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李佳圆;杨非;曾红艳;雷放鸣;李卉;陶苹

关键词:CYP1B1,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酶
摘要: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501B1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3年12月起至2004年9月止,序贯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乳腺癌女性病例共95名,社区来源健康女性对照140名.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查询方法收集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及患病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CYP1B1第3外显子432密码子基因型(3*型突变);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结果 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绝经前和绝经后人群病例和对照携带突变基因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在控制了年龄、哺乳史和未足月产史后,总病例-对照及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均未观察到CYP1B1的3*型突变杂合型(Val/Leu)及突变纯合基因型(Leu/Leu)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 CYP1B1的3*型突变基因型并不能增加一般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卫生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砷

    目的 建立测定尿中砷的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度法.方法 样品经酸化消解处理,采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样品基体干扰少,测定方法相关性好,相关系数为0.9998,线性范围宽0.0~100.0ng/ml,回收率为93.8%~101.6%,精密度为2.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

    作者:闫惠珍;刘俊娓;樊荣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波消解-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镉和汞

    目的 建立食品中镉和汞的微波消解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同时测定方法.方法 对微波消解前处理食品条件,镉和汞的蒸气发生条件以及原子荧光光谱同时测定镉和汞的各参数条件进行研究.结果 在佳测试条件下,镉方法低检出浓度为3μg/kg,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1%~4.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3%~95.8%.汞方法低检出浓度为0.75μg/kg,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0%~2.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2.6%~107.5%.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快速,适于食品中镉和汞的同时测定.

    作者:彭谦;赵飞蓉;陈忆文;陈惠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Q-5D量表和调查问卷,对随机抽样的成都市378名60岁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其EQ-5D的平均分为0.804分.老年人对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的评价较高,满意率分别为80.3%、93.3%和86.6%.而对躯体和情绪感受的评价则相对较低,满意率分别为47.1%和79.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依次为是否患慢性病、年龄、受教育年限,患有慢性病、年龄的增长、受教育年限的减少,会导致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的下降.结论 慢性病是影响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强;张琼;李宁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501B1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3年12月起至2004年9月止,序贯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乳腺癌女性病例共95名,社区来源健康女性对照140名.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查询方法收集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及患病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CYP1B1第3外显子432密码子基因型(3*型突变);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结果 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绝经前和绝经后人群病例和对照携带突变基因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在控制了年龄、哺乳史和未足月产史后,总病例-对照及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均未观察到CYP1B1的3*型突变杂合型(Val/Leu)及突变纯合基因型(Leu/Leu)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 CYP1B1的3*型突变基因型并不能增加一般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作者:李佳圆;杨非;曾红艳;雷放鸣;李卉;陶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的凋亡效应

    目的 研究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TRAIL受体(DR4和DR5)表达;细胞数目分析采用CCK试剂盒;细胞凋亡应用PI染色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观察采用JC-1荧光染料.结果 重组可溶性TRAIL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中出现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结论 此重组可溶性TRAIL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姚根宏;栾建凤;叶东;雷千红;朱培元;金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可食用动物组织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多残留分析——前处理方法

    本文综述了2001年1月~2006年9月国内外部分可食用动物组织中喹诺酮类药物分析前处理方法,对选用的各提取方法和净化方法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并简要的例举了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分析中的各种前处理方法的步骤,以期为喹诺酮类药物的多残留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娟;肖国生;陈一资;辜雪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分布及糖尿病流行特征

    目的 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的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流行特征.方法 全国城乡不同经济类别地区992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含量,分析空腹血糖分布情况和糖尿病流行特征.结果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18mmol/L,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29.5%的大城市和21.6%的中小城市老年人空腹血糖≥5.6mmol/L;中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3%,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6.97%、11.43%、4.94%、4.70%和1.94%.结论 中国超过21%的城市老年人处于空腹高血糖状态,城市老年人DM患病率达到13.17%.

    作者:付萍;满青青;张坚;王春荣;杨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河北省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调查

    2002年对河北省农村某地区727名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提供改进措施的科学依据.

