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小玲;崔海洋;陈岗;胡建敏;蒋军
目的:对十堰地区妇女宫颈(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16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刷片标本进行了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 116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83例,总感染率25.36%,高危型HPV感染率14.52%,低危型HPV感染率2.96%,高危型及低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7.89%;单一基因型别195例,占阳性患者的68.91%;双重混合感染59例,占阳性患者的20.85 %;三重以上混合感染者29例,占阳性患者的10.25%.HPV感染阳性率居前5位的高危亚型依次是HPV16型50例(4.48%)、HPV52型47例(4.21%)、HPV53型28例(2.51%)、HPV58型17例(1.52%)及HPV39型15例(1.34%),常见的低危型是HPV6(1.26%)和HPV42(1.26%).结论:十堰地区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型别既符合亚洲及中国地区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并且多重感染率高,值得重视.
作者:陈秀兰;袁学华;赵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洛阳地区献血员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0基因多态性,为患者提供HPA相配合的血小板.方法:随机收集250例无偿献血员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 SSP)技术检测HPA-1~1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PA-1aa、-1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80%和1.20%,HPA-2aa、-2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0.80%和9.20%,HPA-4aa、-4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00%和2.00%,HPA-5aa、-5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6.40%和3.60%,HPA-aa、-ab、-bb三种基因型在HPA-3和HPA-6中的比例分别为29.20%、46.00%、24.80%和91.60%、6.80%、1.60%,在HPA-7、-8、9 、-10中仅检测到HPA aa纯合子.结论:洛阳地区HPA-1~HPA 10基因分布与文献报道相似,HPA-3特异性抗体是引起本地区HPA同种免疫性疾病的首要原因.
作者:杨波;吕运来;朱丽莉;吕素梅;陈善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金标法初筛试剂与诊断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结果.方法:金标法初筛试纸条检测68 326例,诊断试纸条检测55 637例,乙肝表面抗原初检阴性者与初检阳性者均用ELISA法做复检.结果:初筛试剂检测68 326例的HBsAg阳性率为5.96%、假阳性率5.8%、假阴性率2.84%,诊断试剂检测55 637例的阳性率为2.77%、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0.47%.结论:金标法初筛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高于诊断试剂.
作者:安涛;韩雪莹;张学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武汉市协和医院CDICU临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669例血培养阳性113例,血培养阳性率16.9%,共分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株(占41.7%),革兰阳性球菌46株(占40.0%),真菌21株(占18.3%).革兰阴性杆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为主,对替考拉丁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米诺环素也未出现耐药株,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都是100%;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发生率为1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的发生率为95.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为1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oN)为97.0%.屎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发生率为50.0%.结论: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比例相近,其中革兰阴性菌稍占优势,均高于真菌的比例.多重耐药菌中MDRA、HLGR、MRSA、MRSCoN发生率较高.加强细菌耐药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姜伟超;徐丽娟;黄舟莹;谢阿青;王晓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根据血小板输注次数将70例116次输注血小板的HFRS患者分为3组,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3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次组有效率高,其次为2次组,3次组有效率低,平均有效率为37.93%.结论: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且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权小玲;崔海洋;陈岗;胡建敏;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周口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收集近5年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及成分血制品应用情况资料信息.结果:成分血输注率达99.69%以上,其中悬浮红细胞47.1%,血浆36.85%,机采血小板14.80%.结论:成分血制品输注比例有明显变化,不同医疗机构血制品使用率有明显差异,临床用血总体趋于科学合理.
作者:苏芳;马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即如何保证输血质量,确保输血安全[1].对拥有650张病床,年用血量>6 000 U的二等甲级综合医院的输血科来说,如何管理、提高输血质量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下面是我科近几年里实践探索和积累的部分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伯家;鲍海娥;邹志强;白旭;郑玉芹;鲍春妹;李芙蓉;张敦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自2010年以来,血液供应紧张开始逐步常态化,由以前的献血淡季扩展为全年,由某些用血量大的地区蔓延到全国.媒体大幅报道“血荒”,医院很多手术不得已停掉.一时间有关无偿献血机制的讨论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发生血液供应紧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作者:陈琦;杨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量用血患者中合理科学用血来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一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用血申请单和病例资料,查阅2011-01-2013-05大量输血(红细胞>8 U)患者32例,分析探讨合理用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使用血浆,3例使用全血,成分输血观念欠缺.5例使用冷沉淀,2例使用血小板,32例无术前自体回输血的使用.结论:血浆使用于扩容比较多,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比例不合理,全血使用率还是占一定比例,成分输血观念以及自体回输有待加强.
作者:胡妙菲;张伟强;饶月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制定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促进自体输血,节约临床用血.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总结分析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手术例数与自体输血的关系,不断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结果:对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负增长10.62%、手术用血例数负增长13.86%、手术人次增长14.7%、自体输血率增长36.36%.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提高了自体输血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陈泽惠;蔡国斌;张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输血是一种宝贵且高危产品的静脉输注,要求准确性必须达到100%,且需符合多项法律法规和行规要求,因为输血工作的任何疏忽都可能以患者的生命为代价.临床输血前检验(患者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相容性试验)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输血科只有切实做好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准的检测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好输血前检验工作,方可减少错误输血的风险,本文就引起输血前试验干扰的常见因素及对策进行简述.
