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的改变及意义

姜伟超

关键词:糖尿病, 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 同型半胱氨酸, 血栓前状态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细胞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TF-PCA)和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探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TF-PCA采用内毒素刺激全血凝固法(TiFaCT法),Hcy采用生化法.结果:测得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TF PCA为50.3±29.6 TF PCA△s,血浆Hcy浓度为(11.89±6.39)μ mol/L,伴有血管病变患者TF-PCA为82.3±33.8 TF-PCA△s,血浆Hcy浓度为(25.10±7.84)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而且伴血管病变患者的增高更为明显,TF-PCA和Hcy的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全血TF-PCA增强提示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浆Hcy浓度的增高提示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对TF-PCA和Hcy的监测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血管病变的防治.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10-2011年临床用血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2010-2011年我院临床用血情况的动态变化,探讨医院用血特点和存在问题.方法:收集我院2年血库统计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年来共输血3 826人次,输血14 594.5U,用血多的是ICU、烧伤、脑外、普外等科室,主要成分是血浆和红细胞.结论:用血总量显著增加.全部实施成分用血,自体输血严重不足.要加强自体输血工作的引导和管理.约束医生严格按要求使用血浆.

    作者:丁嫦娥;王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捐献机采血小板后血小板相关项目的连续监测

    目的:研究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相关检测项目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 8、72 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30 min内使用MandryBC 5800全自动5分类血常规检测仪上机检测.结果:捐献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后24 h,血小板计数达到低值,此后逐步回升,并在捐献后96 h达到捐献前水平.结论: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计数在捐献后24 h达到低值,在捐献后96 h恢复捐献前水平.

    作者:高明;卢媛;张建民;王霞;杨卫华;苏月;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盲筛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临床输血,其实质相当于组织移植.就目前我国的医疗条件而言,大多数医院无条件开展自体输血.而正如人体其他方面一样,异体血液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输注之后难免引起外来抗原刺激反应等危险.所以,即使除外异体血液输注存在的相关疾病传播危险,当前的临床输血治疗,仍然只能做到相对安全,无法达到绝对安全.

    作者:王兆龙;张明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Rh系统抗体检出率与妊娠次数的关系探讨

    目的:分析妊娠次数与Rh系统抗体的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不同妊娠次数的妇女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性质.结果:Rh系统的抗体检出率分别为:初次妊娠0.09%;2次0.28%;3次1.63%;4次3.96%;5次及以上6.86%.结论:Rh系统的抗体检出率随妊娠次数的增长而增长.

    作者:张青梅;周金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县级医院2010-2011年革兰阴性杆菌临床株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县级医院2010-2011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细菌培养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 CLSL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操作与评价.结果:2010-2011年我院临床共分离出732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检出率分别为65.6%和37.9%.所有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均<7%;肠杆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也较低,为22.1%;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对环丙沙星耐药率<25%;变形杆菌属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2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4%,而革兰阴性杆菌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表现较高.结论:我院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较为严重,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作者:张才仕;赵甲;秦声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循环中细胞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TF-PCA)和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探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TF-PCA采用内毒素刺激全血凝固法(TiFaCT法),Hcy采用生化法.结果:测得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患者TF PCA为50.3±29.6 TF PCA△s,血浆Hcy浓度为(11.89±6.39)μ mol/L,伴有血管病变患者TF-PCA为82.3±33.8 TF-PCA△s,血浆Hcy浓度为(25.10±7.84)μmol/L,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而且伴血管病变患者的增高更为明显,TF-PCA和Hcy的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全血TF-PCA增强提示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浆Hcy浓度的增高提示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对TF-PCA和Hcy的监测有利于糖尿病并发症血管病变的防治.

    作者:姜伟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对2009-2011年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归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见的原因是ALT不合格,其后依次是脂肪血、抗HCV、HBsAg、TP、抗HIV、不足量、溶血、破袋、凝块、过期以及其他.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献血前宣教及征询指导工作,严把体检质量关,同时完善改进检测模式,严格按SOP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作者:华玉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007-2010年南京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为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我们分析了南京地区献血者血液梅毒检测情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7-2010年本市294 252人次无偿献血者样本梅毒检测的记录资料.1.2 仪器与试剂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厦门新创,华大吉比爱),所有试剂均批批检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作者:柯苑;张立波;马贵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储存式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输血的术后恢复效果.方法:两组择期手术的肝癌患者,术中分别输注自体血和异体血400 ml,比较术前、术后1、3d的RBC、Hb、HCT、STB、UCB、K.结果:2组患者术后1d各项检测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d试验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血输血患者较异体输血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红细胞破坏少.

    作者:曹奎杰;周金安;占少华;李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近5年阳江市互助献血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阳江市5年来互助献血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探讨解决互助献血引发的社会矛盾,消除弊端.方法:统计2007-2011年互助献血人数、比率及血液检测结果,并与同期自愿献血人数、比率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比较互助献血人群退出及新加入自愿献血的情况.结果:互助献血人数占无偿献血比率12.4%,互助献血人数比率从2008年的6.2%上升到2011年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同期自愿无偿献血人数比率呈下降趋势:互助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和单项不合格率(HB-sAg、抗HCV、抗TP、ALT)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互助献血人群中首次献血者比率为72.4%,首次献血者和多次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互助献血后退出自愿献血者每年增加的人数比率与往年相比和同期由互助献血新加入自愿献血每年减少的人数比率与往年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互助献血的血液安全潜在风险比自愿无偿献血者高,同时积累的矛盾对自愿无偿献血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作者:梁振鸿;王家林;尹江源;谭劲珠;陈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型分析

    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直抗、间抗、放散等一系列血清学实验.结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不但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有时还同时存在特异性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配型要特别小心,输注洗涤红细胞有一定风险.

