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982~2002年湖南省居民食物消费及膳食结构的变化

林敏;金东辉;周益众

关键词:营养调查, 膳食摄入, 食物消费
摘要:目的 描述湖南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运用1982年、1992年和2002年湖南省营养调查的膳食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2~1992年阶段的变化主要是热能的摄入维持稳定,全省热量营养素来源分布基本符合平衡膳食原则.1992~2002年阶段,谷物类食物的摄入迅速减少,猪肉和油脂类的摄入量迅速增加.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城市居民膳食失衡加重.结论 20年来,湖南省城乡居民膳食质量有很大提高,动物性食物及油脂类的摄入量增加明显.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城市居民膳食失衡的现象严重.
卫生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石家庄市学龄儿童饮食习惯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儿童肥胖率呈现增加趋势.本次研究目的是了解石家庄市学龄儿童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系,从而为指导儿童健康饮食习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丽娟;谭凤珠;唐龙妹;王颖;郭占景;周秀银;刘士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分布及糖尿病流行特征

    目的 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年)的数据,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流行特征.方法 全国城乡不同经济类别地区992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含量,分析空腹血糖分布情况和糖尿病流行特征.结果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18mmol/L,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29.5%的大城市和21.6%的中小城市老年人空腹血糖≥5.6mmol/L;中国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3%,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6.97%、11.43%、4.94%、4.70%和1.94%.结论 中国超过21%的城市老年人处于空腹高血糖状态,城市老年人DM患病率达到13.17%.

    作者:付萍;满青青;张坚;王春荣;杨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上海市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索上海市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来源于2004年2月至5月在上海市新华街道和半淞园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调查发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病例,以及同期一家二级综合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65岁以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确诊病例.对照在上述两街道的所有65岁以上的非CAP患者人群中随机抽取.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以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信息.资料统计分析主要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结果 共搜集病例128例,对照306例,结果发现5项因素可能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有关,它们分别为:年龄(OR=1.049,95% CI 1.007~1.093)、吸烟(OR=2.317,95% CI 1.224~4.386)、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OR=0.599,95% CI 0.474~0.755)、呼吸系统疾病(OR=6.295,95% CI 3.738~10.604)、和非肺部恶性肿瘤(OR=4.332,95% CI 1.340~14.005).结论 高龄、吸烟、活动能力差并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的老年人容易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因此具有这些特征的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作者:白庆瑞;徐飚;孙铁英;张涛;何礼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哺乳期母鼠暴露大豆异黄酮对仔鼠卵巢类固醇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新生儿期雌性大鼠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至大豆异黄酮0、10、50、150、150和200mg/kg bw染毒剂量组中,在母鼠产后第5~10天通过给母鼠灌胃使新生儿期大鼠间接暴露大豆异黄酮,在产后第11天分离子代雌性大鼠的卵巢进行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卵巢中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豆异黄酮100、150和200mg/kg bw剂量组的卵巢/体重显著增加,卵泡发育加快;150mg/kg bw和200mg/kg bw剂量组卵巢ER及其mRNA和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PR mRNA表达显著降低;但卵巢AR、PR蛋白及AR mRNA的表达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期暴露大豆异黄酮的雌性大鼠卵巢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不良作用,这种作用至少涉及到雌激素敏感受体ER、PRmRNA的转录.

    作者:李丽;张晓鹏;张文众;宋雁;王伟;崔文明;刘兆平;李宁;严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与营养素联合应用对铅中毒儿童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低剂量二巯基丁二酸(DMSA)和营养素(钙、锌、维生素C、维生素B1)联合应用对儿童铅中毒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血铅水平≥100μg/L,未进行过药物和非药物驱铅治疗的儿童共91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5人)、营养素干预组(营养素组,33人)和DMSA与营养素联合干预组(联合组,43人).对照组不施加干预因素;营养素组给予钙250mg/d,锌10mg/d,维生素C 200mg/d,维生素B150mg/d;联合组给予二巯基丁二酸0.25g/次、钙250mg/d,锌10mg/d,维生素C 200mg/d,维生素B150mg/d.连续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结束时及结束后第8周测血铅值.结果 干预结束时,营养素组、联合组儿童血铅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有8名和24名儿童血铅值降至正常水平(100μg/L以下).干预结束至第8周时,营养素组儿童血铅水平下降趋势明显变缓,联合组则持续下降,血铅水平降至正常者分别达到12名和31名.结论 低剂量DMSA与营养素联合应用治疗儿童铅中毒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于飞;金亚平;智绪平;刘梅梅;刘少霞;许剑虹;安丽;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对体外培养的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H3-TdR掺入法观察番茄红素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同步化的细胞经番茄红素作用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cyclin D1、bcl-2、bax的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番茄红素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诱导其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使C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RT-PCR结果显示,cyclin D1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而bax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上述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番茄红素可诱导PC-3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影响cyclin D1、bcl-2、bax的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王爱红;张立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细胞色素P4501B1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2003年12月起至2004年9月止,序贯收集组织病理学确诊乳腺癌女性病例共95名,社区来源健康女性对照140名.采用问卷调查和病例查询方法收集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及患病资料;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CYP1B1第3外显子432密码子基因型(3*型突变);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突变基因型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相对危险度(OR).结果 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绝经前和绝经后人群病例和对照携带突变基因率差异也无显著性.在控制了年龄、哺乳史和未足月产史后,总病例-对照及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均未观察到CYP1B1的3*型突变杂合型(Val/Leu)及突变纯合基因型(Leu/Leu)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OR≈1,P>0.05).结论 CYP1B1的3*型突变基因型并不能增加一般人群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作者:李佳圆;杨非;曾红艳;雷放鸣;李卉;陶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河北省某县青年农民与城市农民工膳食营养状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城乡居民膳食状况和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中国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较大,贫富不均现象仍相当普遍.

