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超;徐丽娟;黄舟莹;谢阿青;王晓蓓
临床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即如何保证输血质量,确保输血安全[1].对拥有650张病床,年用血量>6 000 U的二等甲级综合医院的输血科来说,如何管理、提高输血质量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下面是我科近几年里实践探索和积累的部分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伯家;鲍海娥;邹志强;白旭;郑玉芹;鲍春妹;李芙蓉;张敦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因素对采集冲红的影响.方法:检测捐献时出现冲红者和正常捐献者血小板采集前各血液因素状况,并计算本次捐献前半年捐献血小板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RBC等11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BC、HGB、HCT、MCV、MCHC、PDW、MPV、P-LCR、RDW-CV、半年内献血次数均不具有意义,而MCH异常者冲红的概率平均是正常者的9.726倍.拟合方程:P=e-0.429-2.275x/(1+ e-0.429+2.275*).结论:献血者单采前MCH是影响是否出现冲红现象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明元;李云;蒋靓;李维洁;曹维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根据血小板输注次数将70例116次输注血小板的HFRS患者分为3组,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3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次组有效率高,其次为2次组,3次组有效率低,平均有效率为37.93%.结论: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且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权小玲;崔海洋;陈岗;胡建敏;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发生溶血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提供早期数据.方法:共纳入97例HDN患者,清晨空腹抽取160例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肘静脉血液,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脐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160份临床疑为HDN的标本中,患儿全部为Rh阳性,1例母亲为Rh阴性,其中A型者60例,B型80例,O型18例.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的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例数为97例,总阳性率为60.6%,其中ABO-HDN 96例,Rh-HDN 1例.在被证实为ABO-HDN的96例患儿中,A型41例,占25.6%,B型55例,占34.4%.在18例O型血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检测筛查均为阴性.1例母亲为Rh阴性患儿ABO血型与其母亲同为A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结论: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中,ABO-HDN明显比Rh-HDN多见,其中又以母亲为O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抗体释放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诊断HDN的准确率高.为临床上早期诊断HDN提供重要的依据,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玉河;张樱子;高冀辉;张晨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初筛血型错误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方法:统计无偿献血者标本182 184人次中初筛与检验科血型不符的例数及原因.结果:182 184例无偿献血标本,共检出错误血型92(0.05%)例,其中人为错误41例,技术性错误22例,标本原因29例.结论:通过本地区初筛血型错误原因的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后有明显改善,从而减少初筛错误,保证临床患者安全输血.
作者:娄白敏;庞桂芝;张趁利;张艳梅;王新梅;姜燕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无偿献血制度的实施为血液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看病患者人数增多,直接导致临床用血量增加.特别在献血淡季,血液紧张情况已不是一时一地的个例现象.笔者现将我市无偿献血工作中,实行“四个结合”,建立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临床用血需求的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敏;王水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机器洗涤冰冻红细胞在日常和突发事件中的紧急抢救可行性.方法:选择日常及交通伤患者的大出血中冰冻红细胞输注,观察各种指标.结果:患者在输注冰冻红细胞后各项指标正常,效果明显,无输血反应.结论:冰冻红血细胞可应用于日常和紧急大出血的抢救.
作者:张伟强;王君;邬丽娜;饶月丽;章立;李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金标法初筛试剂与诊断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的结果.方法:金标法初筛试纸条检测68 326例,诊断试纸条检测55 637例,乙肝表面抗原初检阴性者与初检阳性者均用ELISA法做复检.结果:初筛试剂检测68 326例的HBsAg阳性率为5.96%、假阳性率5.8%、假阴性率2.84%,诊断试剂检测55 637例的阳性率为2.77%、假阳性率2.6%、假阴性率0.47%.结论:金标法初筛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高于诊断试剂.
作者:安涛;韩雪莹;张学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结果分析.方法:采用37℃加热洗涤和4℃冷吸收法处理患者红细胞及血清,消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于扰,用盐水法做血型正反鉴定,用盐水介质和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结果:经处理后的标本,血型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结果无异常.结论:用加热洗涤和冷吸收法可排除高效价冷凝集素的干扰,利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作者:王静;徐凤娟;叶宏辉;金佩;金淑蓉;唐若腾;金琪;赵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周口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方法:收集近5年我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输血及成分血制品应用情况资料信息.结果:成分血输注率达99.69%以上,其中悬浮红细胞47.1%,血浆36.85%,机采血小板14.80%.结论:成分血制品输注比例有明显变化,不同医疗机构血制品使用率有明显差异,临床用血总体趋于科学合理.
作者:苏芳;马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01-12月综合ICU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实验方法和判定标准按照CLSI2012规定进行.结果:分离鲍曼不动杆菌87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低的是米诺环素(13.8%),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4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综合ICU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上升,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对ICU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效控制耐药菌株在ICU的定植和传播.
