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佳;胡莹;胡咏梅
糖尿病时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通道)功能异常,其表达下降受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调控.F-box蛋白(FBXO)和肌肉特异性环指蛋白1(MuRF1)是参与调节BK-β1亚基蛋白泛素化的两种E3连接酶.FBXO和MuRF1蛋白表达增加,导致BK-β1亚基蛋白泛素化降解增加,表达减少,这可能是糖尿病时冠状动脉血管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作者:钱玲玲;刘晓宇;王如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方法 学、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比较.方法151例房颤患者,按房颤类型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102)和持续性房颤组(n=49).两组患者均在磁导航指导下进行左心房建模及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同时行左房顶部和二尖瓣狭部线性消融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3、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房颤的复发率.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分别为98.04%和97.96%(P=0.974);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从建模到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导管消融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阵发性房颤组术后发生2例血胸;持续性房颤组1例发生腹股沟处血肿;随访1年,两组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70.6%和57.1%(P=0.102).结论 磁导航指导下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赵晓溪;李库林;郑杰;刘晓宇;张常莹;郁志明;杨向军;王如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经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15~20 kg健康雄性杂种犬8只,麻醉开胸后于左室缝制临时起搏电极及记录电极.在X线引导下,将消融电极经股动脉逆行至主动脉无冠窦,标测定位并射频消融His束.分别记录每次实验的操作和消融时间,比较消融前后的心率及心律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8只犬成功建立完全性AVB动物模型,操作时间17.5(1,25.25)min,消融时间84(10,90)s.所有犬在消融前均为窦性心律,心率(168±13)次/分,消融时出现交界性心律,消融完成后体表及腔内心电图均显示完全性AVB,心率(57±11)次/分.结论 通过股动脉逆行途径射频消融His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的方法简便可行、成功率高.
作者:王晓莹;罗达;瞿唯一;陈超;刘珊;余小梅;鲁志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患者,男性,44岁,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9个月,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V1~V3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0.1~0.3 mV,Ⅰ、Ⅱ、Ⅲ、aVL、aVF导联T波低平,V3~V6导联T波倒置0.2~0.5 mV,似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由急性期向亚急性期演变的图形.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LCX)未见明显狭窄,LCX粗大,近段稍粥样硬化,LCX远段供血至下壁及后壁,右冠状动脉缺如.
作者:申淑荣;王兴德;曾金美;张永军;周丽;马智会;陈彬;陈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星状神节经为支配心脏的远端交感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星状神经节的刺激或干预,有诱发或者缓解高血压、长QT综合征、继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和病窦综合征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也许可以选择性使用星状神经节干预的方法来达到防治这类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
作者:王乐;刘蓓蕾;吴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长时间动态心电记录仪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0月心肌梗死住院的患者90例,年龄(61.38±1.36)岁.90例均行长时间动态心电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有74例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回顾分析两种记录仪的心电图结果 .将90例按造影结果分成单支、两支、多支病变组,比较各类心律失常的在各组之间的分布.结果将同时予两种记录仪检查的74例患者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对比,有73例24 h动态心电记录器监测到心律失常,其中有54例患者长时间动态心电记录仪监测到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9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在多支与单支病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长时间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心律失常的检测率明显高于24 h动态心电记录器.多支病变患者应用长时间动态心电记录仪监测心律失常的价值更大.
作者:娄梅琴;汪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一例37岁妊娠9周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孕妇用三维电场导航系统辅助,消融导管轨迹右心系统建模,三维电场系统导航下零射线置入起搏电极导线,完成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
作者:李腾;黄俊;梁建;宾武刚;李超帆;邱春奕;李宜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为配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律与心电分会每年 6 月上旬在北京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学会组织相关的专家和在校博士生系统搜索全球顶尖的心律失常和心电学相关的杂志,筛选 10 项与心电学密切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全国的同仁,以期对促进心电学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有所裨益.
