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郑茂斌;梁毅;谭家昌
临床上发生足下垂表现常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影像学表现腰椎间盘膨隆于椎管内的影像,极易被诊断为椎间盘膨出或轻度突出,从而导致误诊误治.我科曾收治1例左足下垂半年的病例,经手术证实为腓骨小头处节段性的腓总神经炎,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9岁,6个月前左小腿外侧曾有不在意地碰撞,经贴膏药、抹红花油等处理,局部不适消失.左小腿外侧逐渐出现轻度麻木,走路不利落,渐渐不能抬足.腰椎CT及MRI片所见:L4、5椎间盘轻度膨隆,按腰椎间盘症保守治疗,不见任何疗效.体检:一般情况佳,营养状态中等,心肺听诊,腹部B超未见异常,左下肢直腿抬高90°,左小腿中段直径较右侧细3.5 cm,胫前肌、拇趾长短肌,腓骨长短肌肌力0级,小腿三头肌、胫后肌肌力Ⅳ级,足背外侧明显麻木.膝反射、跟腱反射无明显减弱,左腓骨小头外后侧Tinel's征(+),左小腿神经肌电图所示,腓总神经传导受损.诊断:左小腿腓总神经卡压征.
作者:陈睿;宋恒平;倪凤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ACL)残端解剖重建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2月共收治4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4~5股股薄、半腱肌腱单束重建ACL;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拴桩加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4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平均10周活动度恢复至90°;术后4个月活动度恢复大于120°,伸直0°.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23.6分改善至91.3分.40例患者复查Lachman试验(-),中立位及内外旋位ADT(-),轴移试验(-);3例患者复查ADT(+),前移小于5 mm.复查X线片显示骨隧道愈合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解剖重建更有利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恢复;有效保留韧带残端重建,有利于促进重建韧带的再血管化.保留残端影响定位点的观察,对技术要求较高;否则得不偿失.早期随访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辉;沈建平;邹宏;殷勇;谢成;杨帆;冯国滨;弋石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尺骨撞击综合征使用尺骨缩短截骨、骨栓植骨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5例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使用尺骨缩短截骨、骨栓植骨术,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采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判断治疗效果: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 使用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疗效肯定,利于缓解腕部尺侧疼痛、手部握力下降、腕部屈伸及旋转活动受限等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道军;张彩凤;陈夫圆;陈皓;彭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三踝骨折是所有踝关节骨折的类型中较为复杂的一种,其又被称为Cotton骨折[1].在人的踝关节中,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距骨以上的关节面和胫腓骨以下的关节面一起组成,踝关节是人体全身中大负重的屈伸性关节.三组主要的韧带围绕在踝关节周围,彼此间紧密连接.三踝骨折发生的时候,其周围的关节韧带经常会损伤,这个时候应该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否则可能会造成骨折的不愈合后果,产生创伤性的关节炎,或者愈合畸形等.通常是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治疗是坚持骨折的解剖复位和修复损伤的韧带作为治疗的原则[2],其临床效果根据不同的研究,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来说,疗效显著.因此,本文对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三踝骨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临床上的新进展.
作者:朱震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2枚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腕舟骨骨折采用双空心螺钉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选择掌侧入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评估腕部疼痛、腕关节活动度、手部握力及骨折愈合情况,并用Krimmer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治愈率为100%.愈合时间为4~9周,平均6周.11例活动度与健侧相同,无疼痛等不适感觉.2例桡偏和掌屈欠5°~10°,腕关节掌屈时感轻度疼痛,无其他并发症.按Krimmer评分法评估总体疗效:优11例,良2例.结论 采用双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杨军;金冬泉;周凯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成骨方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备脂肪细胞条件培养基(FCCM)培养3T3-E1,设常规培养液为对照培养基组(CM).分别在培养7、14 d后行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检测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one gamma-carboxyglutamic-acid-containing protein,BGP),并在第14天时行ALP活性检测、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 FCCM组较对照组的3T3-E1的Runx2、ALP、BGP基因下调;同时Runx2、ALP、BGP蛋白水平下调;且FCCM组较对照组ALP活性降低,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均为FCCM组为阴性,对照组阳性.结论 FCCM可下调成骨前体细胞成骨方向分化能力.
作者:杜宇;郭风劲;徐飞;宫晨;叶亚平;董永辉;许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其中42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其病情均得到有效康复.术后42例通过7~28个月的随访,治疗的优良率为90%,其中6例有并发症的发生,后经过有效处理和治疗,其病情得到好转.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而言,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疗效令人满意,通过人工关节置换的良好应用,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缩短,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孙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A2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9月~2011年3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23-A2型桡骨远端骨折共18例,术后随访,在随访中根据改良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系统标准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 18例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9.0~13.0周,平均11.3周.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3.0~42.0个月,平均24.6个月,在终的随访中根据改良Gartland和Werley功能评分系统评分0~2分10例,3~8分8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对于年少的儿童桡骨远端A2型骨折患者,采用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吴静;杨傲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慢性外踝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2012 年2月,对15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合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患者年龄17.0~59.0 岁,平均31.5 岁,术前病程5.0~37.0个月,平均13.0个月.所有患者既往均有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史,术前影像学提示分别不同程度合并有关节滑膜增生、骨赘,前、后踝撞击症,关节软骨损伤等.手术先行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外踝下弧形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副韧带.结果 13例得到随访,患者术后随访3.0~25.0个月,平均13.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术前43~71 分,平均(50.2±2.5)分;术后79~93 分,平均(86.9±4.1)分.且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杨宜;舒世琼;鲍同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采取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21例,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15.0~25.0个月,平均19.8个月,其中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随访期间未发现股骨颈缩短、股骨颈旋转及脱钉现象.结论 空心钉锁定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且能有效避免空心钉脱出,防止粉碎性骨折断端松动、出现股骨颈短缩,有效防止术后股骨颈旋转.
