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分析

赵玉河;张樱子;高冀辉;张晨光

关键词: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室分析
摘要: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发生溶血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提供早期数据.方法:共纳入97例HDN患者,清晨空腹抽取160例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肘静脉血液,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脐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160份临床疑为HDN的标本中,患儿全部为Rh阳性,1例母亲为Rh阴性,其中A型者60例,B型80例,O型18例.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的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例数为97例,总阳性率为60.6%,其中ABO-HDN 96例,Rh-HDN 1例.在被证实为ABO-HDN的96例患儿中,A型41例,占25.6%,B型55例,占34.4%.在18例O型血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检测筛查均为阴性.1例母亲为Rh阴性患儿ABO血型与其母亲同为A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结论: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中,ABO-HDN明显比Rh-HDN多见,其中又以母亲为O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抗体释放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诊断HDN的准确率高.为临床上早期诊断HDN提供重要的依据,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相关文献
  • 超敏CRP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1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患者采集静脉血同时进行hs-CRP和PCT检测.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和病毒感染组12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PCT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85例和健康对照组(r=0.861,P<0.01),病毒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hs-CRP、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PCT检测可作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吴皖;周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onoclot分析仪指导心脏外科血液制品输注的病例分析

    目的:体外循环(CPB)下的心脏直视手术对凝血的影响比较复杂,导致心脏外科术后出血的原因较多.Sonoclot分析仪可以及时提供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相关信息,为临床医师的处理提供可靠依据,指导血液制品的使用,有针对性的对凝血功能的异常表现进行干预,减少血液制品的浪费.方法:对心脏外科手术后ICU患者,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达100 ml以上的进行Sonoclot检测,选取典型病例5例进行案例分析.疗效评估:对症治疗后30 min内采集标本进行Sonoclot和其他项目的检测,同时观察患者的胸腔引流量.结果:根据Sonoclot分析仪结果提示案例1为凝血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低下,给予400ml血浆、6U冷沉淀的输注;案例2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功能低下,给予5U冷沉淀、1人份血小板输注;案例3,4为血小板功能低下,给予血小板输注.案例5为肝素残余作用,临床直接给予鱼精蛋白中和.案例1,2,3,5经血制品输注后均显示胸引减少;案例4经血制品输注胸引未见减少,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立即进手术室二次开胸止血.结论:Sonoclot分析仪可用于监测心脏外科手术后的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变化,评估出血原因,指导临床治疗,但同其他的检测项目一样,不能将Sonoclot分析仪的结果作为诊断的唯一.

    作者:赵耿生;陶翠华;张真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因素对采集冲红影响的分析

    目的:了解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因素对采集冲红的影响.方法:检测捐献时出现冲红者和正常捐献者血小板采集前各血液因素状况,并计算本次捐献前半年捐献血小板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RBC等11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BC、HGB、HCT、MCV、MCHC、PDW、MPV、P-LCR、RDW-CV、半年内献血次数均不具有意义,而MCH异常者冲红的概率平均是正常者的9.726倍.拟合方程:P=e-0.429-2.275x/(1+ e-0.429+2.275*).结论:献血者单采前MCH是影响是否出现冲红现象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明元;李云;蒋靓;李维洁;曹维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随州市2010-2012年献血者不合格原因分析

    在人类还没有能力制造出血液的今天,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代替血液去挽救患者的生命,只能靠健康人捐献,所以血液是一种宝贵的医疗资源.但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血液如工厂中加工的其他产品一样,也是需要消耗成本的.如何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减少血液的报废,除制定科学的无偿献血策略,采集低危健康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外,还应及时总结无偿献血的工作经验.为此笔者对我市2010-2012年献血者ALT及HBsAg、抗-HCV、梅毒、抗-HIV等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任武;李小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根据血小板输注次数将70例116次输注血小板的HFRS患者分为3组,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小板计数,计算输注后血小板增加校正指数(CCI),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3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次组有效率高,其次为2次组,3次组有效率低,平均有效率为37.93%.结论:HFRS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且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权小玲;崔海洋;陈岗;胡建敏;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IgG抗-D、抗-E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由于孕妇和新生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免疫性疾病,是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之一,常见的是由IgG抗-D引起,IgG抗-E次之.本例Rh(D)阴性待产妇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出血清中存在IgM和IgG性质混合的抗-D抗体、IgG性质抗-E抗体,其中IgG抗-D、抗-E抗体导致新生儿发生Rh系统HDN,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丹梅;舒群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应用后粒系细胞形态的变化分析

