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娜
探讨肿瘤化疗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将在温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触肿瘤化疗药物的7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人员是否受到化疗药物的损害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名护理人员均受到化疗药物损害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神经症状、消化道症状及脱发等,对照组40名护理人员无明显异常表现,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分析肿瘤化疗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接触化疗药物的非肿瘤化疗科护理人员占比较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中主要以大专学历的的护理人员为主;对照组中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化疗科护理人员占比较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主要以本科及以上学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肿瘤科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均是导致职业危害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只有针对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免肿瘤化疗护理人员受到伤害.
作者:李娜;黄建娇;王雪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医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服务标准,观察组应用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为(18.57±1.07)h,观察组为(13.13±0.59)h,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更短(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为(4.13±0.44)分,观察组为(4.91±0.25)分,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基于病情分级的急诊服务标准,使得急诊服务有章可循,能显著降低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钟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的模式也在进行着改变与调整,面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风险事件,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有效规避.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繁多,护理风险相对比较高,针对这些特点,对内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探讨其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行性高的护理风险管理举措,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加强青光眼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收取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18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首先分析青光眼的用药安全隐患,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范对策,观察组患者再实施使用针对性防范对策,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值(0.28±0.17)度、眼压(18.16士1.06)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视力值(0.17±0.08)度、眼压(23.65±2.11)mmHg(P<0.05).结论:通过对青光眼用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值、眼压,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章小燕;庞淑度;蒋美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差错.方法:记录2016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差错事件及原因,2016年7月运用PDCA循环法对智能发药机进行调整并观察效果,比较前后差错率.结果:PDCA循环干预整顿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调配,差错率下降了79.23%.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了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配药的差错率,同时也降低了门诊药师发药的差错.
作者:陈超;潘冬梅;张巧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8例强制戒毒人员,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戒毒门诊的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对门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脱失例数、2次脱失例数、3次及以上脱失例数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门诊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实施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对门诊的总满意度.
作者:陈瑾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十五”启动“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19个各级各类中医重点专科均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专科建设过程中也在一些问题,文章梳理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科建设中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程伟;杜佳楠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实施评价.方法:将此次研究的68例肝胆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为分级护理法.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评分和护理的相关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和满意度(P<0.05).结论:分级护理应用于肝胆外科护理中可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从而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潘茹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调查奉化区人民医院手术室201 5年的2000例手术患者,探讨影响奉化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而从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及医护人员防感染意识方面人手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结果: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住院时间都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同时采取控制预防感染措施之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由未采取措施前的0.5%降至0.4%.结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密切关注高龄、合并有其他病症的患者,操作过程中减少侵入性操作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可降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余连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在综合医院中医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建立中医药KPI项目管理体系,并对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KPI量化考核,提高了中医会诊频次、中药使用金额和药学服务能力,扩大中医药在全院临床科室的运用.结论:建立健全中医药KPI考核工作机制,促使中医药在综合性医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永;郑爱东;颜以坚;王传奇;戴江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防护图标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7~12月医院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患中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后收治的患者150例为观察组,以2015年1~6月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中收治的患者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总结安全防护图标的实际应用措施,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医护人员、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坠床、跌倒、走失、误吸、烫伤、肌肉萎缩、意外拔管、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及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等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啸妍;吴彩英;朱恩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开展循证护理模式,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将2015年7~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进行考核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专科护理及病房护理方面的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流率、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谐护患关系,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叶燕芬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层干部在医院的管理和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孙子兵法》着手,围绕着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层干部在医院管理中的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作者:马艳萍;陈宇佳;范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ICU护士床头交接班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2月医院ICU实施护士床头交接班规范化管理工作,统计两组患者因床头交接班因素直接导致的护理缺陷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医生和护士对床头交接班规范化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护士床头交接班后,观察组因床头交接班因素发生的护理缺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床头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P<0.01).结论:ICU实施规范化护士床头交接班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避免交接班遗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还能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连续性护理.
作者:曹洁;钱红燕;景美娟;虞艳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对公共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细胞膜”内容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结果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并且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孙祝美;王晓玲;胡旭东;闫晓风;叶(目亭)杰;李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扁平化管理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妇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分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两个层级,每2名护士负责20名患者,明确护理职责,优化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完整、连贯、优质的护理服务.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妇科临床护理实施扁平化管理后的住院患者150例为观察组,2013年5月~2014年5月扁平化管理实施前妇科住院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我科护理服务满意度、对医嘱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病区采用扁平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医嘱的依从性,同时能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患纠纷,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扁平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丁小萍;刘泽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组护理制度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文书书写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压疮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铃声呼叫次数及护理人员往返病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秀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感染风险及预防对策.方法:系统评估层流洁净室感染风险,完善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日常检查和过程监控.结果:加强感控知识教育培训,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行体系,可有效控制层流洁净手术室物理环境质量.结论:预防手术感染关键在于健全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网络,规范洁净手术室管理制度,完善教育培训,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应方方;黄静;徐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骨科自2015年3月起对护士实施分层分组管理,采用满意度量表和工作评价表对实施前后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分层分组管理后,专业技术考试、危重患者护理措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合格率分别达到100.00%、97.47%、95.45%和100.00%,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的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工作及岗位薪酬满意度也明显提高,医生对护士的评价和护理人员工作胜任度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用于骨科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作者:徐慧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29例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且观察组在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里里;林佳佳;娄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