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杜佳楠
目的:分析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案(CDSMP)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78例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分成常规管理的对照组(39例)与在管理基础上加入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案(CDSMP)的观察组(39例),经各自方案干预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慢性病知识与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SF-36生存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包括健康感觉、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满足感等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经各自方案干预2个月后,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加入CDSMP方案干预的观察组其慢性病知识掌握评分及慢性病自我管理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管理的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包括健康感觉、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满足感等生存质量相关指标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晓晔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开展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10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8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12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层级护理管理进行护理,调查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以后,急诊科患者满意人数明显增多,不满意的人数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层级护理在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俞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究B超室内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方法:长兴第二医院从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收集了40例医院B超室内发生感染的病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措施前和采取措施后各80例患者,这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没有差异性意义(P>0.05),对采取措施前和采取措施后的80例患者进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分析,为了制定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及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再次发生.结果:对医院收集的40例感染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主要引起感染的原因包括患者免疫能力低下、医护人员消毒工作不完善、医院B超室内人员流动量大、医护人员在实施操作时意识不到位、患者呕吐物等.采取有效措施后,80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感染的情况,所占比例为1.25%.与采取措施前相比,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控制方法能够较少B超室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董黎;周义平;江玉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季节、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存在基础疾病、发生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较多(3种及以上)、住院时间较长、春秋季就诊等属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科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侯咪红;邵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扁平化管理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妇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分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两个层级,每2名护士负责20名患者,明确护理职责,优化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完整、连贯、优质的护理服务.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妇科临床护理实施扁平化管理后的住院患者150例为观察组,2013年5月~2014年5月扁平化管理实施前妇科住院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我科护理服务满意度、对医嘱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病区采用扁平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医嘱的依从性,同时能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患纠纷,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扁平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丁小萍;刘泽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文章从护理美学的概念产生与实践发展人手,深入剖析了该体系对于骨科病区形象品牌创建的重要价值.采用分类解析法从护理美学的构成机制人手展开骨科病区形象品牌与护理美学之间的关系探讨并细化病区形象品牌构建的具体环节.通过总结与分析,笔者将骨科病区形象品牌构建的实施面域加以拓宽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及路径.成果可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骨科护理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为科技创新及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
作者:徐绒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十五”启动“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19个各级各类中医重点专科均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专科建设过程中也在一些问题,文章梳理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科建设中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作者:程伟;杜佳楠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调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医院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46例肿瘤患者资料,分析PICC导管相关感染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结果:导管相关感染与患者出汗多、免疫力低下、导管维护不当及依从性差密切相关.结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强导管的维护和健康教育,做好PICC置管随访,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田淑佳;黄珍珍;王文;高利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探讨支付宝在门诊患者就诊中的应用与体会.医院与支付宝相关公司展开具体合作项目,医院通过调用支付宝软件上开放的钱包链接窗口,进驻支付宝服务窗的平台,患者或家属可通过智能手机下载的支付宝软件,进行门诊缴费、预约挂号、检查报告的查询、就诊账单的查询、就诊病历的查询.通过支付宝的预约挂号功能,可以避免患者的烦恼,降低了患者的不满意度.
作者:黄朝玲;陈员娥;沙文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应用到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普陀区第二人民医院从2013年2月开始在内科实施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比较护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缺陷发生数、投诉次数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率,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刘维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200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能够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孙研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5月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设为对照组标本样品,施行后设为观察组标本样品,比较分析两组标本样品的管理质量情况.结果: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标本管理质量显著低于施行管理后(P<0.05).结论: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标本保管和送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手术标本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施行管理后会显著提升手术标本管理质量.
作者:周学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文章阐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的编制过程,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与卫生信息数据元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编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作者:金琰;赵移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点评基层医院门诊医师不合理处方中的问题,以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鄞州区第三医院门诊医生2016年7~11月份门诊处方4329张,集中进行点评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456张,合格率89.47%.不合理处方分布及占比:不规范处方206张,占4.76%;用药不适应处方245张,占5.66%;超常处方5张,占0.01%.一般缺陷率4.00%,严重缺陷率0.00%.抗生素专项点评不合理数10张,0.02%.无适应症用药10张,0.02%.结论:在基层医院实行临床医生门诊处方点评制度,能有效减少医疗安全隐患,提高社区责任医生的诊疗水平,有利于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周敏洁;毛益辉;昝碧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实施激励理论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实施激励理论管理前后的1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激励理论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实施激励理论,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还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朱明娟;羊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并比较品质圈管理PICC置管与CV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山县人民医院于2015年6月起开始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专项用药管理,对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确定以“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置管安全”为主题的品质圈管理活动,选取期间5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PICC置管方法.与此同时,选取品质圈管理活动开展前50例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VC置管方式,对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2.0%)高于对照组(70.0%),风险事件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18.0%),两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置管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质圈管理活动,配合完善的PICC置管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就诊质量,减少风险事件,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差错.方法:记录2016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差错事件及原因,2016年7月运用PDCA循环法对智能发药机进行调整并观察效果,比较前后差错率.结果:PDCA循环干预整顿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调配,差错率下降了79.23%.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了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配药的差错率,同时也降低了门诊药师发药的差错.
作者:陈超;潘冬梅;张巧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自由体位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医院2014年7月~2016年3月接诊的自由体位分娩产妇90人进行研究,按照诊序奇偶号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产程、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VAS评分和产妇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护理满意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缓解产妇疼痛,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张一梅;张乐燕;肖洪鑫;江忠仙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1~10月出院的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结果:抽查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份,有46份病历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无病原学检查、用药疗程不适宜、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继续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及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彭清华;王幼娟;郑重践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防护图标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7~12月医院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患中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后收治的患者150例为观察组,以2015年1~6月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中收治的患者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总结安全防护图标的实际应用措施,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医护人员、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坠床、跌倒、走失、误吸、烫伤、肌肉萎缩、意外拔管、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及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等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啸妍;吴彩英;朱恩兰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