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市中心医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宫芳芳;孙喜琢;顾晓东;苏倩

关键词:居家养老, 养老模式, 医养融合, 养老服务, 公立医院
摘要:完善养老体系、创新养老机制、提高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是新时期赋予居家养老模式的使命。在养老需求激增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背景下,结合大连市中心医院开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具体实践,提出一种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模式———医养融合居家养老,并就该模式的现状、未来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推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实践与体会

    推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是医院前进的源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014年以来,苏北人民医院为了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加快国家及省级重点专科技术、各类新技术、新项目以及多科联合诊疗技术的开展与普及,全面启动了医疗技术项目扶持推进工作。通过项目化组织管理模式,由专职部门负责保障,临床科室积极申报,相关委员会审核,由项目促进小组终确认立项并采取全程跟踪统计、定期考核,确保了医疗技术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为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奠定了基础。

    作者:金星;史力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5年报道重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国养老的“罗湖模式”构想与实践

    深圳市罗湖区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经过大胆创新、努力实践,谋划出养老的“罗湖模式”:以多种养老方式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对区内运营的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罗湖区已试点4种医疗养老融合的模式,以医养融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全区养老事业快速发展。

    作者:孙喜琢;宫芳芳;黄文静;邱传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是医院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实例,从医院层面和专科层面论述了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处理好的专科内外关系,为探索建设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何思中;林崇健;王敏;何旭鹏;黄佳聪;张剑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精益医疗:美国泰德康医疗集团的精益变革

    笔者`研读精益医疗系列丛书及相关文献,特别是《精益医疗》一书,介绍了美国泰德康医疗集团精益变革的概况,以及该集团实施精益医疗的核心理念和具体实践、精益变革的主要经验体会,并结合国内医院管理实际,分析总结了泰德康精益变革对我国医院管理的启示。

    作者:邓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社会办医内涵的思考

    新医改方案提出以来,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医的政策和规定频频出台,但是关于社会办医的内涵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加之前期的民营医院、公立医院、政府办医院等称呼的影响,使得公众对医院类型的理解变得更加混乱,也使得各项促进政策在具体落实上难以找准“靶心”。笔者试图从统计学、经济学、工商注册等方面归纳出社会办医的内涵,以期理清社会办医定义,为更好地落实社会办医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孙渤星;何思长;赵大仁;陈瑜;龚怀宇;张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文化对平安医院建设的渗透作用探析

    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平安医院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营造和谐医疗环境、提高医院管理效能、医德医风建设、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等6个方面探讨了医院文化对平安医院建设的渗透作用,提出了以医院文化建设助推平安医院人防、物防体系、安防制度及沟通调处机制建设的思考。

    作者:葛晓珍;敖检根;张邱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我国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实践现状

    在我国养老市场中,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同样供不应求,医养融合是缓解当前医养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养老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医疗与养老资源的融合方式是构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关键,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已就此展开探索和试点,大致可归纳为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等六种方式。

    作者:宫芳芳;孙喜琢;邱传旭;黄永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党建工作创新的实证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党建工作正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笔者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建工作为例,从创新载体、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抓党建,转变思路、促进党建与文化建设相融合,调整机制、开拓多维渠道促党建三个角度展开实证研究,论述医院如何在新形势下立足问题、采取措施,力求实现医院党建工作创新,促进医院发展的实践探索。

    作者:王玲;陈晓敏;陈起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卫生服务需求的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需求预测

    目的:对一家某省级公立三甲医院卫生人力资源未来需求情况进行预测,为该医院科学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提供量化参考。方法分别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医院2014—2016年门(急)诊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进行预测,按照医生日均负荷工作量测算出医疗岗位人员应配置人数,其他卫生技术岗位人员则按照与医疗岗位人员的比例关系进行配置。结果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未来3年医院年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分别为588258、622587、656917;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GM(1,1)预测出未来3年医院年门(急)诊人次分别为865445、973280、1094550。2014—2016年所需医疗岗位人员数量分别为820人、807人、825人,护理岗位人员数量分别为1025人、1049人、1114人;药学岗位人员数分别为115人、121人1、48人;医技岗位人员数分别为164人、145人、132人。结论该医院可参考该预测结果配置卫生人力资源,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的结构和数量。

