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蓓蓓
目的:使自动发药机更好地应用于门诊药房.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的工作流程及使用情况,总结使用自动发药机的必要性和使用经验.结果:自动发药机运行后,门诊70%以上的处方完全有自动发药机调配,月盘点效率提高200%,调剂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幅度降低,药师更多进行药学服务.结论:通过自动发药机的实践应用,提出适合医院门诊药房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作者:沈文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医护联合查房对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独查房组150例,联合查房组136例,比较两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联合查房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单独查房组(P<0.05).结论:医护联合查房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激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江冬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新生儿病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成效.方法:选择2012年医院收治的新生儿456例,在新生儿病区行护理风险管理,设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医院收治的新生儿445例,在新生儿病区行一般管理,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臀红、液体渗出、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60%、2.92%,观察组分别为1.32%、0.66%、0.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2.0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9.34% (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佩琳;刘建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十二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123个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扶持)专科项目建设,以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中医民族医药人才队伍扎根广西基层医院,带动全区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学科(专科)的发展.学科(专科)带头人培养是重点(扶持)专科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的发展现状,从构建良好带头人成长环境、加强带头人业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提升其学术地位等方面,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的成长.
作者:卢健棋;罗远;林元佳;黄琛;王清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是以培养医学生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而开设的必修课.为确保学生全程参与、全心参与,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对该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本课程实际情况的科学、规范、完善多维考核体系.该考评体系的建立不但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者:杨丽萍;李新民;侯俊林;李晓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医生的职业压力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建.方法:将湖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的52名急诊科全科医生和52名普外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其职业压力的来源和日常减压的方式.结果:调查研究发现,急诊科医生在医患关系,工作强度及晋升难度三方面的压力均显著高于普外科医生(P<0.05),在对专业知识的信心和患者治疗方面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调研结果表明,急诊科医生的职业压力显著高于普外科医生(P<0.05).在调研中表明,改善急诊科医生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强度有助于其缓解压力.结论:营造安全、和谐的急诊科医疗环境,减轻急诊科医生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医生工作中的热情及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急诊科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徐鑫;许岚;谈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2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留置针不良事件,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媚;戴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在2016年闭幕的里约奥运会上,蚊帐携手火罐在奥运村大放异彩.蚊帐因具有隔离蚊虫的作用被外媒惊叹为预防寨卡病毒的“国家法宝”.作者从蚊帐事件出发,结合公共卫生的概念、内涵,探讨传统中医预防技术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应用.提出应积极拓展中医预防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加强技术革新,推动中医预防技术的标准化和安全化建设,提高预防群体的精准化识别能力.
作者:余葱葱;梁凡;王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索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提升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方法: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的具体操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资料,对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服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输液的集中配置和口服药自动摆药,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对药品分装、配制环境等药品使用环节实施了质量控制,真正体现了GMP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本质.结论: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有效保证用药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王友多;章小敏;叶爱菊;鲍俞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索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管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接受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疾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入院前两组血液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观察组血液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护理的施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社会、生理和肢体的适应能力.
作者:何小燕;周华英;何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的效果,为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妇产科从2015年3月开始完善流程管理,对妇产科进行质量管理,从接诊、诊断、治疗、出院医嘱等流程进行梳理,统计医疗缺陷,从流程合理性、科学性、可执行性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完善流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执行.将2014年9月~2015年2月设置为对照时段,将2015年3~9月设置为观察时段,院质控部门采用医疗缺陷判定标准每个月对妇产科医疗缺陷项进行检查,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医疗缺陷分别统计两组的医疗缺陷项目数量并比较.结果:观察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25项,中度医疗缺陷11项,重度医疗缺陷1项.对照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47项,中度医疗缺陷25项,重度医疗缺陷5项.观察时段轻、中、重度医疗缺陷比率均明显少于对照时段(P<0.05).结论:完善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林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绩效考核的措施和成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呼吸内科20名护士及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绩效考核实施时间段,将其分为绩效考核实施前(2014年7月~2015年7月,20名护士及160例患者)和绩效考核实施后(2015年8月~2016年8月,20名护士及160例患者),比较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士综合绩效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绩效考核实施前相比,绩效考核实施后护士在职业道德与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岗位价值、个人能力、临床带教、专科操作与科研附加分方面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绩效考核实施前相比,绩效考核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绩效考核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朱晓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对病理技术实施质量控制,具体包括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如病理标本的制作、HE切片的制作、临床试剂知识的储备等,以及对每位患者进行电子档案的记录和对患者使用的检查单进行优化,观察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后HE切片的优劣率变化和对病理标本污染情况变化.结果: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后,HE切片的优质率明显提高,病理标本污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理技术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具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丁华新;王海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防控对策.方法:结合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特点,分析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规范化的防护对策.结果: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较为多见,主要的危害因素包括针刺伤、刀割伤、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噪音、高热、紫外线等.制定的防护措施包括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认真落实各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加强安全操作训练等.结论: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存在严重的职业暴露风险,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大限度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
作者:吴君芬;林文君;毛惟静;冯丹红;毕宝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用药风险,制定合理的安全护理管理方案,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保证用药安全和疗效.方法:医院ICU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了在科室10 h以上的患者350例,这些患者使用静脉用药之后,有60例出现不良反应,记录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201 5年6月~2016年5月护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处理患者,对处理后患者的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对患者采用规范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之后,静脉用药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比没有实施规范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要好(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的静脉用药存在较高的风险,在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合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卜敏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基于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心得体会,重点分析案例教学法方法引入急诊科护理教学工作当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2年10月~2015年3月)实习护士人员共70位,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位实习护士生在临床培训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察组35位实习护士生则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即CP教学法.在一个月(4周)之后分别观察两组实习护士生各项能力指标数据,进行考核评价.结果:通过此次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不同方法培训教学之后,包括在临床操作和理论护理知识考核方面均效果显著,但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急诊科护理带教中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叶晓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建议,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2014~2015年收治的366例脑卒中患者,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针对性预防建议.结果:年龄≥50岁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次是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其中185例合并两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结论:对无症状但包含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宜严格控制“三高”,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戒烟忌酒.同时加大全社会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作者:朱应斌;项廷选;林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院门诊药房开展药学咨询服务的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中医院门诊药房接待的2448例咨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前(2014年7月~2015年7月,1224例患者)和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后(2015年8月~2016年8月,1224例患者)患者对门诊药房调配服务、用药咨询服务、等候时间、服务流程等方面满意度及特需药品短缺率.结果:与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前相比,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后患者对门诊药房调配服务、用药咨询服务、等候时间、服务流程等方面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与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前相比,药学咨询服务开展后特需药品短缺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药学咨询服务应用于中医院门诊药房,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的满意度,有效避免特需药品短缺的发生.
作者:张叶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ICU护士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管理循证护理培训的措施和价值.方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5年4月对ICU护士强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培训,比较分析开展循证护理培训前后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管理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护士进行培训之后护理质量评价总体评分明显高于培训之前,培训后护士在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培训之前(P<0.05).结论: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范循证护理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对于保证ICU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丽艳;郑超;陈双节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翻译能力是译者在翻译工作中所需的潜在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以及相关职业素养.根据关联-顺应理论,中医翻译过程可以分为“原文语篇释意”与“译文语篇产出”两个阶段,在中医翻译过程中,译员需具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在内的九大能力素养.
作者:周恩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