作者:张权彬;张玲;鲁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分析脂肪肝与其他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 212例企事业单位人员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对脂肪肝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体检指标进行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为40.92%,男性为46.21%,女性为33.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甘油三脂(TG)、收缩压、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A)等进入回归模型,其OR、95%可信区间均大于1.结论:泰安市企事业单位人员脂肪肝患病率较高;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BMI、TG、收缩压、AST、UA等指标与脂肪肝的形成有关.
作者:何爱玲;张加勇;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胚胎形成、骨骼生长和生殖功能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与肿瘤、眼内新生血管性等疾病有关[1].VEGF的生物学活性受2种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s)的调节:VEGFR-1和VEGF-2,这2种受体的信号学活性差异非常大.目前,多种VEGF抑制因子在进行恶性肿瘤临床实验,人们试图通过抑制VEGF降低血管生成、血管渗漏等.VEGF和VEGFR(VEGF receptors,VEGFRs)在血管再生和神经细胞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
作者:杨瑞宁;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献血者献血量该如何确定,《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没有明确规定,只是简单要求体重:男≥50kg,女≥45 kg;Hb男性≥120 g/L,女性≥115 g/L即可献血.人体血液总含量占到人体重的7%~8%,与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呈正比.由于不同体重(w)、体重指数(BMI)、身高/体重(体型)的献血者体内总血量明显不同,这导致献血者可以捐献的血量不同.有报道称总血量与献血反应的发生有非常高的相关性[1],体重越重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越低,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作者:毛桂平;曹志刚;水波;王桥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1年底卫生部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内容显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囿于输血科自身科室的质量管理,而是应该建立全院性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还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而负责这一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往往是输血科负责人或相关人员.
作者:王国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输血是一种宝贵且高危产品的静脉输注,要求准确性必须达到100%,且需符合多项法律法规和行规要求,因为输血工作的任何疏忽都可能以患者的生命为代价.临床输血前检验(患者ABO血型的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相容性试验)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输血科只有切实做好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标准的检测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好输血前检验工作,方可减少错误输血的风险,本文就引起输血前试验干扰的常见因素及对策进行简述.
作者:李清;李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量用血患者中合理科学用血来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一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用血申请单和病例资料,查阅2011-01-2013-05大量输血(红细胞>8 U)患者32例,分析探讨合理用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4例使用血浆,3例使用全血,成分输血观念欠缺.5例使用冷沉淀,2例使用血小板,32例无术前自体回输血的使用.结论:血浆使用于扩容比较多,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比例不合理,全血使用率还是占一定比例,成分输血观念以及自体回输有待加强.
作者:胡妙菲;张伟强;饶月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自2010年以来,血液供应紧张开始逐步常态化,由以前的献血淡季扩展为全年,由某些用血量大的地区蔓延到全国.媒体大幅报道“血荒”,医院很多手术不得已停掉.一时间有关无偿献血机制的讨论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发生血液供应紧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作者:陈琦;杨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亚型和弱D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2009-01-01—2012-12-31在我市参加无偿献血的197 146名献血者血样进行ABO、RhD血型鉴定,若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有弱凝集等反应特点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鉴定为ABO亚型者确定亚型分型;对RhD阴性及有弱凝集反应者进行弱D型确认试验.结果:在197 146名献血者中共检出ABO亚型30例,其中A亚型5例,B亚型12例,AB亚型7例,类孟买型6例;除A2、A2B和类孟买型外,ABO亚型的检出率为0.011%;共检出弱D型28例,检出率为0.014%.结论:我市无偿献血者中ABO亚型频率偏低,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弱D型频率明显低于国外报道,与国内报道相似.
作者:胡应明;何子毅;陈金凤;陈少彬;刘仁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洛阳地区献血员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0基因多态性,为患者提供HPA相配合的血小板.方法:随机收集250例无偿献血员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引物(PCR SSP)技术检测HPA-1~10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HPA-1aa、-1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80%和1.20%,HPA-2aa、-2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0.80%和9.20%,HPA-4aa、-4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8.00%和2.00%,HPA-5aa、-5ab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6.40%和3.60%,HPA-aa、-ab、-bb三种基因型在HPA-3和HPA-6中的比例分别为29.20%、46.00%、24.80%和91.60%、6.80%、1.60%,在HPA-7、-8、9 、-10中仅检测到HPA aa纯合子.结论:洛阳地区HPA-1~HPA 10基因分布与文献报道相似,HPA-3特异性抗体是引起本地区HPA同种免疫性疾病的首要原因.
作者:杨波;吕运来;朱丽莉;吕素梅;陈善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