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绿茶多酚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

陈伟强;程义勇;赵小玲;李树田;侯玥;洪燕

关键词:心理应激, 荼多酚, 行为表现, 绿茶
摘要:目的 观察绿茶多酚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认知行为以及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T)、应激对照组(SCT)和低、中、高剂量GTPs干预应激组(SLG、SMG和SHG).采用束缚应激3周建立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了解动物的自主探究行为改变,以水迷宫实验检验动物的认知行为,以避暗实验检测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分别以放免法、化学荧光法、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以及IL-6和IL-2水平.结果 各应激组动物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SMG组和SHG组血浆皮质醇与CT组相比显著升高,但较SCT组明显降低.与CT组相比,SCT组动物在旷场中的潜伏期延长,其穿格数、直立次数减少;SLG组动物的表现与SCT组相近,而SMG组和SHG组动物只出现穿格数的减少,而且,SMG组和SHG组动物的潜伏期和直立次数与SCT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避暗反应结果显示,各应激组动物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而电击次数仅在SCT组和SLG组动物出现显著增加.水迷宫测试显示,与CT组比较,SCT组和SLG组动物完成水迷宫所需的时间和发生错误的次数均明显增加.另外,与SCT组相比,SMG组和SHG组动物完成水迷宫所需的时间和错误次数以及避暗反应电击次数均明显降低.各应激组动物在束缚应激后,其血浆IL-6和IL-2水平均明显升高;SCT组和SLG组动物血浆NE和DA水平显著降低,而SMG组和SHG组动物未见显著性变化.与SCT组相比,SMG组和SHG组动物血浆NE和DA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浆IL-6含量亦显著增加.结论 心理应激引起动物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行为学表现异常,而适量补充GTPs可改善心理应激机体的行为学表现,提高应激机体的自主活动和探究行为、认知功能以及学习、记忆能力.
卫生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501B1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3年12月起至2004年9月止,序贯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乳腺癌女性病例共95名,社区来源健康女性对照140名.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查询方法收集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及患病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CYP1B1第3外显子432密码子基因型(3*型突变);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结果 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绝经前和绝经后人群病例和对照携带突变基因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在控制了年龄、哺乳史和未足月产史后,总病例-对照及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均未观察到CYP1B1的3*型突变杂合型(Val/Leu)及突变纯合基因型(Leu/Leu)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 CYP1B1的3*型突变基因型并不能增加一般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作者:李佳圆;杨非;曾红艳;雷放鸣;李卉;陶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学龄儿童体内植物源性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

    目的 确定菠菜及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在学龄儿童体内的转化效率.方法 选取某农村小学7~9岁儿童32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名,维生素A正常和缺乏者各8名,前7天每天午饭及晚饭两组分别补充氘标记菠菜5g(含2H10-β-胡萝卜素230μg)及纯品β-胡萝卜素油胶囊(含2H8-β-胡萝卜素200μg),早饭两组均服用13C10醋酸视黄醇100μg.在实验的第3、7、8、22及28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用HPLC及GC-MS测定血清中的视黄醇浓度及标记同位素的丰度,计算菠菜及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结果 β-胡萝卜素油胶囊组维生素A正常和边缘缺乏的儿童β-胡萝卜素的转化率分别为2.9:1和3.2:1(质量比);菠菜组分别为10.1∶1和10.3∶1.结论 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菠菜;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儿童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蕾;王茵;武洁姝;朱染枫;赵显峰;汪之顼;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对雄性生殖系统的作用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兼有第二信使、神经递质和效应分子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信号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NO的产生离不开一氧化氮合酶(NOS),NOS广泛分布于男性生殖系统的各个器官,对生殖的调节作用具有双重性.本文就NO和NOS对雄性生殖系统的作用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季佳佳;赵艳芳;陈国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监测

    目的 了解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浮游藻类、蓝藻、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情况.方法 从2005年3月~2006年1月,用2.5L有机玻璃采水器在该调蓄池共采样15次.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用全细胞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ELISA法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浓度,并对全细胞PCR和ELISA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调蓄池浮游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蓝藻和裸藻,其他藻类较少;优势藻门有随季节变化逐渐演替的规律,总藻细胞密度和蓝藻细胞密度夏秋季较高.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从2005年7月至11月PCR检测结果阳性;微囊藻毒素从6月份开始检出,其变化范围在0~0.251 μg/L之间,夏季高;全细胞PCR与ELISA的阳性结果没有差异.结论 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有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全细胞PCR可以用于自然水体中产毒微囊藻的快速检测.

