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托护理美学体系创建当代骨科病区的形象品牌

徐绒

关键词:护理美学, 骨科护理, 形象品牌, 骨科病区, 职业品质
摘要:文章从护理美学的概念产生与实践发展人手,深入剖析了该体系对于骨科病区形象品牌创建的重要价值.采用分类解析法从护理美学的构成机制人手展开骨科病区形象品牌与护理美学之间的关系探讨并细化病区形象品牌构建的具体环节.通过总结与分析,笔者将骨科病区形象品牌构建的实施面域加以拓宽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及路径.成果可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骨科护理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为科技创新及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关键绩效指标在中医药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在综合医院中医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建立中医药KPI项目管理体系,并对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KPI量化考核,提高了中医会诊频次、中药使用金额和药学服务能力,扩大中医药在全院临床科室的运用.结论:建立健全中医药KPI考核工作机制,促使中医药在综合性医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永;郑爱东;颜以坚;王传奇;戴江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预防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方法:回顾调查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医院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46例肿瘤患者资料,分析PICC导管相关感染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结果:导管相关感染与患者出汗多、免疫力低下、导管维护不当及依从性差密切相关.结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强导管的维护和健康教育,做好PICC置管随访,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能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田淑佳;黄珍珍;王文;高利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ICU护士床头交接班的规范化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ICU护士床头交接班规范化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2月医院ICU实施护士床头交接班规范化管理工作,统计两组患者因床头交接班因素直接导致的护理缺陷事件,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医生和护士对床头交接班规范化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规范化护士床头交接班后,观察组因床头交接班因素发生的护理缺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床头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P<0.01).结论:ICU实施规范化护士床头交接班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避免交接班遗漏,降低护理差错事故,还能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连续性护理.

    作者:曹洁;钱红燕;景美娟;虞艳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品质圈管理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分析并比较品质圈管理PICC置管与CVC置管在肿瘤化疗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常山县人民医院于2015年6月起开始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专项用药管理,对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确定以“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置管安全”为主题的品质圈管理活动,选取期间5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PICC置管方法.与此同时,选取品质圈管理活动开展前50例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VC置管方式,对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2.0%)高于对照组(70.0%),风险事件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18.0%),两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置管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质圈管理活动,配合完善的PICC置管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就诊质量,减少风险事件,从而进一步提高肿瘤化疗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江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青光眼患者用药安全隐患与防范管理

    目的:探讨临床加强青光眼患者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收取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182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首先分析青光眼的用药安全隐患,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范对策,观察组患者再实施使用针对性防范对策,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值(0.28±0.17)度、眼压(18.16士1.06)mmHg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视力值(0.17±0.08)度、眼压(23.65±2.11)mmHg(P<0.05).结论:通过对青光眼用药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实施针对性防范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值、眼压,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章小燕;庞淑度;蒋美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县级医院超声检查中的漏误诊原因与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应用超声影像学手段检查出现漏误诊情况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进行超声检查的急腹症患者438例,统计检查结果和漏误诊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结果:438例中,胆石症急性胆囊炎113例,均确诊,符合率100%;肠梗阻23例,确诊18例,漏误诊5例,符合率78.3%,呈低显示;急性阑尾炎33例,确诊27例,漏误诊6例,符合率81.8%,居其次.结论:临床大部分急腹症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可为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但也存在一定的漏误诊情况,应强化正确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欧阳骏;张心荣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组护理制度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文书书写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压疮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铃声呼叫次数及护理人员往返病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秀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

    加强基层医院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基层医院护士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了专业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基层医院护士培养方法的针对性建议,即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与考核措施,开展职业道德、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心理自我调节、沟通技能、科研基本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

    作者:倪淑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探讨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的模式也在进行着改变与调整,面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风险事件,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有效规避.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繁多,护理风险相对比较高,针对这些特点,对内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探讨其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行性高的护理风险管理举措,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5月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设为对照组标本样品,施行后设为观察组标本样品,比较分析两组标本样品的管理质量情况.结果: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标本管理质量显著低于施行管理后(P<0.05).结论:施行手术标本保管和送检流程管理前,标本保管和送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手术标本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施行管理后会显著提升手术标本管理质量.

