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丹梅;舒群峰
目的:研究洛阳地区献血员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0基因多态性,为患者提供HPA相配合的血小板.方法:随机收集250例无偿献血员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 SSP)技术检测HPA-1~1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PA-1aa、-1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80%和1.20%,HPA-2aa、-2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0.80%和9.20%,HPA-4aa、-4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00%和2.00%,HPA-5aa、-5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6.40%和3.60%,HPA-aa、-ab、-bb三种基因型在HPA-3和HPA-6中的比例分别为29.20%、46.00%、24.80%和91.60%、6.80%、1.60%,在HPA-7、-8、9 、-10中仅检测到HPA aa纯合子.结论:洛阳地区HPA-1~HPA 10基因分布与文献报道相似,HPA-3特异性抗体是引起本地区HPA同种免疫性疾病的首要原因.
作者:杨波;吕运来;朱丽莉;吕素梅;陈善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制定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促进自体输血,节约临床用血.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总结分析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手术例数与自体输血的关系,不断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结果:对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负增长10.62%、手术用血例数负增长13.86%、手术人次增长14.7%、自体输血率增长36.36%.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提高了自体输血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陈泽惠;蔡国斌;张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时间承诺”模式对献血者献血过程的满意度、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血站2个不同献血车站点(按服务半径设置),采用随机方法分设为A组和B组,2组均采取传统献血流程和优质服务,A组引入“时间承诺”管理模式,实施限时服务,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A组符合献血时间承诺达93.9%,献血者承诺再次献血率、实际再献血率、差错的发生率、满意度、检测合格率、献血反应程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献血“时间承诺”模式,有效减少了献血者时间成本,在提高献血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忠诚度,对确保献血者再次献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晓华;何勇;王东满;周丽霞;沈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原因,以制定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分析2009-2012年血液报废原因,按检验不合格项目报废和非检验项目报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报废率为6.4%,检验不合格报废率5.7%,占总报废率的89%.其中ALT报废率高(3.2%),其后依次是HBsAg、梅毒、抗-HCV、抗HIV阳性;非检验项目报废率为0.6%,其中过期报废率为0.3%,溶血和破袋报废率均占0.1%.检验不合格项目及非检验不合格项目不同年份血液报废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创造条件使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佳的试剂或方法及加强采供血相关工作的管理,大程度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同时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刘祖勇;杨金柳;彭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机器洗涤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和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抢救可行性.方法:选择日常及交通伤患者的大出血中冰冻红细胞输注,观察各种指标.结果:患者在输注冰冻红细胞后各项指标正常,效果明显,无输血反应.结论:冰冻红血细胞可应用于日常和紧急大出血的抢救.
作者:张伟强;王君;邬丽娜;饶月丽;章立;李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策略调整对降低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对乐山市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2010-2012年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6.47%,分项不合格率:ALT (4.35%)>抗-TP (0.98%)>HBsAg (0.80%)>抗-HCV (0.54%)>抗-HIV(0.07%),其中ALT与抗-TP为主要不合格原因:2012年全面实行献血前ALT快速初筛检测,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后,总不合格率较201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5.118,P<0.01).结论:策略调整有效.针对乐山市不断增长的用血需求,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在献血者采血前已有HBsAg以及ALT快速初筛项目的基础上,考虑有针对性地增加抗-TP快速初筛项目,可进一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
作者:王秋水;欧阳慧;刘颖;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患者配血不合血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可检测患者是由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由IgG抗-A引起配血不合4例;由IgG抗-B引起配血不合6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由IgG抗-D引起配血不合3例;由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2例.结论:ABO或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性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输血是一种宝贵且高危产品的静脉输注,要求准确性必须达到100%,且需符合多项法律法规和行规要求,因为输血工作的任何疏忽都可能以患者的生命为代价.临床输血前检验(患者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相容性试验)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输血科只有切实做好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准的检测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好输血前检验工作,方可减少错误输血的风险,本文就引起输血前试验干扰的常见因素及对策进行简述.
作者:李清;李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37℃加热洗涤和4℃冷吸收法处理患者红细胞及血清,消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于扰,用盐水法做血型正反鉴定,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经处理后的标本,血型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结果无异常.结论:用加热洗涤和冷吸收法可排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干扰,利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作者:王静;徐凤娟;叶宏辉;金佩;金淑蓉;唐若腾;金琪;赵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院输血科(血库)是医院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及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的责任部门,构建医院各临床科室与输血科间互联互通、信息化全程立体管理模式,对推动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院输血科于2011年起联合计算机信息中心共同设计开发包括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输血科工作站3部分组成的输血信息全程管理系统,终于今年试运行至今.实现医院输血科医疗数据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搭建的共享平台,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紫敏;王雷懿;纪黎明;郭旭升;李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根据血小板输注次数将70例116次输注血小板的HFRS患者分为3组,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3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次组有效率高,其次为2次组,3次组有效率低,平均有效率为37.93%.结论: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且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权小玲;崔海洋;陈岗;胡建敏;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低温融化离心法与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优缺点,选择优质高效的冷沉淀制备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原料新鲜冰冻血浆(FFP)60袋,将其分为2组.①用低温融化离心法;②用水浴虹吸法,记录完成时间.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中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2种方法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冷沉淀,离心法Ⅷ因子含量为(179.00±61.46)IU,虹吸法为(164.11±54.20)IU,合格率均为100%,t=0.995 25、P>0.05,2种方法制备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心法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58.27±18.77)mg/袋,虹吸法为(203.08±31.25)mg/袋.合格率分别为80%和100%,t=6.732 7、P<0.05.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制备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本文试验数据显示,虹吸法与离心法相比有一定优势.
