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吕运来;朱丽莉;吕素梅;陈善华
目的:分析金标法初筛试剂与诊断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结果.方法:金标法初筛试纸条检测68 326例,诊断试纸条检测55 637例,乙肝表面抗原初检阴性者与初检阳性者均用ELISA法做复检.结果:初筛试剂检测68 326例的HBsAg阳性率为5.96%、假阳性率5.8%、假阴性率2.84%,诊断试剂检测55 637例的阳性率为2.77%、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0.47%.结论:金标法初筛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高于诊断试剂.
作者:安涛;韩雪莹;张学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胚胎形成、骨骼生长和生殖功能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与肿瘤、眼内新生血管性等疾病有关[1].VEGF的生物学活性受2种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s)的调节:VEGFR-1和VEGF-2,这2种受体的信号学活性差异非常大.目前,多种VEGF抑制因子在进行恶性肿瘤临床实验,人们试图通过抑制VEGF降低血管生成、血管渗漏等.VEGF和VEGFR(VEGF receptors,VEGFRs)在血管再生和神经细胞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
作者:杨瑞宁;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分析脂肪肝与其他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 212例企事业单位人员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对脂肪肝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体检指标进行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为40.92%,男性为46.21%,女性为33.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甘油三脂(TG)、收缩压、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A)等进入回归模型,其OR、95%可信区间均大于1.结论: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BMI、TG、收缩压、AST、UA等指标与脂肪肝的形成有关.
作者:何爱玲;张加勇;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周口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收集近5年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及成分血制品应用情况资料信息.结果:成分血输注率达99.69%以上,其中悬浮红细胞47.1%,血浆36.85%,机采血小板14.80%.结论:成分血制品输注比例有明显变化,不同医疗机构血制品使用率有明显差异,临床用血总体趋于科学合理.
作者:苏芳;马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根据血小板输注次数将70例116次输注血小板的HFRS患者分为3组,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3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次组有效率高,其次为2次组,3次组有效率低,平均有效率为37.93%.结论: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且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权小玲;崔海洋;陈岗;胡建敏;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indray-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BC5300血液分析仪对30例末梢全血标本分别于采血后0、5、10、30 min连续检测,观察血液分析结果中WBC,RBC,HB,HCT,PLT,Neu%,Lym%等主要指标的变化.并将其中10例同时采集静脉血作为参考比较.结果:采血后0 min分别与5 min,10 min,30 min相比,WBC、PLT、Neu%,Ly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和10 min相比,所有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和30 min相比与采血后10 min和30 min相比,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静脉血结果与5 min,10 min末梢全血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采集后立即检测会对某些指标有明显影响,应在放置后5~10 min内进行检测.
作者:曾筱倩;王平;徐磊;吴冰;臧思思;胡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武汉市协和医院CDICU临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669例血培养阳性113例,血培养阳性率16.9%,共分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株(占41.7%),革兰阳性球菌46株(占40.0%),真菌21株(占18.3%).革兰阴性杆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为主,对替考拉丁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米诺环素也未出现耐药株,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都是100%;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发生率为1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的发生率为95.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为1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oN)为97.0%.屎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发生率为50.0%.结论: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比例相近,其中革兰阴性菌稍占优势,均高于真菌的比例.多重耐药菌中MDRA、HLGR、MRSA、MRSCoN发生率较高.加强细菌耐药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姜伟超;徐丽娟;黄舟莹;谢阿青;王晓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37℃加热洗涤和4℃冷吸收法处理患者红细胞及血清,消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于扰,用盐水法做血型正反鉴定,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经处理后的标本,血型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结果无异常.结论:用加热洗涤和冷吸收法可排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干扰,利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作者:王静;徐凤娟;叶宏辉;金佩;金淑蓉;唐若腾;金琪;赵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人类还没有能力制造出血液的今天,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代替血液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只能靠健康人捐献,所以血液是一种宝贵的医疗资源.但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血液如工厂中加工的其他产品一样,也是需要消耗成本的.如何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减少血液的报废,除制定科学的无偿献血策略,采集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外,还应及时总结无偿献血的工作经验.为此笔者对我市2010-2012年献血者ALT及HBsAg、抗-HCV、梅毒、抗-HIV等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任武;李小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发生溶血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提供早期数据.方法:共纳入97例HDN患者,清晨空腹抽取160例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肘静脉血液,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脐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160份临床疑为HDN的标本中,患儿全部为Rh阳性,1例母亲为Rh阴性,其中A型者60例,B型80例,O型18例.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的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例数为97例,总阳性率为60.6%,其中ABO-HDN 96例,Rh-HDN 1例.在被证实为ABO-HDN的96例患儿中,A型41例,占25.6%,B型55例,占34.4%.在18例O型血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检测筛查均为阴性.1例母亲为Rh阴性患儿ABO血型与其母亲同为A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结论: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中,ABO-HDN明显比Rh-HDN多见,其中又以母亲为O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抗体释放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诊断HDN的准确率高.为临床上早期诊断HDN提供重要的依据,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玉河;张樱子;高冀辉;张晨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正确认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各阶段粒细胞的变化及形态特点,避免细胞形态学的错误判断.方法:分别采取30例应用G-CSF后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静脉血及骨髓制成血液涂片和骨髓涂片,常规进行瑞吉染色,以光学显微镜观察患者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中粒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特点.结果:经G-CSF刺激后的患者血涂片中的粒细胞普遍存在核左移现象;骨髓中各阶段粒细胞的数量和形态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质的含量较丰富而嗜碱性,细胞质中颗粒增多、颗粒粗大且嗜酸性.结论:应用G-CSF后,外周血和骨髓中的粒系细胞会发生一系列数量和形态上的变化,属用药反应,不同于病态造血.