作者:雷森;贺嘉;张浩;夏雨;陈尔佳;刘俊;李晓枫;向晋涛;方丕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转录因子Nkx2-5与窦房结胚胎发育有关,同时与一系列转录调控因子如Tbx3、Shox2以及Isl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相互关系,微妙调控心脏发育分化.Nkx2-5可抑制Shox2、Tbx3和Isl1表达,Shox2和Tbx3亦可抑制Nkx2-5表达,其间关系复杂.深入了解转录因子与窦房结发育的关系对生物起搏的研究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作者:杨安康;谌晶晶;黄从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CRT-D)术后超反应患者,当电池耗竭计划更换时,由于指南没有明确推荐,临床医师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评估患者临床状态、预计生存率,同时还需要考虑更换的类型,以及临床和经济成本效益,和患者的意愿,更好地为CRT-D超反应患者更换时的器械选择作出科学决策.
作者:罗晓佳;胡莹;胡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患者女性,78岁,于起搏器植入1年半后起搏囊袋处明显肿胀,先后三次共抽出黄色乳样积液200余毫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不支持囊袋感染,可能系起搏器刺激局部组织导致渗出增加所致,抽液后持续局部加压包扎,随访5个月未再出现囊袋肿胀隆起.
作者:林宪如;延荣强;王正忠;于忠祥;唐军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符合Strauss新标准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在普通人群中的分布,为进一步明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2009年至2015年住院患者中心电图诊断符合传统LBBB的患者共357例,按是否符合Strauss左束支阻滞新标准分为真性LBBB与非真性LBBB两组,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就诊科室分布、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情况.结果非真性LBBB组151例,真性LBBB组206例.与非真性LBBB组比较,真性LBBB组年龄更小[(71.0±12.1)岁vs(73.9±10.0)岁],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比例更低(11.7%vs 19.2%),室间隔厚度更高[(10.4±1.7)mm vs(9.8±1.6)mm],LVEF<0.35的比例更低(2.4%vs 7.3%).结论 符合 Strauss LBBB 新标准患者,行 CRT 时,将更加受益.
作者:陈欣;李京波;胡伟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百多力起搏器的自动起搏阈值测试有 ① 动态夺获控制,主要为Philos II,Cylos,Talos系列起搏器所具有;②心室夺获控制,主要为Evia、Estella、Effecta系列起搏器所具有.两种起搏阈值测试方法流程相似,首先进行信号质量检测,后进行阈值搜索,阈值搜索后自动调整起搏振幅,后逐跳进行连续夺获确认,如有不夺获,则以备用脉冲进行保护性起搏.两种起搏阈值测试过程中有一些细节稍有不同.
作者:杨亚莉;甘清晖;冯莉;陈顾江;吉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患者男性,55岁,因胸闷、心悸不适10年,加重1周入我院治疗.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可见部分频率为60~75次/分,P波消失,窄的畸形QRS波(88 ms),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缓慢起始,缓慢终止,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临床诊断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AIVR).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显示室性早搏负荷为57%,经心脏超声、心肌酶学、冠状动脉造影、同位素心肌显像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及继发性因素后决定行电生理检查.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均提示AIVR起源于右室后侧壁,于此处标测到理想靶点(单极电图呈QS型且领先体表QRS波42 ms),行导管射频消融获得成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3个月后随访Holter未再出现AIVR.
作者:林开斌;黄冬;王延鹏;莫宗洋;潘晔生;李京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的能够调节基因表达的短RNA序列,约有数千种被人类基因组编码的miRNA参与60%基因的调节.近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浆和心房组织中mIRNA有改变.与房颤重构密切相关的miRNA有miR-1,miR-21,miR-26 a/b,miR-328,他们可能参与房颤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靶向miRNA研究可能为房颤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具有研究与防治房颤的重要潜力.
