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
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色、香、韵、姿俱佳.古往今来,不少画家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绘之以画,或寄之以情,留下了许多轶闻逸事.宋代大画家宋伯仁,笃志画梅,每当梅开时节,便从早到晚在梅园中细致观察,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开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精选出100余幅不同姿态的梅花装订成册,并在每幅下题五言诗一首,留下了著名的《梅花谱》.由于他的梅花画得“喜神”,后人称他的《梅花谱》为《梅花喜神谱》.
作者:组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邻居小王家新添了一个“小天使”,全家十分高兴.出生一周后,细心的母亲在哺乳时发现宝宝皮肤发黄并逐日加深,便将我叫到他家,看看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得了什么疾病.我看了小孩,孩子精神不错,据了解胃口也挺好,不哭不闹,于是叫家属再观察几天,假如黄疸退了,那就是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没事的.如果十天后黄色仍不退,并不断加深,便是病态,可送儿童医院诊治.一周后,宝宝黄色退净,肤色恢复正常,说明是生理性黄疸.
作者:冯桃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取得了博士学位的张军,一年后被上海的一家科研单位作为引进人才,携带着妻儿成为“新上海人”.他们的爱情结晶“佳佳”,也从外地来到上海读小学一年级.来到上海的第二年,张军的妻子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平时,学校放学后,佳佳就留在学校的“晚托班”做功课.等爸爸妈妈下班后,才由先下班的爸爸或妈妈领回家.爸爸妈妈经常出差.
作者:陈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医认为引发虚证的原因颇多,养身补虚的方法也很多.但总的来说,应以人体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实为目,方可收到佳效.气虚:多因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迈体衰、饮食失调等所致.表现为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自汗、脱肛、子宫脱垂等.可进补人参、党参、山药、大枣等.取人参5克,粳米150克,煮粥加冰糖少许与之同煮.每天2次.也可用党参、黄芪、当归各20克,羊肉500克,将药物装入纱布袋,同放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小火煨煮,当羊肉烂时再加入葱、姜、大蒜、食盐.既吃肉又喝汤,宜常食用.选用中成药“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丸”等也具有同等疗效.
作者:郭振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当今,在欧美各国及我国现代家庭中,兴起了FUN(即健身、和谐、营养)的家庭“健康三部曲”.FUN系英文缩写,F(fitness)指健身,U(unison)指和谐,N(nutrition)指营养.这现代家庭健康三部曲,对于人们建立健康、幸福、美好生活很有意义.F——健身:家庭幸福的基石洪绍光常对人们说:“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健康等于零.”健康是金子,健康是责任,健康是幸福,健康是和谐.
作者:黄根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众所周知,人几天不吃饭可以继续生存,但如果几分钟不吸氧就会丢掉生命.可见,氧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抢救生命所必需的.那么,氧对人体到底有何作用?氧在人体内直接参与各种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任何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都离不开氧的参与,人体每一个细胞、器官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氧.人即使在睡觉时也仍然不停地在呼吸,心脏还在不停地跳动,目的是要把氧输送到全身各处去.
作者:范士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人老了,不图名利,只想没病没灾,多活几天.退休后高血压、糖尿病等,如藤缠身,药石罔效.曾经千山万水到过广西巴马县、新疆和田市等长寿村,体验自然疗法,效果还可以,就是路途遥远,十分不便.总想在省内寻找,哪里有养生福地,疗病美境,“能在家门口生态养病”.
作者:余小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海蜇,又名水母、石镜,为根口水母科(海蜇科)动物海蜇和黄斑海蜇的口腕部,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沿海一带.中医认为,海蜇性味甘、咸,平,人肝、肾经,有清热化痰、消积化滞之功,适用于痰热咳嗽、哮喘、大便秘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医林纂要》言其“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酒醒渴,止嗽除烦”.
作者:胡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老朱和老伴原是双职工,已退休几年,应该讲他们是衣食无忧.可自从三个孩子成家分出去之后,他和老伴守着空荡荡的房子,难免十分寂寞.因此老两口心情不好,还经常生病.经心理医生诊断,认为这是由于“空巢”现象引发的心理疾病.“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空巢家庭的真实写照,面对着昔日曾热闹的家,老人当然会产生寂寞、孤独的心情.
作者:赵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四诊就是中医的望、闻、问、切.中医称望诊高手为“神”.望诊是用眼睛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一些相关事物,以判断其健康状况.重点部位:舌头、颜面部、眼睛、头发、牙齿、指甲、衣着、皮肤、分泌物、排泄物、姿势.如舌苔发黄说明体内热气过重,可能是血气瘀阻或积食;舌苔发白说明体内寒气重,可能脾胃受寒.如果指甲质 地脆薄、易断,而且光泽度不够,说明肝脏气血亏虚.身体状况比较好时,眼睛明亮、目光灵活;身体状况不好时,会出现目光呆滞、双目无光的状态.
