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夫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活血愈疡汤联合潘妥洛克、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PU)和抗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健脾活血愈疡汤联合潘妥洛克、法莫替丁治疗,对照组49例予潘妥洛克、法莫替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活血愈疡汤联合潘妥洛克、法莫替丁治疗PU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黄明河;陈晓蓉;刘冬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对确诊的41例B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BE患者表现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及有反流性食管炎镜下表现者分别占75.61%、65.85%、58.54%和85.37%,伴胆汁反流者10例(24.40%),伴食管裂孔疝6例(14.63%),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14例(34.15%).[结论]BE多见于老年人,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胆汁反流在BE的发病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Hp感染与BE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SA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西药加中药清胰汤,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腹泻开始时间及次数、腹部体征、症状改善情况与住院时间、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7例死亡,对照组6例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可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腹泻时间越早,预后越好.
作者:吴晓英;王峥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药艾迪注射液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HCC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均接受超选择性TACE术.治疗组给予艾迪注射液100 ml加0.9%氯化钠500 ml静脉滴注(静滴),d1~d21;静滴同时进行肝动脉介入治疗,药物为As<,2> O<,3>注射液10 mg;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1 000 mg,顺铂50~70 mg,阿霉素40~50 mg,丝裂霉素8~16 mg),经导管向供血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随后用明胶海绵(GS)或聚乙烯醇(PVA)微球栓塞该动脉.2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0例中,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SD)8例,恶化(PD)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0.0%,甲胎蛋白(AFP)下降率为80.0%,肿瘤缩小率为77.5%,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对照组40例中,CR 6例,PR 10例,SD 10例,PD 10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40.0%,AFP下降率为37.5%,肿瘤缩小率为55.0%,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2组中度以上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5%和35.0%.[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As<,2>O<,3>行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HCC的方法.
作者:叶惠珍;高新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薏苡利浊清毒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用薏苡利浊清毒方联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对照1组用三联杀菌药物1周后单独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对照2组单纯服用薏苡利浊清毒方,2次/d,均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胃镜、Hp根除率、证侯疗效等,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DU愈合率均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作用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薏苡利浊清毒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Hp相关性DU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志坤;刘启泉;靳凌瑜;王维;苏芳;张晓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急诊胃镜检查尽早明确出血部位、原因,同时行胃镜下止血是治疗的关键,但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往往胃内有活动性出血或存有大量积血、血凝块、食物残渣,单凭胃镜吸引难以吸引干净,致使内镜视野不清,无法找到出血病灶,难以有效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近年,笔者采取自制改良胃管与胃镜形成的简易双通道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平;江军;鲍升学;马晓燕;綦利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焦虑、抑郁等情志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情志因素与FD发病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总结其规律.[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120例FD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症状、焦虑、抑郁积分与中医证型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FD患者中,证属脾胃虚弱者多伴发抑郁障碍,肝胃不和者多伴发焦虑障碍;FD患者抑郁程度与食欲不振等症状相关性显著,焦虑症状与餐后饱胀不适等相关性显著;FD患者肝胃不和者比脾胃虚弱者临床症状相对更明显.[结论]FD患者抑郁积分、焦虑积分和症状积分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姚李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内60例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伤型30例(50.0%),胆汁瘀积型18例(30.0%),混合型12例(20.0%).均有明确的服用药物史,且发生时间多在服药后2~4周.以中药、中成药、抗生素、抗甲状腺药、抗结核药常见.临床症状以上腹不适、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为主,肝功能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升高.经停药,给予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糖皮质激素治疗,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肝损害的发生.一旦发生了肝损害,要给予积极有效治疗.
作者:唐源淋;雷姗;崔生达;朱微;陈村龙;蓝琳;刘思德;肖冰;智发朝;张亚历;姜泊;程天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溃疡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溃疡散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分别为91.7%、6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分别为8.3%、31.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15.0%(P>0.05).[结论]溃疡散联合三联疗法治疗PU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玲夫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瘀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腺苷蛋氨酸冻干粉针剂1 00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mg加入10%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采用苦黄注射液30 ml加入10%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g加入10%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肝功能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优于对照组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瘀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陈翠玲;张金付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髓样分化蛋白-2(MD-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二者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低剂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预防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用不同剂量的中药和阳性对照药灌胃治疗,12周后全部处死.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组织核转录因子-кB(NF-кB)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肝组织MD-2和iNOSmRNA的表达.[结果]12周时,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NF-кB表达较模型组下调;肝组织MD-2mRNA(0.132±0.058)和iNOS mRNA(0.164±0.061)表达较模型组(0.795±0.294和1.029±0.388)减弱(均P<0.01).[结论]大鼠NASH形成后,肝组织MD-2和iNOS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二者参与了NASH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有关.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可以通过减轻内毒素性肝损伤下调NASH大鼠肝组织MD-2和iNOSmRNA的表达.
