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护士床头交接班的规范化护理效果

曹洁;钱红燕;景美娟;虞艳飞

关键词:ICU, 规范化护理管理, 护士床头交接班
摘要:目的:探讨ICU护士床头交接班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2月医院ICU实施护士床头交接班规范化管理工作,统计两组患者因床头交接班因素直接导致的护理缺陷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医生和护士对床头交接班规范化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护士床头交接班后,观察组因床头交接班因素发生的护理缺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床头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P<0.01).结论:ICU实施规范化护士床头交接班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避免交接班遗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还能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连续性护理.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对妇产科护士倦怠心理的影响

    目的:分析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对妇产科护士倦怠心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7~9月之间就职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24名护士,对其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在开展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工作倦怠量表(MBI)对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工作倦怠情况进行测评比较.结果: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前护士的SCL-90和MBI评分分别为(64.2±12.1)分和(155.6±30.7)分,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后护士的SCL-90和MBI评分分别为(44.1±6.7)分和(115.6±21.7)分(P<0.05).结论:对妇产科护士开展职业认知教育能够有效的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消除T作倦怠情绪,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吕幽雁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临床带教中医本科生和研究生经验

    文章探讨了临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带教方法,提出带教应从医院文化抓起,以问题、病例和资源为基础教学,以典型患者为基础教学,以中医经典为基础教学.指出带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职业生涯,带教技巧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

    作者:刘俊保;孙严洁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医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接诊的自由体位分娩产妇90人进行研究,按照诊序奇偶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VAS评分和产妇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理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缓解产妇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张一梅;张乐燕;肖洪鑫;江忠仙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在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中提高助产士业务水平的措施和意义

    目的:探讨助产士业务水平在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200例自然分娩产妇及2016年的200例自然分娩产妇,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5年7~12月对助产士进行集中专业培训,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活跃期时间、产房护理缺陷发生率、新生儿难产率,以及产妇对助产士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分娩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房护理缺陷发生率、新生儿难产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助产士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助产士业务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产房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产房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任亦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肿瘤化疗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管理

    探讨肿瘤化疗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将在温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触肿瘤化疗药物的7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人员是否受到化疗药物的损害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名护理人员均受到化疗药物损害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神经症状、消化道症状及脱发等,对照组40名护理人员无明显异常表现,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分析肿瘤化疗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接触化疗药物的非肿瘤化疗科护理人员占比较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中主要以大专学历的的护理人员为主;对照组中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化疗科护理人员占比较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主要以本科及以上学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肿瘤科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均是导致职业危害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只有针对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免肿瘤化疗护理人员受到伤害.

    作者:李娜;黄建娇;王雪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运用移动平均法和趋势方程预测医院2017年出院人数

    目的:预测医院2017年出院人数,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7~2016年10年的出院人数,用小二乘法建立线性趋势方程,结合季节指数,计算出2017年出院人数的预测值.结果:2月份出院人数全年少,预测值为1311人次;12月份出院人数全年多,预测值为1849人次.结论:运用小二乘法和移动平均季节指数法得出的预测值能反映出医院出院人数的变化规律,医院管理层可考虑在1月、2月两个月进行装修.

    作者:李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

    加强基层医院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基层医院护士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了专业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基层医院护士培养方法的针对性建议,即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与考核措施,开展职业道德、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心理自我调节、沟通技能、科研基本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

    作者:倪淑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教学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实验室安全准人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是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集合,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文章围绕教学实验室的特点,并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室安全准人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洪芳;张彤;可燕;李福凤;蒋海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某省各个层级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现状与分析

    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福建省2016年各个层级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现状.方法: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制定专项管理现状调查表;随机抽取并收集各层级一定比例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组织机构、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中药煎药规范服务、质量、调剂、处方点评等六方面管理现状资料;运用统计软件分析福建省不同层级机构管理现状及差异性,评价三者的差异性.结果:福建省三个层级机构中两两层级统计学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不同层级之间的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中药饮片管理规范性存在差异性问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级管理水平的差异性结果,为中药饮片科学管理及制定更加合理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真正提高福建省中药饮片管理水平.

    作者:吕吉安;陈明俊;徐福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药专业采药实习模式创新研究

    采药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形、色、气、味识草药的采药实习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从植物的形态、颜色、味道来辨识药用植物及其药性等,让学生从多维认识药用植物.这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采药实习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中药学特色,为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卓越的优秀中药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作者:白贞芳;刘春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强化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教育的实践

    目的:探讨强化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0名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名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有3名发生跌倒,有2名患者发生压疮,有1名患者出现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仅有1名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强化护理安全教育,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健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DCA循环降低我院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差错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差错.方法:记录2016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差错事件及原因,2016年7月运用PDCA循环法对智能发药机进行调整并观察效果,比较前后差错率.结果:PDCA循环干预整顿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调配,差错率下降了79.23%.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了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配药的差错率,同时也降低了门诊药师发药的差错.

    作者:陈超;潘冬梅;张巧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胃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探讨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的具体措施及建立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医院胃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前护理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医院胃肠外科建立无痛病房后护理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后3d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早下床时间、自主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出院前调查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早下床时间、自主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5% (P<0.05).结论:无痛病房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胃肠外科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尽早下床和胃肠功能恢复,能够缩短术后恢复和住院时间.

    作者:徐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激励理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实施激励理论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实施激励理论管理前后的1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激励理论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实施激励理论,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朱明娟;羊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对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在心内科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宣教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根据患者出院前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疾病复发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前健康教育完全达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在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图表式健康教育指导流程,弥补了常规健康宣教方式的不足,为患者带去更多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竹青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由《孙子兵法》浅论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中层干部在医院的管理和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孙子兵法》着手,围绕着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层干部在医院管理中的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作者:马艳萍;陈宇佳;范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骨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骨科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3月医院骨科收治的21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成立护理管理小组,针对以往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0%(P<0.05).结论: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危害性,实施预防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才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傅晓婷;葛国芬;俞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西医院校中医本科实习与师承教育接轨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突破西医院校培养中医本科生的瓶颈,更好地培养有中医思辨能力的学生.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进行了中医本科实习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引入“师带徒”的实习模式,创立“三个一”的实习考核目标,通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毛丹丹;林士毅;陈捷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调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医院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46例肿瘤患者资料,分析PICC导管相关感染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结果:导管相关感染与患者出汗多、免疫力低下、导管维护不当及依从性差密切相关.结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强导管的维护和健康教育,做好PICC置管随访,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田淑佳;黄珍珍;王文;高利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加强妇科人流室消毒隔离管理防止院内感染

    目的:探讨加强妇科人流室消毒隔离管理,以防止院内感染的措施与意义.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医院实施人流手术的1800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就诊孕妇设为对照组,2016年就诊孕妇设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孕妇910例,对照组孕妇890例.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妇科人流室消毒隔离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4.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3% (P<0.05).观察组孕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95%,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的10.11% (P<0.05).结论:不断完善和改进妇科人流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妇科人流室消毒隔离管理,对防止院内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华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