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效控制街头采血ALT报废率的探讨

门守山;商发奎;任爱莉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报废率, 有效控制, 街头采血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控制街头采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报废率.方法:对492名街头无偿献血者经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ALT<40 U/L)而回站内经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不合格(ALT≥40 U/L)的血液情况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同时,随机抽取20名无偿献血者血样经于式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准确检测,对数据进行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的统计学分析.结果:492名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合格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不合格情况有规律性;干式生化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线相关性良好r=0.994 0,直线回归方程为y=0.485 4+0.976 9x,当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取值40时,个体干式生化分析仪y值的95%容许区间为:34.57~44.55 U/L.结论:干式生化分析仪初筛限值ALT≥33 U/L为不合格时,回站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复检ALT≥40 U/L的为零,可有效控制街头采血ALT报废率.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相关文献
  • 机洗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及突发事件中伤员救治的应用

    目的:机器洗涤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和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抢救可行性.方法:选择日常及交通伤患者的大出血中冰冻红细胞输注,观察各种指标.结果:患者在输注冰冻红细胞后各项指标正常,效果明显,无输血反应.结论:冰冻红血细胞可应用于日常和紧急大出血的抢救.

    作者:张伟强;王君;邬丽娜;饶月丽;章立;李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敏CRP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1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患者采集静脉血同时进行hs-CRP和PCT检测.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和病毒感染组12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PCT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85例和健康对照组(r=0.861,P<0.01),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PCT检测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吴皖;周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外科ICU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武汉市协和医院CDICU临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669例血培养阳性113例,血培养阳性率16.9%,共分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株(占41.7%),革兰阳性球菌46株(占40.0%),真菌21株(占18.3%).革兰阴性杆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为主,对替考拉丁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米诺环素也未出现耐药株,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都是100%;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发生率为1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的发生率为95.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为1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oN)为97.0%.屎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发生率为50.0%.结论: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比例相近,其中革兰阴性菌稍占优势,均高于真菌的比例.多重耐药菌中MDRA、HLGR、MRSA、MRSCoN发生率较高.加强细菌耐药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姜伟超;徐丽娟;黄舟莹;谢阿青;王晓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ELISA假阳性献血者进行保留管理的相关研究

    对于血液检测发现HBsAg、抗-HCV、抗-HIV、抗-TP有反应性的献血者,国内血站采用永久屏蔽或淘汰的方式.WHO发布的《筛查献血者血液经输血传播感染的建议书》[1],要求血站实验室开展筛查和确证试验,分别用于血液筛查和献血者管理.由于确证试剂价格较为昂贵,对ELISA阳性结果进行常规确证,目前在我国还不现实.为探讨ELISA筛查结果S/CO比值与确证试验阳性结果的相关性,制定合适的假阳性献血者屏蔽和归队方案,本研究通过对80 59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筛查,并对584份有反应性和灰区标本进行了确证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梅;张在臻;杨春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2例临床大量输血情况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大量用血患者中合理科学用血来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一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用血申请单和病例资料,查阅2011-01-2013-05大量输血(红细胞>8 U)患者32例,分析探讨合理用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使用血浆,3例使用全血,成分输血观念欠缺.5例使用冷沉淀,2例使用血小板,32例无术前自体回输血的使用.结论:血浆使用于扩容比较多,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比例不合理,全血使用率还是占一定比例,成分输血观念以及自体回输有待加强.

    作者:胡妙菲;张伟强;饶月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CD28及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肺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肺肿瘤组术前外周血中CD3 +、CD4+、CD4+/CD8+、CD8+ CD2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肿瘤组,而CD8 +水平明显升高.肺肿瘤组CD8+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升高,CD3+、CD4 +、CD4+ /CD8+和CD8+ CD28+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降低.不同病理分型的肺肿瘤患者之间外周血CD28及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肺肿瘤患者术后CD3+、CD4 +、CD4+/CD8+和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CD8+的表达明显降低,但仍未恢复至健康水平.结论:肺肿瘤患者CD3+、CD4+、CD4+/CD8 +和CD8+ CD28+表达水平低下,从而影响B7 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的清除肿瘤,提示肺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施行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程文国;张有顺;吴晓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金标法初筛试剂与诊断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金标法初筛试剂与诊断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结果.方法:金标法初筛试纸条检测68 326例,诊断试纸条检测55 637例,乙肝表面抗原初检阴性者与初检阳性者均用ELISA法做复检.结果:初筛试剂检测68 326例的HBsAg阳性率为5.96%、假阳性率5.8%、假阴性率2.84%,诊断试剂检测55 637例的阳性率为2.77%、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0.47%.结论:金标法初筛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高于诊断试剂.

