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李渤与芥子

胡远安

关键词:禅师, 须弥山, 蔬菜, 佛经, 佛家
摘要:一天,李渤遇到了智常禅师,便向智常禅师请教: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微小。
养生月刊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药膳助你平安度夏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脾主长夏”。就是说脾的功能活动与夏天的气候关系密切,须顺时摄养,否则就要发生疾病。溽暑季节,骤雨颇多,自然界的湿气较重;而人体本身由于出汗多,饮冷多,内湿外湿夹杂,如果这些影响超出了脾的运化之力,必然会使脾的正常转输运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寒中洞泄(腹泻)等一类的脾病。夏天人的脾胃功能偏弱,易产生各种胃肠疾病,我们必须做到“饮食有节,饮食有洁,饮食平衡”,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作者:严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炎夏静读纳凉诗

    盛夏酷暑,炎热难熬,人们感烦躁不安,此时,如能静下心来品读一些古代纳凉诗,会令人凉意盎然,顿觉气爽神清。

    作者:王家喻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小暑大暑莫忘膳补

    小暑,是每年的第十一个节气,在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小暑为小热,表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不十分热。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饮食原则是养阴生津、健脾清热,宜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就是为了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膳食清淡,多饮水,保证机体水分的补充。从营养学观点出发,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能解渴,也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经常饮用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容易疲劳。中医养生理论中,有饮食五味要适宜,要饮食均衡、不偏食,身体不适或患病的要讲究饮食禁忌。小暑时节,气候湿热,很多人都会有脾胃不适、食欲不振,此时需要吃些解热毒、止烦渴的汤水、粥品、瓜果、凉拌菜等,但忌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腹泻等。

    作者:范士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东南西北走茶馆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各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有人说茶馆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更有人说茶馆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透过它们,能真切感受那个城市的风情和韵味。在这里,笔者选择了东(杭州)、西(成都)、南(广州)、北(北京)四个代表性城市的茶馆,带你真真切切地感受一下。

    作者:谢洪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四冲穴”里找清凉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由于盛夏气温过高,体温调节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从而易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抽风等。为了不让“暑热”缠绕上您,重要的是要做好心理调节。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事物宽宏大量,始终保持情志愉悦、心气和畅,“心静自然凉”。至于清热消暑的食物有鱼胶、花生、核桃、牛奶、莲藕、芝麻、香蕉、胡萝卜、西红柿、丝瓜、竹笋、菠菜、南瓜、黄瓜、柑橘、梨、苹果、葡萄等,这些食物可用来抵御“暑热”的侵害。也可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饮。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均可配合使用,如果使用得当,便可达到一定的清补作用。同时,闲来无事常按揉“四冲穴”(即太冲、少冲、中冲、关冲四个穴位的合称),也可收到清热消暑的功效。

    作者:王延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运动防“痔”简单有效

    引起痔疮原因很多,不良饮食习惯和久坐少动是导致痔疮的两大重要因素。因此,避免久坐,经常多运动,是防治痔疮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运动防“痔”法。

    作者:晓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唾沫一口价值千斗

    咽唾之法,自古是国人的养生之道。《寿亲养老新书》上说:“唾津液,养脏气。”《孙真人卫生歌》中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渡残年。”明代医家李时珍、李中梓等也都对唾液的重要性有过专门论述,指出了唾液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的重要作用。

    作者:文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止咳可按特效穴--少商

    少商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经脉上的穴道,在拇指的桡侧(即手掌向上,拇指外侧),距离指甲角约0.1寸处。

    作者:梁兆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抓住九要穴徒手调气血

    保健按摩是中医主动养生的好方法,通过对局部穴位刺激,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激发与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达到舒筋、活血、健身、防病的效果。根据古人的养生经验和医学文献,现选出九个调五脏、益气血的重点穴位,介绍给大家。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要惜老

    生命人人都有,而年老未必个个都得,老是福份,老不仅要知老,更应珍爱老,珍惜老。

    作者:段扫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漫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下)

