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宇;刘建国;张国忠;李卉;连红霞;闫景春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射频消融术患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1(cTnI)的变化,评价射频消融术对心肌的损伤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射频消融术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9~73岁,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左侧旁道18例,右侧旁道5例,房室结双径路(AVNDN)16例,室速1例;对照组12例均进行普通导管检查,男10例,女2例,年龄24~62岁。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采血测定心肌酶CK—MB及肌钙蛋白Ⅰ水平。结果:消融组术后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阳性率占37.5%,cTnI阳性率占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K—MB升高与消融时间、消融次数呈正相关(r=0.802632,r=0.738608),(P<0.01)。与平均功率不相关(r=-0.13808),(P>0.05)。消融左侧旁道引起的心肌损伤明显,占75%。结论: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同时,对心脏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较轻微,并可迅速修复,其消融时间、放电次数、放电部位与RFCA所致的心肌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赵瑞平;宋志军;孙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脉络丛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我院收治了1例成人左小脑脉络丛乳头状癌,尚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1岁。因头痛、恶心、呕吐1个月,……
作者:郑利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对心电图(ECG)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用体表心电图12导联测65例AMI患者溶栓前,溶栓后3h的QTcd,并对出现与未出现心律失常者的QTcd进行比较。选取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取其QTcd作为参考值。结果: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QTcd差异显著(P<0.01),溶栓后再通组QTcd时限缩短,而未通组无明显变化,两者的QTcd比较差异显著(P<0.01),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QTcd长于无恶性心律失常出现者(P<0.01)。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cd缩短,亦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承喜凤;陈凤英;朱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脉洛宁系临床治疗周围血管、脑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我院发现1例脉络宁致喉头水肿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7岁。因反复头晕、左侧肢体乏力活动受限1年,加重1周,于2001年6月6日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72次/min,血压:17/10kPa。神智清,全……
作者:闫永宁;刘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患者男性,48岁。因腹胀、乏力10年,双下肢无力,僵硬2周收入院。患者于1990年始出现腹胀、乏力、纳差。当时住我院经系统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1995年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少尿。曾多次住……
作者:李淑敏;刘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重型电击伤指触电所致的昏迷、抽搐、大面积烧伤,心律失常,休克,呼吸不规则,心跳骤停或当时症状较轻,尔后突然加重的迟发反应等。1992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共抢救重型电击伤45例,死亡4例,成植物状态1例,抢救成功率比过去提高……
作者:孙文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本文着重介绍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酸克雷伯氏菌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认试验。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初步筛选试验,对怀疑产酶的菌株用表型确认试验进行确认。结果:从临床上分离出125株大肠埃希氏菌,8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50株产酸克雷伯氏菌,初步筛选试验筛出95株怀疑产ESBLs的细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4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33株,产酸克雷伯氏菌17株。95株怀疑产ESBLs的细菌经表型确认试验测出产酶株共39株,其中大肠埃希氏菌17株,肺炎克雷伯氏菌14株,产酸克雷伯氏菌8株。在这些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的产酶株占13.6%,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产酶株占17.1%,产酸克雷伯氏茵的产酶株占16.0%。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比大肠埃希氏菌较易产生ESBLs,ESBLs的初筛试验和表型确认试验,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栗方;王清涛;杜晓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马血清、激素联合作用于实验家兔,制备典型骨坏死动物模型,进一步探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分成4组。A组:20只,经静脉2次单纯注射马血清每次10ml/kg,间隔3周;B组:15只,连续3日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每日45mg/kg;C组:20只,先静脉2次注射马血清每次10ml/kg,间隔2周。第2次注射马血清后2周,连续3日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每日45mg/kg;D组:5只,对照组。分别于后1次给药后1、2、3、5、7周处死取材。标本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动脉墨汁灌注观察。结果:在马血清和激素协同作用的C组中,股骨头内小动脉损害严重,血栓形成广泛,软骨下灌注血管数量减少明显,共有74%的标本发生骨坏死。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黄健;刘万林;郭文通;李文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大剂量放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实体瘤及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采集骨髓造血干细胞体外保存52h待预处理后回输体内,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CTX)+全身钴60照射(TBI),CTX+马法兰(Mel),长春新硷(VCR)+ CTX + 威猛 + 阿霉素(ADM)等。结果: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3例淋巴瘤无病生存7~46月仍在随访中。2例肺癌及1例卵巢癌自体骨髓移植(ABMT)后明显好转分别5~8月死亡,4例AL移植后生存7~24月复发死亡。结论:恶性淋巴瘤疗效更显著,其它实体瘤也有一定的疗效,急性白血病ABMT明显高于常规化疗。