    作者:马玉霞;张乐善;毛杰;Mary Jane Oakland;马小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学龄儿童体内植物源性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

    目的 确定菠菜及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在学龄儿童体内的转化效率.方法 选取某农村小学7~9岁儿童32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名,维生素A正常和缺乏者各8名,前7天每天午饭及晚饭两组分别补充氘标记菠菜5g(含2H10-β-胡萝卜素230μg)及纯品β-胡萝卜素油胶囊(含2H8-β-胡萝卜素200μg),早饭两组均服用13C10醋酸视黄醇100μg.在实验的第3、7、8、22及28天分别采集静脉血3ml,用HPLC及GC-MS测定血清中的视黄醇浓度及标记同位素的丰度,计算菠菜及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结果 β-胡萝卜素油胶囊组维生素A正常和边缘缺乏的儿童β-胡萝卜素的转化率分别为2.9:1和3.2:1(质量比);菠菜组分别为10.1∶1和10.3∶1.结论 纯品油胶囊中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明显高于菠菜;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儿童β-胡萝卜素的转化效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蕾;王茵;武洁姝;朱染枫;赵显峰;汪之顼;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毒性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类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然而,现在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毒副作用的研究发现,某些黄酮具有遗传毒性,还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可能对动物和人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黄酮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药物代谢及神经行为.本文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何雅;赵显峰;王茵;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硒对小鼠过量碘性1型脱碘酶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过量碘性甲状腺损伤的机制并寻求合适的硒干预剂量.方法 160只BALB/c小鼠分为8组:正常组、过量碘组(饮水含碘3000μg/L)和6个补硒组(饮水含碘3000μg/L,硒分别为0.1、0.2、0.3、0.4、0.5和0.75mg/L),共喂养16周.测定肝脏、肾脏和甲状腺组织1型脱碘酶(D1)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D1 mRNA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过量碘组D1活性、mRNA水平下降,而补充0.1~0.4mg/L硒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1活性、mRNA水平下降可能是过量碘性甲状腺损伤的机制之一,而补充硒应选择合适的干预剂量.

    作者:徐健;杨雪锋;郭怀兰;刘小立;候晓晖;孙秀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绿茶多酚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表现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绿茶多酚对心理应激大鼠行为、认知行为以及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T)、应激对照组(SCT)和低、中、高剂量GTPs干预应激组(SLG、SMG和SHG).采用束缚应激3周建立心理应激动物模型.通过旷场实验了解动物的自主探究行为改变,以水迷宫实验检验动物的认知行为,以避暗实验检测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分别以放免法、化学荧光法、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以及IL-6和IL-2水平.结果 各应激组动物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SMG组和SHG组血浆皮质醇与CT组相比显著升高,但较SCT组明显降低.与CT组相比,SCT组动物在旷场中的潜伏期延长,其穿格数、直立次数减少;SLG组动物的表现与SCT组相近,而SMG组和SHG组动物只出现穿格数的减少,而且,SMG组和SHG组动物的潜伏期和直立次数与SCT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避暗反应结果显示,各应激组动物的潜伏期均明显延长,而电击次数仅在SCT组和SLG组动物出现显著增加.水迷宫测试显示,与CT组比较,SCT组和SLG组动物完成水迷宫所需的时间和发生错误的次数均明显增加.另外,与SCT组相比,SMG组和SHG组动物完成水迷宫所需的时间和错误次数以及避暗反应电击次数均明显降低.各应激组动物在束缚应激后,其血浆IL-6和IL-2水平均明显升高;SCT组和SLG组动物血浆NE和DA水平显著降低,而SMG组和SHG组动物未见显著性变化.与SCT组相比,SMG组和SHG组动物血浆NE和DA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浆IL-6含量亦显著增加.结论 心理应激引起动物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行为学表现异常,而适量补充GTPs可改善心理应激机体的行为学表现,提高应激机体的自主活动和探究行为、认知功能以及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陈伟强;程义勇;赵小玲;李树田;侯玥;洪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豆异黄酮在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其对某些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大豆异黄酮已被证实具有改善更年期综合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及预防骨质疏松症等作用.本文着重综述了大豆异黄酮在缓解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臻;王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社区关怀干预研究进展