作者:王万垠;湛梅圣;王浩;冯硝刚;高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在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应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进行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时间,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程顺利,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Lysholm评分,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92.31%.结论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显露膝关节后方结构创伤小、安全有效,能较快恢复良好的膝关节功能.
作者:史明;郑茂斌;梁毅;谭家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关节软骨缺损在临床很常见,由于血液供应差及创伤应答反应的未分化细胞群相对缺乏,软骨缺损很难自行修复.弄清关节软骨细胞生存的基本环境,可以为关节软骨体外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有望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这一临床难题.文章就影响关节软骨生存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两方面进行综述.一、物理环境1.机械力环境滑膜关节的运动基本上是沿三个互相垂直的轴所作的运动,因此,这个关节要能以各种变化的速度反复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以膝关节为例,活动时要能承受约5倍于体重的、急剧变化的负荷,这除外关节软骨所提供的光滑的接触面,还取决于其紧密配合的关节组件之间发生复杂的动力学相互作用.
作者:熊小天;周勇;华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89例确诊为老年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包括后正中开放入路,扩大开窗、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成形,椎弓根螺钉植入,椎间撑开切除椎间盘,刮除终板软骨层,植入经修剪的颗粒骨、大块关节突骨块、椎板骨块,或椎间Cage融合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压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详尽检查除外绝对手术禁忌,其中约65%曾请相关科室会诊指导围手术期处理.平均手术时间为100 min,平均失血量350 mL.所有病例均经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基本恢复,无间隙性跛行,下腰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患者满意率91%.椎间高度术前3.4~7.8 mm,平均高度5.1mm,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9.6~12.4 mm,平均11.2 mm.在12个月随访时平均高度为9.0~12.1 mm,平均为10.8 mm.12个月椎间融合率91.0%.主要并发症为:10例患者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4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均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感染或危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技术结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充分减压,恢复并维持椎间隙高度,重建腰椎稳定性,并具备手术安全性.
作者:李玢;许文根;潘兵;卢一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对接受治疗的69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于单踝骨折的患者切开后再复位固定;双踝骨折采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韧带分离.结果 69例均得到5~10个月的术后随访以及康复指导,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56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6%.结论 利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不仅要依据骨折的类型加以选择,还要根据韧带结构的受伤程度进行治疗.
作者:张宝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腰椎滑脱症的成人发病率为5%,是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1].我科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8例,优良率达94.74%,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1年6月我院骨外科进行治疗的3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27例,女11例;年龄41.0~78.0岁,平均(58.6±7.1)岁.其中29例腰4椎体滑脱,9例腰5椎体滑脱.所有患者均为保守治疗无效,且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其中32例(84.21%)患者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所有患者诊断均经CT、MRI、左右斜位X线片检查,腰椎动力位,正侧位证实.
作者:吴容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围手术期急性肺栓塞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美国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此并发症[1].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而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常见的栓子是血栓,也可能是肿瘤细胞、脂肪滴、气泡、静脉输入的药物颗粒等[2].血栓性栓子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概率较大[3,4],而在上肢手术患者中通常比较少见.下面我们报告一例上肢骨科手术(右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疑似发生肺栓塞的病例.
作者:张登文;许爱军;方刚;张传汉;田玉科;王学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937年成立的中华医学会总会(上海)骨科小组,是我国骨科学会的雏形,其成立标志着骨科在我国已成为独立的专科,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骨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发展.在1985年举行的第二次全国骨科学术会议上成立了骨科学会基础研究学组,是我国骨科基础研究发展中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使我国骨科基础研究有了依托和组织保障,促进了骨科基础研究的蓬勃发展.
作者:陈安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后髋关节严重异位骨化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23例脊髓损伤后髋关节严重异位骨化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0.5~11.0年(平均5.6年)随访,髋关节功能主动或被动活动明显改善.结论 手术凿除异位骨化结合早期即应常规服用NSAIDS或进行放疗,是治疗脊髓损伤后髋关节严重异位骨化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李战友;潘兵;卢一生;许文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微创减压、复位与内固定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外科收治的6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情况分为三组:A组32例,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21例,行微创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C组15例,行微创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采用JOA评分评估疗效三组疗效.结果 三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负重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5.0年(平均3.5年),三组术后椎间隙高度、滑脱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间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JOA评分结果表明,C组术后优良率高,为93.3%;B组次之,为81.0%;A组低,为62.5%.三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微创减压、复位与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韦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6月进行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3%和76.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西医结合这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魁玉岩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