毕业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维度的职业胜任力认同度较高(P>0.05),而交流与沟通技巧、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三个维度较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维度相对较弱(P<0.05或P<0.01).

    作者:田润平;刘晓辉;张衍泽;赵建磊;乔庆彬;艾华;许美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开展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管理的优势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使得社会、家庭和个人承担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通过中药的调理作用可有效延缓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进行总结,以加强糖尿病管理.

    作者:王晓青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疗机构护理绩效评估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临床护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对前景进行展望.方法:从护理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护理绩效考核方式对医疗机构临床护理绩效评估现状进行分析,在护理绩效评估方向的转变、加强多维度考评体系的建立、注重评估精度及可信度方面进行前景展望.结果:国内护理绩效考核方式从传统单一化逐渐向科学化、人性化方面转变,护理绩效评估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统一、正规培训,对护理工作认知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绩效评估结果.结论:应通过科学精度测量指标,增加护理绩效评估方法的可信度及效度,提高护理绩效评估工作质量,使护理人员的劳动得到回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俞蓓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和策略探析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够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原创优势和特色的健康资源.然而,中医药健康养老发展存在适宜技术和方法挖掘不够、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市场规范和准人制度不健全、宣传普及力度及程度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技术和方法挖掘、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医药健康养老专业人才、加大中医药健康养老宣传、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发展.

    作者:蔡秋杰;苏庆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院麻醉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麻醉科发展与医院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麻醉用于手术可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当前,医院麻醉科的发展仍存在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医院麻醉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推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郭文静;刘文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追踪法在消化内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追踪法在消化内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嘉兴市第一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新进的70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新进的32位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新进的38位护士为观察组,将追踪法用于培训中,培训内容包括人、机、料、法、环境这5个方面的细致化.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自查及护士长检查等方式,连续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消化内科的专业护理常规、专业始终知识、护理规范、仪器操作等12个项目培训前后的总评分分别为(66.13±5.33)分和(82.07±4.12)分;而对照组护士的则为(66.33±4.97)分和(75.46±5.41)分,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追踪法培训强调深入临床一线,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角度考虑每一个环节,将其应用于消化内科护士培训中可显著提高培训效果,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作者:陶春燕;夏高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培训在ICU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管理中的开展价值

    目的:探讨对ICU护士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管理循证护理培训的措施和价值.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5年4月对ICU护士强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培训,比较分析开展循证护理培训前后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管理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护士进行培训之后护理质量评价总体评分明显高于培训之前,培训后护士在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培训之前(P<0.05).结论: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循证护理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对于保证ICU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丽艳;郑超;陈双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诊科医生职业压力源分析与对策建议

    目的:分析急诊科医生的职业压力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方法:将湖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的52名急诊科全科医生和52名普外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其职业压力的来源和日常减压的方式.结果:调查研究发现,急诊科医生在医患关系,工作强度及晋升难度三方面的压力均显著高于普外科医生(P<0.05),在对专业知识的信心和患者治疗方面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调研结果表明,急诊科医生的职业压力显著高于普外科医生(P<0.05).在调研中表明,改善急诊科医生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强度有助于其缓解压力.结论:营造安全、和谐的急诊科医疗环境,减轻急诊科医生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医生工作中的热情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急诊科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徐鑫;许岚;谈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对妇产科护士开展职业认知教育的意义

    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护士开展职业认知教育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妇产科50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对所有的妇产科护士实施职业认知教育,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职业认知教育前后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职业倦怠感.结果:经过职业认知教育干预后,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17.52±6.38)分、去人格化(4.52±3.96)分明显下降,低个人成就感(33.26±8.23)分明显下降(P<0.05).经过职业认知教育后,妇产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各个维度的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妇产科护士进行职业认知教育能够提高护士的获益感,降低职业倦怠,进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章瑶瑶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情况调查与建议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方法:选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56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主要以试卷形式为主的安全防护的相关考试,从而考察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情况.并通过相关部门讨论得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的相关建设性建议.结果:通过对56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考核情况得出,其对尖锐器具造成损伤的处理办法、各种垃圾的分类处理办法及缓解自身心理生理状况的方法等掌握情况良好,但是对于进行自身防护以免各种染病菌侵染办法等认知薄弱.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整体对相关安全防护措施掌握并不十分扎实,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再教育,以保证医患的基本安全.