作者:董飞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那一年,我到广州参加《一家》杂志的一次笔会,与会者多是国内各家报纸的记者和职业作家,年龄大多较轻,我是唯一叨陪末席的医生.不少人向我咨询一些医学内容,有意思的是“血脂”问题.中老年人很关心自己的血脂的高低,不意年纪轻的人也如此.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前三种疾病是癌症、心脏病和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排在第四位.我说了一句玩笑话:诸君若干年后愿与哪一种病战斗.
作者:袁秉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进入不惑之年,身体日渐发胖,使我生就不太标准的体型,显现出大腹便便的样子,显得更加猥琐.为了削减一身赘肉,向来懒惰的我,不得不加入散步队伍的行列.不仅上下班以步代车,而且晚饭后还要散步一两个小时.初走感觉体乏不适,走的时间长了,那感觉是越来越好,慢慢的我喜欢散步了,渐渐的我离不开散步了,每天饭后不走几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踏实.
作者:吉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李先生在政府机关工作,平时不是很累,按理说,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应当精力充沛,但他却常常感到身上没劲儿,打不起精神.平时说话声音低弱,就算发言时用了麦克风,讲一会儿话也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平时不太爱运动,肌肉松软;性格内向,也不太愿意主动和别人交流.每到感冒多发季节,都少不了他,感冒后恢复也比别人慢.总之一句话,就是虚弱.李先生的这种体质就是比较典型的气虚体质.
作者:白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风味菜馔众多,其中有的菜馔名嵌有“春”字.在春天到来之际,若有机会品味一下地方风味春馔,也别有一番滋味.春笋白拌鸡为南京传统名菜,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此菜以仔母鸡、春笋等为主料烹制而成,笋嫩清香,鸡肉鲜美,既可佐酒,又可下饭,堪称春令佳肴.
作者:楠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农历二月二吃油条,谓之“咬蝎尾”,取油条与蝎尾形似之征,行避蝎蜇毒害之喻;八月秋后吃油条,谓之“秋报”,改善生活,庆贺丰收.同是吃油条,寓意不相同.传说油条是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创制的食品,老百姓用面做成秦桧夫妇的模样放在烧开的油锅里炸食,以发泄对卖国奸臣的愤怒.在人们心目中,躲在阴暗角落里干坏事的就是“鬼”,这种本被称为“油炸桧(烩)”的食品,也就被称为“炸鬼”了.
作者:温长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春光融融,桃花盛开,“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唐·白敏中).此情此景,令人赏心悦目.桃花发于早春,先花后叶,重葩叠萼,“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远远望去,千朵万朵,锦绣成堆,一树云霞.粉红色的碧桃,红色的绯桃,深红色的绛桃,红白相间的日月桃,白色的千瓣白桃,粉红重葩的人面桃,浅绿色的绿花桃,花叶争艳紫叶桃,枝叶婆娑的垂枝桃,树矮花妍的寿星桃,芳菲烂漫,妩媚娇艳.观赏桃花,花重瓣为优,单瓣为次;花色鲜艳为优,清淡为次;树型矮小为奇,树干开展为优.
作者:耕耘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几年来,每年我总要去工厂、研究所等一些基层单位对已婚妇女作妇科普查.在普查中发现,上了一定年龄的人(尤其是退休职工)对妇科普查较为重视,而三四十岁女性却对此不以为然.她们仗着自己年纪轻,认为身体好,不会有病,因此,常常有人借故不来检查.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在普查中发现,阴道炎、子宫颈息肉、子宫肌瘤和乳房小叶增生等妇科疾病的检出率很高.究其原因,与这些妇女缺乏医学常识有关.例如在阴道炎患者中,霉菌性阴道炎占绝大多数,其次为滴虫性阴道炎.
作者:虹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沈括,北宋进士,官至翰林学士,著有《梦溪笔谈》、《苏沈良方》等.据《梦溪笔谈》载:“(括)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一将佐日,此乃病齿数年,用苦参揩齿,其气味入齿伤肾所致也.后有太常少卿昭亮亦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苦参性味苦寒,常用之可损阳伤肾,故可招致腰痛.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通过睡眠能够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我国古代养生家对睡眠是相当重视的,根据长期的经验积累提出睡眠过程中的一些禁忌,总结为“睡眠十忌”.一忌仰卧;二忌忧虑;三忌睡前恼怒;四忌睡前进食;五忌睡卧言语;六忌睡卧对灯光;七忌睡时张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处当风;十忌睡卧对火.古人的经验总结对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笔者稍加总结归纳,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金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出生于1911年12月,如今,他已经步入百岁的高龄.侯老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年度科学与进步奖;1999年12月,他又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成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故此,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评价侯老是“中国学术成果丰厚、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之一,是当代地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侯老为何如此高寿?究其原因,这和他的生活、饮食习惯等有着重要的关系.
作者:王明洪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