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

汤才红;王莉娜;郑萍;江流

关键词:风险控制, 感染科,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0例传染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上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控制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原因调查与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管理建议.方法:在浙江省宁波市不同医院内随机抽选内分泌科护理人员100人,采用问卷形式对其糖尿病护理胜任力进行调查,包括沟通能力、护理技能、法律意识、人际关系等,分析评分结果.结果:是否带教、是否接受培训、职称高低、应聘关系和职业兴趣所造成的糖尿病护理胜任力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职称、职业兴趣是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分化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影响护理人员护理胜任力的原因很多,其中职业兴趣和职称高低是主要因素,日常管理中应完善职称评估制度,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帮助护理人员强化自身专业能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作者:钟娜儿;陆春花;王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培训在ICU护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管理中的开展价值

    目的:探讨对ICU护士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管理循证护理培训的措施和价值.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5年4月对ICU护士强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培训,比较分析开展循证护理培训前后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管理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护士进行培训之后护理质量评价总体评分明显高于培训之前,培训后护士在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培训之前(P<0.05).结论: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循证护理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对于保证ICU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丽艳;郑超;陈双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用药风险,制定合理的安全护理管理方案,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方法:医院ICU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了在科室10 h以上的患者350例,这些患者使用静脉用药之后,有60例出现不良反应,记录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201 5年6月~2016年5月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处理患者,对处理后患者的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规范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之后,静脉用药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比没有实施规范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要好(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用药存在较高的风险,在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卜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标识措施.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身份识别错误率、用药差错率、导管拔除错误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均有坠床/跌倒情况发生,对照组坠床/跌倒发生率为3.23%,观察组为1.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 (P<0.05);观察组平均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用于泌尿外科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谭琳;何伟红;张伟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成效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起在骨科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分别于实施前后每周1次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于实施前后请患者于出院前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统计实施前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隔离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引流管护理及静脉置管护理等8个方面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得分明显提高;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潘巧红;冯常强;朱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调查与预防建议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建议,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2014~2015年收治的366例脑卒中患者,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针对性预防建议.结果:年龄≥50岁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次是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其中185例合并两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结论:对无症状但包含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宜严格控制“三高”,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戒烟忌酒.同时加大全社会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作者:朱应斌;项廷选;林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科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评价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产科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护理结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施行个性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施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满足产妇的个性化需求,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作者:戴鸯鸯;徐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规范化管理前(2014年)与规范化管理后(2015年)的内镜清洗消毒102476次,分析内镜清洗消毒的可能问题,找出引起问题的关键因素,通过规范化管理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改进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内镜清洗刷更换频率、清洗剂更换频率、职业防护检查合格率、细菌学检测合格率均明显增高(P<0.05),钳子管维修、内镜表面黄斑、纱布损耗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确保清洗消毒流程的依从性,加速内镜运转速度.

    作者:胡冬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视频监控系统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视频监控系统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精神科自2014年8月在病房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分别选取视频监控系统安装前后收治的6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意外受伤发生率及护理人员不当行为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意外受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P<0.05).且实施后护理人员不当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到精神科安全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士意外受伤事件发生,对于提高精神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性有着重要帮助.

    作者:邱晔;陶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服务发展模式

    目的:探索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提升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方法: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的具体操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资料,对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服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输液的集中配置和口服药自动摆药,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对药品分装、配制环境等药品使用环节实施了质量控制,真正体现了GMP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本质.结论: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有效保证用药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王友多;章小敏;叶爱菊;鲍俞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院麻醉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麻醉科发展与医院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麻醉用于手术可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当前,医院麻醉科的发展仍存在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医院麻醉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推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郭文静;刘文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常见原因与防范对策

    目的:调查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常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浙江衢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门诊部取药房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案例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总结出其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做相关统计.结果:根据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所得的统计结果可知,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大致分为6种:处方核对不严谨,39.4%;处方与患者病症不匹配,26.7%;药房工作人员疏忽,21.7%;药房存在药物分类杂乱情况,7.1%;不合格药物没有及时清除,3.1%;其他相关原因,2.4%.结论: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对药房做一整治,作出相应防范对策,以提高处方调剂准确率,使患者安心拿药.

    作者:毛慧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创建和谐心胸外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创建和谐心胸外科护患关系,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与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并且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在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经过医院与患者双方的相互理解与沟通,明显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尽管如今医疗技术手段不断在改进,患者的治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医患关系紧张依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文章概述了如何创建和谐心胸外科护患关系,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徐维维;王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普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速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护理满意度为8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平均下床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舒适度,减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顾美华;沈红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和价值.方法:以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名卵巢囊肿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心理状况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心理状态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出院时SAS、SDS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对手术质量和术后康复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璐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和体会

    目的:探讨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措施及成效.方法:选取近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3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评情况、服务态度调查情况、产妇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到产科病房中,可满足产科患者的身心需要,促进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从而取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章秋莲;陈晓映;王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亲情护理在心胸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护理中应用亲情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2015年在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进行观察,按照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亲情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7.20±3.42)h,短于对照组的(43.20±4.11) h(P<0.05);术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为6.36%,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0.91%(P<0.05);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1d,对照组为15 d(P<0.05).结论:将亲情模式用于心胸外科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彩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作用,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 5年3~5月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3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8月收治的3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和排队等候时间.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护患纠纷发生率由26.88%降到7.50% (P<0.01);护理满意度由69.06%提高到96.88%(P<0.01);交费等待时间和输液等待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优化了输液流程,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菊红;张筱笑;张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的效果,为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妇产科从2015年3月开始完善流程管理,对妇产科进行质量管理,从接诊、诊断、治疗、出院医嘱等流程进行梳理,统计医疗缺陷,从流程合理性、科学性、可执行性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完善流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执行.将2014年9月~2015年2月设置为对照时段,将2015年3~9月设置为观察时段,院质控部门采用医疗缺陷判定标准每个月对妇产科医疗缺陷项进行检查,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医疗缺陷分别统计两组的医疗缺陷项目数量并比较.结果:观察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25项,中度医疗缺陷11项,重度医疗缺陷1项.对照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47项,中度医疗缺陷25项,重度医疗缺陷5项.观察时段轻、中、重度医疗缺陷比率均明显少于对照时段(P<0.05).结论:完善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林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对妇产科护士开展职业认知教育的意义

    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护士开展职业认知教育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妇产科50名护士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对所有的妇产科护士实施职业认知教育,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职业认知教育前后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职业倦怠感.结果:经过职业认知教育干预后,妇产科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17.52±6.38)分、去人格化(4.52±3.96)分明显下降,低个人成就感(33.26±8.23)分明显下降(P<0.05).经过职业认知教育后,妇产科护士职业获益感各个维度的评分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妇产科护士进行职业认知教育能够提高护士的获益感,降低职业倦怠,进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章瑶瑶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