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斌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针灸科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针灸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预后质量评分、抑郁感评分、焦虑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分级.结果: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质量评分、抑郁感评分、焦虑感评分分别为(9.50±0.20)分、(1.60±1.00)分和(2.30±1.4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10±0.50)分、(7.00±3.70)分和(5.70±2.40)分(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功能,降低焦虑抑郁感,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池蓉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老年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效果,更好的服务患者.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201 6年4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和比较两组老年手术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改进幅度超过20%.结论:在普外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莹毅;谢月华;夏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选取血液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实施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4.65% (P<0.05);实施后不规范输血发生率为0.8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7.45%(P<0.05);实施后科室的整体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同时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加强血液科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科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规范化输液操作,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治疗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伊瑛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够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原创优势和特色的健康资源.然而,中医药健康养老发展存在适宜技术和方法挖掘不够、技术缺乏规范和标准、市场规范和准人制度不健全、宣传普及力度及程度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技术和方法挖掘、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医药健康养老专业人才、加大中医药健康养老宣传、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发展.
作者:蔡秋杰;苏庆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医护联合查房对外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独查房组150例,联合查房组136例,比较两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联合查房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单独查房组(P<0.05).结论:医护联合查房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激发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江冬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40名在妇产科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采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分析两组护士的带教结果,比较两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及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经过带教后两组护士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将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实施到妇产科带教工作中,可以提高护士的学习质量,提升护士的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
作者:周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麻醉科发展与医院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麻醉用于手术可显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当前,医院麻醉科的发展仍存在不利于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医院麻醉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推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郭文静;刘文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门诊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建议,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门诊2014~2015年收治的366例脑卒中患者,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针对性预防建议.结果:年龄≥50岁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阶段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次是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其中185例合并两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结论:对无症状但包含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宜严格控制“三高”,合理安排饮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戒烟忌酒.同时加大全社会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作者:朱应斌;项廷选;林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康复科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互动模式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康复科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观察组采用互动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3% (P<0.05).结论: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互动模式,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柳丽萍;董晓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现代学徒制的二元制教育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学院开办的药学与中药学两个专业的二元制教学班为例,探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的改革措施.
作者:倪峰;张杏;潘雪丰;郭素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选取义乌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180例产科的产妇为研究对象,2014年8月~2015年8月实施传统护理模式,为实施前,2015年9月~2016年9月实施精细化管理,为实施后.观察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精细化管理前后产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比较,精细化管理后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没掌握占比明显好于精细化管理前(P<0.05).精细化管理后产妇对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生活护理、技术操作及整体护理等护理工作的各项指标的评价显著高于精细化管理前(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可以在产科护理中可以为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医院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精细化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何晓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规范化管理前(2014年)与规范化管理后(2015年)的内镜清洗消毒102476次,分析内镜清洗消毒的可能问题,找出引起问题的关键因素,通过规范化管理改进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改进情况.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内镜清洗刷更换频率、清洗剂更换频率、职业防护检查合格率、细菌学检测合格率均明显增高(P<0.05),钳子管维修、内镜表面黄斑、纱布损耗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确保清洗消毒流程的依从性,加速内镜运转速度.
作者:胡冬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项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影像学等多项学科内容的重要专业,当前临床有关超声、介入、内镜等医疗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临床疾病越来越深入的了解,都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与责任要求,文章对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与建议进行了探讨.
作者:朱其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主要是通过介绍手术室在带教护理实习生的工作中普遍会出现的问题,继而就带教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结果:增强了实习生的责任感、沟通能力、学习工作能力.结论:认真落实护理实习生的管理带教工作、帮助实习生完成实习任务,对减短实习生在临床工作上的适应期有明显帮助.
作者:王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0例传染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基础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上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并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控制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汤才红;王莉娜;郑萍;江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为探讨用人单位对中医药人才职业胜任力的社会需求,促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特开展本研究.方法:选择京内外85家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结果与结论:用人单位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毕业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维度的职业胜任力认同度较高(P>0.05),而交流与沟通技巧、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三个维度较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维度相对较弱(P<0.05或P<0.01).
作者:田润平;刘晓辉;张衍泽;赵建磊;乔庆彬;艾华;许美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胜任力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管理建议.方法:在浙江省宁波市不同医院内随机抽选内分泌科护理人员100人,采用问卷形式对其糖尿病护理胜任力进行调查,包括沟通能力、护理技能、法律意识、人际关系等,分析评分结果.结果:是否带教、是否接受培训、职称高低、应聘关系和职业兴趣所造成的糖尿病护理胜任力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职称、职业兴趣是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胜任力分化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影响护理人员护理胜任力的原因很多,其中职业兴趣和职称高低是主要因素,日常管理中应完善职称评估制度,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帮助护理人员强化自身专业能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作者:钟娜儿;陆春花;王琼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索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管理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50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接受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疾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入院前两组血液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观察组血液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入院前两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出院1个月和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护理的施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社会、生理和肢体的适应能力.
作者:何小燕;周华英;何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追踪法在消化内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将嘉兴市第一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新进的70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的新进的32位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新进的38位护士为观察组,将追踪法用于培训中,培训内容包括人、机、料、法、环境这5个方面的细致化.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自查及护士长检查等方式,连续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消化内科的专业护理常规、专业始终知识、护理规范、仪器操作等12个项目培训前后的总评分分别为(66.13±5.33)分和(82.07±4.12)分;而对照组护士的则为(66.33±4.97)分和(75.46±5.41)分,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追踪法培训强调深入临床一线,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角度考虑每一个环节,将其应用于消化内科护士培训中可显著提高培训效果,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作者:陶春燕;夏高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30±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