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幽雁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干预在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从而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选取医院2015~2016年妇产科产妇100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干预,从结果分析护理管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干预,能够明显减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产妇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吕幽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基于急诊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心得体会,重点分析案例教学法方法引入急诊科护理教学工作当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2年10月~2015年3月)实习护士人员共70位,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位实习护士生在临床培训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观察组35位实习护士生则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即CP教学法.在一个月(4周)之后分别观察两组实习护士生各项能力指标数据,进行考核评价.结果:通过此次统计分析后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不同方法培训教学之后,包括在临床操作和理论护理知识考核方面均效果显著,但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急诊科护理带教中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叶晓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针灸科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针灸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预后质量评分、抑郁感评分、焦虑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分级.结果: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质量评分、抑郁感评分、焦虑感评分分别为(9.50±0.20)分、(1.60±1.00)分和(2.30±1.4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0±0.50)分、(7.00±3.70)分和(5.70±2.40)分(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功能,降低焦虑抑郁感,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池蓉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索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提升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方法: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的具体操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资料,对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服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输液的集中配置和口服药自动摆药,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对药品分装、配制环境等药品使用环节实施了质量控制,真正体现了GMP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本质.结论:复合型一体化病区药房有效保证用药安全,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王友多;章小敏;叶爱菊;鲍俞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对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作用,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 5年3~5月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3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6~8月收治的32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比较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和排队等候时间.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后,护患纠纷发生率由26.88%降到7.50% (P<0.01);护理满意度由69.06%提高到96.88%(P<0.01);交费等待时间和输液等待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法,优化了输液流程,缩短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菊红;张筱笑;张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项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影像学等多项学科内容的重要专业,当前临床有关超声、介入、内镜等医疗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临床疾病越来越深入的了解,都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与责任要求,文章对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进行了探讨.
作者:朱其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查房在骨科病房的实施效果,以改善科室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骨科病房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医护联合查房.比较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前后骨科护理质量、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及骨科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结果: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骨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总分平均分为(95.25±6.51)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3.42±5.26)分(P<0.05);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的考核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可有效提高骨科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
作者:李春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文章简要介绍了药品检验中的各项操作对人体的伤害,以提升自己的劳动保护意识,更好地做好药品检验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作者:安军;夏稷子;张志红;陈贵;吴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2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留置针不良事件,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媚;戴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30±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皮肤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方法:针对皮肤科门诊患者受到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并予以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皮肤科物品表面、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的病原学检测数据.结果:实施预防与管理措施后,医院感染率为0.93%,低于实施前的1.34%(P<0.05);皮肤科物品表面、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度为94.74%,高于实施前的83.56%(P<0.05).结论:针对存在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医护质量,有效预防皮肤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唐梦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使得社会、家庭和个人承担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通过中药的调理作用可有效延缓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进行总结,以加强糖尿病管理.
作者:王晓青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索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管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接受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疾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入院前两组血液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观察组血液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护理的施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社会、生理和肢体的适应能力.
作者:何小燕;周华英;何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药物管控、护理记录档案、视频图像反馈分析、信息总汇分析等方法,研究电子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统计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反馈方法与电子信息反馈法的数据,再综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电子信息反馈法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反馈法,在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很好的作用,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病情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改善.结论:电子信息反馈法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减少重症室事故率的发生.
作者:傅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急诊科重症患者208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感染危险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结果:入选208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4例,占11.54%,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气管切开或插管、深静脉导管留置史、导尿管留置史、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变部位多为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急诊工作环境清洁消毒、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遵守急救器械清洗消毒制度等措施是预防急诊科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所在.
作者:江流;汤才红;郑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40名在妇产科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采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分析两组护士的带教结果,比较两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及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经过带教后两组护士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将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实施到妇产科带教工作中,可以提高护士的学习质量,提升护士的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
作者:周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调查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常见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浙江衢化医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门诊部取药房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案例1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总结出其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并做相关统计.结果:根据通过各方面严格调查所得的统计结果可知,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大致分为6种:处方核对不严谨,39.4%;处方与患者病症不匹配,26.7%;药房工作人员疏忽,21.7%;药房存在药物分类杂乱情况,7.1%;不合格药物没有及时清除,3.1%;其他相关原因,2.4%.结论: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对药房做一整治,作出相应防范对策,以提高处方调剂准确率,使患者安心拿药.
作者:毛慧琴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翻译能力是译者在翻译工作中所需的潜在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以及相关职业素养.根据关联-顺应理论,中医翻译过程可以分为“原文语篇释意”与“译文语篇产出”两个阶段,在中医翻译过程中,译员需具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在内的九大能力素养.
作者:周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临床护理绩效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对前景进行展望.方法:从护理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护理绩效考核方式对医疗机构临床护理绩效评估现状进行分析,在护理绩效评估方向的转变、加强多维度考评体系的建立、注重评估精度及可信度方面进行前景展望.结果:国内护理绩效考核方式从传统单一化逐渐向科学化、人性化方面转变,护理绩效评估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统一、正规培训,对护理工作认知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理绩效评估结果.结论:应通过科学精度测量指标,增加护理绩效评估方法的可信度及效度,提高护理绩效评估工作质量,使护理人员的劳动得到回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俞蓓蓓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对听障儿童家长关于儿童听力康复的需求进行调查,为开展相关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6月来医院就诊的92例听障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方式,了解听障家长对儿童听力康复的具体需求,提出有效建议.结果:参加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者78例,占84.78%.90.21%的家长表示愿意参加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班,且更倾向小班训练.其中61.96%的家长选择一对一的训练模式;82.61%的家长想知道儿童听力康复的常用训练技巧,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贯穿于语言教育、言语矫正和听觉康复三方面.结论:在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中,家长的需求非常大,有关听力康复专业人员应针对家长的需求给予帮助,促进听障儿童恢复听力的速度.
作者:李健斌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