    作者:班海群;巴月;程学敏;王广州;张敬清;崔留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木质人造夹板甲醛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研究木质人造夹板甲醛释放受温度、湿度和聚酯漆的影响规律.方法 应用环境气候舱调节温、湿度.结果 甲醛释放量和温度成4参数logistic回归曲线关系(P<0.05,校正R2=0.9977),和湿度成直线关系(P<0.05,校正R2=0.9958),双面油漆、单面油漆和未油漆甲醛释放量和温度均可拟合2参数指数函数,三者曲线形状相同,单面油漆和未油漆初始水平相同,但和双面油漆有差别(P<0.05).结论 木质人造夹板甲醛释放受温、湿度和聚酯漆的影响,聚酯漆可以阻碍木质人造夹板甲醛的释放,温度越高这种作用越小.

    作者:陈晓东;周连;王彩生;甑世祺;丁震;张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波消解-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镉和汞

    目的 建立食品中镉和汞的微波消解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对微波消解前处理食品条件,镉和汞的蒸气发生条件以及原子荧光光谱同时测定镉和汞的各参数条件进行研究.结果 在佳测试条件下,镉方法低检出浓度为3μg/kg,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4.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3%~95.8%.汞方法低检出浓度为0.75μg/kg,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0%~2.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2.6%~107.5%.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快速,适于食品中镉和汞的同时测定.

    作者:彭谦;赵飞蓉;陈忆文;陈惠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砷

    目的 建立测定尿中砷的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度法.方法 样品经酸化消解处理,采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样品基体干扰少,测定方法相关性好,相关系数为0.9998,线性范围宽0.0~100.0ng/ml,回收率为93.8%~101.6%,精密度为2.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

    作者:闫惠珍;刘俊娓;樊荣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包装食品中脂肪含量的分析和变化范围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实验室对包装食品中脂肪检测的实验误差.方法 根据2000年全国包装食品消费的调查,选择了7类(谷物、豆类、肉类、奶制品类、饮料类、坚果、休闲食品)13种包装食品,在全国的7家实验室进行3次脂肪的平行样检测,脂肪检测方法为国家标准方法.结果 所有脂肪检测结果筛查合格率为93.4%.脂肪检测精密度为:实验室内变异系数1.89%~5.39%,实验室间2.64%~24.14%,室内和室间总和为3.32%到24.60%,平均11.51%.除脂肪含量非常低的鱼罐头和脱脂奶粉外,脂肪检测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由6.48%到34.80%,平均17.62%.结论 中国实验室内对脂肪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如果重点考虑中高脂肪含量的食品,则总的实验室不确定度可以控制在20%内.

    作者:何梅;满青青;虞爱旭;马永民;王小凡;杨月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的凋亡效应

    目的 研究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TRAIL受体(DR4和DR5)表达;细胞数目分析采用CCK试剂盒;细胞凋亡应用PI染色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观察采用JC-1荧光染料.结果 重组可溶性TRAIL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中出现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结论 此重组可溶性TRAIL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姚根宏;栾建凤;叶东;雷千红;朱培元;金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主观和客观两种方法评价南充市中学教师的亚健康状态

    目的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价中学教师的亚健康状态.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亚健康状态自制量表从主观方面对693名中学教师(研究组)和970名其他行业在职人员(对照组)的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并按性别、年龄分层,分别从研究组和对照组抽取部分研究对象,采用超高倍显微诊断仪从客观方面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亚健康状态自制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亚健康状态自制量表和布氏超高倍显微镜诊断亚健康状态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强;(2)中学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58.8%)高于对照人群(50.0%)(P<0.05);女性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60.9%)高于男性教师(55.9%)(P<0.05);30~45岁组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73.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教师(P<0.05).结论 中学教师是亚健康状态的易感人群.

    作者:吴思英;李健;王绵珍;王治明;兰亚佳;张学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醇对体外培养小鼠中脑细胞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酒精对胚胎中脑细胞发育的影响及其与畸形发生之间的联系.方法 从12天龄、体节数34~36的小鼠胚胎分离中脑神经母细胞接种培养板,给予不同剂量的酒精于体外培养3d或5d后,检测酒精对细胞分化、神经纤维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酒精对中脑神经母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随酒精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纤维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酒精通过抑制发育期神经母细胞的分化、抑制神经纤维蛋白表达以及诱导细胞过度凋亡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作者:许雅君;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社区关怀干预研究进展

    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怀干预研究应遵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五项基本策略,在营养与卫生服务、教育、心理情感以及经济等方面对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干预研究的评价采用参与式督导与评估的方法,鼓励儿童参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在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规模、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干预模式、儿童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徐韬;吴尊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功能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汁中展青霉素

    对Romer实验室提出的多功能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果汁中的展青霉素进行了确认,样品经乙腈提取,多功能柱净化一步完成,以四氢呋喃:水(0.8:99.2)为流动相,经C18柱分离后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76nm检测.苹果汁中展青霉素回收率在86%~92%,山楂汁中展青霉素回收率在88%~90%,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检出限为8μg/L.然而,该方法的流动相粘度大,反压高,不利于杂质洗脱.经改进流动相,采用乙腈:水(4:96),5min后梯度洗脱可消除样品连续测定的干扰,更适合于实际样品测定.