    作者:张娟;张新平;侯慧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数字化病案的质量管理与应用

    目的:提高医院数字化病案的翻拍质量和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并使数字化病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方法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关键环节控制、质量检查、数据备份等措施对病案数字化翻拍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在权限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化病案的查询、复印、科研等功能。结论翻拍过程管理措施的实施是提高数字化病案质量的有效手段,数字化病案的科学规范应用是体现其价值的保障。

    作者:蔡晓芳;赵彩莲;岳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公立综合性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医疗质量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其科室医疗质量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TOPSIS法、秩和比( RSR)法对各科室医疗质量情况进行排序和优劣分档;利用指标指数分析法,了解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结果根据排序分档结果,医疗质量较好的为肝胆外科、心脏科、消化科,有待改善的科室包括肾内科、骨科、五官科、泌尿科、胸外科,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结论 TOPSIS法、秩和比( RSR)法和指标指数分析法,在医疗质量工作综合评价中应用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评价结果对进一步改善医院科室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效率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作者:骆达;杨文秀;周秀龙;王耀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保总额预付体制下的医院经营管理策略

    当前医疗费用快速增长,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控制医疗费用,2012年起徐州市医疗保险结算实行医保总额预付,面对医保支付方式的变化,各医疗机构纷纷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应对医保支付方式变化带来的挑战。笔者就总额预付实施对医院的影响、医院运行出现的新变化进行阐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医院管理者和医保部门提供启示。

    作者:张洪成;任泽强;崔爱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手机“微信”几乎成为每台智能手机必装的软件之一。其中,微信公众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作为微信提供的一种免费、功能强大的自媒体服务,可作为医院对外宣传的有力工具。笔者在对公众平台简介的基础上,剖析了目前我国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作者:黄卓;雷笑瑜;朱子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科室管理模式的改善对产科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了解产科管理模式的改善对科室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对绵阳市某二甲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产科医务人员以及非产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后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改善前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产科医务人员和非产科医务人员对产科工作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4.8%、89.2%、52.1%、54%,而改善后分别为89.2%、92.4%、70.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摒弃产科旧有的病区模式,成立系统性强的妇产科中心,改善产科整体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各方人员对产科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曹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市中心医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完善养老体系、创新养老机制、提高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是新时期赋予居家养老模式的使命。在养老需求激增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背景下,结合大连市中心医院开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具体实践,提出一种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行模式———医养融合居家养老,并就该模式的现状、未来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作者:宫芳芳;孙喜琢;顾晓东;苏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议社区医疗检验资源集中与结果同城互认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居民对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社区临床检验业务量也剧增,这对基层医疗检验资源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考验,过去的散、乱、低水平的检验服务已经很难适应基层医疗卫生的需要,检验资源的集中和检验结果的同城互认,将成为基层检验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李金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运用戴明环推动医院门诊服务持续改进?

    门诊服务的改善直接关系到医院服务的整体改进,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医院将PDCA循环引进医院门诊管理,运用鱼骨图法对门诊服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开展“六要六不要”主题活动,通过督查、反馈、改进形成管理回路,有效提升了医院门诊服务内涵。

    作者:杨承健;黄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刍议医院科室基金的设立及管理

    目的:解决科室经费不足的难题,化解医院预算经费分配的矛盾,均衡合理地促进科室全面建设。方法以“总量控制、按比例计提”为手段,结合科室规模、盈利水平及相关学科带动情况,在科室一级设立科基金。结果调动各级主观能动性,学科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和科室全面建设得到有效提升。结论在科室一级设立科基金,依靠科室发展自筹经费,既调动了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又化解了各级经费预算矛盾,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者:高录涛;李俊;倪子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城市民营医疗机构的人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城市民营医疗机构的人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某一线城市的8所民营医疗机构,采取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该地民营医疗机构人才现状的特点是中坚力量较为缺乏、人才流动性大;医院规模与文化、多点执业政策、晋升制度、继续教育、科研支持、社会偏见是影响该地区民营医疗机构人才现状的主要因素。结论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给予民营医疗机构医生平等的晋升机会,民营医疗机构应加强人才梯队的培养建设,个体机构需增强联合,谋求集团化发展。

    作者:徐至研;唐思;贺渝淼;王洛琳;吴云鹏;虞凡;刘远立;尤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