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评价

王国芳;胡绍源;袁飞;杨金芝;李小英

关键词:女性性服务者, 预防艾滋病, 性病, 行为干预, 敏感人群, 健康教育
摘要:随着艾滋病/性病(AIDS/STD)的流行,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当务之急[1].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匿名填问卷的方式,对四川省南充市社区内的361名静脉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静脉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他们中存在着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交途径传播或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双重危险,56.7%的调查者在近6个月有共用注射器的行为,33.3%~52.8%的静脉吸毒者在进行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时从未使用过安全套;自愿到医疗机构寻求HIV抗体检测只占44.6%.结论 针对静脉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提供一次性的清洁针具,开展百分之百安全套推广以及自愿咨询检测应是该人群干预重点.

    作者:潘池梅;彭鸿斌;黄涛;冯俊林;冯耀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工频磁场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影响

    工频磁场(50~60 Hz)作为一种污染源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并与人群癌症的发生率存在关联[1],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作者:张莹;李伯勤;董娟;辛华;朱传菊;逯素梅;刘鲁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评价

    随着艾滋病/性病(AIDS/STD)的流行,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当务之急[1].

    作者:王国芳;胡绍源;袁飞;杨金芝;李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缺血脑性卒中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话、信访等方式随访,改良兰金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为结局指标,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67例缺血脑性卒中病例中,不符合纳入标准129例,资料不全者3例,失访8例,失访率为5.8%.终纳入分析130例,其中预后良好者81例(62.3%),预后不良者49例(3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与下列因素有关:高龄,OR=4.35;95%CI=1.17~16.22;有脑卒中史,OR=4.21,95%CI=1.03~17.22;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高评分,OR=2.18,95%CI=1.65~2.88.结论 脑卒中短期内的不良预后与高龄、有脑卒中史、高NIHSS评分有关.

    作者:栗文彬;刘学东;王波;吕亚丽;苏海霞;吴中亮;徐德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河南省确山县艾滋病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为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根据国家艾滋病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河南省确山县 2005年1月开设艾滋病门诊和热线咨询电话,以此为窗口向社会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指导正确求医行为,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作者:李胜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宣传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AIDS)项目宣传干顶效果.方法 调查分析各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重点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状况.结果 通过项目执行,项目地区中学生、城乡居民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PLWHA)和女性性服务者(FSW)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4年底的13.25%,23.4%,45.82%和13.84A%分别上升到2006年底的45.70%,44.91%,69.39%和48.00%(P<0.001).PLWHA的安全套使用率从2004年的39.8%上升到2006年的82.90%,FSW的安全套使用率维持在75%以上水平.结论 通过项目的推动,项目地区各人群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重点人群的行为得到改变;但在很高的服务覆盖下,各人群仍有50%以上的人不了解艾滋病经性传播知识,重点人群安全套的使用率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针对人群特点调整宣传干预方法及策略以提高效果.

    作者:陈仲丹;胡军;杨北方;刘继平;朱晓泉;成刚;张治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动物源传染病防制的部门合作机制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动物源传染病发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新发的30多种传染病中有相当部分属于动物源传染病[1],如禽流感、SARS、疯牛病、脘毒体病、埃博拉出血热、莱姆病等.

    作者:常宪平;单广良;王卉呈;肖涣波;黄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煤矿工人性病及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木城涧煤矿工人,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 共调查389人,性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1.49%,其知晓率高低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自本市或外地密切相关;对艾滋病患者持正确态度的占90.2%,有婚外性行为的占5.8%,安全套使用率占33.51%.结论 煤矿工人性病、艾滋病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但防范意识尚欠缺,应深入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人群的性观念发生了改变,对婚外性行为持宽容态度;应加大安全套使用的推广力度.

    作者:闫玉香;吕明月;李淑芳;庄国良;张延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波辐照致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与JAKs磷酸化

    目的 探讨微波辐照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途径(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家族(JAKs)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与小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90 mw/cm2的微波一次辐照大鼠20 min,在辐照后不同时相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同工凝聚素(GSA-IB4)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r blot方法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上游分子JAKs在海马脑区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微波辐照后3 h和24 h大鼠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GSA-IB4表达明显增高:Jak1、Jak2、Jak3蛋白磷酸化水平在微波辐照后都有所升高,Jakl于辐照后即刻开始升高,12 h达到峰值,而Jak2磷酸化水平在辐照后即刻就达到峰值,并且24 h内都维持在较高水平,Jak3仅在辐照后3 h以内明显升高,72 h后所有Jak家族成员蛋白磷酸化水平恢复至正常.结论 微波辐照可明显诱导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活化,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Jak1,Jak2,Jak3磷酸化水平出现不同形式的升高,表现为差别激活,3条SAK/STAT信号通路在微波辐照致小胶质细咆活化过程可能具有不同作用.

    作者:杨学森;陈纯海;郝玉通;余争平;张广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辽阳市从业人员痢疾杆菌及菌型分布调查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直接面向服务群体,他们的健康与否关系着受服务对象的健康.由于从业人员携带病菌造成的疾病暴发和流行时有发生.