    作者:刘燕丽;张玉玺;崔立周;徐维玲;王跃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社区关怀干预研究进展

    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怀干预研究应遵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五项基本策略,在营养与卫生服务、教育、心理情感以及经济等方面对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干预研究的评价采用参与式督导与评估的方法,鼓励儿童参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在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规模、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干预模式、儿童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徐韬;吴尊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样中的1-羟基芘

    目的 建立尿样中1-羟基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酶避光水解后,通过C18固相萃取小柱,甲醇洗脱后,使用反相C18柱分离,液相色谱-荧光器检测器检测.以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荧光检测器λex=275nm,λem=430nm.结果 在给定浓度范围内1-羟基芘的峰面积与浓度有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7,添加一定浓度的1-羟基芘标准品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100%~126%,相对标准偏差为4.61%(n=6).结论 该方法可以快速的测定尿样中痕量的1-羟基芘,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等特点.

    作者:丁昌明;刘娅;张淼;林少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葛根素对糖尿病P-选择素及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mRNA表达调节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P-选择素及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mRNA表达的调节.方法 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3个剂量组[20、40和80mg/(kg·d)ip].处理16周,观察处理后大鼠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P-选择素、糖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分离主动脉,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及原位杂交检测主动脉内膜VCAM mRNA表达.结果 (1)造模4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2)葛根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P-选择素、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5);葛根素降低主动脉VCAM mRNA(P<0.05)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葛根素通过降低黏附分子的表达,起到确切的主动脉保护作用.

    作者:李强翔;张新生;朱飞跃;张卓;吴群;龙梅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补充乳酸亚铁方法对大鼠骨髓可染色铁的影响

    目的 比较4种方法补充乳酸亚铁对大鼠骨髓可染色铁的影响.方法 刚断乳的雌性Wistar大鼠,用铁缺乏饲料喂养至血红蛋白低于100g/L.选择50只大鼠,按血红蛋白含量和体重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铁缺乏对照组、每日小剂量补铁组、每周一次小剂量补铁组、每日大剂量补铁组、每周一次大剂量补铁组.补充期12周.实验结束时,取股骨骨髓,涂片染色,观察骨髓细胞内外可染色铁的状况.结果 补充组大鼠骨髓细胞内外可染色铁含量显著高于铁缺乏对照组(P<0.05),每日大剂量补充组大鼠骨髓细胞内外可染色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补充组(P<0.05).结论 4种补充方式大鼠的铁营养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杨青俊;赖建强;赵显峰;孟晶;徐青梅;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视黄酸诱导H9c2细胞p38 MAPK转位的研究

    目的 了解H9c2心肌细胞中p38 MAPK的分布及其在全反式视黄酸(atRA)诱导下的转位.方法 对H9c2细胞进行饥饿加药,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内的p38进行定位扫描.通过对p38荧光强度的核浆比进行分析,得出atRA与SB202190对H9c2细胞内p38核转位的影响.结果 在未受刺激细胞内,p38较多分布在胞浆;经atRA分别刺激细胞5min,30min后,胞浆中p38的荧光强度均变弱,核浆比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SB202190能明显抑制atRA诱导的p38核转位(P<0.01),并且,由SB202190抑制组与对照组的p38核浆比能看出,SB202190降低了26.1%的p38核转位.结论 atRA能诱导心肌细胞中p38的核转位,p38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心脏的发育调控.

    作者:任霞;李勇;袁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对雄性生殖系统的作用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兼有第二信使、神经递质和效应分子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信号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NO的产生离不开一氧化氮合酶(NOS),NOS广泛分布于男性生殖系统的各个器官,对生殖的调节作用具有双重性.本文就NO和NOS对雄性生殖系统的作用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季佳佳;赵艳芳;陈国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叶酸对体外胎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叶酸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NSCs,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NSCs形态变化,并采用MTT法、生长曲线法检测叶酸对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培养6天后用含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于分化第7天用免疫荧光技术做Nestin/BrdU双标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每组随机选择8个非重叠视野,计数做统计处理.结果 MTT结果显示,两叶酸干预组NSCs增殖较对照组快(P<0.05),分化后免疫荧光双标试验中,两叶酸干预组NSCs增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叶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NSCs的增殖能力,促进NSCs的生长与分化.

