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丹
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再学习能力,调动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在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各科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经过活动的开展,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整体满意率大幅提升,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有较大提升.品管圈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发散护士的服务思维,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根据不同病人实施差异化的评估和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确保了服务质量.
作者:邓影雪;李蕾蕾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消毒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情况,揭示手术室护士掌握外科手消毒知识的整体水平,提高外科手消毒效果.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该市4家三甲和4家二甲医院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消毒知识的认知存在很大的不足,并且存在态度上的懈怠.对于知识性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平均仅为40.65%;工作年限、第一学历、职称等对问卷正确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工作年限越长、第一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的护士答题正确率越高.结论:建议相关医疗部门加强开展该方面知识的普及,进行必要的培训,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甚至奖惩制度,以求改善临床中外科手消毒欠缺的情况.
作者:袁优枫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泌尿系癌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泌尿外科2014年3~9月收治的142例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存在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分别占66.90%和60.56%.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癌性疼痛、病程、照顾持续时间,以及家庭收入是照顾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病程、照顾持续时间和家庭收入是照顾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泌尿系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存在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重视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方芳;谢玲女;马琳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安全用药一直都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是确保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的保证.但是随着临床用药数量的逐渐增多,用药不安全情况频繁发生.现在许多医院都开始探索更加有效地安全用药措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应用到安全用药中应经成为一种可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安全用药的各个环节采用信息化管理,既减少了药物使用差错情况的发生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数字化医院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研究出的软件能够对医嘱内容、用药流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在数字化医院中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有效地提高了用药的水平.
作者:何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传统口头交接班与床边交接班模式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8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1~6月实施传统口头交接班模式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实施床边交接班模式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各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满意度,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口头交接班比较,床边交接班模式更利于外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多妹;王丽家;陈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临床护理带教的因素,以及相应解决的对策.方法:选取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进行实习的护士实习生60名作为研究临床护理带教管理因素的研究对象,采取一对一临床护理带教的教学模式,分析临床护理带教管理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根据护士实习生的学历从低到高进行排序,护士实习生考核综合评分逐渐升高.根据带教老师的职称进行由低到高的排序,护士实习生的考核综合评分也逐渐升高.结论:通过分析研究,护士实习生学历越高,临床带教老师职称越高,护士实习生的综合评分就越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
作者:徐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县级医院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流通量需求较大,其管理制度可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采用持续质量(CQI)改进对县级医院内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有效管理具有良好效果.文章从目前县级医院所使用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流程和现状出发,分析发现影响其管理的主要因素是物流、清洗灭菌因素、操作人员行为和各医院的流程管理方法等有所差异,并针对该情况予以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吴文雪;杜爱秋;陈秀女;刘小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围产期产妇心理复杂,往往多种心理混合,且情绪变化快,常常表现出期待、喜悦、兴奋等积极心理和焦虑、恐惧、急躁、抑郁等消极心理,导致围产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对分娩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出现宫缩乏力、难产、产后出血等.因此,加强围产期护理,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产程进展,使其顺利自然分娩,预防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厉珍;程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通过分析目前中医药院校临床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背景,根据中医学专业认证的要求,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构建立体、全方位、科学与高效的临床医学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思路.
作者:丁虹;常学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究早产儿管饲喂养的安全护理措施,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20例管饲喂养早产儿进行研究.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管饲喂养效果以及体重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在这些早产儿中有2例患儿死亡,3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他患者均康复出院.康复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4~60天,平均(36.3±2.5)天.平均鼻饲时间为(6.3±0.3)天,出院时体重平均(1785.6±15.2)g.结论:对早产儿患者进行管饲喂养时提高安全意识,合理开展管饲喂养工作,将有效地促进早产儿的快速发育,保证早产儿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陈钰欣;周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在血透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了控制血液透析室的院内感染,自2014年起,医院感染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实施三级质控管理,比较三级质控管理前后护理人员预防感染护理质量、感染控制得分和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实施三级质控管理后,护理人员在环境管理、消毒隔离、感染监控、无菌操作技能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得分高于管理前,患者感染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血透室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感染风险,确保患者院内的治疗安全.
作者:张彬娥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睡眠是生理现象,睡眠质量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普通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一定的睡眠障碍,呼吸内科住院者患者作为一特殊群体,需要更充分的睡眠,其睡眠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对策,减少睡眠障碍情况的发生,以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作者进行了相关调查,并提出对策.
作者:冯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认知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间对浙江省宁波市三甲医院的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患者安全态度的问卷调查,对其5个维度的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单位安全氛围、团队氛围、管理感受、工作满意和压力认知;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安全文化态度受工龄、年龄和职称的影响,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低年资、低龄和低职称护士的安全文化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黄维维;朱珊莉;贺赛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导致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探讨其临床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临床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监测资料,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并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认真分析及总结造成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的减少其感染发生率,将安全隐患降到低水平.结论:合理规划病房格局、加强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做好消毒工作、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是预防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琴仙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医院品牌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充分体现一家医院、一个学科价值的无形资产.文章通过对中西医结合医院品牌建设活动分析总结,梳理医院品牌建设的内涵、发展目标、推进措施和发展规律,以更好地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卢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12月之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采用内镜微创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操作、环境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围术期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6月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骨科行留置针静脉输液200例患者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2014年1~3月的同类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对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管理,比较PDCA循环在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前置针的留置时间显著延长(P<0.05);敷贴固定不规范与管道维护不规范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外渗、堵管、意外脱管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能有效提高留置针护理质量.
作者:郑小娟;刘彩虹;马丽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效果,并分析安全管理在PIVAS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2015年1月开展PIVAS强化安全管理模式前舟山医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工作情况为对照组,选择142007例静脉药物进行研究,2015年2~5月开展强化安全管理模式后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工作情况为干预组,取135597例静脉药物进行研究.对比两组工作中液体窜科率,液体贴错率,药物装错率,停药处理错误率.结果:对照组中有15例液体发生窜科,13例液体贴错,20例药物装错,10例停药处理错误;干预组中5例液体窜科,4例液体贴错,7例药物装错,2例停药处理错误.结论:实行强化安全管理模式后,PIVAS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安全缺陷显著减少,安全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提示强化安全管理是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药物配置的一项有效管理方法.
作者:胡敏敏;王红;袁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医院设置护理部质控组对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对2014年1~12月期间来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1718例精神科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在护理部质控组的相关管理下所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护理部质控组的作用.结果:在护理部控制组的的控制管理下,1718例患者中仅有9例患者出现了医院感染情况,与往年未设置护理部质控组相比,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小.结论:护理部质控组在精神科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中具有重大作用.
作者:邵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于2014年收治128例住院患者,采用护理标识管理;另随机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于2013年收治120例住院患者,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前,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5.83%,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差错总发生率降低为0.78%,P<0.05;应用护理标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9.22%、100.00%,均显著高于应用前的88.33%、90.00%,P<0.05.结论:在CU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有效护理工作的差错率,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满意率.
作者:周士燕;黄乐听;金和和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