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价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影响相关分析

王静;徐凤娟;叶宏辉;金佩;金淑蓉;唐若腾;金琪;赵英

关键词:高效价冷凝集素,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37℃加热洗涤和4℃冷吸收法处理患者红细胞及血清,消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于扰,用盐水法做血型正反鉴定,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经处理后的标本,血型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结果无异常.结论:用加热洗涤和冷吸收法可排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干扰,利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相关文献
  • 实行“四个结合”建立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

    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为血液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看病患者人数增多,直接导致临床用血量增加.特别在献血淡季,血液紧张情况已不是一时一地的个例现象.笔者现将我市无偿献血工作中,实行“四个结合”,建立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临床用血需求的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王水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对自体输血的促进

    目的:通过制定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促进自体输血,节约临床用血.方法:通过建立和执行严格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总结分析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手术例数与自体输血的关系,不断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结果:对临床输血申请审批与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执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年间医院手术科室用血量负增长10.62%、手术用血例数负增长13.86%、手术人次增长14.7%、自体输血率增长36.36%.结论:通过制定和完善输血申请审批和输血病历核查制度,提高了自体输血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陈泽惠;蔡国斌;张芸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血科在减少错误输血风险中的应对措施

    输血是一种宝贵且高危产品的静脉输注,要求准确性必须达到100%,且需符合多项法律法规和行规要求,因为输血工作的任何疏忽都可能以患者的生命为代价.临床输血前检验(患者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相容性试验)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输血科只有切实做好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准的检测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好输血前检验工作,方可减少错误输血的风险,本文就引起输血前试验干扰的常见因素及对策进行简述.

    作者:李清;李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根据血小板输注次数将70例116次输注血小板的HFRS患者分为3组,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3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次组有效率高,其次为2次组,3次组有效率低,平均有效率为37.93%.结论: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且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权小玲;崔海洋;陈岗;胡建敏;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策略调整前后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策略调整对降低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对乐山市无偿献血者5项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的资料.结果:2010-2012年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6.47%,分项不合格率:ALT (4.35%)>抗-TP (0.98%)>HBsAg (0.80%)>抗-HCV (0.54%)>抗-HIV(0.07%),其中ALT与抗-TP为主要不合格原因:2012年全面实行献血前ALT快速初筛检测,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后,总不合格率较201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5.118,P<0.01).结论:策略调整有效.针对乐山市不断增长的用血需求,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在献血者采血前已有HBsAg以及ALT快速初筛项目的基础上,考虑有针对性地增加抗-TP快速初筛项目,可进一步降低血液不合格率.

    作者:王秋水;欧阳慧;刘颖;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外科ICU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武汉市协和医院CDICU临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669例血培养阳性113例,血培养阳性率16.9%,共分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株(占41.7%),革兰阳性球菌46株(占40.0%),真菌21株(占18.3%).革兰阴性杆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为主,对替考拉丁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米诺环素也未出现耐药株,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都是100%;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发生率为1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的发生率为95.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为1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oN)为97.0%.屎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发生率为50.0%.结论: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比例相近,其中革兰阴性菌稍占优势,均高于真菌的比例.多重耐药菌中MDRA、HLGR、MRSA、MRSCoN发生率较高.加强细菌耐药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姜伟超;徐丽娟;黄舟莹;谢阿青;王晓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洛阳地区献血员人类血小板抗原1~10频率分布调查

    目的:研究洛阳地区献血员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0基因多态性,为患者提供HPA相配合的血小板.方法:随机收集250例无偿献血员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 SSP)技术检测HPA-1~1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PA-1aa、-1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80%和1.20%,HPA-2aa、-2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0.80%和9.20%,HPA-4aa、-4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00%和2.00%,HPA-5aa、-5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6.40%和3.60%,HPA-aa、-ab、-bb三种基因型在HPA-3和HPA-6中的比例分别为29.20%、46.00%、24.80%和91.60%、6.80%、1.60%,在HPA-7、-8、9 、-10中仅检测到HPA aa纯合子.结论:洛阳地区HPA-1~HPA 10基因分布与文献报道相似,HPA-3特异性抗体是引起本地区HPA同种免疫性疾病的首要原因.

    作者:杨波;吕运来;朱丽莉;吕素梅;陈善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台州地区2072例患者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拟输血患者经输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减少输血医疗纠纷,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 072例准备输血患者的HBsAg(定性),抗HCV抗体,TPPA抗体和HIV抗体4项感染性指标.结果:2 07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8.16%,抗HCV阳性率0.63%,TPPA阳性率1.16%,抗HIV阳性率0.14%.结论:通过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明确患者的感染情况,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避免输血引起的医患纠纷.

    作者:孙书美;李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制备冷沉淀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目的:比较低温融化离心法与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优缺点,选择优质高效的冷沉淀制备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原料新鲜冰冻血浆(FFP)60袋,将其分为2组.①用低温融化离心法;②用水浴虹吸法,记录完成时间.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中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比2种方法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冷沉淀,离心法Ⅷ因子含量为(179.00±61.46)IU,虹吸法为(164.11±54.20)IU,合格率均为100%,t=0.995 25、P>0.05,2种方法制备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离心法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58.27±18.77)mg/袋,虹吸法为(203.08±31.25)mg/袋.合格率分别为80%和100%,t=6.732 7、P<0.05.检验结果显示,2种方法制备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本文试验数据显示,虹吸法与离心法相比有一定优势.