    作者:姬长珍;黄国伟;张文治;苏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4种富硒植物预防MNNG诱发大鼠胃癌效果研究——不同源硒抑制大鼠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异倍体发生率对比研究

    目的 筛选具有高效低毒特征的高健康价值硒.方法 选择3种代表性富硒植物,以预防胃癌效果较好的富硒大蒜为生物硒对照材料,以亚硒酸钠为合成硒对照化合物,应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异倍体发生(IAC)模型,调查比较5种富硒材料防癌效果.结果 150μg/kg bw(以Se计,以下同)富硒大蒜组和富硒青花菜组大鼠IAC分别为25%和30%,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00μg/kg bw富硒大蒜组、富硒绿羽组和富硒红羽组大鼠IAC依次为22%、30%和50%,三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150μg/kg bw亚硒酸钠组大鼠全部死亡,无法比较富硒植物与合成硒化合物亚硒酸钠的抑癌效果,但表明富硒植物毒性远小于亚硒酸钠.结论 初步证实三种新选择的富硒植物具有高效低毒特征.

    作者:杨文婕;李卫东;陈竞;陈晓滨;曲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醇对体外培养小鼠中脑细胞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酒精对胚胎中脑细胞发育的影响及其与畸形发生之间的联系.方法 从12天龄、体节数34~36的小鼠胚胎分离中脑神经母细胞接种培养板,给予不同剂量的酒精于体外培养3d或5d后,检测酒精对细胞分化、神经纤维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酒精对中脑神经母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随酒精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纤维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酒精通过抑制发育期神经母细胞的分化、抑制神经纤维蛋白表达以及诱导细胞过度凋亡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作者:许雅君;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毒性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类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然而,现在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毒副作用的研究发现,某些黄酮具有遗传毒性,还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可能对动物和人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黄酮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药物代谢及神经行为.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何雅;赵显峰;王茵;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转基因水稻潮酶素标记基因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索hpt在大鼠消化道内降解的特点和肝脏、肾脏转移的可能性.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6组作为转基因组,2组作为非转基因组,分别喂饲转基因饲料和非转基因饲料两周.所有动物于试验结束当天喂饲后2、4、6、8、10和24h处死动物,取胃、空肠、回肠下段、盲肠、直肠的内容物.另取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转基因大米饲料与非转基因饲料喂饲大鼠4周,取其肝脏、肾脏.用PCR方法检测hpt片段在肠道和肝、肾脏器中的代谢情况.结果 hpt基因在胃内容物中有少量未被降解之外,在小肠、盲肠及直肠内容物中,基因大部分已被降解.hpt基因在肠道的降解存在时间和片断依赖型.在试验周期内,肝、肾脏器中未捡出hpt基因片断.结论 转基因水稻hpt基因在大鼠消化道内很容易降解,且不能在肝、肾脏器中被捡出.

    作者:徐海滨;殷昭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绿茶多酚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绿茶多酚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认知行为以及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T)、应激对照组(SCT)和低、中、高剂量GTPs干预应激组(SLG、SMG和SHG).采用束缚应激3周建立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了解动物的自主探究行为改变,以水迷宫实验检验动物的认知行为,以避暗实验检测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分别以放免法、化学荧光法、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以及IL-6和IL-2水平.结果 各应激组动物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SMG组和SHG组血浆皮质醇与CT组相比显著升高,但较SCT组明显降低.与CT组相比,SCT组动物在旷场中的潜伏期延长,其穿格数、直立次数减少;SLG组动物的表现与SCT组相近,而SMG组和SHG组动物只出现穿格数的减少,而且,SMG组和SHG组动物的潜伏期和直立次数与SCT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避暗反应结果显示,各应激组动物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而电击次数仅在SCT组和SLG组动物出现显著增加.水迷宫测试显示,与CT组比较,SCT组和SLG组动物完成水迷宫所需的时间和发生错误的次数均明显增加.另外,与SCT组相比,SMG组和SHG组动物完成水迷宫所需的时间和错误次数以及避暗反应电击次数均明显降低.各应激组动物在束缚应激后,其血浆IL-6和IL-2水平均明显升高;SCT组和SLG组动物血浆NE和DA水平显著降低,而SMG组和SHG组动物未见显著性变化.与SCT组相比,SMG组和SHG组动物血浆NE和DA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浆IL-6含量亦显著增加.结论 心理应激引起动物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行为学表现异常,而适量补充GTPs可改善心理应激机体的行为学表现,提高应激机体的自主活动和探究行为、认知功能以及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陈伟强;程义勇;赵小玲;李树田;侯玥;洪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卫生研究杂志

卫生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