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健棋;罗远;林元佳;黄琛;王清坚
目的:探讨完善流程管理对减少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的效果,为提高妇产科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医院妇产科从2015年3月开始完善流程管理,对妇产科进行质量管理,从接诊、诊断、治疗、出院医嘱等流程进行梳理,统计医疗缺陷,从流程合理性、科学性、可执行性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完善流程,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执行.将2014年9月~2015年2月设置为对照时段,将2015年3~9月设置为观察时段,院质控部门采用医疗缺陷判定标准每个月对妇产科医疗缺陷项进行检查,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医疗缺陷分别统计两组的医疗缺陷项目数量并比较.结果:观察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25项,中度医疗缺陷11项,重度医疗缺陷1项.对照时段共检查出轻度医疗缺陷47项,中度医疗缺陷25项,重度医疗缺陷5项.观察时段轻、中、重度医疗缺陷比率均明显少于对照时段(P<0.05).结论:完善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降低医疗纠纷.
作者:林珮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起在骨科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分别于实施前后每周1次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于实施前后请患者于出院前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统计实施前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隔离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引流管护理及静脉置管护理等8个方面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得分明显提高;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潘巧红;冯常强;朱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并促进正常诊疗工作的开展.妇产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针对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情况,重视医患良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如何提高产科医患沟通效果进行阐述,以期为妇产科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张瑜;龚慧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查房在骨科病房的实施效果,以改善科室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1~6月骨科病房收治的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医护联合查房.比较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前后骨科护理质量、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及骨科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结果: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骨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总分平均分为(95.25±6.51)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3.42±5.26)分(P<0.05);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显著提高(P<0.05);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的考核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实施医护联合查房后,可有效提高骨科病房的整体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
作者:李春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高职院校健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解决传统高职教育体系中教学体系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创新健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在于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和创业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突显“专业品牌化”和“教育个性化”两个特色;推行学科、产业、国际化、人文及环境五项建设;切实解决学生短期学习与长期工作、生活的关系;工作表现与学习能力的关系等六大问题.实行“1256”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竺静;邱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究ICU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医院接受的ICU患者共计8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及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析.结果:ICU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是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不良心理状态.在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该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制定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以积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炳娇;王叶舒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40名在妇产科实习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采用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分析两组护士的带教结果,比较两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及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经过带教后两组护士的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的妇产科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士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将逐步递进带教模式实施到妇产科带教工作中,可以提高护士的学习质量,提升护士的基础护理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
作者:周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开展绩效考核的措施和成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期间呼吸内科20名护士及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绩效考核实施时间段,将其分为绩效考核实施前(2014年7月~2015年7月,20名护士及160例患者)和绩效考核实施后(2015年8月~2016年8月,20名护士及160例患者),比较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士综合绩效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绩效考核实施前相比,绩效考核实施后护士在职业道德与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岗位价值、个人能力、临床带教、专科操作与科研附加分方面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绩效考核实施前相比,绩效考核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绩效考核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朱晓鸣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文章简要介绍了药品检验中的各项操作对人体的伤害,以提升自己的劳动保护意识,更好地做好药品检验工作,确保药品质量.
作者:安军;夏稷子;张志红;陈贵;吴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皮肤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措施.方法:针对皮肤科门诊患者受到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并予以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皮肤科物品表面、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的病原学检测数据.结果:实施预防与管理措施后,医院感染率为0.93%,低于实施前的1.34%(P<0.05);皮肤科物品表面、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度为94.74%,高于实施前的83.56%(P<0.05).结论:针对存在问题,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医护质量,有效预防皮肤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唐梦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翻译能力是译者在翻译工作中所需的潜在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以及相关职业素养.根据关联-顺应理论,中医翻译过程可以分为“原文语篇释意”与“译文语篇产出”两个阶段,在中医翻译过程中,译员需具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在内的九大能力素养.
作者:周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全程健康宣教在肿瘤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近期医院收治的肿瘤内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均分为常规教育的对照组和全程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医嘱行为良好度、静脉炎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医嘱行为良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各项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加全程健康宣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宣教知识的了解度及对医嘱行为的遵从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整个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虞冻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CA管理对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从而提高门诊输液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9月于医院进行门诊输液的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输液室常规工作流程进行输液和护理,观察组26例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且对输液过程中的相关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6.92%,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在门诊输液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避免医源性感染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超群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建立基于药品电子监管码的门诊药房药品核对及追溯系统.方法:改造医院的信息系统,通过扫描药品电子监管码与处方信息进行核对并保存,以审核及追溯日常发放的药品.结果与结论:降低人工发放药品时差错的发生,实现发放药品追溯管理.
作者:吴慧忠;张杰;陆世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对听障儿童家长关于儿童听力康复的需求进行调查,为开展相关的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6月来医院就诊的92例听障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方式,了解听障家长对儿童听力康复的具体需求,提出有效建议.结果:参加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者78例,占84.78%.90.21%的家长表示愿意参加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班,且更倾向小班训练.其中61.96%的家长选择一对一的训练模式;82.61%的家长想知道儿童听力康复的常用训练技巧,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贯穿于语言教育、言语矫正和听觉康复三方面.结论:在听障儿童听力康复中,家长的需求非常大,有关听力康复专业人员应针对家长的需求给予帮助,促进听障儿童恢复听力的速度.
作者:李健斌 刊期: 2017年第14期
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加,科技的发展,麻醉学也在飞速发展.提高诊疗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近年来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科室人员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文章从提高麻醉医师工作质量、完善麻醉流程、控制麻醉用品质量等3个方面,分别探讨了提高麻醉科效率、保证患者安全的方法.作者认为不仅要提高麻醉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素质,还要建立完整的麻醉流程与紧急预案,还要保证麻醉用品的质量安全,才能降低手术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宋潇潇;王玲;何胤琰;徐文强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产科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措施及成效.方法:选取近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3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评情况、服务态度调查情况、产妇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管理实施到产科病房中,可满足产科患者的身心需要,促进产妇生活质量的提高,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从而取得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章秋莲;陈晓映;王丹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新生儿病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及成效.方法:选择2012年医院收治的新生儿456例,在新生儿病区行护理风险管理,设为观察组;选择2011年医院收治的新生儿445例,在新生儿病区行一般管理,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家长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臀红、液体渗出、留置套管针脱出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60%、2.92%,观察组分别为1.32%、0.66%、0.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家长的满意度为82.02%,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9.34% (P<0.05).结论:在新生儿病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缺陷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佩琳;刘建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对病理技术实施质量控制,具体包括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如病理标本的制作、HE切片的制作、临床试剂知识的储备等,以及对每位患者进行电子档案的记录和对患者使用的检查单进行优化,观察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后HE切片的优劣率变化和对病理标本污染情况变化.结果: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实施后,HE切片的优质率明显提高,病理标本污染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理技术对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具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丁华新;王海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在母婴床旁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4.30±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性母婴床旁护理可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产妇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