    作者:谢卓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绩效考核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绩效考核的措施和成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呼吸内科20名护士及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绩效考核实施时间段,将其分为绩效考核实施前(2014年7月~2015年7月,20名护士及160例患者)和绩效考核实施后(2015年8月~2016年8月,20名护士及160例患者),比较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士综合绩效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绩效考核实施前相比,绩效考核实施后护士在职业道德与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岗位价值、个人能力、临床带教、专科操作与科研附加分方面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绩效考核实施前相比,绩效考核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绩效考核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朱晓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中医翻译能力要素分析

    翻译能力是译者在翻译工作中所需的潜在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以及相关职业素养.根据关联-顺应理论,中医翻译过程可以分为“原文语篇释意”与“译文语篇产出”两个阶段,在中医翻译过程中,译员需具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在内的九大能力素养.

    作者:周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广西基层中医民族医学科(专科)带头人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十二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123个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扶持)专科项目建设,以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中医民族医药人才队伍扎根广西基层医院,带动全区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学科(专科)的发展.学科(专科)带头人培养是重点(扶持)专科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的发展现状,从构建良好带头人成长环境、加强带头人业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提升其学术地位等方面,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的成长.

    作者:卢健棋;罗远;林元佳;黄琛;王清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二元制人才培养的探索——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改革

    现代学徒制的二元制教育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学院开办的药学与中药学两个专业的二元制教学班为例,探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措施.

    作者:倪峰;张杏;潘雪丰;郭素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职健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高职院校健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解决传统高职教育体系中教学体系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创新健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在于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和创业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突显“专业品牌化”和“教育个性化”两个特色;推行学科、产业、国际化、人文及环境五项建设;切实解决学生短期学习与长期工作、生活的关系;工作表现与学习能力的关系等六大问题.实行“1256”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竺静;邱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多维度考核模式在《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是以培养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而开设的必修课.为确保学生全程参与、全心参与,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对该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本课程实际情况的科学、规范、完善多维考核体系.该考评体系的建立不但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者:杨丽萍;李新民;侯俊林;李晓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论高校针灸学科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构成,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作者作为高校针灸学科青年教师的一员,从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助力教学等方面,探讨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培养的环节,阐述了各环节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提高的必要性和意义,与同行共议.

    作者:赵凌;周思远;李瑛;余阳;刘明雪;陈洪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老年综合评估及干预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管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接受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疾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入院前两组血液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观察组血液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护理的施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社会、生理和肢体的适应能力.

    作者:何小燕;周华英;何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调查与预防建议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建议,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2014~2015年收治的366例脑卒中患者,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针对性预防建议.结果:年龄≥50岁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次是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其中185例合并两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结论:对无症状但包含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宜严格控制“三高”,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戒烟忌酒.同时加大全社会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作者:朱应斌;项廷选;林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20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入选20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4例,占11.5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或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史、导尿管留置史、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变部位多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急诊工作环境清洁消毒、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遵守急救器械清洗消毒制度等措施是预防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

    作者:江流;汤才红;郑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影响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原因调查与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管理建议.方法:在浙江省宁波市不同医院内随机抽选内分泌科护理人员100人,采用问卷形式对其糖尿病护理胜任力进行调查,包括沟通能力、护理技能、法律意识、人际关系等,分析评分结果.结果:是否带教、是否接受培训、职称高低、应聘关系和职业兴趣所造成的糖尿病护理胜任力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职称、职业兴趣是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分化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影响护理人员护理胜任力的原因很多,其中职业兴趣和职称高低是主要因素,日常管理中应完善职称评估制度,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帮助护理人员强化自身专业能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作者:钟娜儿;陆春花;王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价值.方法:以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名卵巢囊肿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心理状况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时SAS、SDS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对手术质量和术后康复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璐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听障儿童听力康复需求的调查与干预