    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关怀干预研究应遵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五项基本策略,在营养与卫生服务、教育、心理情感以及经济等方面对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干预研究的评价采用参与式督导与评估的方法,鼓励儿童参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在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规模、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干预模式、儿童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徐韬;吴尊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砷

    目的 建立测定尿中砷的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度法.方法 样品经酸化消解处理,采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结果 样品基体干扰少,测定方法相关性好,相关系数为0.9998,线性范围宽0.0~100.0ng/ml,回收率为93.8%~101.6%,精密度为2.9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灵敏度高.

    作者:闫惠珍;刘俊娓;樊荣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四川部分地区阿片类药物依赖人群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三城市阿片类药物依赖人群生命质量,找出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 用SF-36量表和PSSS量表来评估阿片类药物依赖人群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同时用自编量表调查该人群的一般特征及其与药物依赖相关的因素.用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线形逐步回归等统计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阿片类药物依赖人群的生命质量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01);该人群的社会支持在PSSS量表所测的不同领域均低于对照人群(P<0.001).②单因素分析时,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吸烟、患有慢性病、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吸毒方式、共用针管、家庭成员吸毒、吸毒时间、吸毒剂量、戒毒方式及复吸次数等17种因素与研究人群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部分领域均有关系.③多因素分析后发现,对研究人群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吸毒时间、吸毒剂量、家庭外源性社会支持、全部社会支持、共用针管和收入.婚姻状况、家庭内源性社会支持、吸毒方式、患有慢性病、吸烟、家庭成员吸毒、戒毒方式及复吸次数等因素则对个别领域有影响.结论 四川地区三城市阿片类药物依赖人群生命质量较低,且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

    作者:张本;杨季云;栾荣生;张媛;何静波;涂国平;贺伟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修复基因XRCC1、XPD和XRCC3多态性与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XRCC1、XPD、XRCC3基因多态性与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关系.方法 以确诊并已脱离苯作业的80名慢性苯中毒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接苯的62名苯作业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XRCC1 C26304T(Arg194Trp)、G27466A(Arg280His)、C28152A(Arg399Gln)、C36189A(Gln632Gln)和XPD C22541A(Arg156Arg)、C23591T(Asp312Asn)、A35931C(Lys751Gln)以及XRCC3 C18067T(Thr241Met)位点的多态性,采用细胞阻滞微核试验和碱性彗星试验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DNA修复能力.结果 携带XPD 35931 AC+CC变异基因型的个体、携带XPCC3 18067 C/T变异基因型的个体均比携带相应野生基因型个体的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强.结论 XRCC3基因多态性与苯致DNA损伤修复能力存在相关性.

    作者:许建宁;杨敏;黄慧隆;王全凯;王雅文;李桂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982~2002年湖南省居民食物消费及膳食结构的变化

    目的 描述湖南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运用1982年、1992年和2002年湖南省营养调查的膳食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82~1992年阶段的变化主要是热能的摄入维持稳定,全省热量营养素来源分布基本符合平衡膳食原则.1992~2002年阶段,谷物类食物的摄入迅速减少,猪肉和油脂类的摄入量迅速增加.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城市居民膳食失衡加重.结论 20年来,湖南省城乡居民膳食质量有很大提高,动物性食物及油脂类的摄入量增加明显.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城市居民膳食失衡的现象严重.

    作者:林敏;金东辉;周益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网络成瘾高中生的家庭环境调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产生深刻影响,导致许多人无节制的使用网络,严重影响了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作者:杨明;程绍珍;张东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补充乳酸亚铁方法对大鼠骨髓可染色铁的影响

    目的 比较4种方法补充乳酸亚铁对大鼠骨髓可染色铁的影响.方法 刚断乳的雌性Wistar大鼠,用铁缺乏饲料喂养至血红蛋白低于100g/L.选择50只大鼠,按血红蛋白含量和体重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铁缺乏对照组、每日小剂量补铁组、每周一次小剂量补铁组、每日大剂量补铁组、每周一次大剂量补铁组.补充期12周.实验结束时,取股骨骨髓,涂片染色,观察骨髓细胞内外可染色铁的状况.结果 补充组大鼠骨髓细胞内外可染色铁含量显著高于铁缺乏对照组(P<0.05),每日大剂量补充组大鼠骨髓细胞内外可染色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补充组(P<0.05).结论 4种补充方式大鼠的铁营养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

    作者:杨青俊;赖建强;赵显峰;孟晶;徐青梅;荫士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卫生研究杂志

卫生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