    目的:正确认识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后各阶段粒细胞的变化及形态特点,避免细胞形态学的错误判断.方法:分别采取30例应用G-CSF后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静脉血及骨髓制成血液涂片和骨髓涂片,常规进行瑞吉染色,以光学显微镜观察患者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中粒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特点.结果:经G-CSF刺激后的患者血涂片中的粒细胞普遍存在核左移现象;骨髓中各阶段粒细胞的数量和形态都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质的含量较丰富而嗜碱性,细胞质中颗粒增多、颗粒粗大且嗜酸性.结论:应用G-CSF后,外周血和骨髓中的粒系细胞会发生一系列数量和形态上的变化,属用药反应,不同于病态造血.

    作者:甄萍;高志红;姚新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医院输血科在输血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探讨

    临床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即如何保证输血质量,确保输血安全[1].对拥有650张病床,年用血量>6 000 U的二等甲级综合医院的输血科来说,如何管理、提高输血质量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下面是我科近几年里实践探索和积累的部分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伯家;鲍海娥;邹志强;白旭;郑玉芹;鲍春妹;李芙蓉;张敦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CD28及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3例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28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肺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肺肿瘤组术前外周血中CD3 +、CD4+、CD4+/CD8+、CD8+ CD2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肿瘤组,而CD8 +水平明显升高.肺肿瘤组CD8+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升高,CD3+、CD4 +、CD4+ /CD8+和CD8+ CD28+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降低.不同病理分型的肺肿瘤患者之间外周血CD28及T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差异.肺肿瘤患者术后CD3+、CD4 +、CD4+/CD8+和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CD8+的表达明显降低,但仍未恢复至健康水平.结论:肺肿瘤患者CD3+、CD4+、CD4+/CD8 +和CD8+ CD28+表达水平低下,从而影响B7 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的清除肿瘤,提示肺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施行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程文国;张有顺;吴晓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分析

    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发生溶血的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诊断提供早期数据.方法:共纳入97例HDN患者,清晨空腹抽取160例新生儿脐血及其母亲肘静脉血液,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脐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结果:160份临床疑为HDN的标本中,患儿全部为Rh阳性,1例母亲为Rh阴性,其中A型者60例,B型80例,O型18例.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的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例数为97例,总阳性率为60.6%,其中ABO-HDN 96例,Rh-HDN 1例.在被证实为ABO-HDN的96例患儿中,A型41例,占25.6%,B型55例,占34.4%.在18例O型血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检测筛查均为阴性.1例母亲为Rh阴性患儿ABO血型与其母亲同为A型,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结论:血型抗原不合引起的HDN中,ABO-HDN明显比Rh-HDN多见,其中又以母亲为O型的B型新生儿多见.抗体释放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游离抗体试验诊断HDN的准确率高.为临床上早期诊断HDN提供重要的依据,对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玉河;张樱子;高冀辉;张晨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东莞市无偿献血者ABO亚型和弱D型分布调查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ABO亚型和弱D型的分布特点.方法:对2009-01-01—2012-12-31在我市参加无偿献血的197 146名献血者血样进行ABO、RhD血型鉴定,若ABO正反定型不一致及有弱凝集等反应特点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鉴定为ABO亚型者确定亚型分型;对RhD阴性及有弱凝集反应者进行弱D型确认试验.结果:在197 146名献血者中共检出ABO亚型30例,其中A亚型5例,B亚型12例,AB亚型7例,类孟买型6例;除A2、A2B和类孟买型外,ABO亚型的检出率为0.011%;共检出弱D型28例,检出率为0.014%.结论:我市无偿献血者中ABO亚型频率偏低,B亚型明显多于A亚型;弱D型频率明显低于国外报道,与国内报道相似.

    作者:胡应明;何子毅;陈金凤;陈少彬;刘仁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十堰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十堰地区妇女宫颈(HPV)亚型进行筛查,以探讨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 116例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刷片标本进行了21种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 116例样本中,HPV感染者283例,总感染率25.36%,高危型HPV感染率14.52%,低危型HPV感染率2.96%,高危型及低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7.89%;单一基因型别195例,占阳性患者的68.91%;双重混合感染59例,占阳性患者的20.85 %;三重以上混合感染者29例,占阳性患者的10.25%.HPV感染阳性率居前5位的高危亚型依次是HPV16型50例(4.48%)、HPV52型47例(4.21%)、HPV53型28例(2.51%)、HPV58型17例(1.52%)及HPV39型15例(1.34%),常见的低危型是HPV6(1.26%)和HPV42(1.26%).结论:十堰地区妇女HPV感染率较高,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型别既符合亚洲及中国地区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点,并且多重感染率高,值得重视.