    作者:呼志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种试剂红细胞用于血型反定型检测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商品试剂红细胞和自制试剂红细胞在血型反定型检测中的效果.方法:应用商品试剂红细胞和自制试剂红细胞在梯形微板中进行反定型检测,比较两种试剂红细胞的一次性判读结果的准确率、亚型和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手工改动现象、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结果:商品试剂红细胞同自制试剂红细胞相比,前者的一次性判读准确率较高,手工改动现象较少,灵敏度较稳定,在溶血中抗干扰能力较强,而后者的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较高,脂血的抗干扰能力两者接近.结论:商品试剂红细胞用于血型反定型检测的效果略优于自制试剂红细胞,不同的实验室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赵磊;储倩;许婷婷;张红;涂历波;王先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穴位按压用于无偿献血晕厥的效果观察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献血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晕厥的现象也有增多趋势[1],及时正确处理献血晕厥有助于稳定、扩大无偿献血队伍,对于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晕厥常规护理方法为予头低足高位躺卧、保暖、头偏向一侧,温热糖水饮用,或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经对症处理,常需20 min献血反应才能完全消失[2].笔者采取指压合谷、内关穴的方法处理献血发生的晕厥,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艳;王玉生;徐娟;毛桂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脱落细胞检验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身体内脱落细胞的检验来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率,验证脱落细胞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痰液和胸腹水制作玻片,用瑞特姬母萨染色,显微镜下检查玻片中有无异型性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结果:在研究的3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标本中,在研究的3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标本中,其中浆膜转移癌患者共19例,表现为阳性者有14例,阳性率为73.68%.原发性肺癌患者共15例,表现为阳性者11例,阳性率为73.33%.结论:脱落细胞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志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低球蛋白血症患者输血后刺激血型抗体升高1例

    由低蛋白血症引起B型患者血型抗A减弱的病例临床屡见不鲜,以往文献认为:此类血型抗体减弱可能为一过性,这与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分解和消耗有关[1].只需改善此类患者的基础疾病状况,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以后,血型抗体效价就能逐渐恢复到正常[2].本文此病例在低蛋白血症尚未纠正的情况下,通过输注异体血液制品刺激后,患者血型抗体效价升高至检测阈值之上,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洛阳地区献血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分布情况

    目的:了解洛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确认阳性者的人群分布特点.方法:调查2005-2011年无偿献血HIV确认阳性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住址和感染方式.结果:共检测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378 414人份,HIV确认阳性21份,确认阳性率为5.6/10万.21名确认阳性者人群特点是以本地长住,男性,21~40岁,农民和工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结论:随着献血人群和献血目的的复杂化,采供血机构可通过招募、征询、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等措施降低HIV经血传播的风险.

    作者:肖鲲;李建华;吴文静;吕运来;陈善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应用微柱凝胶技术评估并优化IgG抗A/B吸收试验

    目的:探讨适用于以微柱凝胶技术为基础的IgG抗A B吸收试验.方法:选取30例IgG抗A及抗B起始效价从64~1 024的血清样本,与A型或B型红细胞于37℃进行吸收试验,于 5 min、10 min、30 min、1h、2h、4h吸收时间后分离并测定吸收后血清的效价.结果:①IgG抗A和抗B均存在吸收效果伴随吸收时间变化的趋势,起始效价在128~1 024基本上于2h后进入平台期.②IgG抗A和抗B起始效价为128与256.512与1 024的时间变化趋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G抗B起始效价为256与512、1 024之间的时间变化趋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相同吸收时相的IgG抗A与抗B吸收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依赖微柱凝胶技术条件下,采取37℃2h吸收1次后再结合1次1~2 h就能对起始效价小于1 024的IgG抗A和抗B能使其充分吸收.

    作者:刘峰;李归宁;李敏芳;张敏;胡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调查山区基层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类别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病原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药敏结果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新规则评价;采用WHONET 5.5版本统计分析数据.结果:COPD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1.0%),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41.9%,产ESBL细菌检出率达44.4%,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达13.3%、20.0%.结论:我院COPD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作者:常勇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尿液干化学隐血结果与沉渣镜检红细胞结果比较

    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隐血结果与沉渣镜检红细胞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使用优利特-300型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8A和11A试纸条,对尿液标本按操作规程进行干化学测定.同时混匀尿液作沉渣镜检.结果:在867份尿液隐血阳性标本中,镜检红细胞阳性为368份,沉渣镜检红细胞阳性占隐血阳性的比率为42.4%.在2 931份隐血阴性标本中,镜检阴性的为2 861份,符合率为97.6%.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可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两个结果不一致,必须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决不能只看尿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而忽视尿沉渣镜检,更不能以干化学法代替镜检法,尽力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王秀华;彭春花;丁嫦娥;陈元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输血后产生IgG抗-Lea抗体1例

    患者,女,53岁,子宫肌瘤出血手术后1个月,因中度贫血于2011年3月9日入我院血液内科,输血前检查:A型,Rh(D)阳性;Hb 64 g/L,RBC3.01×1012/L,WBC 4.5×109/L,PLT 93×109/L;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孕2产2;无输血史,元新生儿溶血史.10日申请输注A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3U,献血者1和献血者2各1.5U与患者血样交叉相合,输注后无不良反应.3月15日再次申请输注悬浮红细胞3U,输血前再次进行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患者血样与A型Rh(D)阳性献血者3和献血者4血样进行交叉配血,与献血者4血样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在凝聚胺介质及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中主侧凝集,重新与A型Rh(D)阳性献血者5血样交叉配血,在盐水与凝聚胺介质中交叉均不凝集,于是选用相合的献血者3和献血者5悬浮红细胞各1.5U输注患者无不良反应.

    作者:廖明凤;刘道伟;邓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临床血液学(输血与检验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