作者:李彬;宋祖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心电图特征与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择76例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符合CRT的植入指征,其中具备真性CLBBB诊断标准患者33例(观察组)和传统CLBBB诊断标准43例(对照组),随访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的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平均心率(次/分)均逐渐降低,左室射血分数逐渐增加(P均<0.05);且各时间点观察组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程度增加,QRS波时限(ms)(术后1个月128.5±4.2 vs 134.7±4.0、6个月124.9±3.6 vs 131.5±3.7、12个月120.8±3.0 vs 127.5±3.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术后1个月53.6±2.6 vs 54.7±2.5、6个月50.5±2.3 vs 52.9±2.4、12个月47.8±2.1 vs 51.7±2.8),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平均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0.43±0.04 vs 0.40±0.03、6个月0.47±0.04 vs 0.43±0.03、12个月0.50±0.04 vs 0.46±0.04),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心力衰竭加重发生率明显降低(15.2%vs 37.2%和6.1%vs 23.3%,P均<0.05).结论 真性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可能是增加CRT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作者:秦巧云;廉湘琳;王焕霞;王一萌;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常规心电图上碎裂QRS波在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正常的高血压患者102例,分为fQRS(-)组和fQRS(+)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指标.结果共44例高血压患者检出fQRS,检出率为43.1%.与fQRS(-)组患者相比,fQRS(+)组患者室间隔、左室后壁增厚(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扩大(P<0.01);左室质量和质量指数增加、左房大容积增大(P<0.01).左室长轴缩短率下降(P<0.01);E峰降低、A峰升高、E/A比值下降(P<0.05);E峰减速度时间延长、e′降低、E/e′升高(P<0.01).fQRS(+)组左室肥厚患者比例高(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常规心电图上出现碎裂QRS波,提示患者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
作者:张炳山;谈君;李宗斌;洪侃;王滨;万鹤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心脏再同步化起搏(CRT)术后发生电逆重构患者对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成功植入的62例CRT患者,且随访资料完整.根据术后6个月患者的自身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变化分为电逆重构组(QRS波时限术后较术前缩短≥20 ms,20例)和非电逆重构组(QRS波时限术后较术前缩短<20 ms,4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术后左室大小、心功能及心血管死亡率.结果 电逆重构组和非电逆重构组QRS波时限平均缩短(31.0±18.6)ms和(2.62±4.45)ms,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值分别提高了0.205±0.106和0.087±0.085(P<0.001);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分别为(11.00±6.10)mm和(6.29±6.75)mm(P=0.01);电逆重构组无患者死亡,非电逆重构组因心血管死亡10例(23.8%,P=0.02).结论 CRT术后发生电逆重构患者具有更好的心功能改善和预后.
作者:孙康云;王垚;陈璐;姜泽宇;翁嘉懿;邱垣皓;钱智勇;侯小锋;邹建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患者女性,55岁,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第一次在二维标测下消融未成功,但初步标测到靶点在后间隔附近.2周后采用三维标测下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在冠状窦内近口部标测满意靶点,消融成功.撤出消融导管,经Swartz鞘采用JR4.0在冠状静脉窦消融靶点附近造影,提示旁道起源于冠状静脉窦憩室.
作者:赵晓溪;李库林;郑杰;刘晓宇;郁志明;党时鹏;承燕;施海峰;王如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左侧股静脉入路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130例,分别经双侧股静脉穿刺房间隔各一次,比较经双侧穿刺针的塑形弯度,穿刺房间隔所需时间.按入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经右侧股静脉送消融导管至左房,经左侧股静脉入路送肺静脉标测电极至左房(A组,n=67);经右侧股静脉送肺静脉标测电极至左房,经左侧股静脉送消融导管至左房(B组,n=63)行房颤射频消融,观察两组患者X线总曝光时间,消融时间有无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无差别.经双侧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时穿刺针的塑形弯度相同,成功穿刺房间隔所需时间无差别[(51.85±15.14)s vs(55.71±10.66)s,P=0.097].两组患者X线总曝光时间[(3.27±1.13)min vs(3.58±0.92)min,P=0.082],消融时间[(57.90±12.23)min vs(54.81±9.18)min,P=0.108]无差别,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积液、股动静脉瘘和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 经左侧股静脉行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可行.
作者:邸成业;万征;高鹏;林文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