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跌倒的危险因素与防范

严婷;朱利月

关键词:脑卒中, 康复期, 跌倒,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跌倒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以浙江医院的240例中风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达法为分组原则,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十针对引起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范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采取合理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在细致化、人性化、规范化的管理原则下,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营造和谐的医院诊治氛围.文章对精细化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刘磊;陈礼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医药院校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探索中医院校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促进语言教学与学科内容的整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术能力,在丰富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渠道的同时,提高学生用英语阐述、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能力,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

    作者:徐永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宁波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现况调查与健康管理建议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探索宁波市农村地区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现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方法:医院于2015年4~10月随机抽取宁波市北仑区6个农村地区,对143位居民展开知晓率现况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包括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保情况、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史、每月测血压次数、此次调查时血压数据、腹围、体重、BMI指数,健康常识调查,包括对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按时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与结论:宁波市北仑区农村地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总体超过标准,但部分知识点仍低于50%,故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上,基本健康知识亦不能放松要求.

    作者:王小红;叶冬仙;陈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规范营养科管理 提升饮食宣教质量

    目的:探讨规范营养科管理提升饮食宣教质量的策略.方法:为规范营养科管理质量,义乌市中心医院开展营养科医师专业管理培训,并各选取培训前后10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质量调查,具体包括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和饮食禁忌等来评价医师专业管理培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营养科服务非常满意人数比对照组显著增加,饮食禁忌事件显著降低(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医院营养科,能进一步提升医务工作者饮食宣教质量,更加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改善,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贾兰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科住院患者中药给药的安全管理

    通过研究分析中药给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中药给药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中药汤剂服用不规范,中药注射剂与西药的配伍禁忌,给药团队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中药汤剂没有统一、规范的标识,中药汤剂的储存也缺少统一规范,没有建立全面、共享的中药信息系统.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加强护士的中医理论学习和中药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士中药给药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给药团队的交流与沟通,实施给药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中药给药安全.

    作者:侯灵月;林海云;周林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重性精神病患者一体化管理的实践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社区6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34例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CG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促进病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钱秀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VIP病房护士的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措施

    VIP病房是为满足患者高端医疗保健需要而设立的综合病房,以医院高质量的临床资源作为依托,为患者提供评估、诊断、治疗、护理及健康指导等为一体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其住院费用相对其他普通病房贵,对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要求也就越高.因此,VIP病房护士在工作中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研究就当前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VIP病房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姚翰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老年科病房陪护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科病房陪护管理的重要性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80例老年科病房患者,根据陪护管理实施时间,将其分为陪护管理实施前的对照组和陪护管理实施后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和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陪护管理用于老年科病房,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

    作者:孙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CT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CT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对应的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选取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后进行CT影像检查的患者各6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质量,并分析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后,观察组的CT影像质量提升显著,明显高于控制措施实施前的对照组(P<0.05).CT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密度分辨率、伪影、人体不自主运动所造成的伪影.结论:根据CT影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提高CT影像质量,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和医疗卫生水平.

    作者:李立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安全防护图标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6月神经内科病区应用自行设计的安全防护图标的114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住院的11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安全隐患识别率及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士、患者、家属对安全隐患的识别率及基础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防护图标,可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安全隐患识别率,并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有利于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作者:汪佩佩;张晓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加强手术室医用废弃物管理防控医院感染

    为了加强手术室医用废弃物品的管理,有效地防控感染情况,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和来源,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护医院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医院以相关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作为基础,将手术室的医用废弃物品进行科学的归类,然后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同时优化废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进一步制定出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强化废弃物品的管理.终提高各类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医疗上的感染做有效及时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粱娟;吴丹红;陈伟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骨科中实施安全管理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骨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骨科住院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安全管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医疗纠纷发生率、投诉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患者本身存在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对骨科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周秀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某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状况与献血动机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无偿献血状况、献血动机、影响因素,并提出适合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取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总体献血率为26.57%,医学类专业学生献血率为36.60%,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献血率为18.20%,献血率从大一、大二、大三依次递增,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献血率差距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献血率总体不高,建议高校积极开展献血知识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建立一支固定自愿的无偿献血者队伍.

    作者:王伟利;周笑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效果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建立和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确保患者住院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徐亚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的综合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的综合管理方法和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共8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43例,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孕妇44例,采用综合管理方式,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之后,对发生糖尿病的因素、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及孕期的饮食搭配等相关知识的程度提升,并且观察组的知识掌握程度要明显对对照组的更有优势(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午餐后血糖及夜间血糖均并干预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比对照组的更大,其血糖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进行综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对妊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将其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作者:林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

    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各家医院都引进了种类多样、功能各异的新型医疗设备,对这些设备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能使医院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技术手段和设备条件,而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可以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文章结合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及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论述了其归档内容、方法、保存方式及档案借阅、设备报废等方面的管理,并介绍了信息化管理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金薇;陈仁更;戴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实施

    目的:探讨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比较PDCA循环方法应用前后医院消毒灭菌用品的检查合格情况及感染相关疾病发生情况,来评价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方法的科学性.结果:在医院消毒灭菌用品的抽检检查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方法之后,消毒用品的合格率有了较为显著的增加,与之前相比,医院内发生感染的发生率有了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方法应用到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工作中,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对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红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告知制度在血液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医患之间产生的矛盾问题,绝大多数是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存在障碍.建立健全告知制度,既维护了患者的知情权,又能履行医院的告知义务,可以有效维护医患间的和谐稳定,避免护患纠纷,是保证治疗效果、增加护患感情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作者:田素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预见性思维对儿科责任制护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对儿科责任制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思维的责任制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及家属投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思维的儿科责任制护理,能明显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投诉率,明显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王艳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外科病房联合实施护理二线值班的效果

    目的:探讨外科病房联合实施护理二线值班的临床效果.方法:有效完成二线值班制度的创建,针对医院外科病房护理人员夜间护理工作动态进行有效掌握,针对危重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有效掌握,针对病房环境五常法进行认真检查,针对急救物品及相关器材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明确是否做好消毒隔离操作,在进行相关操作过程中是否保证无菌,针对危重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情况及对于夜班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协助指导.结果:对于护理质控值班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在物品管理方面肯定人数多于否定人数明显(P<0.05);在五常法、院感管理、基础护理及文书记录方面,肯定人数同否定人数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技术支持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在疑难操作、复杂病情、急救及忙时协助几方面,肯定人数多于否定人数明显(P<0.05),实施护理二线值班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护理二线值班前(P<0.05).结论:外科病房联合实施护理二线值班制度之后,人力资源获得了有效整合,有效获得了资源共享,终外科病房整体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作者:陈海霞;粱燕飞;孔红武;叶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