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临床研究是医药卫生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与必经途径,文章结合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疗效系统研究”,浅谈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管理单位—项目主持单位—课题承担单位—监查质控单位多方协调的重大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在课题立项、实施、结题过程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内容及管理体会.
作者:于明薇;欧阳绘天;杨国旺;崔天红;邵慧;王笑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医学检验在在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杜绝各种影响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客观因素,使医学检验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治工作.文章分析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标本、仪器、检验人员自身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作者:李前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强化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0名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名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有3名发生跌倒,有2名患者发生压疮,有1名患者出现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仅有1名患者发生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强化护理安全教育,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健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应用到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普陀区第二人民医院从2013年2月开始在内科实施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比较护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缺陷发生数、投诉次数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率,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刘维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采药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形、色、气、味识草药的采药实习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从植物的形态、颜色、味道来辨识药用植物及其药性等,让学生从多维认识药用植物.这种基于中医理论的采药实习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中药学特色,为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卓越的优秀中药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作者:白贞芳;刘春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福建省2016年各个层级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现状.方法: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制定专项管理现状调查表;随机抽取并收集各层级一定比例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组织机构、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中药煎药规范服务、质量、调剂、处方点评等六方面管理现状资料;运用统计软件分析福建省不同层级机构管理现状及差异性,评价三者的差异性.结果:福建省三个层级机构中两两层级统计学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不同层级之间的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中药饮片管理规范性存在差异性问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级管理水平的差异性结果,为中药饮片科学管理及制定更加合理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真正提高福建省中药饮片管理水平.
作者:吕吉安;陈明俊;徐福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对公共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细胞膜”内容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结果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并且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孙祝美;王晓玲;胡旭东;闫晓风;叶(目亭)杰;李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8例强制戒毒人员,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戒毒门诊的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对门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脱失例数、2次脱失例数、3次及以上脱失例数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门诊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实施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对门诊的总满意度.
作者:陈瑾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的模式也在进行着改变与调整,面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风险事件,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有效规避.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繁多,护理风险相对比较高,针对这些特点,对内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探讨其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行性高的护理风险管理举措,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开展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10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8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12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层级护理管理进行护理,调查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以后,急诊科患者满意人数明显增多,不满意的人数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层级护理在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俞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开展妇产科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和作用.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120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产妇应用健康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护理效果及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产妇采用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马茜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新生儿病区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行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留置套管针、液体外渗、红臀等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溢奶误吸、意外伤、捂被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病区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提升患儿家长满意率.
作者:严秋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专病管理模式在肠造口患者随访中的实施效果,为专病模式的广泛开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143例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71例),按照常规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专病管理组(72例)按照专病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患者实行以造口师为主导的专病管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肠造口术后半年的焦虑水平和造口适应水平,以探讨专病管理模式在肠造口患者随访中的实施效果.结果:造口适应水平以造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为评价工具,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均比干预前评分(P<0.05),专病管理组OAI-20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焦虑水平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为评价工具,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均比干预前评分低(P<0.05),专病管理组SAS评分明显比常规组低.结论:专病管理模式在肠造口患者随访中的实施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水平,提高患者造口适应水平.
作者:张静;刘亚婷;谢玲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实验室安全准人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是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集合,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文章围绕教学实验室的特点,并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室安全准人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洪芳;张彤;可燕;李福凤;蒋海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方法:从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现状方面,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建立预防—治疗—康复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和防—治—管的生命关爱体系,全方位地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结论:医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促进偏远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整体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琦;王淼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妇科医护人员对尿失禁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干预建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五家基层医院120名妇科医护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基层医院妇科医护人员对尿失禁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结果:基层医院妇科医生的年龄、职称对尿失禁认知度有明显影响(P<0.05);医生性别、学历、工龄对尿失禁认知度则没有明显影响(P>0.05);护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等一般情况对尿失禁认知度影响不明显(P>0.05);医护人员对尿失禁盆底肌肉锻炼、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体力劳动的危害性的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对保守治疗及高危因素的认知度差异率不显著(P>0.05).结论:基层医院妇科医护人员对尿失禁相关知识认知相对缺乏,需要加强尿失禁相关教育培训,提高妇科尿失禁的诊疗水平.
作者:石亚春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的2015年与风险管理实施后的2016年1~9月内镜诊治的4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医院内镜生物监测结果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与风险管理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内镜的内腔、表面、附件、水槽等部位监测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与风险管理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暴露于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锐器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内镜室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内镜室的感染,实现内镜诊疗的安全性.
作者:胡冬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干预与康复指导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8例,均为衢州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34例)与加强家庭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观察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前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升高,NIHSS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升高和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前抑郁情绪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行完善的家庭护理干预,并加重康复指导,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消除患者不适心理,对获取良好预后,增强远期生活质量意义显著.
作者:寿棘;杨健;余丽红;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点评基层医院门诊医师不合理处方中的问题,以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鄞州区第三医院门诊医生2016年7~11月份门诊处方4329张,集中进行点评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456张,合格率89.47%.不合理处方分布及占比:不规范处方206张,占4.76%;用药不适应处方245张,占5.66%;超常处方5张,占0.01%.一般缺陷率4.00%,严重缺陷率0.00%.抗生素专项点评不合理数10张,0.02%.无适应症用药10张,0.02%.结论:在基层医院实行临床医生门诊处方点评制度,能有效减少医疗安全隐患,提高社区责任医生的诊疗水平,有利于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周敏洁;毛益辉;昝碧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专科药房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快速、便捷地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服务,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安全用药、高效用药的目标.文章介绍了专科药房质量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专科药房质量管理的“质效”角度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分别从认真做好专科药房“日常管理”工作、完善专科药房的管理制度、注重专科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论述.完善质量管理的同时对专科药房发展规范与创新应该遵循“专科”模式、创新专科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指出了提升专科药房质量与创新发展模式的有效策略,以期待对规范、发展、创新专科药房管理有所参考.
作者:庞瑛瑛;吴三桂;戚军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