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华
医学检验在在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杜绝各种影响医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客观因素,使医学检验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治工作.文章分析了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标本、仪器、检验人员自身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作者:李前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防护图标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7~12月医院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患中实施安全防护图标后收治的患者150例为观察组,以2015年1~6月医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中收治的患者150例患者为对照组,总结安全防护图标的实际应用措施,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医护人员、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坠床、跌倒、走失、误吸、烫伤、肌肉萎缩、意外拔管、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及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管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等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啸妍;吴彩英;朱恩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29例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且观察组在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里里;林佳佳;娄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实验室安全准人体系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是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集合,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文章围绕教学实验室的特点,并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室安全准人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洪芳;张彤;可燕;李福凤;蒋海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医院200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护理风险防范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防范管理,能够明显降低PICC导管相关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孙研文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为了突破西医院校培养中医本科生的瓶颈,更好地培养有中医思辨能力的学生.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进行了中医本科实习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引入“师带徒”的实习模式,创立“三个一”的实习考核目标,通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毛丹丹;林士毅;陈捷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文章阐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的编制过程,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与卫生信息数据元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编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作者:金琰;赵移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应用到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普陀区第二人民医院从2013年2月开始在内科实施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比较护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缺陷发生数、投诉次数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科临床护理中应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率,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刘维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8例强制戒毒人员,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戒毒门诊的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对门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脱失例数、2次脱失例数、3次及以上脱失例数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门诊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实施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对门诊的总满意度.
作者:陈瑾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究B超室内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方法:长兴第二医院从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收集了40例医院B超室内发生感染的病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措施前和采取措施后各80例患者,这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没有差异性意义(P>0.05),对采取措施前和采取措施后的80例患者进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分析,为了制定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及能够有效地控制其再次发生.结果:对医院收集的40例感染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主要引起感染的原因包括患者免疫能力低下、医护人员消毒工作不完善、医院B超室内人员流动量大、医护人员在实施操作时意识不到位、患者呕吐物等.采取有效措施后,80例患者中仅有1例出现感染的情况,所占比例为1.25%.与采取措施前相比,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控制方法能够较少B超室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董黎;周义平;江玉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组护理制度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文书书写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压疮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铃声呼叫次数及护理人员往返病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秀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妇科医护人员对尿失禁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干预建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五家基层医院120名妇科医护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基层医院妇科医护人员对尿失禁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结果:基层医院妇科医生的年龄、职称对尿失禁认知度有明显影响(P<0.05);医生性别、学历、工龄对尿失禁认知度则没有明显影响(P>0.05);护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等一般情况对尿失禁认知度影响不明显(P>0.05);医护人员对尿失禁盆底肌肉锻炼、手术治疗方法及长期体力劳动的危害性的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对保守治疗及高危因素的认知度差异率不显著(P>0.05).结论:基层医院妇科医护人员对尿失禁相关知识认知相对缺乏,需要加强尿失禁相关教育培训,提高妇科尿失禁的诊疗水平.
作者:石亚春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多媒体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骨科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医院儿童骨科病房收治患者的陪护家属656名为研究对象,依据教育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及其陪护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多媒体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采用多媒体健康教育模式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家属在患者入院之初健康知识知晓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骨科病房施行多媒体健康教育,能显著提升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陪护,得到了患者家属的满意认可.
作者:陶爱萍;陈小伊;邵素青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专科药房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快速、便捷地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服务,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安全用药、高效用药的目标.文章介绍了专科药房质量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专科药房质量管理的“质效”角度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分别从认真做好专科药房“日常管理”工作、完善专科药房的管理制度、注重专科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论述.完善质量管理的同时对专科药房发展规范与创新应该遵循“专科”模式、创新专科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指出了提升专科药房质量与创新发展模式的有效策略,以期待对规范、发展、创新专科药房管理有所参考.
作者:庞瑛瑛;吴三桂;戚军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医院ICU病房2015年10~11月收治的188例ICU患者列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强管理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规范化护理后,ICU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
作者:吴高丽;戴菲菲;朱佳清;赖美红;王绍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建议,用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基层医护人员和传染病患者护理情况进行随机访问,督促其填写调查问卷,结合现场抽查的方式,分析当前基层传染病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结果与结论:基层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问题,包括硬件设备投入不够,管理形式化、表面化,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差强人意,基层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的综合素质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环境设备、人才培养两方面同时着手整改,并合理分配人力、财力、物力,实现医院资源优化升级.
作者:吕慧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福建省2016年各个层级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现状.方法:结合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制定专项管理现状调查表;随机抽取并收集各层级一定比例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组织机构、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中药煎药规范服务、质量、调剂、处方点评等六方面管理现状资料;运用统计软件分析福建省不同层级机构管理现状及差异性,评价三者的差异性.结果:福建省三个层级机构中两两层级统计学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不同层级之间的机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中药饮片管理规范性存在差异性问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层级管理水平的差异性结果,为中药饮片科学管理及制定更加合理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从而真正提高福建省中药饮片管理水平.
作者:吕吉安;陈明俊;徐福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科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干预,比较不同分诊措施干预后的效果.结果:针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分诊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分诊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分诊工作中,采用分诊安全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提高患者对急诊分诊工作的认可.
作者:陈芝华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医院品牌文化对中医院的发展非常重要,作者作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文化学科带头人,带领课题组人员从中医品牌文化对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学术发展、中医医院发展3个方面,就黑龙江省10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进行调研,就品牌文化建设对中医院综合发展产生影响进行探讨研究.
作者:冯凯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用于内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9月医院80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晓鸣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