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滨;殷昭雪
目的 建立尿样中1-羟基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酶避光水解后,通过C18固相萃取小柱,甲醇洗脱后,使用反相C18柱分离,液相色谱-荧光器检测器检测.以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荧光检测器λex=275nm,λem=430nm.结果 在给定浓度范围内1-羟基芘的峰面积与浓度有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7,添加一定浓度的1-羟基芘标准品测定其加标回收率为100%~126%,相对标准偏差为4.61%(n=6).结论 该方法可以快速的测定尿样中痕量的1-羟基芘,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等特点.
作者:丁昌明;刘娅;张淼;林少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价中学教师的亚健康状态.方法 按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亚健康状态自制量表从主观方面对693名中学教师(研究组)和970名其他行业在职人员(对照组)的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并按性别、年龄分层,分别从研究组和对照组抽取部分研究对象,采用超高倍显微诊断仪从客观方面对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亚健康状态自制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亚健康状态自制量表和布氏超高倍显微镜诊断亚健康状态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强;(2)中学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58.8%)高于对照人群(50.0%)(P<0.05);女性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60.9%)高于男性教师(55.9%)(P<0.05);30~45岁组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73.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教师(P<0.05).结论 中学教师是亚健康状态的易感人群.
作者:吴思英;李健;王绵珍;王治明;兰亚佳;张学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尿中砷的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度法.方法 样品经酸化消解处理,采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样品基体干扰少,测定方法相关性好,相关系数为0.9998,线性范围宽0.0~100.0ng/ml,回收率为93.8%~101.6%,精密度为2.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
作者:闫惠珍;刘俊娓;樊荣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Q-5D量表和调查问卷,对随机抽样的成都市378名60岁以上的城市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总体评价较好,其EQ-5D的平均分为0.804分.老年人对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的评价较高,满意率分别为80.3%、93.3%和86.6%.而对躯体和情绪感受的评价则相对较低,满意率分别为47.1%和79.1%.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依次为是否患慢性病、年龄、受教育年限,患有慢性病、年龄的增长、受教育年限的减少,会导致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的下降.结论 慢性病是影响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强;张琼;李宁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比较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膳食中钙的摄入状况.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全国31个省132个县23470户,其中城市7687户,农村15783户,调查人数为68962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食物记录数据及称重记帐法记录的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结果 各年龄组的钙的摄入量均较低,在各年龄组男性钙的摄入量均高于女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人群,大多数人的摄入水平只达到适宜摄入量(AI)的20%~60%,达到AI的人群不足5%,11~13岁年龄的青少年达到AI的人数少,在1.1%~1.7%之间;中国居民的钙主要来源于蔬菜、豆类及制品、面、米及其制品,分别占35.2%、13.9%、11.2%和9.1%,奶及其制品只占4.3%.结论 中国城乡各年龄人群钙的摄入量不足,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是钙缺乏的重点人群.
作者:何宇纳;翟凤英;王志宏;胡以松;于文涛;杨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对体外培养的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H3-TdR掺入法观察番茄红素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同步化的细胞经番茄红素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cyclin D1、bcl-2、bax的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番茄红素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诱导其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使C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RT-PCR结果显示,cyclin D1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而bax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上述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番茄红素可诱导PC-3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影响cyclin D1、bcl-2、bax的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王爱红;张立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新生儿期雌性大鼠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至大豆异黄酮0、10、50、150、150和200mg/kg bw染毒剂量组中,在母鼠产后第5~10天通过给母鼠灌胃使新生儿期大鼠间接暴露大豆异黄酮,在产后第11天分离子代雌性大鼠的卵巢进行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卵巢中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豆异黄酮100、150和200mg/kg bw剂量组的卵巢/体重显著增加,卵泡发育加快;150mg/kg bw和200mg/kg bw剂量组卵巢ER及其mRNA和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PR mRNA表达显著降低;但卵巢AR、PR蛋白及AR mRNA的表达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期暴露大豆异黄酮的雌性大鼠卵巢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不良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涉及到雌激素敏感受体ER、PRmRNA的转录.