作者:李清;李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时间承诺”模式对献血者献血过程的满意度、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血站2个不同献血车站点(按服务半径设置),采用随机方法分设为A组和B组,2组均采取传统献血流程和优质服务,A组引入“时间承诺”管理模式,实施限时服务,比较2组的干预效果.结果:A组符合献血时间承诺达93.9%,献血者承诺再次献血率、实际再献血率、差错的发生率、满意度、检测合格率、献血反应程度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献血“时间承诺”模式,有效减少了献血者时间成本,在提高献血服务满意度的同时,也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忠诚度,对确保献血者再次献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晓华;何勇;王东满;周丽霞;沈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胚胎形成、骨骼生长和生殖功能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与肿瘤、眼内新生血管性等疾病有关[1].VEGF的生物学活性受2种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s)的调节:VEGFR-1和VEGF-2,这2种受体的信号学活性差异非常大.目前,多种VEGF抑制因子在进行恶性肿瘤临床实验,人们试图通过抑制VEGF降低血管生成、血管渗漏等.VEGF和VEGFR(VEGF receptors,VEGFRs)在血管再生和神经细胞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
作者:杨瑞宁;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肺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肺肿瘤组术前外周血中CD3 +、CD4+、CD4+/CD8+、CD8+ CD2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肿瘤组,而CD8 +水平明显升高.肺肿瘤组CD8+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升高,CD3+、CD4 +、CD4+ /CD8+和CD8+ CD28+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降低.不同病理分型的肺肿瘤患者之间外周血CD28及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肺肿瘤患者术后CD3+、CD4 +、CD4+/CD8+和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CD8+的表达明显降低,但仍未恢复至健康水平.结论:肺肿瘤患者CD3+、CD4+、CD4+/CD8 +和CD8+ CD28+表达水平低下,从而影响B7 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的清除肿瘤,提示肺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施行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程文国;张有顺;吴晓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院输血科(血库)是医院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及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的责任部门,构建医院各临床科室与输血科间互联互通、信息化全程立体管理模式,对推动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院输血科于2011年起联合计算机信息中心共同设计开发包括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输血科工作站3部分组成的输血信息全程管理系统,终于今年试运行至今.实现医院输血科医疗数据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搭建的共享平台,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紫敏;王雷懿;纪黎明;郭旭升;李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发生溶血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提供早期数据.方法:共纳入97例HDN患者,清晨空腹抽取160例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肘静脉血液,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脐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160份临床疑为HDN的标本中,患儿全部为Rh阳性,1例母亲为Rh阴性,其中A型者60例,B型80例,O型18例.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的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例数为97例,总阳性率为60.6%,其中ABO-HDN 96例,Rh-HDN 1例.在被证实为ABO-HDN的96例患儿中,A型41例,占25.6%,B型55例,占34.4%.在18例O型血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检测筛查均为阴性.1例母亲为Rh阴性患儿ABO血型与其母亲同为A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结论: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中,ABO-HDN明显比Rh-HDN多见,其中又以母亲为O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抗体释放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诊断HDN的准确率高.为临床上早期诊断HDN提供重要的依据,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玉河;张樱子;高冀辉;张晨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因素对采集冲红的影响.方法:检测捐献时出现冲红者和正常捐献者血小板采集前各血液因素状况,并计算本次捐献前半年捐献血小板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RBC等11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BC、HGB、HCT、MCV、MCHC、PDW、MPV、P-LCR、RDW-CV、半年内献血次数均不具有意义,而MCH异常者冲红的概率平均是正常者的9.726倍.拟合方程:P=e-0.429-2.275x/(1+ e-0.429+2.275*).结论:献血者单采前MCH是影响是否出现冲红现象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明元;李云;蒋靓;李维洁;曹维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机器洗涤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和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抢救可行性.方法:选择日常及交通伤患者的大出血中冰冻红细胞输注,观察各种指标.结果:患者在输注冰冻红细胞后各项指标正常,效果明显,无输血反应.结论:冰冻红血细胞可应用于日常和紧急大出血的抢救.
作者:张伟强;王君;邬丽娜;饶月丽;章立;李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拟输血患者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减少输血医疗纠纷,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 072例准备输血患者的HBsAg(定性),抗HCV抗体,TPPA抗体和HIV抗体4项感染性指标.结果:2 07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8.16%,抗HCV阳性率0.63%,TPPA阳性率1.16%,抗HIV阳性率0.14%.结论:通过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明确患者的感染情况,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避免输血引起的医患纠纷.
作者:孙书美;李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效控制街头采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报废率.方法:对492名街头无偿献血者经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ALT<40 U/L)而回站内经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不合格(ALT≥40 U/L)的血液情况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同时,随机抽取20名无偿献血者血样经于式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准确检测,对数据进行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的统计学分析.结果:492名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不合格情况有规律性;干式生化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线相关性良好r=0.994 0,直线回归方程为y=0.485 4+0.976 9x,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取值40时,个体干式生化分析仪y值的95%容许区间为:34.57~44.55 U/L.结论: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限值ALT≥33 U/L为不合格时,回站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ALT≥40 U/L的为零,可有效控制街头采血ALT报废率.
作者:门守山;商发奎;任爱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