作者:任晓云;严怀秀;包翠华;张彦芳;刘雪梅;陈文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105例脑出血钻孔引流术的护理。方法:术前CT定位、床旁钻孔引流,正确使用尿激酶.保持引流管通畅和插管部位清洁等。结果:105例脑出血患者均采用钻孔引流都无并发症的出现。结论:脑出血术前CT定位、床旁钻孔引流,插管部位的正确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减少后遗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春梅;李敏;郭建荣;邢凤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显微外科微血管吻合动物实验需完善的麻醉,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能很好观察试验结果。我们采用氯胺酮、戎巴比妥钠给实验动物进行腹腔注射均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黎明;格日勒图;刘新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原发性非特异性输尿管炎极少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节段性或局限性非特异性输尿管炎症,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29岁。因血尿2周,伴有左侧腰部胀痛于1998年4月20日入院。无尿痛及尿频症状,体检:体温36.7℃,……
作者:李根东;越恩宇;李国锋;乔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与肺癌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CSA方法,检测65例肺癌组织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随访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肺癌中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和49.2%。CD44v6mRNA高表达和nm23H1mRNA低表达均与肺癌P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患者>5年存活率越低。肺癌CD44v6mRNA表达与nm23H1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肺癌中CD44v6mRNA表达与nm23H1mRNA表达具有负调节的协同作用,均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刘艳茹;赵子恩;马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选择临床应用有效安全的溶栓剂。方法:筛选了5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按治疗时间先后,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和合资华泰尿激酶(UK)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根据临床冠脉再通间接指征判断再通率。结果:再通率r-SK组为72.4%(21/29),UK组为51.9t%(14/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副作用,r-SK发热寒战率10.3%,低血压发生率3.5%,上消化道出血10.3%;UK无寒战发热和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7.4%。两组均未发生脑出血及其他部位严重出血。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AMI效果优于UK。
作者:李臻;邸晓鹿;李香枝;张登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基层医院,常遇有胸部锐器刺伤病例,如同时合并心脏贯穿伤,则病情凶险、进展快,有报道约62%~84%的病例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我院从1989~1999年,共收治胸外伤合并心脏贯穿伤病例……
作者:朱家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缺血性坏死。表现为心绞痛、胸闷、气短和出冷汗、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下面就监护在心肌梗塞中的作用和如何护理心肌梗塞的病人作一简述。……
作者:闫玉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侵蚀性葡萄胎是女性较为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彩色多普勒可以直观地反映病灶区的血流改变,使葡萄胎的诊断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本文对53例侵蚀性葡萄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早期超声影像改变及血β—HCG水平之间的关系。……
作者:蔚锦凤;陈继先;陆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阻抗/导纳图前后变化。方法: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周前后行心阻抗/心导纳图检查,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后其心阻抗/心导纳图比较,快速射血速率(Cdz/dtmax)、心缩力指数(HT)、每搏输出量(SV)、Ⅰ环和总环具体数值均有一定的改善,说明近期治疗有效,但经统计学处理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要适当加大剂量并延长治疗时间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崔荣;石运生;钟瑞亨;李聪龙;张利民;寇文丽;游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讨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的制做方法。方法:一类是靠破坏动脉壁结构加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产生。另一类是在动脉壁上移植静脉袋制成。结果:两类动物模型适于不同的研究范围,但都不能完全模拟人类颅内动脉瘤,满足研究的需要。结论:颅内动脉瘤的动物模型制作还应继续探索。
作者:宋贵忠;康伟民;焦德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的认识。方法:复习国内外有关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的文献,作一初步总结、综述。结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通过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其治疗应积极寻找病因,溶血性贫血可望纠正,早期足量的皮质激素是首选方法。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对激素、人血丙种球蛋白和切脾无效病例可获完全缓解。结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作者:包萃华;任晓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