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与分析

周伟伟

关键词:逐步递进带教模式, 妇产科, 护生带教,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40名在妇产科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采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分析两组护士的带教结果,比较两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及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经过带教后两组护士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将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实施到妇产科带教工作中,可以提高护士的学习质量,提升护士的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30±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作用,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 5年3~5月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3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8月收治的3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和排队等候时间.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护患纠纷发生率由26.88%降到7.50% (P<0.01);护理满意度由69.06%提高到96.88%(P<0.01);交费等待时间和输液等待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优化了输液流程,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菊红;张筱笑;张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调查与预防建议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建议,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2014~2015年收治的366例脑卒中患者,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针对性预防建议.结果:年龄≥50岁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次是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其中185例合并两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结论:对无症状但包含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宜严格控制“三高”,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戒烟忌酒.同时加大全社会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作者:朱应斌;项廷选;林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产科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评价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产科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收治的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个性化护理模式,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护理结果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施行个性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施行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更好地满足产妇的个性化需求,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提升了产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母乳喂养成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作者:戴鸯鸯;徐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常见问题与建议

    目的:探究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对病理技术实施质量控制,具体包括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如病理标本的制作、HE切片的制作、临床试剂知识的储备等,以及对每位患者进行电子档案的记录和对患者使用的检查单进行优化,观察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后HE切片的优劣率变化和对病理标本污染情况变化.结果: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后,HE切片的优质率明显提高,病理标本污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理技术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具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丁华新;王海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新生儿病区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新生儿病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成效.方法:选择2012年医院收治的新生儿456例,在新生儿病区行护理风险管理,设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医院收治的新生儿445例,在新生儿病区行一般管理,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臀红、液体渗出、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60%、2.92%,观察组分别为1.32%、0.66%、0.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2.0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9.34% (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佩琳;刘建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的效果,为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妇产科从2015年3月开始完善流程管理,对妇产科进行质量管理,从接诊、诊断、治疗、出院医嘱等流程进行梳理,统计医疗缺陷,从流程合理性、科学性、可执行性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完善流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执行.将2014年9月~2015年2月设置为对照时段,将2015年3~9月设置为观察时段,院质控部门采用医疗缺陷判定标准每个月对妇产科医疗缺陷项进行检查,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医疗缺陷分别统计两组的医疗缺陷项目数量并比较.结果:观察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25项,中度医疗缺陷11项,重度医疗缺陷1项.对照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47项,中度医疗缺陷25项,重度医疗缺陷5项.观察时段轻、中、重度医疗缺陷比率均明显少于对照时段(P<0.05).结论:完善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林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二元制人才培养的探索——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改革

    现代学徒制的二元制教育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学院开办的药学与中药学两个专业的二元制教学班为例,探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措施.

    作者:倪峰;张杏;潘雪丰;郭素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强化防范管理有效防范妇科肿瘤术后感染

    目的:分析临床上妇科肿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的防范管理措施,有效防范院内感染发生.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妇科肿瘤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防范感染管理措施,有效保证患者安全.结果: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自身因素如自身的肥胖、合并糖尿;医务人员临床各种操作未执行无菌技术如术后切口和肠造口护理、引流管放置和护理不当;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手卫生管理意识不强.结论:导致妇产科术后切口感染的污染环节较多,预防难度较大,需要医务人员加大管理力度,增强防范意识,合理控制感染途径,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宓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PDCA管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从而提高门诊输液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医院进行门诊输液的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输液室常规工作流程进行输液和护理,观察组26例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且对输液过程中的相关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6.92%,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在门诊输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避免医源性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超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2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留置针不良事件,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媚;戴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项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影像学等多项学科内容的重要专业,当前临床有关超声、介入、内镜等医疗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临床疾病越来越深入的了解,都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与责任要求,文章对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进行了探讨.

    作者:朱其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常见原因与防范对策

    目的:调查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常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浙江衢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门诊部取药房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案例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总结出其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做相关统计.结果:根据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所得的统计结果可知,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大致分为6种:处方核对不严谨,39.4%;处方与患者病症不匹配,26.7%;药房工作人员疏忽,21.7%;药房存在药物分类杂乱情况,7.1%;不合格药物没有及时清除,3.1%;其他相关原因,2.4%.结论: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对药房做一整治,作出相应防范对策,以提高处方调剂准确率,使患者安心拿药.

    作者:毛慧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医护联合查房在骨科病房的实施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查房在骨科病房的实施效果,以改善科室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骨科病房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医护联合查房.比较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前后骨科护理质量、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及骨科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结果: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骨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总分平均分为(95.25±6.51)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3.42±5.26)分(P<0.05);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的考核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可有效提高骨科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

    作者:李春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优势和策略探析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够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原创优势和特色的健康资源.然而,中医药健康养老发展存在适宜技术和方法挖掘不够、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市场规范和准人制度不健全、宣传普及力度及程度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技术和方法挖掘、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医药健康养老专业人才、加大中医药健康养老宣传、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发展.

    作者:蔡秋杰;苏庆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对肿瘤内科患者开展全程健康宣教的价值

    目的:探究全程健康宣教在肿瘤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医院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均分为常规教育的对照组和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医嘱行为良好度、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医嘱行为良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各项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加全程健康宣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及对医嘱行为的遵从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整个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虞冻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标识措施.对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身份识别错误率、用药差错率、导管拔除错误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均有坠床/跌倒情况发生,对照组坠床/跌倒发生率为3.23%,观察组为1.0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 (P<0.05);观察组平均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用于泌尿外科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还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谭琳;何伟红;张伟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细节管理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德清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内科病房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总结存在问题和隐患制定细节管理措施实行方案.2015年7月~2016年7月对内科病房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并在内科病房实施细节管理方案,比较细节管理实施前后内科病房护理质量情况.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理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均高于细节管理护理前(P<0.05);实施后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有利于病房管理质量的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控制,促进老年患者的安全保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宋珍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20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入选20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4例,占11.5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或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史、导尿管留置史、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变部位多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急诊工作环境清洁消毒、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遵守急救器械清洗消毒制度等措施是预防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

    作者:江流;汤才红;郑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服务发展模式

    目的:探索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提升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方法: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的具体操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资料,对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服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输液的集中配置和口服药自动摆药,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对药品分装、配制环境等药品使用环节实施了质量控制,真正体现了GMP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本质.结论: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有效保证用药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王友多;章小敏;叶爱菊;鲍俞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