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护理与康复管理

寿棘;杨健;余丽红;王芳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家庭护理, 康复建议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家庭护理干预与康复指导的措施和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8例,均为衢州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34例)与加强家庭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观察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前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升高,NIHSS评分均有降低,但观察组升高和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脑卒中患者干预前抑郁情绪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程度不等降低,观察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行完善的家庭护理干预,并加重康复指导,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消除患者不适心理,对获取良好预后,增强远期生活质量意义显著.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在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中提高助产士业务水平的措施和意义

    目的:探讨助产士业务水平在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200例自然分娩产妇及2016年的200例自然分娩产妇,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5年7~12月对助产士进行集中专业培训,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活跃期时间、产房护理缺陷发生率、新生儿难产率,以及产妇对助产士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分娩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房护理缺陷发生率、新生儿难产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对助产士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助产士业务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产房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产房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任亦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普外科医患沟通的技巧

    医患沟通是整个普外科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诊疗工作的完成、医患矛盾的处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大部分患者都要通过手术来治疗,医患之间的矛盾更多,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做好患者的解释和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表明,在普外科的医患交流过程中,正确、灵活、有效的运用沟通技巧,会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面对手术和创伤的勇气,在治疗过程医护人员将会获得患者大限度的配合,将很多医疗纠纷扼杀在萌芽中,提高普外科的工作质量.

    作者:王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开展风险管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的2015年与风险管理实施后的2016年1~9月内镜诊治的4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和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医院内镜生物监测结果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与风险管理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内镜的内腔、表面、附件、水槽等部位监测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与风险管理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暴露于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锐器伤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内镜室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内镜室的感染,实现内镜诊疗的安全性.

    作者:胡冬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精细化管理在CRRT非计划性下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措施,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非计划性下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管理实践应用于CRRT非计划性下机中.结果:CRRT患者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由管理前47.6%下降至管理后36.2%(P<0.01);管理前后患者每个滤器使用平均时间及血透费用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方法可以降低CRRT非计划性下机率,延长滤器使用时间,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杨惠芳;方振红;蔡晓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编制

    文章阐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的编制过程,梳理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与卫生信息数据元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信息数据元标准编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旨在为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平台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作者:金琰;赵移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微信平台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妇产科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照组护生提供传统“一对一”导师制带教模式,观察组护生在传统导师制带教模式基础上加用微信平台.记录两组实习护生于研究后妇产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掌握情况及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均顺利完成妇产科临床实习,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对妇产科实习教学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生带教过程中加用微信平台,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效果,有利于为各级医疗机构妇产科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人员,对保障妇产科患者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吴孝立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大数据时代催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型构建

    通过分析中医药健康管理理论体系,提出基于大数据应用下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型构建,挖掘分析个人健康数据、中医体质辨识数据、体检各项指标、中医证候标准等,获得个性化健康信息,实现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实时互动个人健康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实施健康管理,改善居民生活习惯,降低疾病发生率,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作者:孙银屏;曹建春;张小会;赵静;马继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专科药房的质量管理与发展模式探讨

    专科药房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快速、便捷地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服务,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安全用药、高效用药的目标.文章介绍了专科药房质量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高专科药房质量管理的“质效”角度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分别从认真做好专科药房“日常管理”工作、完善专科药房的管理制度、注重专科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这三个方面进行细化论述.完善质量管理的同时对专科药房发展规范与创新应该遵循“专科”模式、创新专科药房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指出了提升专科药房质量与创新发展模式的有效策略,以期待对规范、发展、创新专科药房管理有所参考.

    作者:庞瑛瑛;吴三桂;戚军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基层医院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

    加强基层医院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于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基层医院护士必需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了专业技术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基层医院护士培养方法的针对性建议,即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与考核措施,开展职业道德、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心理自我调节、沟通技能、科研基本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工作.

    作者:倪淑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西医院校中医本科实习与师承教育接轨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突破西医院校培养中医本科生的瓶颈,更好地培养有中医思辨能力的学生.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中医教研室进行了中医本科实习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引入“师带徒”的实习模式,创立“三个一”的实习考核目标,通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毛丹丹;林士毅;陈捷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29例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且观察组在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睡眠质量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里里;林佳佳;娄丽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层级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开展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1~8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10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8月医院急诊科的患者12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层级护理管理进行护理,调查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层级护理管理以后,急诊科患者满意人数明显增多,不满意的人数显著降低,而且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层级护理在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俞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分级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实施评价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实施评价.方法:将此次研究的68例肝胆外科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法,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为分级护理法.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出院后的护理评分和护理的相关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和满意度(P<0.05).结论:分级护理应用于肝胆外科护理中可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从而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潘茹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DCA循环降低我院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差错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差错.方法:记录2016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差错事件及原因,2016年7月运用PDCA循环法对智能发药机进行调整并观察效果,比较前后差错率.结果:PDCA循环干预整顿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调配,差错率下降了79.23%.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了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配药的差错率,同时也降低了门诊药师发药的差错.

    作者:陈超;潘冬梅;张巧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PDCA循环管理在我院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随机抽取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8例强制戒毒人员,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戒毒门诊的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对门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1次脱失例数、2次脱失例数、3次及以上脱失例数均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门诊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戒毒门诊(药物依赖门诊)实施PDCA循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对门诊的总满意度.

    作者:陈瑾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探讨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的模式也在进行着改变与调整,面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风险事件,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来有效规避.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繁多,护理风险相对比较高,针对这些特点,对内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探讨其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行性高的护理风险管理举措,组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小组,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关键绩效指标在中医药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在综合医院中医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建立中医药KPI项目管理体系,并对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KPI量化考核,提高了中医会诊频次、中药使用金额和药学服务能力,扩大中医药在全院临床科室的运用.结论:建立健全中医药KPI考核工作机制,促使中医药在综合性医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永;郑爱东;颜以坚;王传奇;戴江东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3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1~10月出院的病历,按设计好的项目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结果:抽查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129份,有46份病历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无病原学检查、用药疗程不适宜、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继续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及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彭清华;王幼娟;郑重践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2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分组护理制度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文书书写合格率和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压疮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铃声呼叫次数及护理人员往返病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分组护理制度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秀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糖代谢》教学设计案例

    生物化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糖代谢》是生物化学课程中物质代谢的第一个章节,也为后期学习其他物质代谢如《脂类代谢》《蛋白质分解代谢》等章节奠定基础.文章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和教学反思等七个环节对《糖代谢》章节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武慧敏;郑晓珂;赵乐;马利刚;安娜;史胜利 刊期: 2017年第17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