    作者:安涛;韩雪莹;张学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与展望

    2011年底卫生部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内容显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囿于输血科自身科室的质量管理,而是应该建立全院性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还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而负责这一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往往是输血科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作者:王国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洛阳地区献血员人类血小板抗原1~10频率分布调查

    目的:研究洛阳地区献血员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0基因多态性,为患者提供HPA相配合的血小板.方法:随机收集250例无偿献血员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 SSP)技术检测HPA-1~1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PA-1aa、-1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80%和1.20%,HPA-2aa、-2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0.80%和9.20%,HPA-4aa、-4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00%和2.00%,HPA-5aa、-5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6.40%和3.60%,HPA-aa、-ab、-bb三种基因型在HPA-3和HPA-6中的比例分别为29.20%、46.00%、24.80%和91.60%、6.80%、1.60%,在HPA-7、-8、9 、-10中仅检测到HPA aa纯合子.结论:洛阳地区HPA-1~HPA 10基因分布与文献报道相似,HPA-3特异性抗体是引起本地区HPA同种免疫性疾病的首要原因.

    作者:杨波;吕运来;朱丽莉;吕素梅;陈善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贮存式自体输血开展对优化妇科手术用血结构的影响

    目的:总结本院2011-2013年贮存式自体输血开展前后,妇科手术用血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和自身贮血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妇科手术台次,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及贮存式自体血液的使用人数、量及比例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近3年妇科手术台次逐年上升,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用量从463.5 U下降至320.5 U,自体输血量上升至161U.异体输血比例由手术人次的33.61%下降至19.80%,自体输血比例由0上升至22.61%.人均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使用量由0.783 U下降至0.450U,人均自体全血用量由0上升至0.226 U.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开展,使妇科手术用血结构得到优化,其对临床节约用血的影响,得到了规模性,量化体现.

    作者:陈赛;王中显;郑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实行“四个结合”建立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

    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为血液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看病患者人数增多,直接导致临床用血量增加.特别在献血淡季,血液紧张情况已不是一时一地的个例现象.笔者现将我市无偿献血工作中,实行“四个结合”,建立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临床用血需求的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王水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院输血科在输血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探讨

    临床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即如何保证输血质量,确保输血安全[1].对拥有650张病床,年用血量>6 000 U的二等甲级综合医院的输血科来说,如何管理、提高输血质量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下面是我科近几年里实践探索和积累的部分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伯家;鲍海娥;邹志强;白旭;郑玉芹;鲍春妹;李芙蓉;张敦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供应紧张原因解析

    自2010年以来,血液供应紧张开始逐步常态化,由以前的献血淡季扩展为全年,由某些用血量大的地区蔓延到全国.媒体大幅报道“血荒”,医院很多手术不得已停掉.一时间有关无偿献血机制的讨论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发生血液供应紧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作者:陈琦;杨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十堰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十堰地区妇女宫颈(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16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刷片标本进行了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 116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83例,总感染率25.36%,高危型HPV感染率14.52%,低危型HPV感染率2.96%,高危型及低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7.89%;单一基因型别195例,占阳性患者的68.91%;双重混合感染59例,占阳性患者的20.85 %;三重以上混合感染者29例,占阳性患者的10.25%.HPV感染阳性率居前5位的高危亚型依次是HPV16型50例(4.48%)、HPV52型47例(4.21%)、HPV53型28例(2.51%)、HPV58型17例(1.52%)及HPV39型15例(1.34%),常见的低危型是HPV6(1.26%)和HPV42(1.26%).结论:十堰地区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型别既符合亚洲及中国地区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并且多重感染率高,值得重视.

    作者:陈秀兰;袁学华;赵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IgG抗-D、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由于孕妇和新生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免疫性疾病,是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是由IgG抗-D引起,IgG抗-E次之.本例Rh(D)阴性待产妇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出血清中存在IgM和IgG性质混合的抗-D抗体、IgG性质抗-E抗体,其中IgG抗-D、抗-E抗体导致新生儿发生Rh系统HDN,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丹梅;舒群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溶血病与疑难交叉配血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患者配血不合血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可检测患者是由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由IgG抗-A引起配血不合4例;由IgG抗-B引起配血不合6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由IgG抗-D引起配血不合3例;由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2例.结论:ABO或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性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周口市2008-2012年临床用血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周口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收集近5年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及成分血制品应用情况资料信息.结果:成分血输注率达99.69%以上,其中悬浮红细胞47.1%,血浆36.85%,机采血小板14.80%.结论:成分血制品输注比例有明显变化,不同医疗机构血制品使用率有明显差异,临床用血总体趋于科学合理.

    作者:苏芳;马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献血量与Hb值、体重指数关系的调查分析

    献血者献血量该如何确定,《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简单要求体重:男≥50kg,女≥45 kg;Hb男性≥120 g/L,女性≥115 g/L即可献血.人体血液总含量占到人体重的7%~8%,与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由于不同体重(w)、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体型)的献血者体内总血量明显不同,这导致献血者可以捐献的血量不同.有报道称总血量与献血反应的发生有非常高的相关性[1],体重越重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越低,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作者:毛桂平;曹志刚;水波;王桥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医院ICU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01-12月综合ICU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实验方法和判定标准按照CLSI2012规定进行.结果:分离鲍曼不动杆菌87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低的是米诺环素(13.8%),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4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综合ICU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上升,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对ICU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效控制耐药菌株在ICU的定植和传播.

    作者:张权彬;张玲;鲁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根据血小板输注次数将70例116次输注血小板的HFRS患者分为3组,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3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次组有效率高,其次为2次组,3次组有效率低,平均有效率为37.93%.结论: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且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权小玲;崔海洋;陈岗;胡建敏;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