    目的:对听障儿童家长关于儿童听力康复的需求进行调查,为开展相关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6月来医院就诊的92例听障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方式,了解听障家长对儿童听力康复的具体需求,提出有效建议.结果:参加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者78例,占84.78%.90.21%的家长表示愿意参加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班,且更倾向小班训练.其中61.96%的家长选择一对一的训练模式;82.61%的家长想知道儿童听力康复的常用训练技巧,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贯穿于语言教育、言语矫正和听觉康复三方面.结论:在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中,家长的需求非常大,有关听力康复专业人员应针对家长的需求给予帮助,促进听障儿童恢复听力的速度.

    作者:李健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与建议

    目的:探究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对病理技术实施质量控制,具体包括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如病理标本的制作、HE切片的制作、临床试剂知识的储备等,以及对每位患者进行电子档案的记录和对患者使用的检查单进行优化,观察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后HE切片的优劣率变化和对病理标本污染情况变化.结果: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后,HE切片的优质率明显提高,病理标本污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理技术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具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丁华新;王海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药物管控、护理记录档案、视频图像反馈分析、信息总汇分析等方法,研究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统计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反馈方法与电子信息反馈法的数据,再综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电子信息反馈法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很好的作用,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病情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改善.结论:电子信息反馈法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减少重症室事故率的发生.

    作者:傅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成效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起在骨科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分别于实施前后每周1次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于实施前后请患者于出院前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统计实施前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隔离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引流管护理及静脉置管护理等8个方面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得分明显提高;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潘巧红;冯常强;朱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质量与母婴健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产科近2年收治的110例住院分娩产妇,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方案的整体护理组55例和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常规护理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整体护理组产妇对护理质量评分为(90.10±2.32)分,常规护理组产妇对护理质量评分为(65.90±2.63)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整体护理组母婴健康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各项指标如产妇保健知识掌握、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等,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缓解产妇不良情绪,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促使母婴健康.

    作者:何幼庆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PDCA管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从而提高门诊输液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医院进行门诊输液的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输液室常规工作流程进行输液和护理,观察组26例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且对输液过程中的相关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6.92%,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在门诊输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避免医源性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超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管理干预对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干预在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选取医院2015~2016年妇产科产妇10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干预,从结果分析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明显减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产妇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吕幽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创建和谐心胸外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创建和谐心胸外科护患关系,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并且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在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经过医院与患者双方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明显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尽管如今医疗技术手段不断在改进,患者的治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医患关系紧张依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文章概述了如何创建和谐心胸外科护患关系,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徐维维;王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用药风险,制定合理的安全护理管理方案,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方法:医院ICU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了在科室10 h以上的患者350例,这些患者使用静脉用药之后,有60例出现不良反应,记录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201 5年6月~2016年5月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处理患者,对处理后患者的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规范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之后,静脉用药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比没有实施规范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要好(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用药存在较高的风险,在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卜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安全教育告知书对老年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与分析

    目的:比较老年科应用安全教育告知书前后的资料,评价护理安全教育告知书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老年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未应用护理安全教育告知书前的老年患者资料120例,及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护理安全教育告知书后的老年患者资料120例,比较应用护理安全教育告知书前后,老年患者对安全教育知识的知晓率、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老年科应用护理安全教育告知书后,老年患者对安全知识的知晓率较前明显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显著降低,患者及家属对科室的服务质量满意度有所提高,投诉率有所降低.结论:在老年科应用护理安全教育告知书,可保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作者:胡耀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麻醉科高效率与患者安全的探讨

    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科技的发展,麻醉学也在飞速发展.提高诊疗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近年来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科室人员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文章从提高麻醉医师工作质量、完善麻醉流程、控制麻醉用品质量等3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提高麻醉科效率、保证患者安全的方法.作者认为不仅要提高麻醉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素质,还要建立完整的麻醉流程与紧急预案,还要保证麻醉用品的质量安全,才能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宋潇潇;王玲;何胤琰;徐文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视频监控系统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视频监控系统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精神科自2014年8月在病房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分别选取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前后收治的6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意外受伤发生率及护理人员不当行为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意外受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P<0.05).且实施后护理人员不当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到精神科安全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意外受伤事件发生,对于提高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性有着重要帮助.