作者:李慧;刘春燕;张锡敏;李浩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输血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西安市红会医院输血科接收临床输血样本9 211例,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指定出改进方案.结果:统计分析201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拒收例数分别为107例和24例,同比下降63.34%.样本不合格因素包括:申请单信息有误、血型填写错误、医师未签字、血样信息有误、血量不足、样本溶血、血样无标识.各指标下半年较上半年下降率分别为:28.25%、8.16%、4.58%、14.50%、2.29%、2.29%、4.01%.结论:严格执行输血前样本审核制度,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作者:丁虹;姚锁良;刘桂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因素对采集冲红的影响.方法:检测捐献时出现冲红者和正常捐献者血小板采集前各血液因素状况,并计算本次捐献前半年捐献血小板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RBC等11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BC、HGB、HCT、MCV、MCHC、PDW、MPV、P-LCR、RDW-CV、半年内献血次数均不具有意义,而MCH异常者冲红的概率平均是正常者的9.726倍.拟合方程:P=e-0.429-2.275x/(1+ e-0.429+2.275*).结论:献血者单采前MCH是影响是否出现冲红现象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明元;李云;蒋靓;李维洁;曹维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量用血患者中合理科学用血来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一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用血申请单和病例资料,查阅2011-01-2013-05大量输血(红细胞>8 U)患者32例,分析探讨合理用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使用血浆,3例使用全血,成分输血观念欠缺.5例使用冷沉淀,2例使用血小板,32例无术前自体回输血的使用.结论:血浆使用于扩容比较多,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比例不合理,全血使用率还是占一定比例,成分输血观念以及自体回输有待加强.
作者:胡妙菲;张伟强;饶月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周口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收集近5年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及成分血制品应用情况资料信息.结果:成分血输注率达99.69%以上,其中悬浮红细胞47.1%,血浆36.85%,机采血小板14.80%.结论:成分血制品输注比例有明显变化,不同医疗机构血制品使用率有明显差异,临床用血总体趋于科学合理.
作者:苏芳;马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亚型和弱D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2009-01-01—2012-12-31在我市参加无偿献血的197 146名献血者血样进行ABO、RhD血型鉴定,若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有弱凝集等反应特点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鉴定为ABO亚型者确定亚型分型;对RhD阴性及有弱凝集反应者进行弱D型确认试验.结果:在197 146名献血者中共检出ABO亚型30例,其中A亚型5例,B亚型12例,AB亚型7例,类孟买型6例;除A2、A2B和类孟买型外,ABO亚型的检出率为0.011%;共检出弱D型28例,检出率为0.014%.结论:我市无偿献血者中ABO亚型频率偏低,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弱D型频率明显低于国外报道,与国内报道相似.
作者:胡应明;何子毅;陈金凤;陈少彬;刘仁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金标法初筛试剂与诊断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结果.方法:金标法初筛试纸条检测68 326例,诊断试纸条检测55 637例,乙肝表面抗原初检阴性者与初检阳性者均用ELISA法做复检.结果:初筛试剂检测68 326例的HBsAg阳性率为5.96%、假阳性率5.8%、假阴性率2.84%,诊断试剂检测55 637例的阳性率为2.77%、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0.47%.结论:金标法初筛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高于诊断试剂.
作者:安涛;韩雪莹;张学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indray-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BC5300血液分析仪对30例末梢全血标本分别于采血后0、5、10、30 min连续检测,观察血液分析结果中WBC,RBC,HB,HCT,PLT,Neu%,Lym%等主要指标的变化.并将其中10例同时采集静脉血作为参考比较.结果:采血后0 min分别与5 min,10 min,30 min相比,WBC、PLT、Neu%,Ly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和10 min相比,所有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和30 min相比与采血后10 min和30 min相比,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静脉血结果与5 min,10 min末梢全血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采集后立即检测会对某些指标有明显影响,应在放置后5~10 min内进行检测.
作者:曾筱倩;王平;徐磊;吴冰;臧思思;胡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献血者献血量该如何确定,《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简单要求体重:男≥50kg,女≥45 kg;Hb男性≥120 g/L,女性≥115 g/L即可献血.人体血液总含量占到人体重的7%~8%,与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由于不同体重(w)、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体型)的献血者体内总血量明显不同,这导致献血者可以捐献的血量不同.有报道称总血量与献血反应的发生有非常高的相关性[1],体重越重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越低,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作者:毛桂平;曹志刚;水波;王桥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