作者:李丽;张晓鹏;张文众;宋雁;王伟;崔文明;刘兆平;李宁;严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酒精对胚胎中脑细胞发育的影响及其与畸形发生之间的联系.方法 从12天龄、体节数34~36的小鼠胚胎分离中脑神经母细胞接种培养板,给予不同剂量的酒精于体外培养3d或5d后,检测酒精对细胞分化、神经纤维蛋白表达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酒精对中脑神经母细胞分化有抑制作用,随酒精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纤维蛋白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比例逐渐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酒精通过抑制发育期神经母细胞的分化、抑制神经纤维蛋白表达以及诱导细胞过度凋亡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作者:许雅君;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探索hpt在大鼠消化道内降解的特点和肝脏、肾脏转移的可能性.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6组作为转基因组,2组作为非转基因组,分别喂饲转基因饲料和非转基因饲料两周.所有动物于试验结束当天喂饲后2、4、6、8、10和24h处死动物,取胃、空肠、回肠下段、盲肠、直肠的内容物.另取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转基因大米饲料与非转基因饲料喂饲大鼠4周,取其肝脏、肾脏.用PCR方法检测hpt片段在肠道和肝、肾脏器中的代谢情况.结果 hpt基因在胃内容物中有少量未被降解之外,在小肠、盲肠及直肠内容物中,基因大部分已被降解.hpt基因在肠道的降解存在时间和片断依赖型.在试验周期内,肝、肾脏器中未捡出hpt基因片断.结论 转基因水稻hpt基因在大鼠消化道内很容易降解,且不能在肝、肾脏器中被捡出.
作者:徐海滨;殷昭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确定菠菜及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在学龄儿童体内的转化效率.方法 选取某农村小学7~9岁儿童32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名,维生素A正常和缺乏者各8名,前7天每天午饭及晚饭两组分别补充氘标记菠菜5g(含2H10-β-胡萝卜素230μg)及纯品β-胡萝卜素油胶囊(含2H8-β-胡萝卜素200μg),早饭两组均服用13C10醋酸视黄醇100μg.在实验的第3、7、8、22及28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用HPLC及GC-MS测定血清中的视黄醇浓度及标记同位素的丰度,计算菠菜及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结果 β-胡萝卜素油胶囊组维生素A正常和边缘缺乏的儿童β-胡萝卜素的转化率分别为2.9:1和3.2:1(质量比);菠菜组分别为10.1∶1和10.3∶1.结论 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菠菜;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儿童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蕾;王茵;武洁姝;朱染枫;赵显峰;汪之顼;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产生深刻影响,导致许多人无节制的使用网络,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作者:杨明;程绍珍;张东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描述湖南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运用1982年、1992年和2002年湖南省营养调查的膳食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2~1992年阶段的变化主要是热能的摄入维持稳定,全省热量营养素来源分布基本符合平衡膳食原则.1992~2002年阶段,谷物类食物的摄入迅速减少,猪肉和油脂类的摄入量迅速增加.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城市居民膳食失衡加重.结论 20年来,湖南省城乡居民膳食质量有很大提高,动物性食物及油脂类的摄入量增加明显.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城市居民膳食失衡的现象严重.
作者:林敏;金东辉;周益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2年对河北省农村某地区727名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提供改进措施的科学依据.
作者:刘燕丽;张玉玺;崔立周;徐维玲;王跃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综述了2001年1月~2006年9月国内外部分可食用动物组织中喹诺酮类药物分析前处理方法,对选用的各提取方法和净化方法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讨论,并简要的例举了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分析中的各种前处理方法的步骤,以期为喹诺酮类药物的多残留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娟;肖国生;陈一资;辜雪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XRCC1、XPD、XRCC3基因多态性与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关系.方法 以确诊并已脱离苯作业的80名慢性苯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接苯的62名苯作业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XRCC1 C26304T(Arg194Trp)、G27466A(Arg280His)、C28152A(Arg399Gln)、C36189A(Gln632Gln)和XPD C22541A(Arg156Arg)、C23591T(Asp312Asn)、A35931C(Lys751Gln)以及XRCC3 C18067T(Thr241Met)位点的多态性,采用细胞阻滞微核试验和碱性彗星试验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DNA修复能力.结果 携带XPD 35931 AC+CC变异基因型的个体、携带XPCC3 18067 C/T变异基因型的个体均比携带相应野生基因型个体的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强.结论 XRCC3基因多态性与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存在相关性.