    作者:赵珊;李凤琴;陈丽娟;李玉伟;丁晓静;赵熙;吴多加;韩春卉;张宏元;计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4种富硒植物预防MNNG诱发大鼠胃癌效果研究——不同源硒抑制大鼠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异倍体发生率对比研究

    目的 筛选具有高效低毒特征的高健康价值硒.方法 选择3种代表性富硒植物,以预防胃癌效果较好的富硒大蒜为生物硒对照材料,以亚硒酸钠为合成硒对照化合物,应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异倍体发生(IAC)模型,调查比较5种富硒材料防癌效果.结果 150μg/kg bw(以Se计,以下同)富硒大蒜组和富硒青花菜组大鼠IAC分别为25%和30%,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00μg/kg bw富硒大蒜组、富硒绿羽组和富硒红羽组大鼠IAC依次为22%、30%和50%,三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150μg/kg bw亚硒酸钠组大鼠全部死亡,无法比较富硒植物与合成硒化合物亚硒酸钠的抑癌效果,但表明富硒植物毒性远小于亚硒酸钠.结论 初步证实三种新选择的富硒植物具有高效低毒特征.

    作者:杨文婕;李卫东;陈竞;陈晓滨;曲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调查

    2002年对河北省农村某地区727名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提供改进措施的科学依据.

    作者:刘燕丽;张玉玺;崔立周;徐维玲;王跃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豆异黄酮在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其对某些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大豆异黄酮已被证实具有改善更年期综合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及预防骨质疏松症等作用.本文着重综述了大豆异黄酮在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臻;王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可食用动物组织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多残留分析——前处理方法

    本文综述了2001年1月~2006年9月国内外部分可食用动物组织中喹诺酮类药物分析前处理方法,对选用的各提取方法和净化方法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并简要的例举了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分析中的各种前处理方法的步骤,以期为喹诺酮类药物的多残留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娟;肖国生;陈一资;辜雪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分布及糖尿病流行特征

    目的 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的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流行特征.方法 全国城乡不同经济类别地区992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含量,分析空腹血糖分布情况和糖尿病流行特征.结果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18mmol/L,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29.5%的大城市和21.6%的中小城市老年人空腹血糖≥5.6mmol/L;中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3%,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6.97%、11.43%、4.94%、4.70%和1.94%.结论 中国超过21%的城市老年人处于空腹高血糖状态,城市老年人DM患病率达到13.17%.

    作者:付萍;满青青;张坚;王春荣;杨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哺乳期母鼠暴露大豆异黄酮对仔鼠卵巢类固醇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新生儿期雌性大鼠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至大豆异黄酮0、10、50、150、150和200mg/kg bw染毒剂量组中,在母鼠产后第5~10天通过给母鼠灌胃使新生儿期大鼠间接暴露大豆异黄酮,在产后第11天分离子代雌性大鼠的卵巢进行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卵巢中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豆异黄酮100、150和200mg/kg bw剂量组的卵巢/体重显著增加,卵泡发育加快;150mg/kg bw和200mg/kg bw剂量组卵巢ER及其mRNA和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PR mRNA表达显著降低;但卵巢AR、PR蛋白及AR mRNA的表达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期暴露大豆异黄酮的雌性大鼠卵巢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不良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涉及到雌激素敏感受体ER、PRmRNA的转录.

    作者:李丽;张晓鹏;张文众;宋雁;王伟;崔文明;刘兆平;李宁;严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丙烯酰胺致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损伤与细胞增殖影响研究

    目的 了解丙烯酰胺致生殖毒性的DNA损伤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经丙烯酰胺(20、40和60mg/kg bw)慢性染毒8周后,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研究睾丸生殖细胞的DNA损伤;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研究细胞存活率.结果 阴性对照组细胞呈正常的圆形,阳性对照组的睾丸细胞及丙烯酰胺染毒8周后的各组受损细胞增加,40mg/kg和60mg/kg组的细胞拖尾率及尾长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不同剂量丙烯酰胺组的睾丸细胞存活率均有所下降,其中40mg/kg和60mg/kg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丙烯酰胺对生殖细胞有明确的DNA损伤作用,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蓄积性.

    作者:郭彩华;卢珍华;毛德倩;陈昭华;张希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卫生研究杂志

卫生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