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芬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原因,以制定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分析2009-2012年血液报废原因,按检验不合格项目报废和非检验项目报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报废率为6.4%,检验不合格报废率5.7%,占总报废率的89%.其中ALT报废率高(3.2%),其后依次是HBsAg、梅毒、抗-HCV、抗HIV阳性;非检验项目报废率为0.6%,其中过期报废率为0.3%,溶血和破袋报废率均占0.1%.检验不合格项目及非检验不合格项目不同年份血液报废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创造条件使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佳的试剂或方法及加强采供血相关工作的管理,大程度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同时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刘祖勇;杨金柳;彭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患者配血不合血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可检测患者是由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由IgG抗-A引起配血不合4例;由IgG抗-B引起配血不合6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由IgG抗-D引起配血不合3例;由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2例.结论:ABO或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性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indray-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BC5300血液分析仪对30例末梢全血标本分别于采血后0、5、10、30 min连续检测,观察血液分析结果中WBC,RBC,HB,HCT,PLT,Neu%,Lym%等主要指标的变化.并将其中10例同时采集静脉血作为参考比较.结果:采血后0 min分别与5 min,10 min,30 min相比,WBC、PLT、Neu%,Ly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和10 min相比,所有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和30 min相比与采血后10 min和30 min相比,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静脉血结果与5 min,10 min末梢全血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采集后立即检测会对某些指标有明显影响,应在放置后5~10 min内进行检测.
作者:曾筱倩;王平;徐磊;吴冰;臧思思;胡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人类还没有能力制造出血液的今天,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代替血液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只能靠健康人捐献,所以血液是一种宝贵的医疗资源.但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血液如工厂中加工的其他产品一样,也是需要消耗成本的.如何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减少血液的报废,除制定科学的无偿献血策略,采集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外,还应及时总结无偿献血的工作经验.为此笔者对我市2010-2012年献血者ALT及HBsAg、抗-HCV、梅毒、抗-HIV等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任武;李小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策略调整对降低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对乐山市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2010-2012年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6.47%,分项不合格率:ALT (4.35%)>抗-TP (0.98%)>HBsAg (0.80%)>抗-HCV (0.54%)>抗-HIV(0.07%),其中ALT与抗-TP为主要不合格原因:2012年全面实行献血前ALT快速初筛检测,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后,总不合格率较201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5.118,P<0.01).结论:策略调整有效.针对乐山市不断增长的用血需求,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在献血者采血前已有HBsAg以及ALT快速初筛项目的基础上,考虑有针对性地增加抗-TP快速初筛项目,可进一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
作者:王秋水;欧阳慧;刘颖;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低温融化离心法与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优缺点,选择优质高效的冷沉淀制备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原料新鲜冰冻血浆(FFP)60袋,将其分为2组.①用低温融化离心法;②用水浴虹吸法,记录完成时间.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中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2种方法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冷沉淀,离心法Ⅷ因子含量为(179.00±61.46)IU,虹吸法为(164.11±54.20)IU,合格率均为100%,t=0.995 25、P>0.05,2种方法制备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心法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58.27±18.77)mg/袋,虹吸法为(203.08±31.25)mg/袋.合格率分别为80%和100%,t=6.732 7、P<0.05.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制备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本文试验数据显示,虹吸法与离心法相比有一定优势.
作者:李慧;刘春燕;张锡敏;李浩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对于血液检测发现HBsAg、抗-HCV、抗-HIV、抗-TP有反应性的献血者,国内血站采用永久屏蔽或淘汰的方式.WHO发布的《筛查献血者血液经输血传播感染的建议书》[1],要求血站实验室开展筛查和确证试验,分别用于血液筛查和献血者管理.由于确证试剂价格较为昂贵,对ELISA阳性结果进行常规确证,目前在我国还不现实.为探讨ELISA筛查结果S/CO比值与确证试验阳性结果的相关性,制定合适的假阳性献血者屏蔽和归队方案,本研究通过对80 59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筛查,并对584份有反应性和灰区标本进行了确证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梅;张在臻;杨春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由于孕妇和新生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免疫性疾病,是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是由IgG抗-D引起,IgG抗-E次之.本例Rh(D)阴性待产妇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出血清中存在IgM和IgG性质混合的抗-D抗体、IgG性质抗-E抗体,其中IgG抗-D、抗-E抗体导致新生儿发生Rh系统HDN,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丹梅;舒群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胚胎形成、骨骼生长和生殖功能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与肿瘤、眼内新生血管性等疾病有关[1].VEGF的生物学活性受2种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s)的调节:VEGFR-1和VEGF-2,这2种受体的信号学活性差异非常大.目前,多种VEGF抑制因子在进行恶性肿瘤临床实验,人们试图通过抑制VEGF降低血管生成、血管渗漏等.VEGF和VEGFR(VEGF receptors,VEGFRs)在血管再生和神经细胞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
作者:杨瑞宁;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拟输血患者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减少输血医疗纠纷,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 072例准备输血患者的HBsAg(定性),抗HCV抗体,TPPA抗体和HIV抗体4项感染性指标.结果:2 07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8.16%,抗HCV阳性率0.63%,TPPA阳性率1.16%,抗HIV阳性率0.14%.结论:通过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明确患者的感染情况,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避免输血引起的医患纠纷.