作者:许建宁;杨敏;黄慧隆;王全凯;王雅文;李桂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过量碘性甲状腺损伤的机制并寻求合适的硒干预剂量.方法 160只BALB/c小鼠分为8组:正常组、过量碘组(饮水含碘3000μg/L)和6个补硒组(饮水含碘3000μg/L,硒分别为0.1、0.2、0.3、0.4、0.5和0.75mg/L),共喂养16周.测定肝脏、肾脏和甲状腺组织1型脱碘酶(D1)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D1 mRNA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过量碘组D1活性、mRNA水平下降,而补充0.1~0.4mg/L硒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1活性、mRNA水平下降可能是过量碘性甲状腺损伤的机制之一,而补充硒应选择合适的干预剂量.
作者:徐健;杨雪锋;郭怀兰;刘小立;候晓晖;孙秀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暴露于大气细颗粒物后,C57BL/6和C3H/He两种品系小鼠在肺损伤过程中信号通路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采用气管滴注的染毒方法,两种品系的小鼠(C57BL/6小鼠和C3H/He小鼠)均予大气细颗粒物染毒,连续染毒2天,后一次染毒24小时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并且立即置于液氮中保存.然后运用Affymetrix Mouse430 2.0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挖掘在两种品系小鼠肺部有差异的信号通路.结果 在染毒前,基因Igh-6、Mmp2、Timpl、Col1a1、Col1a2、C4和Hc的表达在C57BL/6和C3H/He小鼠之间的比值分别为:0.00、-2.40、0.00、-4.42、-4.92、6.65和-1.93,但是在染毒后,比值变为:-2.83、2.15、-2.18、2.40、2.86、4.23和2.18.通过数据挖掘,找到3条有差异的信号通路,包括:炎症反应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通路和经典的补体激活通路.结论 3条有差异的信号通路都直接和炎症反应相关,而且终都表现为在C57BL/6品系小鼠肺部的炎症反应比C3H/He品系小鼠更加剧烈,提示由于遗传背景的不同导致了这种差异的产生.
作者:曹强;张澍;姜智海;李奇;蒋蓉芳;宋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兼有第二信使、神经递质和效应分子等多种生理功能的生物信号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NO的产生离不开一氧化氮合酶(NOS),NOS广泛分布于男性生殖系统的各个器官,对生殖的调节作用具有双重性.本文就NO和NOS对雄性生殖系统的作用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季佳佳;赵艳芳;陈国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实验室对包装食品中脂肪检测的实验误差.方法 根据2000年全国包装食品消费的调查,选择了7类(谷物、豆类、肉类、奶制品类、饮料类、坚果、休闲食品)13种包装食品,在全国的7家实验室进行3次脂肪的平行样检测,脂肪检测方法为国家标准方法.结果 所有脂肪检测结果筛查合格率为93.4%.脂肪检测精密度为:实验室内变异系数1.89%~5.39%,实验室间2.64%~24.14%,室内和室间总和为3.32%到24.60%,平均11.51%.除脂肪含量非常低的鱼罐头和脱脂奶粉外,脂肪检测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由6.48%到34.80%,平均17.62%.结论 中国实验室内对脂肪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方法的要求.如果重点考虑中高脂肪含量的食品,则总的实验室不确定度可以控制在20%内.
作者:何梅;满青青;虞爱旭;马永民;王小凡;杨月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类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然而,现在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毒副作用的研究发现,某些黄酮具有遗传毒性,还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可能对动物和人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黄酮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药物代谢及神经行为.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何雅;赵显峰;王茵;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