    作者:周学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专科药房的质量管理与发展模式探讨

    专科药房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快速、便捷地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服务,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安全用药、高效用药的目标.文章介绍了专科药房质量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专科药房质量管理的“质效”角度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分别从认真做好专科药房“日常管理”工作、完善专科药房的管理制度、注重专科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论述.完善质量管理的同时对专科药房发展规范与创新应该遵循“专科”模式、创新专科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指出了提升专科药房质量与创新发展模式的有效策略,以期待对规范、发展、创新专科药房管理有所参考.

    作者:庞瑛瑛;吴三桂;戚军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加强妇科人流室消毒隔离管理防止院内感染

    目的:探讨加强妇科人流室消毒隔离管理,以防止院内感染的措施与意义.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医院实施人流手术的1800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5年就诊孕妇设为对照组,2016年就诊孕妇设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孕妇910例,对照组孕妇890例.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妇科人流室消毒隔离管理,防止院内感染.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4.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3% (P<0.05).观察组孕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95%,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的10.11% (P<0.05).结论:不断完善和改进妇科人流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妇科人流室消毒隔离管理,对防止院内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华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对新生儿病区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新生儿病区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行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每组各8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留置套管针、液体外渗、红臀等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溢奶误吸、意外伤、捂被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病区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提升患儿家长满意率.

    作者:严秋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对改善医院ICU护理缺陷的效果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改善医院ICU护理缺陷的价值.方法:2013年选择在医院ICU进行诊治的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选择在ICU进行诊治的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经验式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物品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能减少医院ICU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ICU的物品完好率,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作者:徐燕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骨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骨科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3月医院骨科收治的21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成立护理管理小组,针对以往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护理对策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0.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50%(P<0.05).结论:骨科护理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危险因素对患者的危害性,实施预防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才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傅晓婷;葛国芬;俞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层流洁净手术室的感染原因与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层流洁净手术室感染风险及预防对策.方法:系统评估层流洁净室感染风险,完善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日常检查和过程监控.结果:加强感控知识教育培训,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行体系,可有效控制层流洁净手术室物理环境质量.结论:预防手术感染关键在于健全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网络,规范洁净手术室管理制度,完善教育培训,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作者:应方方;黄静;徐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由《孙子兵法》浅论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中层干部在医院的管理和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孙子兵法》着手,围绕着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层干部在医院管理中的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作者:马艳萍;陈宇佳;范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多媒体健康教育在儿童骨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评价多媒体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骨科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医院儿童骨科病房收治患者的陪护家属656名为研究对象,依据教育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及其陪护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多媒体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采用多媒体健康教育模式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家属在患者入院之初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骨科病房施行多媒体健康教育,能显著提升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陪护,得到了患者家属的满意认可.

    作者:陶爱萍;陈小伊;邵素青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效果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科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干预,比较不同分诊措施干预后的效果.结果:针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分诊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分诊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分诊工作中,采用分诊安全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提高患者对急诊分诊工作的认可.

    作者:陈芝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西药房未取药品处方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降低门诊西药房未取药品处方比例.方法:针对安吉县中医医院门诊西药房未取药品处方比例较高的现象,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方法及鱼骨图法等制定相关对策并实施,选择降低骨科(杨医师)和中内科(陈医师)处的未取药品处方比率为改善重点,并评价实施后240天(每个阶段40天,共6个阶段)对策实施效果.结果:陈、杨医师每10日未取药品处方数占每10日总处方数比率由改善前的4.534‰,降至改善后的2.608‰.结论:PDCA循环法具有系统性及科学性的管理优势,大大减少了医院门诊西药房未取药现象的发生次数,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胡晶晶;崔吉平;蒋菊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