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进
为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本文对8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与53例健康人以及恶性肿瘤血瘀型与气血两虚型之间血液粘度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传芳;黄召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健胃安中方是根据隗继武教授多年治疗湿热胃痛的临床经验配制而成,具有清热化湿、健胃安中之功,临床疗效确切,为深入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观察了该方对脾胃湿热大鼠胃粘膜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于1993年4月~2000年10月,以藻草软肝灵胶囊为治疗组,乙肝养阴活血冲剂为对照组,观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按门诊和住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
作者:姜国峰;杨春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UC)的作用及其对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成高、中、低剂量清肠栓组、SASP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动物分别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连续用药2周后取结肠组织,采用改良的G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NO、NOS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其他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尤其以清肠栓高剂量组的增高为明显.结论:TNBS急性损伤使结肠组织的NO、NOS活性发生改变,可能是UC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复方清肠栓具有调控NO及NOS活性的作用,是有效治疗UC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郑红斌;胡鸿毅;马贵同;陈同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确切病因、病机尚不明了,目前多认为与精神因素、食物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药物肠道菌群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造成全身多脏器、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1,2]。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认为,IBS是以肝气(阳)虚为特征而致脾胃功能的紊乱。为了更进一步探明IBS的中医发病机制,我们对85例IBS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保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7年以来,笔者共收治慢性乙型肝炎68例,采用谷胱甘肽(商品名泰特,TAD),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慎安;张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乐胃煎对大鼠胃癌前病变(GPL)胃粘膜异型性的影响.方法:100 g/L甲基硝基亚硝基胍饮用液自由饮用24周,建立大鼠GPL模型.应用乐胃煎治疗12周后处死,运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胃粘膜结构异型指数(ISA)、腺体形状指数(IGF)、体外周形状因子(GSF)及核腺比值指数(ING)变化.结果:乐胃煎组大鼠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维甲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乐胃煎组大鼠上述各形态参数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维甲酸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乐胃煎对GSF、IGF的改善优于维甲酸(P<0.01).结论:乐胃煎能有效改善GPL大鼠胃粘膜的异型性,从而阻断胃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王松坡;蔡淦;窦丹波;林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难治病.1978年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自由基(free radical,FR)在胃肠道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是胃粘膜的攻击因子之一[1].中药建中复萎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了进一步观察其抗FR损伤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作者:黄妙珍;郁加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胰岛素抵抗(IR)是亚细胞、细胞、组织或机体的一种病理状态,本意指需超过正常量的胰岛素始能在胰岛素的效应器官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现泛指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及清除葡萄糖作用减低,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是诸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1].近年来,中医药对IR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智明;李道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规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补液、抗感染和对症处理.1992年11月~2000年2月,我们对常规治疗效果欠佳以及自愿服用中药的患儿,应用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平;张恩荣;房玉芝;齐丽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为主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HC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采用HCPT加5-氟尿嘧啶(5-FU)加CF联合治疗方案治疗中晚期HCC 36例(治疗组),并与单纯5-FU加CF治疗HCC13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为72.2%(22/36),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平均生存期为7.4个月.对照组有效率61.5%(8/13),平均生存期为5.8个月.结论:以HCPT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HCC,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星;杨坤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水平和门脉压力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RIA)法及B超测定3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HA、Ⅳ-C、LN水平及门脉内径(Dpv).结果:血清HA、LN水平和Dpv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P<0.01)、0.5(P<0.01);血清Ⅳ-C水平和Dpv无相关,r=0.2(P>0.05).结论:血清HA、LN水平可作为测定门脉压力的指标.
作者:燕忠生;沈吉云;李恒谋;孟庆常;陈瑜;肖良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2型糖尿病(NIDDM)是常见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为探索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笔者自1990年1月~1999年12月,运用健脾生津清热活血法选药组方,治疗2型糖尿病50例,报告如下.
作者:章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临床实践提示针灸对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效应,不少研究[1]表明针灸是预防应激性胃溃疡的有效途径.本实验通过建立豚鼠应激性溃疡模型,探讨胃电(EGA)与胃粘膜病理变化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EGA在生理状态、造模后、防治后三种状态下的变化规律,为针灸临床提供辨证论治的客观指标.
作者:赵利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常见病.近5年来,我科采用针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0例,同时设立了对照组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所选的80例住院患者,均符合胃、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4~62岁,平均(35.5±11.3)岁;病程0.5~20年,平均(6.4±2.8)年;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复合型溃疡5例;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者44例,弱阳性者4例,阳性者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34.4±12.4)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6.5±3.0)年;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3例,复合型溃疡7例;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者25例,弱阳性者3例,阳性者2例.
作者:吴绪荣;曾振秀;李家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难治消化道疾病之一,其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M)和(或)不典型增生(ATP)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目前尚缺乏疗效满意药物.我们以通降化浊、解毒和络立法,应用中药增生消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林;扈国杰;蔡春江;李佃贵;李振彬;李俊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认为与胃运动功能障碍有关.笔者在临床中自拟和胃消痞丸治疗FD 58例,取得了明显疗效,并同期与吗丁啉治疗30例FD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蕾;许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癌因性疲乏作为癌症恶病质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表现,近期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重视[1,2].本文收集1994年12月~1998年12月,用康莱特注射液配合胃肠外营养治疗癌症恶病质患者的癌因性疲乏36例,并与42例应用胃肠外营养支持姑息性治疗患者进行了对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0年9月~2000年9月笔者采用自拟方胃肠动力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与吗丁啉对照组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病例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8±8.1)岁;病程1个月~21年,平均(5.7±6.2)年.
作者:涂自斌;宋恩峰;徐世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清香散对大鼠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血清NO变化水平,并对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香散预防组、清香散治疗组NO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湿热模型组与清香散预防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清香散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清香散预防组与湿热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清香散治疗组显著高于湿热模型组;清香散治疗组显著高于清香散预防组.结论:湿热证模型大鼠NO含量明显降低,清香散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NO含量.
作者:刘德传;吴仕九;佟丽;陈育尧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