作者:甄萍;高志红;姚新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患者配血不合血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可检测患者是由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由IgG抗-A引起配血不合4例;由IgG抗-B引起配血不合6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由IgG抗-D引起配血不合3例;由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2例.结论:ABO或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性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初筛血型错误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方法:统计无偿献血者标本182 184人次中初筛与检验科血型不符的例数及原因.结果:182 184例无偿献血标本,共检出错误血型92(0.05%)例,其中人为错误41例,技术性错误22例,标本原因29例.结论:通过本地区初筛血型错误原因的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后有明显改善,从而减少初筛错误,保证临床患者安全输血.
作者:娄白敏;庞桂芝;张趁利;张艳梅;王新梅;姜燕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亚型和弱D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2009-01-01—2012-12-31在我市参加无偿献血的197 146名献血者血样进行ABO、RhD血型鉴定,若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有弱凝集等反应特点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鉴定为ABO亚型者确定亚型分型;对RhD阴性及有弱凝集反应者进行弱D型确认试验.结果:在197 146名献血者中共检出ABO亚型30例,其中A亚型5例,B亚型12例,AB亚型7例,类孟买型6例;除A2、A2B和类孟买型外,ABO亚型的检出率为0.011%;共检出弱D型28例,检出率为0.014%.结论:我市无偿献血者中ABO亚型频率偏低,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弱D型频率明显低于国外报道,与国内报道相似.
作者:胡应明;何子毅;陈金凤;陈少彬;刘仁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固定献血者定期一次性单采2U血小板的安全性.方法: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研究52例单采献血者按每2周间隔时间且每次均采集血小板2U,分别于采后30 min和14 d留取献血者静脉血样进行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同时考察单采6个月后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单采献血者采后30 min除血小板相关指标(PLT、MPV、PDW、P-LCR)与采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各项指标(WBC、RBC、Hb、Hct、MCV)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后14 d留样观察与采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连续单采6个月献血者的免疫性指标(IgG、IgM、IgA)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与捐献全血的献血者(n=6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定期每2周一次性单采2U血小板能保证献血者的安全,且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能很好地缓解临床供需矛盾.
作者:王照军;孙玉侠;赵艳梅;曹红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献血者献血量该如何确定,《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简单要求体重:男≥50kg,女≥45 kg;Hb男性≥120 g/L,女性≥115 g/L即可献血.人体血液总含量占到人体重的7%~8%,与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由于不同体重(w)、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体型)的献血者体内总血量明显不同,这导致献血者可以捐献的血量不同.有报道称总血量与献血反应的发生有非常高的相关性[1],体重越重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越低,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作者:毛桂平;曹志刚;水波;王桥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医院输血科(血库)是医院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及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的责任部门,构建医院各临床科室与输血科间互联互通、信息化全程立体管理模式,对推动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院输血科于2011年起联合计算机信息中心共同设计开发包括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输血科工作站3部分组成的输血信息全程管理系统,终于今年试运行至今.实现医院输血科医疗数据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搭建的共享平台,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紫敏;王雷懿;纪黎明;郭旭升;李一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输血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西安市红会医院输血科接收临床输血样本9 211例,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并指定出改进方案.结果:统计分析201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拒收例数分别为107例和24例,同比下降63.34%.样本不合格因素包括:申请单信息有误、血型填写错误、医师未签字、血样信息有误、血量不足、样本溶血、血样无标识.各指标下半年较上半年下降率分别为:28.25%、8.16%、4.58%、14.50%、2.29%、2.29%、4.01%.结论:严格执行输血前样本审核制度,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作者:丁虹;姚锁良;刘桂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自2010年以来,血液供应紧张开始逐步常态化,由以前的献血淡季扩展为全年,由某些用血量大的地区蔓延到全国.媒体大幅报道“血荒”,医院很多手术不得已停掉.一时间有关无偿献血机制的讨论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发生血液供应紧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作者:陈琦;杨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机器洗涤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和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抢救可行性.方法:选择日常及交通伤患者的大出血中冰冻红细胞输注,观察各种指标.结果:患者在输注冰冻红细胞后各项指标正常,效果明显,无输血反应.结论:冰冻红血细胞可应用于日常和紧急大出血的抢救.
作者:张伟强;王君;邬丽娜;饶月丽;章立;李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