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徐之德;李艳冬;赵洪涛;尹常健
笔者对40例肝功能严重受损的吸毒者用逍遥丸配合肌苷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自忠;钟德桥;李长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胃脘痛是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临床上以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胃肠痉挛等疾病。笔者自1986~1997年采用针刺胃俞穴治疗胃脘痛38例,用三九胃泰对照治疗3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中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4~1998年期间,笔者以中医辨证方法为主治疗156例肝硬化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后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甘草酸二铵7 mg/100 g体重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4周,并以γ干扰素为对照药物。观察大鼠体重、肝脾重量等一般情况;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丽春红胶原染色,分级分期观察肝组织的炎性坏死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检测血清肝功能变化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间隔形成,肝小叶与肝窦内胶原增生沉积明显;脾脏明显增大;血清ALT活性升高,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上升。甘草酸二铵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减轻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沉积,降低血清ALT活性。与γ干扰素比较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甘草酸二铵有良好的抗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减轻肝脏炎症,抑制肝脏羟脯氨酸与胶原生成有关。
作者:王臻楠;赵长青;李风华;杨彦芳;刘成海;胡义扬;刘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为寻高效、价廉、无副作用,能降低化疗严重消化道反应的中药。方法:对80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复方半夏口服液的止吐效果。并进行初步的动物实验。结果:复方半夏口服液止吐有效率为94.6%,稍高于西药灭吐灵组85.0%,在食欲及预后方面亦优于灭吐灵。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复方半夏口服液对中枢性呕吐和外周性呕吐均有明显镇吐作用。结论:复方半夏口服液是一镇吐效果较佳的方剂。
作者:钱亚铃;敖明章;熊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腹泻标本致病菌培养选用SS培养基,其作用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及大多数肠杆菌科的细菌生长,有利于肠杆菌科的致病菌生长。工作中发现,此培养基对致病菌易发生漏检,因此,本文选用5种肠道培养基对3株已知细菌定量培养,旨在选出佳培养方法,提高致病菌检出率。
作者:刘丹英;刘丹;沈建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笔者采取疏肝健脾,行气和胃的法则,自拟消化Ⅱ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12例,并用西药对照治疗80例,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兰芳;喻清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柴胡桂枝汤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冰醋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灌服柴胡桂枝汤、西咪替丁、生理盐水。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粘液组织化学染色对大鼠愈合性胃溃疡再生粘膜进行定量观察。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胃粘膜NO含量。结果:柴胡桂枝汤组和西咪替丁组再生粘膜厚度、粘液指数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粘膜肌层缺损宽度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NO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0.05);柴胡桂枝汤组粘液指数及NO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0.05)。结论:柴胡桂枝汤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是临床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梅武轩;邓兰琼;崔世高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炎消、维酶素对胃癌前病变治疗前、后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炎消治疗后(25例)细胞凋亡指数从10.1±9.1升至19.3±16.4(P<0.05)。维酶素组(15例)细胞凋亡指数无明显改变(P>0.05)。胃炎消能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从52%下降至28%(P<0.05);维酶素对此无影响。胃炎消和维酶素对P53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胃炎消可明显抑制Bcl-2蛋白表达,并可诱导胃癌前病变细胞凋亡。
作者:唐纯志;劳绍贤;胡玲;匡忠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降低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毒副作用的疗效。方法:75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单纯EA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30例及EAP化疗并参麦液组45例,化疗前及化疗后每周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观察胃肠道反应并进行Karnfsky评分。结果:化疗并参麦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程度,心电图异常情况及胃肠道副作用明显低于化疗对照组(P<0.01),而Karnofsky评分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减轻和预防EAP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所产生的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及消化道反应,从而提高患者对化疗毒副作用的耐受性及化疗期间生活质量。
作者:陶凯雄;陈道达;王国斌;芦晓明;白植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反流性食管炎(RE)近年发病有增高的趋势,我们从1994年1月~1998年5月应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海波;李栓德;杨来启;宋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顽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用常规促胃肠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制酸剂或辨证施治中药治疗1个月以上无效,或病症1年内反复发作3次以上,临床治疗棘手的FD[1]。笔者从1998年3月~1999年3月,用自拟疏肝通降汤配合西药黛安神,从身心两方面调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戈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干地黄对胃粘膜的快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干地黄抗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分别提前120、30、15和1 min胃饲干地黄煎剂6 g/kg,均显著抑制大鼠胃粘膜损伤,抑制率依次为57.1%、89.3%、95.9%和76.4%;②提前1 min胃饲干地黄提取物A 6g/kg,对胃粘膜损伤的抑制率为74.7%;③分别用100、400和800 g/L的辣椒煎剂预处理大鼠,提取物A的胃粘膜保护作用随着辣椒煎剂浓度的增大明显减弱直至消失。结论:干地黄对胃粘膜有快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胃粘膜内辣椒辣素敏感神经元的传入冲动增多有关。
作者:王竹立;李林;叶美红;赖晓嵘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慢性肝病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血虚现象,出现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眩晕失眠,记忆力下降,肌肤干燥,毛发不荣,夜盲,唇淡舌淡等症。为研究肝病血虚的机制,我们对比观察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及血清EPO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雪飞;张长法;邱蔚蔚;杜斌;施斌斌;周明伟;常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艾灸治疗肿瘤已有报道,但其抗肿瘤机制的实验研究报道极少[1],为了揭示艾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我们采用人结肠高分化腺癌SW-480细胞株的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对艾灸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作了初步研究,旨在为艾灸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饶本强;张胜本;张连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有关细胞因子与血瘀证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本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与肝病血瘀证的关系。
作者:程鹏;徐之德;李艳冬;赵洪涛;尹常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系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急性化学性炎症,近3年来笔者采用静脉点滴穿琥宁粉针剂结合内服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贾春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反酸、呃逆或胸骨后疼痛等症候。笔者1997年5月~1999年5月用五白合剂治疗50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尔济;许祥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结肠运动障碍导致慢传输型便秘的直接原因。本科应用活血通便汤治疗20例,观察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胃肠道激素-胆囊收缩素和胃泌素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缓解率,以进一步了解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传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自拟健脾益气、补肾扶正方,治疗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吴其恺;聂广;王植芳;杨大国;王松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