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

刘欣

关键词:消化内科, 内镜,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12月之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采用内镜微创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操作、环境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围术期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手术室护士管理意识的措施

    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完善护理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加强护士长的监督带头作用、制定和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考核、建立分组管理、强调团队协作和激励机制,使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得以提高.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使全体人员参与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管理意识,不仅可减小手术室的监管难度,还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增加手术安全性,从而提高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宋雯;陈莉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激励式联合绩效考核对呼吸内科护士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励式联合绩效考核管理在提高呼吸内科护士工作效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呼吸内科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护理管理进行改革,实施激励式联合绩效考核管理,确立分配原则,奖励考核体系,比较管理前后护士的工作效率、工作倦怠和满意度的变化.结果:管理后,护士的工时单位值短于管理前,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理后,护士的去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评分低于管理前,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管理前,工作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励式联合绩效考核能够提高呼吸内科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倦怠感,改善工作满意度,达到了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目的.

    作者:钱美莲;朱晓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中医药院校临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通过分析目前中医药院校临床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背景,根据中医学专业认证的要求,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构建立体、全方位、科学与高效的临床医学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思路.

    作者:丁虹;常学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500例患者按社区分为两组,接受不同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疾病危险因素知晓度、行为方式改变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不良因素知晓度为88.8%,对照组患者平均不良因素知晓度为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行为方式改变率为72.5%,对照组患者平均行为方式改变率为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社区-体化管理模式能增加患者对该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危害的了解.促使患者自觉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主动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宋志鸿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舟山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胃肠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脱管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8.34%,观察组为93.42% (P<0.05);对照组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发生意外脱管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导管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预防意外脱管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传统口头交接班与床边交接班模式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传统口头交接班与床边交接班模式对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80例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1~6月实施传统口头交接班模式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7~12月实施床边交接班模式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各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满意度,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与传统口头交接班比较,床边交接班模式更利于外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多妹;王丽家;陈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

    目的:探讨和研究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病人的规范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与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12月之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采用内镜微创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围术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护理操作、环境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围术期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消化内科内镜微创治疗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欣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术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脉搭桥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收治的100例冠脉搭桥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个体化心理疏导、满足患者需求以及树立抗病信心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评分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术前、术后的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搭桥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实施系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金天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绩效管理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绩效管理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绩效管理,分析实施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行绩效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基础护理、业务学习、病房管理、技术考核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妇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姬忠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预防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预防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方法:以长兴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行宫腔镜手术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在对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管理措施,考察实施效果.结果: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实施,将医院感染率由2012年3月~2013年7月间的8.6%降低到零,有效的保障了宫腔镜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健康.结论:实施有效的宫腔镜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且促进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理念的转变,加强了相关软、硬件建设,提高了医院控制感染的管理水平.

    作者:董树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的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认知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间对浙江省宁波市三甲医院的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患者安全态度的问卷调查,对其5个维度的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单位安全氛围、团队氛围、管理感受、工作满意和压力认知;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安全文化态度受工龄、年龄和职称的影响,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低年资、低龄和低职称护士的安全文化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黄维维;朱珊莉;贺赛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情景再现法培训

    目的:探讨情景再现法培训对提升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抢救能力的效果.方法: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78名低年资护士按年度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培训加情景再现法培训.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技能、临床能力、综合能力、医生对抢救配合的满意度等方面情况.结果:对照组在专科技能、临床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医生对抢救配合的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结论:情景再现法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抢救能力、医护的配合能力、自信心,促进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增加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周晓慧;田伟珍;吴月瑛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院校合作模式下的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医护理培训教师担负着培养优秀的临床中医护理人才的任务,培训师资队伍的质量势必影响中医护理培训质量.为此,中医药院校和中医院应合作规范师资遴选程序,建立培训教师数据库,进行师资培训,以期建立一支科学、可持续、优秀的中医护理培训师资队伍.

    作者:杨莉莉;孙秋华;沈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对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从入院到确诊病情的平均时间为(25.7±2.1)分,观察组为(16.3±1.8)分.对照组从确诊到进行急救的平均时间为(38.3±1.7)分,观察组为(23.1±1.6)分.对照组出现残疾者28例,死亡9例;观察组分别为16例和3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接受急救的时间,降低死亡率和残疾发生率.

    作者:刘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数字化医院背景下的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一直都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内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是确保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治疗的保证.但是随着临床用药数量的逐渐增多,用药不安全情况频繁发生.现在许多医院都开始探索更加有效地安全用药措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应用到安全用药中应经成为一种可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安全用药的各个环节采用信息化管理,既减少了药物使用差错情况的发生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在数字化医院的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研究出的软件能够对医嘱内容、用药流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在数字化医院中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优化,有效地提高了用药的水平.

    作者:何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影响口腔门诊患者依从性的因素与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口腔门诊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管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1408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问卷自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患关系、不良心理状态、治疗计划、治疗费用、服务质量、保健意识等方面认知程度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从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权重来看,前三位分别为医疗费用、医患关系和保健意识,分别占33.1%、25.9%和15.1%.结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医疗费用、医患关系和保健意识,要针对性的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宣教,提高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

    作者:蒋丹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与影响因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文成县中医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期间进行高血压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这些患者治疗期间服用的降压药物、依从性和行为方式等情况进行总结统计.结果:进行医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55例服用降压药,其中36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控制率为65.45%.分析发现,老年患者的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包括服用短期降压药物、患者行为不符合规范、依从性相对较差等.对这些患者采用科学的对策后,效果显著,较之前高血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目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普遍偏高,需针对于高血压控制因素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做到科学、正确用药,以对高血压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季成峰;刘青;程静英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临床实习中的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是具人文精神的一门科学,在医学教育中要重视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尤其是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通过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培养医疗技术实施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等方面,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

    作者:郑明常;林永青;王祥麒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县级医院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管理中的应用

    县级医院外来器械及植入物流通量需求较大,其管理制度可影响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采用持续质量(CQI)改进对县级医院内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进行有效管理具有良好效果.文章从目前县级医院所使用的外来器械和植入物的管理流程和现状出发,分析发现影响其管理的主要因素是物流、清洗灭菌因素、操作人员行为和各医院的流程管理方法等有所差异,并针对该情况予以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吴文雪;杜爱秋;陈秀女;刘小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PDCA循环在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6月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民医院骨科行留置针静脉输液200例患者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2014年1~3月的同类患者20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对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管理,对照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管理,比较PDCA循环在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前置针的留置时间显著延长(P<0.05);敷贴固定不规范与管道维护不规范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外渗、堵管、意外脱管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外科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能有效提高留置针护理质量.

    作者:郑小娟;刘彩虹;马丽凤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