    作者:陈秀兰;袁学华;赵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偿献血者初筛血型错误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初筛血型错误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方法:统计无偿献血者标本182 184人次中初筛与检验科血型不符的例数及原因.结果:182 184例无偿献血标本,共检出错误血型92(0.05%)例,其中人为错误41例,技术性错误22例,标本原因29例.结论:通过本地区初筛血型错误原因的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后有明显改善,从而减少初筛错误,保证临床患者安全输血.

    作者:娄白敏;庞桂芝;张趁利;张艳梅;王新梅;姜燕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09-2012年永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报废原因,以制定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分析2009-2012年血液报废原因,按检验不合格项目报废和非检验项目报废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报废率为6.4%,检验不合格报废率5.7%,占总报废率的89%.其中ALT报废率高(3.2%),其后依次是HBsAg、梅毒、抗-HCV、抗HIV阳性;非检验项目报废率为0.6%,其中过期报废率为0.3%,溶血和破袋报废率均占0.1%.检验不合格项目及非检验不合格项目不同年份血液报废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创造条件使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佳的试剂或方法及加强采供血相关工作的管理,大程度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同时降低血液报废率.

    作者:刘祖勇;杨金柳;彭丽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胚胎形成、骨骼生长和生殖功能过程中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与肿瘤、眼内新生血管性等疾病有关[1].VEGF的生物学活性受2种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s)的调节:VEGFR-1和VEGF-2,这2种受体的信号学活性差异非常大.目前,多种VEGF抑制因子在进行恶性肿瘤临床实验,人们试图通过抑制VEGF降低血管生成、血管渗漏等.VEGF和VEGFR(VEGF receptors,VEGFRs)在血管再生和神经细胞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

    作者:杨瑞宁;张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ndray-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Mindray-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用BC5300血液分析仪对30例末梢全血标本分别于采血后0、5、10、30 min连续检测,观察血液分析结果中WBC,RBC,HB,HCT,PLT,Neu%,Lym%等主要指标的变化.并将其中10例同时采集静脉血作为参考比较.结果:采血后0 min分别与5 min,10 min,30 min相比,WBC、PLT、Neu%,Ly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和10 min相比,所有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5 min和30 min相比与采血后10 min和30 min相比,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静脉血结果与5 min,10 min末梢全血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5300检测末梢全血时,采集后立即检测会对某些指标有明显影响,应在放置后5~10 min内进行检测.

    作者:曾筱倩;王平;徐磊;吴冰;臧思思;胡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外科ICU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武汉市协和医院CDICU临床血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结果:669例血培养阳性113例,血培养阳性率16.9%,共分离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8株(占41.7%),革兰阳性球菌46株(占40.0%),真菌21株(占18.3%).革兰阴性杆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为主,对替考拉丁和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米诺环素也未出现耐药株,人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都是100%;真菌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发生率为1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的发生率为95.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为1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SCoN)为97.0%.屎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发生率为50.0%.结论:CDICU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比例相近,其中革兰阴性菌稍占优势,均高于真菌的比例.多重耐药菌中MDRA、HLGR、MRSA、MRSCoN发生率较高.加强细菌耐药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姜伟超;徐丽娟;黄舟莹;谢阿青;王晓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供应紧张原因解析

    自2010年以来,血液供应紧张开始逐步常态化,由以前的献血淡季扩展为全年,由某些用血量大的地区蔓延到全国.媒体大幅报道“血荒”,医院很多手术不得已停掉.一时间有关无偿献血机制的讨论沸沸扬扬.为什么会发生血液供应紧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其发生的原因.

    作者:陈琦;杨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溶血病与疑难交叉配血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科患者配血不合血样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新生儿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可检测患者是由母婴红细胞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果: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由IgG抗-A引起配血不合4例;由IgG抗-B引起配血不合6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由IgG抗-D引起配血不合3例;由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2例.结论:ABO或Rh血型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是导致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因素之一,配合性输注,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谭庆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医院ICU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01-12月综合ICU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实验方法和判定标准按照CLSI2012规定进行.结果:分离鲍曼不动杆菌87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较高的耐药率,耐药率低的是米诺环素(13.8%),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4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综合ICU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上升,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对ICU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有效控制耐药菌株在ICU的定植和传播.

    作者:张权彬;张玲;鲁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