    作者:邱晔;陶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标识管理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3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5例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患者住院期间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10%,低于对照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的16.9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9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的81.50%;观察组的遵医行为为93.90%,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的70.80%.结论:在泌尿外科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管理,能减少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叶张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对肿瘤内科患者开展全程健康宣教的价值

    目的:探究全程健康宣教在肿瘤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医院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均分为常规教育的对照组和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医嘱行为良好度、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医嘱行为良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各项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加全程健康宣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及对医嘱行为的遵从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整个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虞冻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互动模式在康复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康复科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互动模式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康复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观察组采用互动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 (P<0.05).结论: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互动模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柳丽萍;董晓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与分析

    目的:探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40名在妇产科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采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分析两组护士的带教结果,比较两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及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经过带教后两组护士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将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实施到妇产科带教工作中,可以提高护士的学习质量,提升护士的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

    作者:周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课与Mini-CEX结合在急诊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急诊科临床实习中引入微课视频教学法及Mini-CEX教学评估法,使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急诊科重点疾病、临床操作等问题的一般处理模式.方法:学生按照实习批次随机分为教改组及常规组,在实习结束后通过考试比较两组教学成绩差异;问卷了解教学效果的优劣.结果:教改组成绩优于常规组,问卷结果也优于常规组.结论:微课与Mini-CEX结合在急诊临床实习所获取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临床实习教学.

    作者:卜建宏;李越华;王慧新;沈婷;刘晨萍;邵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常见问题分析与管理建议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主要是通过介绍手术室在带教护理实习生的工作中普遍会出现的问题,继而就带教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结果:增强了实习生的责任感、沟通能力、学习工作能力.结论:认真落实护理实习生的管理带教工作、帮助实习生完成实习任务,对减短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上的适应期有明显帮助.

    作者:王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案例教学法在急诊科实习护士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基于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心得体会,重点分析案例教学法方法引入急诊科护理教学工作当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2年10月~2015年3月)实习护士人员共70位,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位实习护士生在临床培训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察组35位实习护士生则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即CP教学法.在一个月(4周)之后分别观察两组实习护士生各项能力指标数据,进行考核评价.结果:通过此次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不同方法培训教学之后,包括在临床操作和理论护理知识考核方面均效果显著,但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急诊科护理带教中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叶晓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2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留置针不良事件,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媚;戴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0例传染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上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控制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汤才红;王莉娜;郑萍;江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新生儿病区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新生儿病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成效.方法:选择2012年医院收治的新生儿456例,在新生儿病区行护理风险管理,设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医院收治的新生儿445例,在新生儿病区行一般管理,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臀红、液体渗出、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60%、2.92%,观察组分别为1.32%、0.66%、0.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2.0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9.34% (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佩琳;刘建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选取血液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4.65% (P<0.05);实施后不规范输血发生率为0.8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7.45%(P<0.05);实施后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同时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加强血液科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规范化输液操作,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伊瑛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

    目的:探讨开展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于缙云县人民医院行腹部手术的268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观察组(2016年3~8月)和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2月),分别为145例、123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加强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控制情况、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空气中、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双手菌落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能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保障患者健康与安全,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夏伟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精细化管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选取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180例产科的产妇为研究对象,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为实施前,2015年9月~2016年9月实施精细化管理,为实施后.观察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精细化管理前后产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比较,精细化管理后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没掌握占比明显好于精细化管理前(P<0.05).精细化管理后产妇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生活护理、技术操作及整体护理等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的评价显著高于精细化管理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可以在产科护理中可以为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医院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精细化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何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细节管理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德清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内科病房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总结存在问题和隐患制定细节管理措施实行方案.2015年7月~2016年7月对内科病房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并在内科病房实施细节管理方案,比较细节管理实施前后内科病房护理质量情况.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理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均高于细节管理护理前(P<0.05);实施后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有利于病房管理质量的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控制,促进老年患者的安全保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宋珍妹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