    饮食要讲究食物合理搭配,有荤有素,有粗有细,确保营养均衡,什么食物都要吃,不挑食,不偏食,确保营养多种多样,在保证营养全面均衡的基础上,老年人应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和杂粮,对身体有好处。老年人饮食宜清淡,且易于消化,不要过于咸甜油腻,不要过于坚硬,吃饭要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要戒烟限酒,吸烟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千万不要吸烟;少量饮酒,如适当喝点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如果大量饮酒,特别是白酒、烈酒,对健康危害很大,因此,不要酗酒、贪酒,不要饮酒成癖。老年人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必须及时地充分地供给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特别是老年人,体内固有的水分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很容易出现脱水现象。严重脱水,对身体危害很大,因此,老年人应适当增加饮水量,要养成经常定时的饮水习惯。饮水要及时,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口渴是体内已经严重缺水的生理反映,这时人体很多器官可能已经受到脱水的伤害,所以要未渴先饮。晚睡前、早起后,这两杯水更是必不可少,这对稀释晚间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脑血栓和心脏病发生,会起到一定作用。好要饮白开水和矿泉水,白开水既安全又符合生理需要,矿泉水来自地下深处,无污染,而且含有许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

    作者:李家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腰肌劳损的家庭按摩疗法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主要症状是腰部酸胀、疼痛、无力。这里向大家介绍两组简便易学的家庭按摩治疗方法。

    作者:王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天长宋城--半世落寂存古韵

    天长镇古镇自宋熙宁八年(1075年)始直至1958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迁至微水镇,这里一直是井陉县的县城所在地。1958年井陉县城迁到微水,使得这座千年古宋城避开了现代造城运动,这座古城才得以保持了它原始的历史风貌,这里的市民也能继续悠闲地享受着令人羡慕的慢生活。

    作者:逐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养生“良药”悟格言

    古往今来,人们对养生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并按其内涵要点浓缩成了短小的谚语格言。这些简洁凝练,寓含医理的养生保健谚语、格言,如“枪不擦不亮,身不练不壮”,“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暴富欺贫,暴寒欺人”,“甜言夺志,甜食坏齿”,“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衣服早补补丁少,有病早治痛苦少”,“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等等。真可谓妙语联珠、富含哲理。可以说这既是一首首科学短诗,又是一味味养生“良药”。

    作者:李盛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治高血压病特色

    传统上认为,高血压病一经确定需终身治疗,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西药治疗及中药治疗。不同患者对具体治疗的需求不同,其中,对中医治疗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部分患者担心长期使用西药治疗对机体有副作用,希望尝试用中药控制病情;不少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西药治疗后血压稳定,也会考虑用中药治疗维持;部分患者血压较高,希望在使用西药治疗的过程中加入中药治疗以提高疗效;更有患者希望在治疗中加入针灸、推拿等。可见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郭振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风雨同舟五十年

    我和老伴相识相知到结婚已整整50年了,虽然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庆祝银婚金婚的奢侈,但为经营老弱病残特殊困难的家庭,为两个女儿的幸福而倾心尽力了一辈子。

    作者:方桂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雪映庐山分外美

    冬天的庐山是异常美丽,我的家乡就在美丽的庐山脚下,如果冬天去我们那里旅游,站在雪盖庐山之巅,苍茫大地一片白雪覆盖,白雪与天色相互映衬,巍峨与雄阔在这里交辉。那明净如镜的如琴湖,那百花争艳怒放的花径,还有那傲视风霜的山松,全部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虽然没有北国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却多了一种江南独特的情韵。

    作者:桂孝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葡萄与葡萄制品

    葡萄,原产于西亚。我国引进栽培已有两千年之久。主要品种有马奶、龙眼、玫瑰、巨峰等;有食用葡萄、制酒葡萄、制干葡萄等;有黑色、绿色、紫色、金黄色、白色葡萄等。

    作者:胡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人健康的八个标志

    人进入老年或已处在老年时期,往往担心自己是否健康,然而又不知从哪些方面观察较为准确。

    作者:泉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金蝉脱壳--成语药谈之七

    “金蝉脱壳”一词源自元代刊行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作者不详,是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三国演义》主要情节的话本,但却很少有演义的性质,与同时代流传的《三分事略》都是研究三国故事形成与演变的重要资料。该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中在写到吕布与孙坚的一场鏖战时有:“吕布赶入大林。吕布发箭射孙坚,孙坚使金蝉脱壳计,却将袍甲挂于树上走了。”元、明话本中这类用法甚多,如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可不道家有老敬老,有小敬小”、关汉卿《钱大尹智宠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干愁断我肚肠,觅不得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施君美《幽闺记·文武同盟》:“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不免将身上红锦战袍挂在这枯桩上,翻身跳过墙去”、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这贲四巴不得要去,听见这一声儿,一个金蝉脱壳走了”等。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养生月刊杂志

养生月刊杂志

主管: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