作者:高原;周蕾;姜妙娜;贾玉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正肝方小剂量、正肝方大剂量组各30只、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剂(0.6、0.3 g/ml)按10 ml/kg分别灌胃;模型组用无菌蒸馏水按10 ml/kg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Cyclin D1、CDK4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Cyclin D1、CDK4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LI)和表达强度(PU)高,Cyclin D1、CDK4 mRNA表达水平也高(P<0.01).正肝方能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Cyclin D1、CDK4蛋白和mRNA的异常高表达(P<0.01或<0.05),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正肝方能通过下调Cyclin D1、CDK4异常表达,改善细胞周期G1~S期调控点失控,从而减缓肝细胞异常增生.
作者:杨大国;邓欣;吴其恺;汪多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乌梅丸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加醋酸复合法制备大鼠UC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6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IL-8、IL-1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8的阳性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则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13的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乌梅丸各剂量组、SASP组则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IL-8、IL-13参与了UC的发生.乌梅丸可能是通过下调IL-8,上调IL-13达到治疗UC的目的.
作者:余欣;邱明义;刘建军;陶春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清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粪便常见需氧菌群和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кB(NF-кB)p65激活的影响,探讨清肠汤治疗大鼠实验性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硫酸葡聚糖钠加乙酸复合方法制作UC大鼠模型,分别给予柳氮磺胺嘧啶(SASP)和中药清肠汤治疗,通过肠道菌群培养分析观察治疗后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肠组织中TLR4与NF-кB p65的表达,对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的特征变化与肠组织TLR4、NF-кB p65的表达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造模后大鼠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各中药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大鼠肠道内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大鼠肠组织中TLR4与NF-кB p65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大鼠肠组织中的TLR4和NF-кB阳性细胞数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1),TLR4、NF-кB阳性细胞数与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的含量存在相关性(均P<0.01).[结论]清肠汤对UC模型大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并可由此抑制肠组织TLR4、NF-кB p65的激活,这可能是清肠汤治疗大鼠实验性UC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鹤;叶松;周毅;赵易平;苏国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参芪饮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化生(IM)患者胃黏膜萎缩、IM程度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芪饮对CAG伴IM的逆转作用.[方法]经电子胃镜检查病理确诊,以脾胃虚弱证为主症,≥45岁的CAG伴IM患者186例,随机分为3组各62例,治疗1年,治疗前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判定胃黏膜萎缩程度、IM程度;S-P法检测Caspase-3抗体.[结果]治疗前186例患者胃黏膜萎缩、IM、Caspase-3蛋白表达平均积分分别为:2.46±0.68、2.47±0.44、4.38±0.70.治疗后3组萎缩程度积分、IM积分、Caspase-3蛋白表达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0.01).治疗前后萎缩程度积分:参芪饮组与叶酸组、对症组比较P>0.05、<0.01;IM程度积分和Caspase-3表达积分:参芪饮组与叶酸组、对症组比较P<0.05、<0.01.[结论]参芪饮能够减轻脾胃虚弱证为主症的CAG伴IM胃黏膜萎缩和IM程度,能够上调胃黏膜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且优于叶酸.
作者:刘守亮;苏锐;张莉;倪建峰;郭晓玲;田毅萍;许多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型三联疗法(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维B<,6>)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6例Hp阳性P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予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维B<,6>,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均按药物推荐剂量使用,连续服用2周.观察2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2.89%,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3.75%、81.58%,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25%、80.26%,Hp根除率分别为95.00%、85.5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13.16%;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维B<,6>的改良型三联疗法抗Hp感染相关性PU,具有溃疡愈合迅速、Hp清除率和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微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王百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近年来,笔者喜用柴芩升降散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由肝胆郁热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效如桴鼓.兹举数例,以飧读者.
作者:徐耀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以无过量饮酒史(酒精摄入量<20 g/d)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弥散性小叶轻度炎症和(或)肝中央静脉、肝窦周围胶原沉积等为临床病理特点的慢性肝脏疾病[1].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
作者:徐超;杨少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芪参清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的疗效.[方法]59例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芪参清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29例以拉米夫定治疗,疗程5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载量、乙肝标志物、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52周的治疗,治疗组中93.33%的患者HBV转阴,对照组为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HBeAg阴转率分别为46.67%、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3.33%、1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96.66%和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清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 HBeAg阳性能提高抗病毒应答,其疗效优于单纯拉米夫定治疗.
作者:万凌峰;高加齐;赵红兵;骆家富;邵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轮状病毒(RV)肠炎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秋冬季.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重者可因此而死亡.目前尚无特异的抗病毒治疗[1,2].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腹泻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卜予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