作者:孙书美;李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十堰地区妇女宫颈(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16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刷片标本进行了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 116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83例,总感染率25.36%,高危型HPV感染率14.52%,低危型HPV感染率2.96%,高危型及低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7.89%;单一基因型别195例,占阳性患者的68.91%;双重混合感染59例,占阳性患者的20.85 %;三重以上混合感染者29例,占阳性患者的10.25%.HPV感染阳性率居前5位的高危亚型依次是HPV16型50例(4.48%)、HPV52型47例(4.21%)、HPV53型28例(2.51%)、HPV58型17例(1.52%)及HPV39型15例(1.34%),常见的低危型是HPV6(1.26%)和HPV42(1.26%).结论:十堰地区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型别既符合亚洲及中国地区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并且多重感染率高,值得重视.
作者:陈秀兰;袁学华;赵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自2010年以来,血液供应紧张开始逐步常态化,由以前的献血淡季扩展为全年,由某些用血量大的地区蔓延到全国.媒体大幅报道“血荒”,医院很多手术不得已停掉.一时间有关无偿献血机制的讨论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发生血液供应紧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作者:陈琦;杨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机器洗涤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和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抢救可行性.方法:选择日常及交通伤患者的大出血中冰冻红细胞输注,观察各种指标.结果:患者在输注冰冻红细胞后各项指标正常,效果明显,无输血反应.结论:冰冻红血细胞可应用于日常和紧急大出血的抢救.
作者:张伟强;王君;邬丽娜;饶月丽;章立;李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37℃加热洗涤和4℃冷吸收法处理患者红细胞及血清,消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于扰,用盐水法做血型正反鉴定,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经处理后的标本,血型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结果无异常.结论:用加热洗涤和冷吸收法可排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干扰,利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作者:王静;徐凤娟;叶宏辉;金佩;金淑蓉;唐若腾;金琪;赵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本院2011-2013年贮存式自体输血开展前后,妇科手术用血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和自身贮血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妇科手术台次,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及贮存式自体血液的使用人数、量及比例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近3年妇科手术台次逐年上升,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用量从463.5 U下降至320.5 U,自体输血量上升至161U.异体输血比例由手术人次的33.61%下降至19.80%,自体输血比例由0上升至22.61%.人均异体少白细胞红细胞使用量由0.783 U下降至0.450U,人均自体全血用量由0上升至0.226 U.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开展,使妇科手术用血结构得到优化,其对临床节约用血的影响,得到了规模性,量化体现.
作者:陈赛;王中显;郑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周口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收集近5年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及成分血制品应用情况资料信息.结果:成分血输注率达99.69%以上,其中悬浮红细胞47.1%,血浆36.85%,机采血小板14.80%.结论:成分血制品输注比例有明显变化,不同医疗机构血制品使用率有明显差异,临床用血总体趋于科学合理.
作者:苏芳;马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肺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肺肿瘤组术前外周血中CD3 +、CD4+、CD4+/CD8+、CD8+ CD2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肿瘤组,而CD8 +水平明显升高.肺肿瘤组CD8+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升高,CD3+、CD4 +、CD4+ /CD8+和CD8+ CD28+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降低.不同病理分型的肺肿瘤患者之间外周血CD28及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肺肿瘤患者术后CD3+、CD4 +、CD4+/CD8+和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CD8+的表达明显降低,但仍未恢复至健康水平.结论:肺肿瘤患者CD3+、CD4+、CD4+/CD8 +和CD8+ CD28+表达水平低下,从而影响B7 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的清除肿瘤,提示肺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施行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程文国;张有顺;吴晓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1年底卫生部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内容显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囿于输血科自身科室的质量管理,而是应该建立全院性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还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而负责这一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往往是输血科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作者:王国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制定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促进自体输血,节约临床用血.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总结分析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手术例数与自体输血的关系,不断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结果:对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负增长10.62%、手术用血例数负增长13.86%、手术人次增长14.7%、自体输血率增长36.36%.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提高了自体输血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陈泽惠;蔡国斌;张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量用血患者中合理科学用血来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一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用血申请单和病例资料,查阅2011-01-2013-05大量输血(红细胞>8 U)患者32例,分析探讨合理用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使用血浆,3例使用全血,成分输血观念欠缺.5例使用冷沉淀,2例使用血小板,32例无术前自体回输血的使用.结论:血浆使用于扩容比较多,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比例不合理,全血使用率还是占一定比例,成分输血观念以及自体回输有待加强.
作者:胡妙菲;张伟强;饶月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