    作者:张立伟;高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舟山市1997~2007年艾滋病监测分析

    浙江省舟山市自1997年开始开展艾滋病(AIDS)监测,并从出国劳务输出渔民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2007年10月共发现1212例感染者.现将舟山市1997年以来的艾滋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胜林;董宏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江苏省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选择江苏省5所大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 221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男生高于女生(P<0.05);低年级学生高于中高年级学生(P<0.05);医科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艺术类学生低于其他专业学生(P<0.05).86.8%的大学生认为平时接触到的艾滋病、性病知识一般、不充足和很不充足;92,1%的大学生希望了解相关知识.结论 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加强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对防控艾滋病有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

    作者:杨国平;王湘苏;黄明豪;张永清;李小宁;卫平民;刘志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叶酸对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增殖蛋白表达影响

    目的 研究叶酸对胎鼠大脑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孕14~16 d SD胎鼠,进行NSCs原代培养.将NSCs分为4组:对照组、叶酸缺乏组、叶酸低剂量组、叶酸高剂量组.收集培养6 d的细胞,采用5-溴脱氧尿苷(BrdU)掺入法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检测NSCs的增殖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胎鼠增殖期NSCs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的表达含量.结果 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BrdU+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占总细胞(70.5±2.7),(78.8±6.9)%与对照组(64.2±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ERK1蛋白的表达(0.407±0.018),(0.443±0.019)与对照组(0.388±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ERK2蛋白的表达(0.547±0.044),(0.563±0.041)与对照组(0.507±0.0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能够促进胎鼠NSCs的增值,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调节NSCs的增殖.

    作者:王广雷;黄国伟;张绪梅;丛革新;姬长珍;田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食品中蛋白质纳氏剂法快速测定

    目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蛋白质自动分析仪[1],近红外自动测定仪[2],紫外分光光度法[3]以及凯氏定氮法[4]等.

    作者:彭科怀;廖应萍;赵年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学生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态度分析

    目的 探讨家长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歧视的原因,为采取反歧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黑龙江、北京、河南3个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家长共58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地区、身份和文化程度的家长,子女性别及年级不同的家长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态度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权利和政策得分以及艾滋病与道德关系认识得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父亲比较,母亲的态度更趋于负向;不同意艾滋病与道德有关、非传播途径得分、受教育权得分、隐私权得分和政策得分高的家长态度更倾向于正向.结论 学生家长缺乏艾滋病知识,将艾滋病与行为道德联系起来,对权利和政策认识不足以及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欲是产生恐惧和歧视的原因.

    作者:丁素琴;马迎华;王超;娄晓民;宋长安;鞠波;董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乡镇卫生院院长胜任特征模型建立与评价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竞争力,需要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

    作者:王丽丹;江启成;陶意传;张冬梅;汪时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男男性接触者社会网络与艾滋病高危行为关系

    目的 探讨年轻男男性接触者(MSM)社会网络与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关系,为开展社会网络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应答者驱动方法在安徽合肥市招募研究对象,共有193名符合条件的男男性接触者接受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近6个月性伴数、性行为,个体核心社会网络等.结果 在个体近6个月肛交性伴数≥2个的预测模型中,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女性成员达到半数及以上,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是核心网络成员均为男性的0.174倍(95%CI=0.043~0.705),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大学及以上文化达到及超过半数者,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是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未达到半数者的0.472倍(95%CI=0.236~0.947).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全都支持调查对象的性取向,报告肛交性伴数≥2个的危险性为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不全支持者的2.141倍(95%CI=1.128~4.065);在个体近6个月无保护肛交(UAI)预测模型中,若核心社会网络成员均知道调查对象性取向、调查对象与核心社会网络成员间无性关系,报告UAI的危险性分别是调查对象性取向在其核心社会网络成员不全公开者的1.955倍(95%CI=1.071~3.716)、调查对象与核心社会网络成员间有性关系者的0.239倍(95%CI=0.126~0.454).结论 社会网络是艾滋病危险行为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网络是当前遏制艾滋病在MSM人群中扩散的重要资源和途径.

    作者:朱军礼;张洪波;郑迎军;Kyung-Hee Choi;朱义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及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为了解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日常防护措施落实以及对职业暴露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湖北省大冶市艾滋病性病防治所于2006年对全市乡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知识与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

    作者:汪婷梅;黄运珠;叶晟;黄成月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细胞介素-8与子宫内膜异位关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简称内异症)的表达及在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 将内异症患者按修订后的美国生殖协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R-AFS)进行分期,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腹腔液中IL-8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IL-8 mRNA水平,以log互补DNA/log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log cDNA/log GAPDH)代表其mRNA水平.结果 内异症患者与对照组腹腔液中IL-8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37±8.23),(12.32±4.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异症增生期和分泌期内膜组织IL-8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011±0.2689,1.1239±0.2738,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作为自分泌生长因子和正反馈因子,直接促进内膜基质细胞生长,在内异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琳;高克发;王平平;陈燕;王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层次分析法在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中应用

    目的 确立性服务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和完善对艾滋病干预项目不同地区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Delphi法由专家对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应用层次分析形成判断矩阵,从而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权重终确定,并且结果满足逻辑一致性的要求.结论 层次分析法用于艾滋病健康教育评价简单、科学、可行.

    作者:方鹏骞;李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