    作者:李慧;刘春燕;张锡敏;李浩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献血者定期一次性单采2U血小板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固定献血者定期一次性单采2U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研究52例单采献血者按每2周间隔时间且每次均采集血小板2U,分别于采后30 min和14 d留取献血者静脉血样进行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同时考察单采6个月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单采献血者采后30 min除血小板相关指标(PLT、MPV、PDW、P-LCR)与采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项指标(WBC、RBC、Hb、Hct、MCV)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后14 d留样观察与采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连续单采6个月献血者的免疫性指标(IgG、IgM、IgA)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捐献全血的献血者(n=6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定期每2周一次性单采2U血小板能保证献血者的安全,且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能很好地缓解临床供需矛盾.

    作者:王照军;孙玉侠;赵艳梅;曹红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机洗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及突发事件中伤员救治的应用

    目的:机器洗涤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和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抢救可行性.方法:选择日常及交通伤患者的大出血中冰冻红细胞输注,观察各种指标.结果:患者在输注冰冻红细胞后各项指标正常,效果明显,无输血反应.结论:冰冻红血细胞可应用于日常和紧急大出血的抢救.

    作者:张伟强;王君;邬丽娜;饶月丽;章立;李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献血量与Hb值、体重指数关系的调查分析

    献血者献血量该如何确定,《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简单要求体重:男≥50kg,女≥45 kg;Hb男性≥120 g/L,女性≥115 g/L即可献血.人体血液总含量占到人体重的7%~8%,与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由于不同体重(w)、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体型)的献血者体内总血量明显不同,这导致献血者可以捐献的血量不同.有报道称总血量与献血反应的发生有非常高的相关性[1],体重越重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越低,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作者:毛桂平;曹志刚;水波;王桥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血信息全程管理系统在医院输血科临床应用

    医院输血科(血库)是医院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及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的责任部门,构建医院各临床科室与输血科间互联互通、信息化全程立体管理模式,对推动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院输血科于2011年起联合计算机信息中心共同设计开发包括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输血科工作站3部分组成的输血信息全程管理系统,终于今年试运行至今.实现医院输血科医疗数据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搭建的共享平台,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紫敏;王雷懿;纪黎明;郭旭升;李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CD28及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肺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肺肿瘤组术前外周血中CD3 +、CD4+、CD4+/CD8+、CD8+ CD2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肿瘤组,而CD8 +水平明显升高.肺肿瘤组CD8+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升高,CD3+、CD4 +、CD4+ /CD8+和CD8+ CD28+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降低.不同病理分型的肺肿瘤患者之间外周血CD28及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肺肿瘤患者术后CD3+、CD4 +、CD4+/CD8+和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CD8+的表达明显降低,但仍未恢复至健康水平.结论:肺肿瘤患者CD3+、CD4+、CD4+/CD8 +和CD8+ CD28+表达水平低下,从而影响B7 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的清除肿瘤,提示肺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施行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程文国;张有顺;吴晓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供应紧张原因解析

    自2010年以来,血液供应紧张开始逐步常态化,由以前的献血淡季扩展为全年,由某些用血量大的地区蔓延到全国.媒体大幅报道“血荒”,医院很多手术不得已停掉.一时间有关无偿献血机制的讨论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发生血液供应紧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作者:陈琦;杨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与其他检测指标的关系

    目的:了解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分析脂肪肝与其他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 212例企事业单位人员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对脂肪肝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体检指标进行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为40.92%,男性为46.21%,女性为33.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甘油三脂(TG)、收缩压、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A)等进入回归模型,其OR、95%可信区间均大于1.结论: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BMI、TG、收缩压、AST、UA等指标与脂肪肝的形成有关.

    作者:何爱玲;张加勇;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金标法初筛试剂与诊断试剂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金标法初筛试剂与诊断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结果.方法:金标法初筛试纸条检测68 326例,诊断试纸条检测55 637例,乙肝表面抗原初检阴性者与初检阳性者均用ELISA法做复检.结果:初筛试剂检测68 326例的HBsAg阳性率为5.96%、假阳性率5.8%、假阴性率2.84%,诊断试剂检测55 637例的阳性率为2.77%、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0.47%.结论:金标法初筛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高于诊断试剂.

    作者:安涛;韩雪莹;张学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敏CRP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1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患者采集静脉血同时进行hs-CRP和PCT检测.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和病毒感染组12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PCT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85例和健康对照组(r=0.861,P<0.01),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PCT检测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吴皖;周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十堰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十堰地区妇女宫颈(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16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刷片标本进行了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 116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83例,总感染率25.36%,高危型HPV感染率14.52%,低危型HPV感染率2.96%,高危型及低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7.89%;单一基因型别195例,占阳性患者的68.91%;双重混合感染59例,占阳性患者的20.85 %;三重以上混合感染者29例,占阳性患者的10.25%.HPV感染阳性率居前5位的高危亚型依次是HPV16型50例(4.48%)、HPV52型47例(4.21%)、HPV53型28例(2.51%)、HPV58型17例(1.52%)及HPV39型15例(1.34%),常见的低危型是HPV6(1.26%)和HPV42(1.26%).结论:十堰地区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型别既符合亚洲及中国地区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并且多重感染率高,值得重视.

    作者:陈秀兰;袁学华;赵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与展望

    2011年底卫生部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内容显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囿于输血科自身科室的质量管理,而是应该建立全院性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还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而负责这一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往往是输血科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作者:王国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