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咪红;邵飞
目的: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开展循证护理模式,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将2015年7~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进行考核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专科护理及病房护理方面的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流率、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谐护患关系,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叶燕芬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方法:从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现状方面,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建立预防—治疗—康复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和防—治—管的生命关爱体系,全方位地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结论:医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促进偏远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整体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琦;王淼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差错.方法:记录2016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差错事件及原因,2016年7月运用PDCA循环法对智能发药机进行调整并观察效果,比较前后差错率.结果:PDCA循环干预整顿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调配,差错率下降了79.23%.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了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配药的差错率,同时也降低了门诊药师发药的差错.
作者:陈超;潘冬梅;张巧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对妇产科护士倦怠心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6年7~9月之间就职于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的24名护士,对其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在开展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工作倦怠量表(MBI)对护士的心理状况及工作倦怠情况进行测评比较.结果: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前护士的SCL-90和MBI评分分别为(64.2±12.1)分和(155.6±30.7)分,开展职业认知教育后护士的SCL-90和MBI评分分别为(44.1±6.7)分和(115.6±21.7)分(P<0.05).结论:对妇产科护士开展职业认知教育能够有效的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消除T作倦怠情绪,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吕幽雁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案(CDSMP)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78例6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案分成常规管理的对照组(39例)与在管理基础上加入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案(CDSMP)的观察组(39例),经各自方案干预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慢性病知识与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SF-36生存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包括健康感觉、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满足感等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经各自方案干预2个月后,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加入CDSMP方案干预的观察组其慢性病知识掌握评分及慢性病自我管理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管理的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包括健康感觉、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生活满足感等生存质量相关指标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掌握情况,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晓晔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季节、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存在基础疾病、发生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较多(3种及以上)、住院时间较长、春秋季就诊等属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其他科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采用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侯咪红;邵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对公共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细胞膜”内容采取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结果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并且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孙祝美;王晓玲;胡旭东;闫晓风;叶(目亭)杰;李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并且该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其生活质量.为了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糖尿病防控新模式,文章就中医核心理念及其用于糖尿病防控中的优势与积极作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作者:吴静;张征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探讨肿瘤化疗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将在温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触肿瘤化疗药物的7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人员是否受到化疗药物的损害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名护理人员均受到化疗药物损害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神经症状、消化道症状及脱发等,对照组40名护理人员无明显异常表现,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资料进行统计,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分析肿瘤化疗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观察组中接触化疗药物的非肿瘤化疗科护理人员占比较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中主要以大专学历的的护理人员为主;对照组中接触化疗药物的肿瘤化疗科护理人员占比较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主要以本科及以上学历;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肿瘤科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均是导致职业危害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只有针对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免肿瘤化疗护理人员受到伤害.
作者:李娜;黄建娇;王雪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助产士业务水平在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200例自然分娩产妇及2016年的200例自然分娩产妇,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5年7~12月对助产士进行集中专业培训,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活跃期时间、产房护理缺陷发生率、新生儿难产率,以及产妇对助产士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分娩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房护理缺陷发生率、新生儿难产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助产士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助产士业务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产房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产房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任亦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文章阐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的编制过程,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与卫生信息数据元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编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作者:金琰;赵移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加强青光眼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收取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18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首先分析青光眼的用药安全隐患,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范对策,观察组患者再实施使用针对性防范对策,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值(0.28±0.17)度、眼压(18.16士1.06)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视力值(0.17±0.08)度、眼压(23.65±2.11)mmHg(P<0.05).结论:通过对青光眼用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值、眼压,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章小燕;庞淑度;蒋美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医院ICU病房2015年10~11月收治的188例ICU患者列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强管理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规范化护理后,ICU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
作者:吴高丽;戴菲菲;朱佳清;赖美红;王绍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5月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设为对照组标本样品,施行后设为观察组标本样品,比较分析两组标本样品的管理质量情况.结果: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标本管理质量显著低于施行管理后(P<0.05).结论: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标本保管和送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手术标本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施行管理后会显著提升手术标本管理质量.
作者:周学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开展妇产科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和作用.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120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产妇应用健康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护理效果及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产妇采用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马茜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应用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接诊的24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标准化视频宣教模式,观察两种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总评分为(92.36±3.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67±4.63)分(P<0.05).观察组了解健康知识所用时间为(10.05±3.72)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46.34±10.56)min(P<0.05).观察组对宣教服务总满意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标准化视频宣教,可提高孕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海燕;王玲素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1~10月出院的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结果:抽查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份,有46份病历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无病原学检查、用药疗程不适宜、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继续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及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彭清华;王幼娟;郑重践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医患沟通是整个普外科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诊疗工作的完成、医患矛盾的处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大部分患者都要通过手术来治疗,医患之间的矛盾更多,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做好患者的解释和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表明,在普外科的医患交流过程中,正确、灵活、有效的运用沟通技巧,会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面对手术和创伤的勇气,在治疗过程医护人员将会获得患者大限度的配合,将很多医疗纠纷扼杀在萌芽中,提高普外科的工作质量.
作者:王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扁平化管理在妇科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妇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分为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两个层级,每2名护士负责20名患者,明确护理职责,优化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完整、连贯、优质的护理服务.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妇科临床护理实施扁平化管理后的住院患者150例为观察组,2013年5月~2014年5月扁平化管理实施前妇科住院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我科护理服务满意度、对医嘱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病区采用扁平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医嘱的依从性,同时能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患纠纷,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扁平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妇科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丁小萍;刘泽金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降低门诊西药房未取药品处方比例.方法:针对安吉县中医医院门诊西药房未取药品处方比例较高的现象,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方法及鱼骨图法等制定相关对策并实施,选择降低骨科(杨医师)和中内科(陈医师)处的未取药品处方比率为改善重点,并评价实施后240天(每个阶段40天,共6个阶段)对策实施效果.结果:陈、杨医师每10日未取药品处方数占每10日总处方数比率由改善前的4.534‰,降至改善后的2.608‰.结论:PDCA循环法具有系统性及科学性的管理优势,大大减少了医院门诊西药房未取药现象的发生次数,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胡晶晶;崔吉平;蒋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